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位于
印度北部,是
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恒河源头巴吉拉蒂河(the Bhagirathi R.)和阿拉克南达河(tAlaknanda)发源自印度
乌塔兰契尔邦的甘戈特里(Gangotri)等冰川,它横越北
恒河平原,流经
北方邦,会合其最大支流
亚穆纳河(Yamuna),再流经
比哈尔邦、
西孟加拉邦,最后它分为多条支流注入
孟加拉湾,其中一条是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理河,而主要的一条是进入
孟加拉国的帕德玛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会合
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国境内的下游
贾木纳河(Jamuna),注入
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Meghna)。
流域介绍
流域控制面积达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恒河流域是
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印度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在它滋润下,出现了无数商业城市和宗教圣地。
历史背景
笈多王朝(320-540年)
4世纪初,
贵霜帝国衰落,
笈多王朝(320-540)兴起,建都
华氏城,该王朝取代贵霜帝国,逐渐统一了以恒河流域为中心的北印度地区。到
超日王时,国势强盛,疆域扩大,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首都是华氏城。该王朝同国外有密切的经济和文化教育往来。
哑哒人入侵时期(5-6世纪)
5世纪中叶,哑哒人自中亚侵入印度。6世纪初,哑哒人占领印度北部和中部大部分地区。528年,北印度各王公的联军打败哑哒人。但笈多国家经哑哒人打击后,内部各小邦纷纷独立,陷入分裂混战之中。570年,
笈多王朝的统治结束。
戒日帝国(606-647年)
戒日帝国是从笈多分裂后的一个小邦中发展起来的。7世纪初,戒日帝国(606-647)兴起,哑哒人被逐,
戒日王统一了北印度,建都
曲女城。其疆域东到
孟加拉湾,西迄旁庶普的几乎整个北印度。戒日王统治时正值
玄奘访印,他对玄奘给予很好的礼遇。
拉齐普特人时期(7世纪中叶-12世纪末)
戒日王死后,帝国陷入分裂。8世纪时,拉齐普特人统治的各小国割据称雄,拉齐普特人是土著王公贵族后裔,军事种姓(另一说是外族人,北大学者马克尧认为,拉齐普特人最初是一支名叫古吉罗人的游牧部落,后与当地贵族融合,因而该民族的源流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他们勇武好战,彼此削弱,失去了对外防御能力。8-10世纪,印度有三个大国互相争霸。
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
该王朝是中亚阿富汗境内兴起的
突厥人,信奉伊斯兰教。1001-1026年,该王朝的
苏丹马穆德(999-1030年)先后共17次侵入北印度(另一说是15次),使其遭受严重破坏。马茂德的远征以掠夺财物为目的,未在印度建立其统治,他死后,其国家很快就瓦解了。
旁遮普并入
伽色尼王朝。阿富汗的突厥人入侵北印度时,印度南部在10-12世纪时兴起一个
朱罗王国,该王国曾远征锡兰,并与阿拉伯有频繁的贸易往来。12世纪末陷入分裂。
德里苏丹国家(1206-1526年)
12世纪时,阿富汗的
古尔王朝(1152-1206年)从1175年开始不断入侵印度。1206年,古尔王朝的
苏丹穆罕默德遇刺身死,其国家分裂。而统治印度的总督(穆罕默德的一位部将,名叫顾特布-乌德-丁·艾贝克)以德里为中心独立为苏丹,故称
德里苏丹国家,北印度从此开始了德里苏丹王朝。期间经历了五个王朝。
印度自古就有外族不断从西北山口侵入,这些外族侵入后大都与当地居民融合或同化。但阿富汗的
