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圭旨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简称
《性命圭旨》,全名《性命双修万神圭旨》,作者不详,成书时间宋至明朝。分元、亨、利、贞四集。相传出於尹真人高弟之手。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安高第唐皋所藏孤本得以流傅。《性命圭旨》为总结性书籍,主张破除三教门户之见,宗罗三教历代精义,一出世就广泛流传。
简介
全书以图配文,阐述内炼理论与功法,博采众家之说。书中首标三圣图,叙述吸取儒佛之说,有明显的三教合一思想。如儒家的中、一思想,佛教的明心见性思想;如元集收录宋儒周敦颐《太极图》、又录佛教《观音密咒图》,最终落脚於道教《飞升图》。
阐述道教义理及丹道法则的道书。图文并茂,理法兼备,全书分元、亨、利、贞四集,有图五十四幅,作者姓名不详,据书前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新安震初子佘永宁《刻性命圭旨缘起》谓:此书“盖尹真人(注:即尹志平)高第弟子所述也。”并评言“其节次功夫,咸臻玄妙,而绘图立论,尤见精工,诚玄门之秘典也。”此书“元”集环绕道教性命双修之学,较集中地总论了“大道”、“太极”、“性命”、“死生”、“邪正”及“顺逆三关”、“取坎填离”、“八识归元”、“五气朝元”等说,涵蕴有丰湛的道教哲理及修持理法。全书具以图配文,竭力深入畅明的特征。详述道教义理及丹道法则,倡导性命双修,主张道儒释无二致,圣贤持戒、定、慧以虚其心,炼精、气、神以保其身,合天地之德,与太虚同体。明清时期,此书在奉道者中盛行,咸谓其尽性命之法要,括三教之精华。清康熙年间吴门尤侗为之撰《序》日:“自三教鼎立,异说聱牙,……是书独揭大道,而儒释妙义,发挥旁通,要之以中,合之以一,而尽性至命之理,殊途同归。”此书收入《道藏精华录》第七集。《道书十二种》道教义理学及丹道理法丛书,清代乾嘉时期道教全真龙门派高道悟元子刘一明
《性命圭旨》4集,著者不详。题为尹真人弟子撰。前有明神宗万历四十三年(1615)新安高第
卷目
全书分为元、亨、利、贞4集,每集前有目录。元集包括图、说或图说,共34题。分别为《三圣图》、《伏道说》、《性命说》、《死生说》 《邪正说》、《普照图》、《反照图》、《时照图》、《内照图》、《太极图》、《发挥》、《中心图》、《火龙水虎图说》、《日乌月兔图说》、《大小鼎炉图说》、《内外二药图说》、《顺逆三关图说》、《尽性了命图说》《真土图》、《真土根心说》、《魂魄图说》、《蟾光图说》、《降龙图说》、《伏虎图说》、《三家相见图说》、《和合四象图说》、《取坎填离图说》、《观音密咒图》、《念观音咒说》、《九鼎炼心图说》、《八识归元图说》、《正气朝元图说》、《待沼图说》《飞升图说》等。
亨集为《涵养本源图》,第一节口诀《涵养本源救护命宝》、《内附退藏沐浴、玉液炼形二法》,第二节口诀《安神祖窍翕聚先天》,第三节口诀《蛰藏炁穴众妙归根》。
利集为《采药归壶图》,第四节口诀《天人合发采药归壶》,第五节口诀《乾坤交媾去矿留金》,第六节口诀《灵丹入鼎长养圣胎》。
贞集为《婴儿现形图》,第七节口诀《婴儿现形出离苦海》,第八节口诀《移神内院端拱冥心》,第九节口诀《本体虚空超出三界》。
内容大要
自全真道流行以来,三教合一之说盛行,故是书首标《三圣图》,以诗赞老子、释迦、孔子右三圣。该书认为道即是炁,阳炁尽则死,心性为人之本体,人生虚幻,三教皆主张明心见性,劝人性命双修,修炼金丹。并言只有金丹一途乃修行之正路
筑基炼己,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
评论
