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
张伯端撰道教典籍
《悟真篇》是北宋张伯端撰道教典籍。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内丹之学,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
作者介绍
北宋张伯端,天台人也。少无所不学,浪迹云水。晚传混元之道而未备,孜孜访问,遍历四方。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陆龙图公诜,镇成都,乃依以游蜀,遂遇刘海蟾,授金液还丹火候之诀。遂改名用成,字平叔,号紫阳。修炼功成,作《悟真篇》行于世。
书籍提要
《悟真篇》为内丹之学,自汉魏伯阳揭其端,唐钟离权、吕洞宾等发扬于后。唐宋以降流衍日繁,蔚为大观。宋张伯端承钟、吕之学,仿效《周易参同契》,著为《悟真篇》,内丹之学遂大显于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之:“是专明金丹之要,与魏伯阳《参同契》,道家并推为正宗。” 《悟真篇》与《老子河上公章句》、《周易参同契》、《黄庭经》为古代中国早期四大内丹术专著。北宋张伯端撰。考该书以诗、词、曲等体裁阐述内丹理论。
《道藏》收录的《悟真篇》凡七种。书目如下:
一、《紫阳真人悟真篇注疏》八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集庆空玄子戴起宗疏。
二、《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五卷。紫贤薛道光、子野陆墅、上阳子陈致虚注。
三、《紫阳真人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一卷。无名子翁葆光。
四、《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一卷。
五、《悟真篇注释》三卷。象川无名子翁葆光注。
六、《紫阳真人悟真篇讲义》七卷。云峰散人永嘉夏宗禹著。
七、《修真十书》卷二十六所收之《悟真篇》五卷,叶士表、袁公辅、象川翁、无名子注。
合上七种以观,可见《悟真篇》风行于宋元。当时的注解必不止此,今则分合而成此七种,流传于明初而收入《道藏》。自北宋以来,《悟真篇》历受学者推重。
作品延伸
道教内丹修炼是道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深受研究者的注意。北宋道士张伯端在熙宁八年(1075年)所作的《悟真篇》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可以说同为丹经之祖,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
16首七言律诗为总论,指出修炼内丹才是得道成仙的途径,各种旁门小术难以得道成仙。并且指出了内丹修炼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64首绝句详细讲述了内丹修炼的过程和方法,指明了需先立鼎器、再炼药物,后明火候。
1首五言说明功法的全过程。12首西江月多重复前面诗词的论述。
卷末还附有《歌颂诗曲杂言》32首,认为通过修养,可以达到虚寂无为,返本还原,与道体合一之境界。
张伯端承认仅讲“养命固形之术”是不够的,还必须谋究“本源真觉之性”,这才是“达本明性之道”。他还把学道境界分为三个层次:“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遣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本源。”“本原真觉之性”即“真如觉性”,这是佛教《大乘起信论》和禅宗所阐扬的心性本觉思想。张氏把佛教禅宗心性论的要旨奉为圭臬,置于比道教理论更高的层次,这不仅是公开提倡道佛合流,道禅合流,而且是视佛高于道,禅在道之上。张伯端还进一步提出先修命,后修性,“先命后性”的修道步骤和方法,影响相当久远。
吕洞宾参黄龙”“张伯瑞参佛经”的故事以及“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作为吕洞宾名言而在道教界广为传播,如《道缘汇录》、《吕祖全书》、《西游真诠》等明清道教典籍均载有此事。悟真篇序与杂词则被载入《道藏》。可见其故事的影响力广泛,受到当时宗教界的承认。
相关赏析
所述思想
与后世性命合一之论不同,张伯端其在修炼方法上,明确区分命术、性宗为二途,其性命双修丹道修炼思想,至为清晰,其法:
一、先修神仙命脉,要在寻真药、辨鼎器、明火候。所谓真药非外丹所用之三黄(雄黄雌黄硫黄)、四神(石、砂、铅、银)及草木药之类,而是“真种子”,即真铅,有真阳、阳精、先天一气、先天真一之气、太乙含真气等种种异名,所指皆一,真铅也就是金丹大药。修炼金丹,分安炉立鼎、交媾采药、温养脱胎等几个主要步骤。第一步安炉立鼎,是准备好诱产先天一气的真阴(离)真阳(坎)两般器物;第二步交媾采药,是通过真阴真阳的作用自虚无之中招至先天一气,盗而采之,金丹成就;第三步温养脱胎,是通过细密的火候修炼,育培金丹真气,最终脱胎神化。
二、参透性命,若得《悟真篇》真意,立见三清太上翁。有浓厚的内丹学的本位特色。
重要贡献
《悟真篇》之重要贡献之一,在于其对道教丹道修炼理论的发展和创造。《悟真篇》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大道生成论,发展表述为“道自虚无生一气,便由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修炼模型,特别注重真铅(即先天真一之气)。这一理论鲜明的表现了丹家注重纯阳生生之道的旨趣。同时,采取真铅药物,修成金丹的理论,又是对《阴符经》盗机思想的具体应用。而五行颠倒,三五与一的修炼理论,则直承《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内丹法和密宗拙火定在气脉理论、修道方法以及修道理论上都存在结构的相似性。在《悟真篇拾遗》中张伯端扬弃了钟吕丹法出阳神炼神还虚始觉理论的不同表达方式。正是这些理论结构的相似性为佛道两家思想的融合提供了契合点。
继承发扬
张子的《悟真篇》融汇佛道。《悟真篇》的先天一气等丹道思想,得到了翁葆光、龙眉子、赵友钦、陈致虚刘一明等诸多丹家的继承和发扬,又对白玉蟾的丹道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悟真篇的丹道修炼理论,大讲佛教理论。张伯端的“道禅合一”思想,不仅为金丹派南宗的性命之学奠定了哲学理论 基础,而且其所阐发的“达本明性之道”也在一定程度上革新了道教传统的修道理论,特别是他对禅 宗“明心见性”的借鉴,提升了道教的精神超越之境,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传世注本
《悟真篇》传世注本甚多。收入《正统道藏》或《道藏辑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释》,薛道光(多为翁注之讹)、陆子野和元陈致虚的《悟真篇三注》,宋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的《悟真篇注疏》,翁葆光的《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夏元鼎的《悟真篇讲义》,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刘一明的《悟真直指》等。各注本所收诗81首、词12首大抵相同,其余篇章收录不一,编次略异。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6 14:32
目录
概述
作者介绍
书籍提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