突厥人与以往大为不同,他们是在伊斯兰教“圣战”的旗帜下进来的,他们不但没有被当地的文化同化,而是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印度教的传统力量也根深蒂固。总之,印度最大的特点是多分裂少统一,以及多种宗教长期并存。
莫卧尔帝国(1526-1707年)
莫卧尔帝国的创立者是
帖木儿的后裔
巴布尔,故自称蒙古人。1526年4月,巴布尔率2万多大军进攻
德里苏丹国,德里国的
苏丹亲率4万多大军迎战,巴布尔取得战争的胜利,苏丹战死。巴布尔在印度建立起
莫卧儿帝国(1526-1858)。1529年,巴布尔统一了北印度。到
阿克巴(1556-1605)即位后,莫卧儿帝国进入鼎盛时代。帝国的疆域空前扩大,超过了历史上其他王朝。北方包括阿富汗和
克什米尔。
节日风俗
这里的节日也同中国的不一样:街上并无车水马龙,倒有点出奇的灯火阑珊和人迹寥落;也没有杯筹交错,倒是所有的餐馆和各家各户的厨房一律关闭——人们以禁食一天的传统习俗来迎接新的岁月。他们不是以感官的放纵而是以欲望的止息来表示欢庆。他们的饥饿是神圣,是幸福,也是缅怀。这种来自漫长历史的饥饿,来自漫长历史中父亲为女儿的饥饿、兄长为妹妹的饥饿、儿子为母亲的饥饿、妻子为丈夫的饥饿、主人为客人的饥饿、朋友为朋友的饥饿、人们为树木和土地的饥饿,成为他们世世代代的神秘仪礼,成为了他们隆重节日的组成部分。
也许是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于来世,所以对于现世的苦难便可以这般消极和坦然。恒河岸边,横七竖八栖宿着许多等死的老人,他们饥寒交迫、肮脏不堪,却默然承受,不争取、不哭诉、不埋怨,只是等待可以死在恒河岸边。因为按照惯例,这样可以免费火化,实现他们把骨灰倾入恒河的愿望。不过,这是穷人没有办法的办法。更多人还是愿意去河边的烧尸坑。这个地方常称之为“Manikarnika Ghat”。有钱人家会选用白檀木,将柴薪堆叠好后,把遗体放在上头,如果是女性,一般是彩色
纱丽裹身,并饰以白花。纱丽还需经过
恒河水浸泡,以此净身。然后浇上有香料的油脂,开始近三个小时的焚烧,死者终化成灰烬。焚烧过程中,死者的亲人们不断念诵“Ram Nam SatyaA Hai”,意即“神明的法号”的意思。为了拥有更好的来世,骨灰多由家人用手撒向“圣河”。这个过程一般在黑夜,伴有气氛浓郁的祭祀表演,岸上的人们和河里的小船纷纷靠了过去。炫目的烛火和缭绕的烟雾配合着老祭司沙哑的歌声和串串铜铃的节奏,古老的恒河显得更加苍凉和神秘。当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采取火葬的方式,像五岁以下的孩童,没钱的人,自杀身亡者的尸体,均是直接在
恒河上放流,或是用石头绑住尸体直接沉入恒河。
恒河是
印度教徒心目中的圣河,恒河之水可以涤罪攘祸,因而去恒河之中来个大洗浴是印度教徒最向往和痛快不过的事情。最盛大的洗浴应当说是印度教的甘露庙会,每回参加洗浴的人数以千万计,遗憾的是每十二年轮流在各个圣地举行一次,所以遇到一回也是不易。不过,整个恒河,不管在上游、中游、还是下游,也不管是在春夏秋冬,一天到晚总是有印度教徒在洗浴。但平素里最壮观的还要数瓦腊纳昔的恒河晨浴,前往此地朝圣、观光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奔此而来。
每天早上四五点钟,晨光熹微,成群成群的男女老少已经在瓦腊纳昔的大街小巷中涌动,他们中有当地居民,有千里迢迢赶来的印度教教徒,也有为了一饱眼福的异乡游人,大家只有一个目的地——
恒河之岸。
瓦拉纳西是恒河之岸最大的圣城,河岸之景蔚为壮观。清清的恒河水在无声地流过,河岸边则是错落不齐、风格各异的神庙,一座紧挨一座,形成陡立的峭壁。瓦腊纳昔恒河之岸长达6.7公里,共有64个码头,当地人称其为“卡德”。这些卡德据说都是虔诚的印度教徒捐建的,捐建越多,积善也就越多。最让人神往的是几十个卢比租上一叶扁舟,向恒河中央飘去。卖货的小贩更会明白这是赚钱的大好良机,他们也划着小船尾随大大小小的游船,向游人兜售各种货物,有树叶做成的