陈撄宁先生对于《性命主旨》十分重视,并且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性命主旨》一书,最为适用。……”自始至终,有条不紊,凡圣贤仙佛,一切大道,一切口诀,无不包罗在内。呵并对其芦读法与内容之优劣加以客观分析说:“《性命主旨》的特长,在他每篇的理论,颇有透辟精湛之处,至于书中所附种种图示,皆是由各处采集而来,无足轻重。那些行气导引小法子,利少害多,毋须研究。密诀应当于普通读《性命圭旨》之人所最易忽略处求之。”①又说:《性命圭旨》内容法门极宽广,包罗也宏富,于每节下所引各家诗偈歌诀等,对于性命玄机,确亦宣阐尽致。虽尚有许多小法子,不免瑕疵,贻讥大雅,然善读书者,则不妨去芜存菁。”② 《性命圭旨》绘图精美,为历来道书所不及,故《道藏精华录一百种提要》盛称之,收入《道藏精华录》第九册。台湾萧天石道家养生学概要》将具书列为内丹中派
节要
利集第四节口诀
天人合发采药归壶 (内附闭任开督、聚火载金二诀)
闻之师曰,人爱天地中气以生,原有真种,可以生生无穷,可以不生不灭,但人不能保守,日日消耗,卒至于亡。间知保守,又不知锻炼火法,终不坚固,易为造化所夺。苟能保守无亏,又能以火锻炼,至于凝结成丹,如金如玉,可以长生,可以不化。
盖欲炼此丹,虽以药物为圭;欲来药物,当在根本用功。何谓根本?吾身中太极是也。天地以混混沌沌为太极,吾身以窃窃冥冥为太极。天地以此阴阳交媾而生万物,吾身以此阴阳交媾而生大药。大药之生于身,与天地生物不异。总只是阴阳二气,一施一化而玄黄相交,一禀一受而上下相接,混而为一。故曰:混沌。混沌,乃天地之郛郭。窈冥,亦是大药之胞胎也。
《南华经》
道德经》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唯此真精,乃吾身中之真种子是也。以其入于混沌,故名太极。以其为一身造化之始,故名先天。以其阴阳未分,故名一气。又名黄芽,又名玄珠,又名真铅,又名阳精。此精若凝结于天地之间,或为金,或为石,历千百年而不朽。人能反身而求之于自己阳精,凝结成宝,则与天地相为无穷,金石奚足比哉?
若此等语,何异水中捞月、镜里攀花?真正智过颜闵,实难强猜。是以祖师罕言之,而世人罕知之。不独今之为然,古人亦有难知之语。
如玉鼎真人云:“五行四象坎和离,诗诀分明说与伊。药生下手功夫处,凡人会得几人知?”
紫阳真人云:“此个事,世间稀,岂是等闲人得知?”
杏林真人云:“神气归根处,身心复命时,这些真孔窍,料得少人知”
伯阳真人云:“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一者何物也,就是那未发之中,不二之一,即前所谓先天一气是也。
翠虚篇》云:“大药须凭神气精,采来一处结交成,丹头只是先天气,炼作黄芽发玉英。”
《崇正篇》云:“寒渊万丈睡骊龙,颔下藏珠炯炯红。谨密不惊方采得,更依时日法神功”。盖采者,以不采而来之。取者,以不取而取之。 在于静定中,有非动作可为也。昔黄帝遗其玄珠,使知索,使离朱索,使吃诟索,索之皆不得,乃使罔象,罔象得之。罔象者,忘形之谓也。必忘形罔象,然后先天一气可得。
故陈图南曰:“留得阳精,神仙现成。”盖阳精日日发生,但世人不知翕聚,以致散而为周身之气。至大以法追摄,聚而结一黍之珠。释氏呼为菩提,仙家名曰真种。修性者若不识这个菩提子,即《圆觉经外道
玄牝窍。因读《入药镜》,又知意所到。大道有阴阳,阴阳随动静。静则入窈冥,动则恍惚应。真土分戌己,戊己不同时。己到但自然,戌到有作为。烹炼坎中铅,配合离中汞。铅汞结丹砂,身心方入定。”曰动静,曰窈冥,曰真土,皆是发明活子时之口诀也。云何谓之动静?曰:寂然不动,返本复静,坤之时也,吾则静以待之;静极而动,阳气潜萌,复之时也,吾则动以应之。当动而或杂之以静,当静而或间之以动,或助长于其先,或忘失于其后,则皆非动静之常矣。
夫古之至人,其动也天行,其静也渊默。当动则动,当静则静,自有常法。
今之学者,不知丹法之动静有常,或专主乎动,或专主乎静。其所谓动者,乃行气之动;其所谓静者,乃掸定之静。二者膏失之矣。《指玄篇为动哉?《翠虚篇》不云乎:“唯此乾坤其运用,不必兀兀徒无言,无心无念神已昏,安得凝束成胎仙?”岂以禅定为静哉?
