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文章开始在网上流传。它回顾了
日本1985年-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年-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此外货币面临升值压力、低
消费率、高
储蓄率、
宽松货币政策,两国都很“雷同”,作者最后更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2011年崩盘。然而,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推断并不严谨,但日本当年的“
崩盘”,对中国市场有很强的警示作用。
对比描述
20世纪90年代初,经历了30年的经济飞涨后,日本楼市、
股市相继崩盘,开始陷入经济危机的泥淖。回顾日本1985年—1991年楼市的走势可以发现,大约经历了几个重要节点:
1985年日元开始升值;
1986年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
1987年日本房价飙升3倍;
而中国
楼市2005年—2008年所经历的情况,似乎与日本惊人的相似。在“中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中可以看到,
从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2006年同样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
2007年房价飙升;
2008年房价下降、地王频出……因此预测2011年中国楼市也将像日本一样面临崩盘。
相关评论
观点一
雷同还是巧合
“楼市确实比较可怕”省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叶学平说,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的确跟当年的日本市场表象很相似:都是房价飞涨,国内货币面临升值压力,国内民众的低消费、高储蓄,为了刺激经济采取的
宽松货币政策和
稳健财政政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张东认为,我国
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过快,国内采取的货币政策和当初的日本市场比较相似,但这是个巧合。
知名经济学家
钟朋荣本月中旬在汉表示,我国房价面临长期上涨的压力。美元在不断贬值,造成
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涨,资源价格要改革也会带来资源价格上涨;
通货膨胀预期上升;商品房和土地会更加稀缺等等。
国内
高房价有泡沫已成为各方共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0年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
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7%,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3%。而作为
二线城市的武汉,2019年以来,房价涨幅也毫不逊色,全年均价涨了1300多元。这对于整体均价在6000元/平方米的武汉市场来说,幅度不可谓不大。“如果私下聊天,那么我的观点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确实比较可怕。”一位开发企业负责人忧虑地对记者说。
房地产泡沫严重、货币面临升值压力等等,都与上世纪80年代
经济泡沫破裂前的日本类似。
经济学家
赖伟民表示,我国的
通胀表现为
输入型通胀,
流动性过剩没过多体现为房价的持续上涨中。
观点二
表象之下,中日有别
市场环境与调控能力不同
不过,张东认为,拿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与日本相比,本身就有问题。楼市有独特的区域性和固定性,而且国内并非一片大涨,真正涨幅快的多是一线和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不能代表整个市场。
叶学平也认为,中国房地产所处的市场环境,与当年日本不同。国内房地产市场,其供应、需求都未有效对接。比如,
土地招拍挂制度,其初衷是让土地供应更透明,但在执行过程中,却成为推
高房价的重要因素。另外,房价并没有反映市场的真实需求。比如开发商
捂盘造成了市场上特定时间供应不足,老百姓恐慌性抢房。他认为,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并未完全市场化,土地是垄断供应;商品房供应信息不透明,买房者无法获取对等的信息,只能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
当年日本的泡沫破裂,有着独特的背景,比如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性通缩。而如今在国内
通胀预期下,商品房还是各类资本的避风港,所以房价短期不会向下。
张东认为,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更强,更能控制金融风险。虽然货币政策仍宽松,但央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在随时监控CPI等数据,必要时候货币政策和
财政政策随时可以调控。而泡沫前,日本政府并没有对商业银行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监管。
观点三
危言之中,教训可鉴
中国不会重蹈日本覆辙
专家们同时表示,日本的
房地产泡沫对中国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叶学平说,他追踪两市的上市房企陆续公布的年报显示,67家房企累计实现净利润接近300亿元。而同时,这些公司负债总额却超过5100亿元,其中有32家
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上。经营能力强的上市房企举债尚且如此,足以看出整个房企负债之大。从这个角度来说,房地产市场隐藏的泡沫已经惊人,如果一旦泡沫破灭,风险就会转移到银行身上。
面对
高房价的指责和对崩盘的担忧,到底有无良策?张东认为,只要吸取日本经验教训,落实好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政策,历史就不会重演。张东认为,国家对建设
保障性住房有五年规划,这些房子已经开始陆续上市,稀释了中低端的购房需求。保障这部分人群的住房,商品房价格高一点也不会有多大的危害。
叶学平认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并非没有良策。他举例称,在金融危机席卷后的欧洲,德国却能独善其身。德国房价十年不涨,就是通过
税收等手段,打击
炒房、保证房屋供应等。比如,自有自用的住宅不需要交纳
不动产税,而用来出售的房子,则列了不动产税、交易税、差价盈利税等等一大堆,极大地压缩了炒房者的
利润空间。在保障居民住房方面,各级政府都有着详尽的建房规划,保证房屋供应充足;所有
房贷都实行固定利率制;房地产有一个指导价,如果房价、房租超高乃至暴利者,地产商和房东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等等。总之,政府把该管的要管好。
相关报道
银监会确认停止对78家央企地产贷款
授信 中国银监会证实,对国资委公布的78家不以房地产为核心主业的中央企业,对非在建工程为
抵押贷款的一切项目,不受理授信申请,已授信的要保全,并要停止对其新增授信。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指出,对于监测到的贷款违规流入
股市、房市问题要坚决查处,不留隐患。
据了解,为配合国务院整顿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
房地产企业违规行为,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经国土资源部门、建设主管部门查实存在
囤地、
捂盘行为的
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将其列入警示名单,不得对其发放
新增贷款,已有贷款要切实采取保全措施。
此外,对上述房地产开发企业用所持有土地作为贷款
抵押品的,各银行应认真查处可能存在的重复抵押问题,并对抵押率进行扣减。
专家视点
建立指标
2009年底开始,从
信贷到土地,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指向“高烧”的房价。
房地产调控 全世界都是失败者?
不过在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看来,过去对房地产的调控,全世界的政府应该说都是失败者。不然的话,美国也不会在
次贷危机面前栽下这么大的跟头,日本也不会出现20年经济低迷的。英国、爱尔兰、希腊、
迪拜还在因房地产崩盘而苦苦挣扎。更有意思的是,几乎所有国家都多次地绊倒在房地产这一块“石头”上。
汤敏认为,内地以前如70/90这样的调控政策,大多过于微观,难以起到有效调控的作用。而且对房地产的调控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调控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是保证人人有住房?还是人人有房住?目标很不清楚。
建立体系
“要用调控
通胀的机制来调控房价,首先要建立统一的房价指标体系,建立城市的
普通住房价格指数。同时,设立不超过居民年收入增长率的房价容忍指标,一旦超过这一指标,相关部门就要马上启动调控机制,例如调整房地产
贷款利率、增加土地供应、提高购房首付。”汤敏认为,具体的
调控手段可以再作探讨,中国有条件在世界上首先建立一套完善的调控房价体系。
“这一容忍指标也要设立下限,房价大跌同样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他说,最理想的状态是通过这一体系,让中国房价在四五年内实现“
软着陆”。
日本房价
日本
房地产价格持续低迷和经济持续萧条密不可分。2009年,
中金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居民及企业
资产负债表严重受损导致需求不振及金融市场
系统性风险,资金供给不足加上老龄化导致
日本经济长期不振,遭遇“失落的二十年”。
不少分析都指出日本整体房价虽然并没有完全跌到位,但在大量欧美房产资金撤出后,日本众多房产项目停工、市场交易冷清,一些日本
房地产中介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