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地,汉语词语,拼音是tun di,是指积攒土地的意思。又为圈地。
释义
拼音: tun di
1.就是和囤粮食一样的。就是积攒的意思。也就是占地。
联想词语
开发商囤地
释义:拍下土地闲置不开发.
现在的房价狂升,有不少土地开发商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拍下土地闲置不开发。
开发商为什么热衷囤地
释义: 房企热衷囤地的关键,在于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也就是所谓的“股地联动”。简单地说,某上市房企销售面积300万平方米,实现利润50亿,然后这个公司就可以给股民讲这样一个故事:你看,我手中还有3000万平方米的
土地储备,足够我开发10年时间,未来房价肯定上涨,而我的
土地成本和现在是一样的,所以我的利润还会更高,所以买我的股票一定挣钱。股民一看,对呀,这支股票值得投资,于是这个公司股价就暴涨,而这个时候上市房企通常干两件事,一个是
大股东在高位抛售股票
套现,二是公司
增发新股进行融资,而新融资的钱可以继续囤地,囤地之后编织新的股市故事继续融资,这个球越滚越大,于是动辄数千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就出现了。
“房价上涨——收益预期增加——股价上涨——融资大幅增加——疯狂储备土地——收益预期增加——股价上涨——再融资”,在这个资本链条中,
土地资本化最终的结果就是房企可以通过股市无止境的融资,再通过融资拍地。天价地则推动房价预期,房价预期反过来再让上市房企股价暴涨,股东直接
套现或者资产大幅增加。房企的资产,在不成熟的中国股市中得到数倍的放大,推动了
股市泡沫和楼市泡沫的双重滋生。
这一幕,早在2007年就开始疯狂上演,对此,杨少锋在2007年题为“半年融资1700亿,股市已成楼市奶牛”的博客文章中曾经做过这样的分析:
“随着国内股市的兴旺,通过股市融资成了开发商快速扩张的最佳手段。没上市的公司急着上市,如
世茂房地产、
绿地集团在香港上市;已上市的房地产公司,则频繁地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上市房企通过所谓的土地储备增加股民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信心,从而推高股价,而房企在股价高位时候增发,再次融资进行囤地,于是资本杠杆中房企实现了零成本的快速扩张。”
以北京东四环著名项目
泛海国际为例,2004年8月,
泛海建设与北京市国土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取得北京东风乡
泛海国际居住区二期项目1#、2#、3#、4#地块开发用地,其建设用地面积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二期项目原约定竣工时间是2007年5月30日,当时网上公布的一期项目新房销售均价为万元/平方米,而2010年项目一期二手房的销售价格已达每平方米万元至万元,预计新房均价将超过万元/平方米。泛海建设在这一块地上,通过囤地获得利润多达200多亿元(关于泛海建设囤地的分析可见杨少锋2007年9月在
新浪博客上发表的文章“天价地的幕后真相——警惕上市房企股价泡沫突然破灭”)。
开发商加速囤地
据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7月截至25日,十大标杆房企权益购地293亿元,金额创年内新高,面积达502万平方米。与此同时,截至28日,北京7月
土地出让金合计达到了205.17亿元。算上将在29日、31日即将出让的7月最后两宗工业用地,预计7月土地出让金合计为206.2亿元。前7月土地出让金比2012年同期的238.5亿元同比上涨了265%。
“销售升温后,房企为了补充库存,拿地积极性提高,拿地趋势则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说,预计下半年,房企集中一二线拿地的现象将更普遍。
2014年7月16日,有媒体报道海南省12家企业由于闲置土地问题被海南省国土厅约谈,这其中包括
华润、
中信泰富、
鲁能和
中远等“大腕”。12家企业在海南共有44742亩闲置土地,占海南省
闲置土地总面积的32%,土地闲置时间最长的达22年。
专家分析,开发商大量囤地背后潜藏巨大经济利益——房企只拿地不开发,数年后地价成倍增长。但是,囤地最大的影响是扭曲楼市供需结构,虽然政府大量供应土地,但是形成不了房源,房子价格自然会持续上涨,最终还是由消费者来埋单。
相关规定
国土资源部出台的《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将通过有效手段控制特大城市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同时明确工业用地可以先出租后出让。
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今天透露,《规定》在提出上述要求的同时,明确国家通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布局、结构和时序安排,对建设用地实行
总量控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
约束性指标和分区管制规定不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