凡人动极而静,自然大于窈冥,窈冥即是寐时。虽大于无天、无地、无我、无人境界;却不涉于梦境。若一涉梦境,即有喜、怒、惊、恐、烦、恼、悲、欢、爱、欲种种情况,与昼间无异,且与窈冥时无天、无地、无我、无人之景绝不相似;窈窈冥冥,唯昼间动极思静,有此景象。若夜间睡熟,必生梦境,安得有此?昼间每有窈冥时候,人多以纷华念虑害之。而求其时入窈冥者,盖亦鲜矣。
崔公《入药镜自然发生,虽舆中马上、一切喧闹之地不能禁止,故曰真土。真土有二,戌已是也。土既有二,则意亦有二必矣。所谓二者,一阳一阴是也。谓之真者,无一毫强伪,若有一毫强与伪,即是用心揆度谋虑,便属虚假,非真意也。
有此真意,真铅方生。何谓有此真意,真铅方生?盖动极而静,真意一到,则入窈冥,此意属阴,是谓己土戊土。此时真铅微露,药苗新嫩、此乃有物有象之时,与平旦几希一般。拨动关捩,急忙用功采取,则窈冥所生真精方无走失。
所谓采取功夫,即达摩祖师形解诀,海蟾祖师初乘诀。二诀大略相同,不外乎吸、舐、撮、闭四字。纯阳祖师真铅金丹大药结矣。
是以一时之内,自有一阳来复之机。是机也,不在冬至,不在朔旦,亦不在子时。非深达天地阴阳、洞晓身中造化者,莫知活子时,如是其秘也。
既曰一日十二时,凡相媾处皆可为,而古仙必用半夜子阳初动之时者,何也?春时太阳正在北方,而人身气到尾闾关,盖与天地相应,乃可以盗天地之机,夺阴阳之妙,炼魂魄而为一,合性命而双修。唯此时,乃坤复之间,天地开辟于此时,日月合璧于此时,草木萌孽于此时,人身之阴阳交会于此时。神仙于此时而采药,则内真外应,若合符节,乃天人合发之机,至妙至妙者也。
陈泥丸云:“每当天地交合时,盗取阴阳造化机。”
阴符经》云:“食其时,百骸理;盗其机,万化安。”何者谓之机?天根理极微,今年初尽处,明日起头时,此际易得意,其间难下词。人能知此意,何事不能知?此际正是造化真机妙处。
尽真机之妙者,《周易》也。尽《周易》之妙者,复卦也,尽复卦之妙者,初爻也。故曰复其见天地之心乎?盖此时,天地一阳来复,而吾身之天地亦然。内以采取吾身之阳,所以盗取天地之阳。则天地之阳,有不悉归于我之身中,而为我之药物乎?然而天之虽大,造化虽妙,亦不能越此发机之外矣。此感彼应,理之自然。
人若知此天人合发之机,道于中夜静坐,凝神聚气,收视返听,闭塞其兑,筑固灵株,一念不生,万缘顿息。浑浑沦沦,如太阳之未分;溟溟幸幸,如两仪之未兆。湛兮独存,如清渊之印月;寂然不动,如止水之桌波。宁不觉其一身,外不二其宇宙。逮夫亥之末,子之初,天地之阳气至则急采之,未至则虚以待之,不敢为之先也。
屈原《远洲篇》云:“道可受兮不可传,其小无外兮其大无垠。毋滑而魂兮彼将自然,一气孔神兮于中夜存,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
许旌阳《三药歌》云:“存心绝虑候晶凝。”
指玄篇》云:“塞兑垂帘默默窥。”
皆是藏器待时之谓也。呜呼!时辰若至不劳心,内自相交自结凝。入室按时须等着,一轮曦驭自腾升。岂可为之先也哉?
参考资料
《庄子·在宥》.古诗文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8 16:11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