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是我国古典诗歌最后一个光彩照人的时代,以其众多的诗人、纷繁的流派、丰富的内容、变化的风格,开创了超明越元、抗衡唐宋的新局面。在诸多清诗流派中,性灵派是最能代表“清诗”面目的、最有价值的流派。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今
杭州市)人。清
乾隆四年中
进士,入
翰林,做过
江宁等地
知县。后辞官,定居南京,在小仓山构筑园林,过着论文赋诗、悠闲自在的生活。
他主张诗应该抒写性情,因此,多数作品抒发闲情逸致。袁枚一生,历任
溧水、
沭阳、
江浦、江宁知县,除了赢得贤明政声之外,留下的文学著作也很多,有《小仓房诗文集》《
随园诗话》《
随园随笔》和笔记小说《
子不语》等。《
随园诗话》是他的代表作,有独特的文学见解。
他提出“
性灵说”,对
儒家诗教提出异议。部分诗篇对汉儒和
程朱理学发难,并宣称“《
六经》尽糟粕”。他主张直抒胸臆,词贵自然,反对
泥古不化,强调自创精神,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袁枚在《答
张船山太史书》中云:“诗人洪稚存
太史,旷代逸才,
目无余子,而屡次来信颂执事之才为长安第一”’、“以执事倚天拔地之才,肯如此撝谦,亦是八十衰翁生平第一知己。”《答张船山太史寄怀即仿其体》:“忽然洪太史,夸我得奇士。西川张船山,槃槃大才子。”
袁枚系性灵派主将,暮年因
洪亮吉的推荐,才与船山神交,并云:“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诗犹未见耳!”袁枚视船山为生平“第一”知己,可见船山之才,非同一般。袁枚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1727—1814),清代诗人、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
瓯北阳湖(今江苏
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
翰林编修。曾任
镇安、
广州知府,官至贵西
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辞官家居,曾一度主讲扬州
安定书院。
瓯北诗话》,系统地评论
李白、
杜甫、
韩愈、
白居易、
苏轼、
陆游、
元好问、
高启、
吴伟业、
查慎行等十家诗,他重视诗家的创新,立论比较全面、允当。赵翼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存诗4800多首,以
五言古诗最有特色。如《古诗十九首》《闲居读书六首》《杂题八首》《偶得十一首》《后园居诗》等,或嘲讽理学,或隐寓对社会的批评,或阐述一些生活哲理,颇有新颖思想。
七古如《将至朗州作》《忧旱》《五人墓》,
七律如《过文信国祠同舫庵作》《黄天荡怀古》《赤壁》等,都有特色,并在造句、对仗方面见出功力。另外,造语浅近流畅,也是一大优点。其诗的缺点,是有时议论过多,过于散文化,形象性较差。
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号船山,四川
遂宁人,清代名相
张鹏翮玄孙。乾隆五十三年(1788)
举人,五十五年(1790)三甲第55名进士。五十八年(1793),任
翰林院检讨;
嘉庆五年(1800),任顺天乡试
同考官;十年(1805),任
江南道监察御史,巡视南城;十四年(1809),擢
吏部郎中;十五(1810),出任山东
莱州知府;十七年(1812),称病辞官;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初四,病逝于苏州,归葬蜀中故里蓬溪县金桥乡两河口。
张船山一生致力于诗书画创作,著有《
船山诗草》及《补遗》,共26卷。张船山是清代乾嘉诗坛大家,不单是清代蜀中诗冠,也是清代第一流的诗人和著名诗学理论家,为性灵派后期的主将和代表人物。
胡传淮所著《
张问陶年谱》(2000年
巴蜀书社出版)、《
张问陶研究文集》(2009年
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对了解张问陶的生平事迹可资借鉴。张问陶与袁枚、赵翼并称
清代性灵派三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