河灯,有念珠、香木以及各种种样的工艺品。游人们在小贩的吆喝声中,把一盏盏河灯放入河中,恒河变成了暗蓝的银河,闪现出数不清的点点繁星。更为美妙的景色就要出现了。东方欲白,淡淡的雾雾慢慢地散去,一轮红日喷薄而出。岸边陡立的建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河面泛起一片金光。再看岸边的河水中,洗浴的男女老少进入了忘我之境。有的站在齐腰深的水中双手忙碌,尽情搓洗;有的双手合十,面各太阳默祷,安详的脸上金色溢彩,灵魂的净化表露无遗;有的则有停地屏息潜入水中,惟恐这圣水不能把自己的罪孽洗涤一清;身披绛黄色的印度教祭司以及光着上身的虔诚信徙在岸边的石上闭目打座;打着哆嗦的孩子们在父母的水罐之下接受泼头的冲洗;穿着
纱丽的妇女们洗浴完毕,竟然在这人海如潮中能够换上干衣,而不让自己的身体暴露丝毫。
南亚最长、流域最广的河流。在印度与
孟加拉国境内。印度人视为“圣河”。源头的甘戈特里冰川和沿途的啥德瓦、
阿拉哈巴德、
瓦拉纳西等河畔城市,被印度教徒视为圣地。全长2,580公里。流域面积90.5万平方公里。发源于
喜马拉雅山脉南坡,最远的支流上源在中国西藏境内。西南流入印度,至德夫
普拉亚格附近,与阿拉克南达河相汇合,始称
恒河。在哈尔德瓦穿过
西瓦利克山脉,进入平原,转为东南流向,至阿拉哈巴德与
亚穆纳河汇合后,河身蜿曲,东流入孟加拉国境与
布拉马普特拉河会合,组成
河口三角洲,向东流入
孟加拉湾,进入印度洋。沿途有大量支流汇入。下游水网运河密布,是一个大的农业生产地区,有水稻、小麦、玉米、黄麻、甘蔗等。东距
孟加拉国17公里处建有法拉卡水坝。哈尔德瓦以下可通航。
她发源于
喜马拉雅山脉标高七千米以上的根哥德里冰河,自印度北部连绵蜿蜒流向孟加拉湾,全长两千五百八十公里。也许她太过妖饶美丽,印度教徒才情愿相信这条河是由他们最崇拜的
湿婆神头发上的水滴滴落脚边后,汇流而成。河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
恒河,英文名字是“Ganges”,在印度则称为“Ganga”。
恒河在信徒心目中是一条清净的圣河,虽然事实上河水相当混浊。但信徒们依然相信在恒河中沐浴净身,可以洗去自己身上的污浊和罪孽。也许河水再脏,也不及人世腌臜吧。他们还相信,管理死者“时限”的
湿婆大神常在恒河岸边巡视,凡是死后在这里火化的人,都可以免受轮回再生之苦,直接升入天堂。于是,印度教的信徒们把这里当做天堂的入口,在他们一生之中,至少要到恒河沐浴净身一次,因此每年都有超过百万以上的印度教徒来此聚集沐浴净身,举行大型宗教集会。
每天清晨,成千上万的印度教徒,或男或女,或老或少,既有本地人,也有外乡人,来到恒河边,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恒河,痛痛快快洗个澡,以求用圣水冲刷掉自己身上的污浊或罪孽,达到人生超脱凡尘、死后到天国永生的愿望。印度教徒便是这样虔诚地把用恒河水“冲洗身上的过失”看成是莫大安慰和荣幸。在瓦拉纳西城的新月形河湾两岸,历代王朝先后修筑了大小64个台阶码头,供人们做冰浴礼拜之用。
恒河三角洲
世界最大的三角洲是
恒河三角洲(也叫“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三角洲”)。 它宽320公里,开始点距海有500公里。在
南亚次大陆东部,顶点在印度的法拉卡,西起巴吉拉蒂—
胡格利河,东至梅格纳河,南濒
孟加拉湾。分属
孟加拉国和印度。 面积6.5万平方公里,大部分在孟加拉国南部,小部分在印度的
西孟加拉邦。平均海拔10米。三角洲汇集
恒河、
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三大水系,河道密布。南部为沼泽地和
红树林,当地称“
松达班”。7—9月雨季,加上孟加拉湾潮水顶托,三角洲常受淹。大部分地区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为南亚重要经济中心之一。盛产
黄麻、水稻、甘蔗等。交通发达,大部分河流可通航,里程达1万公里以上。在三角洲内,河流多支叉,井游移不定。平均海拔不足10m,土层深厚肥沃,水网密布,是盂加拉国与印度重要的农业区,也是世界黄麻的最大产区。主要城市有加尔各答(印度)、
达卡、
吉大港(
孟加拉国)等。
恒河下游分流纵横,主要水道就有8条,在入
孟加拉湾处又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一起,形成了广阔的
恒河三角洲。在三角洲地区,
恒河分成许多支叉,是一个颇具特点的三角洲。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
