手工工场是
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
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
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
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
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
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
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发展阶段
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
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
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
手工作坊
封建社会城市中的
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单位。
手工作坊主拥有私有的
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以本人的手工劳动为主要的生活来源,一般不雇佣工人,只有做辅助性工作的帮工和学徒。帮工、学徒没有
工资,仅有维持生计的微薄报酬,因此,作坊主与帮工、学徒之间不存在
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手工工场可分为分散的手工工场,即
简单协作,集中的手工工场,即
工场手工业两个阶段。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
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
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
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
工厂
在
世界近代史中泛指
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
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18~19世纪,经过
工业革命,机器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资本主义经济凭借机器化大生产,最终战胜封建经济和
小商品经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工厂和手工工场相比,虽然都属于资本主义经营方式的范畴,但它采用了机械化大生产,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这是人类
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工厂影响
1、提高了生产效率。手工工场的规模较大,雇佣了很多工人,工人间实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产效率,一个半世纪内,英国的采煤行业的煤场量增加了15倍。
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丝绸衣服,房间里摆上了瓷器,窗户上的腊布或纸也换成了玻璃,而这些在以前只有达官贵人才能享用
3、促进了社会
阶级、
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因手工工场而富裕的商人形成了早期的资产阶级,16世纪以后的
重商主义政策使经济实力强大,地位显赫。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入手工工场劳动,他们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成为了
工人阶级的前身。
4、促进了
农业社会向
工业社会转变,预示着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发展特点
为什么中国在明清时期出现与西欧类似的手工工场,但中国没有能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随着14~16世纪
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在思想领域和社会政治领域出现了深刻的变革,人类社会开始向近代迈进。在思想方面,西欧早期资产阶级掀起了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
新文化运动,发端于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意大利并迅速波及整个西欧。
文艺复兴运动要求在意识形态上打破教会的神学世界观,以
人文主义为理论武器,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沉重打击了封建宗教势力,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使人类自我意识日益觉醒,为
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思想解放作用。在社会发展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使国际市场开始逐步形成,世界开始打破封闭状态,走向统一,
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开始形成趋势。在政治方面,资产阶级借助反对
宗教神学,进行反封建斗争,
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由于资产阶级处于形成时期,资产阶级的力量还比较弱小,资产阶级还没有先进的理论武器。因此,这一时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
宗教异端的形式。
宗教改革摧毁了
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解除了精神枷锁。在政治制度方面,在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都比较成熟的基础上,
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成功,首先建立了
资本主义制度。以上诸方面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和
殖民扩张为
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市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桎梏,
尼德兰革命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树立了典范。在各方面共同作用下,
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逐渐发展、壮大。
(二)东方的衰落与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原因
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古代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东方古国如中国、印度、阿拉伯等,终于在社会前进的竞赛中落后于西方,逐步沦为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西方的世界优势地位逐渐确立。
西方之所以在向近代的迈进中领先世界,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殖民掠夺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迅速走向世界,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掠夺、宰割,加速了西欧
资本原始积累,养肥了本国的
资本家,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②
文艺复兴运动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提供了精神食粮。在中世纪神学思想的影响下,种种束缚使人们不能放手干一番事业,而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的
经济活动和掠夺榨取做好了精神准备,使人们产生了为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和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③
宗教改革是西方世界优势形成的清道夫。中世纪的西方,教会与封建统治狼狈为奸,
天主教会成为
新兴资产阶级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宗教改革解除了它对资产阶级的束缚,
新教的许多教义则从精神上、心理上推动和鼓舞资产阶级肆无忌惮地对外扩张。
④良好的
政治环境为西方世界优势的形成保驾护航。向
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前期,代表
中央集权的王权需要新生资产阶级的支持,以彻底战胜地方贵族;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保护自己的事业,因而双方能结成反封建联盟,政府对
资本主义经济实行扶植和保护政策,典型的是实行
重商主义政策。
东方众多泱泱大国落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生产方式落伍了。具体而言:
①封建专制统治日益强化,如中国明清
君主专制的加强、日本的幕府
体制、
莫卧儿帝国的
阿克巴建立了完备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种强大的统治权力有助于巩固传统的
封建社会经济制度和
政治结构,封建
自然经济难以解体,
资本主义萌芽难以成长。
②东方国家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自然经济的固守和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中国就是一个明证。
③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日本都长期实行
闭关政策,严重影响了
海外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而繁荣的海上贸易是
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东方各国轻视和忽视这个条件,只能落后于历史的进程。④缺乏新思潮的冲击。东方国家努力维持传统的教化,非正统的思想,如明清时期实行
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传统的
伦理道德起着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武器的作用,得不到舆论声援的
资本主义萌芽极易夭折。
(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规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指17、18世纪处于
工场手工业阶段的西欧一些先进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些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取得的胜利也至多是推翻
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掌权的问题。它只能是确立
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而不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
资本主义社会。因此,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和
新贵族联合统治的
君主立宪制,美国是资产阶级与种植园主联合掌权的
三权分立制,法国确立了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
热月党人和拿破仑的统治。即使这样,封建势力仍不甘失败,进行反扑。
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表明:当时即便是资本主义力量最强大的欧洲,仍然是封建势力更强大些,资本主义的确立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经历更多的斗争。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主要有:①革命只发生在少数
资本主义发展比较充分的国家,如英美法等国。因为资本主义力量尚未强大到使革命一蹴而就的程度,加之各国的革命又与当时的国际环境息息相关,革命只能在小范围内爆发。其他主要君主国在革命影响下,通过改革的途径向资本主义过渡,但这一时期没有实现这种过渡。②革命的领导者大多是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人民群众是其同盟军。因为资产阶级具备了经济和政治思想方面的力量,能够制定反封建的纲领,提出明确的斗争口号。他们的反封建斗争既体现了自身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此时的人民群众自觉不自觉地服从了资产阶级的领导,还没有明确的反对资产阶级的意识。③革命的理论武器是
启蒙思想。欧洲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赋人权、
三权分立等学说,为
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整套构想,为日后各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④革命基本成功后,掌握政权的是大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即
金融资产阶级,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相对强大,而且与政府往来密切,又能赢得群众拥护,成为整个资产阶级的代表。⑤革命进程曲折多变,如英国资产阶级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最终确立了
君主立宪制,法国革命也是如此。⑥激进的革命措施最终被取消,保留的一般是大资产阶级掌权时的成果,最终在成熟的基础上稳定下来,法国革命比较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取得了胜利,主要表现在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使国家走上了
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同时,各国的革命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如英国革命为美、法革命树立了榜样,
美国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法国革命的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出现表明:
封建社会向
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