南亚次大陆水稻、小麦、玉米、
黄麻、甘蔗等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河口部分有大片
红树林和沼泽地。这里地势低平,海拔仅10米。河网密布,海岸线呈漏斗形,
风暴潮不易分散而聚集在恒河口附近,形成强烈的潮水,铺天盖地地涌向恒河三角洲平原,很容易引起大面积洪水泛滥。
形状与构成
恒河三角洲的水系恒河三角洲的形状呈三角形,被认为是一个“弓形”三角洲。其面积超过105,000平方千米。尽管三角洲本身主要位于
孟加拉国和印度,但是其北方的
不丹、中国和
尼泊尔的河流都流入这里。三角洲大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位于孟加拉国。三角洲的大部分由冲击土构成,向东则转变成红色或红黄色的红土。土壤中包含大量的营养和矿物质,非常有利于农耕。
恒河三角洲由迷宫般的河流、
沼泽、湖泊和洪积平原所组成。恒河三角洲可分为2部分:东部(活跃区域)和西部(不活跃区域)。
人口
尽管面临以下的危险:季风引发的洪水、从
喜马拉雅山脉奔流而下的融化的冰雪、还有可怕的
热带气旋,三角洲上还是挤住着1.15亿到1.43亿的人口。
孟加拉国的很大一部分都位于
恒河三角洲上,该国许多人依靠三角洲生存。
恒河三角洲共供养着超过3亿的人口,而住在
恒河盆地的人口大约有4亿,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大河流域。恒河三角洲大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超过200人/km2,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农业和渔业
大约三分之二的
孟加拉人从事农业,在三角洲肥沃的泛滥平原上种植农作物。
恒河三角洲的主要农作物有
黄麻、茶叶和水稻。渔业也是三角洲地区一个重要的活动,鱼类是该地区许多人主要的食物来源。
旋风和洪水
1970年11月,20世纪最致命的
热带气旋袭击了恒河三角洲地区。
气候
恒河三角洲主要属于热带湿润气候区,西部的年降水量有1.5 到2 米,而东部则要达到2-3 米。一年中最冷的月份是一月,最热的月份是四月和五月。一月平均气温为14- 25 °C,四月平均气温为25-35 °C。6月是最潮湿的月份,平均降水量达到330 mm。(平均气温系加尔各答)
动植物
恒河三角洲的濒危动物有
孟加拉虎、
印度蟒、
云豹、
亚洲象和
鳄鱼,它们都生活在
孙德尔本斯国家公园。据信大约有1,020只孟加拉虎栖息在
孙德尔本斯。
在恒河三角洲的孙德尔本斯估计有30,000头梅花鹿。在三角洲发现的鸟类有翠鸟、鹰、
山鹑、
啄木鸟和
知更鸟。在三角洲能发现2种江猪:伊洛瓦底江猪和
恒河江猪。伊洛瓦底江猪不是真正的江猪,只是从
孟加拉湾进入三角洲。恒河
海豚是一种真正的江猪,但是已经极为罕见,属于濒危动物。
前景
未来
恒河三角洲居民将要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是
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威胁,这主要是由于该地区
地面沉降,部分是由于气候改变。海平面上升50厘米就能造成
孟加拉国600万人失去他们的家园。温度升高也将给恒河三角洲带来更严重的洪水,因为
喜马拉雅山脉的积雪和冰川德融化速度将会增快。
恒河平原
南亚东部的太平原。由
恒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恒河下游段与
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组成下游平原与
河口三角洲。西起亚穆纳河,东抵梅格纳河,北为西瓦利克山麓与印、尼
国界线,南迄
德干高原北缘,面积约51.6万平方公里。包括印度东北部和
孟加拉国。地面平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籽、黄麻、甘蔗等。降水量900—1,500毫米,自东而西减少,且变率大,有德里、加尔各答、勒克瑙、
瓦拉纳西、
巴特那(印度)和
达卡(孟加拉国)等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