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双修
道教专业术语
道教专业术语。‘百姓’之姓, ‘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 、 “天”与 “性” 生,不从女,不从心。性命双修指身心全面修炼。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 在中国哲学中,“天”与 “性”是紧密相连有之性字皆后人改写,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性”可以被追溯到古代 “生”字的用法,而 “生”这个字恰好构成了 “性”字。性命双修指身心全面修炼,达到至高完美的境界。是中国道教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体育哲学人体观的范畴之一,传统养生的完美理论。
性命先秦源流
“百姓”之性,“性命”之性,在先秦古文皆作生,不从女,不从心。即今存各先秦文籍中,所有之性字皆后人改写。在原本必皆作生字,此可确定者也。后世所谓性命之性字,在东周虽惶惚有此义,却并无此独立之字也。吾作此语,非谓先秦无从心之性字之一体。战国容有此字,今不可考,然吾今敢断言者,战国纵有此字,必是生之或体,与生字可以互用……生字本义为表示出生之动词,而所生之本、所赋之质亦谓之生(后来以姓字书前者,以性字书后者)。物各有所生,故人有生,犬有生,牛有生,其生则一,其所以为生者则异。故古初以为万物之生皆由于天,凡人与物生来之所赋,皆天生之也。故后人所谓性之一词,在昔仅表示一种具体动作所产生之结果,孟、苟、吕子之言性,皆不脱生之本义。必确认此点,然后可论晚周之性说矣。
道教重要思想
性命双修是道教的重要思想与教义,也是内丹学术语
“性”“命”的含义
性指人内在的道,心性、思想、秉性、性格、精神等。命指人外在的道,身体、生命、能量、命运、物质等。性命双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炼。黄老列庄、远游、参同契、悟真篇等书都有关于道家“性命双修”的论述。《性命圭旨》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为之命?先天至精,一气氤氲是也。”又说:“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陈撄宁大师说:“性即是吾人之灵觉,命即是吾人之生机。”可谓既深刻,又生动。人的生命实际上是两个生命即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的双重融合,人们通常说要身心健康,亏其一即残缺不全。所以性命二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两大要素。
老子是性命双修始祖,是道家开山祖师,是性命双修的修炼理论的创始人。由此,我们可以将性命双修分为性功与命功两种,性功是道教与儒、佛相通的地方,而命功则是道教独有的传统,不讲命功,不是道教。陈撄宁大师认为,仙道贵生、乐生、重生、追求长生,所以它是生本主义,这正是道家仙学最具特色的地方。他认为性命相依,命为重。他用灯作比喻,灯油是命,灯光是性;有灯无油,灯必不能发光;徒有灯油而不能发光,则不能显现油灯照明之用;修道之意在教人积足油量,并教以点灯之法,则人生必充满光辉。
道教提倡是“性”与“命”的统一
炼阳神者本之于天,道在冲举,谓之仙,故曰天尊。
有修纯阳之精者,谓存神气,而于有中炼妙,全身形而入无形,故生无死,为天上神仙也。
有修积阴之气者,尽弃魂神,于无中炼妙有,任定而性寂静,故死而为阴爽之鬼也。
既然命是指人的生命,性是指人的精神意识,那么很显然,对人的生存来说,两个方面都是不可缺少的,而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命与性的统一。一方面,人必须以生命的存在为基础,一旦没有了生命,人就变成一具死尸,人也就随之死亡;另一方面,人也不能离开精神意识,没有精神意识,人就变成一种纯粹的生命存在,其生活最多像动物一样,当然也谈不上作为人的存在。而且人的生命和精神意识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道教看来,作为人,不仅要有形气所表现的生命,而且要有精神意识所表现的性,他是生命与精神意识即命与性的统一体,这就像人不仅要有形、气、神,而且是形、气、神的统一体一样。
性命双修的适用范围
道教关於性命双修的理论,就其一般原则而言,既可以用於道教信众,亦可用於世俗人群,既可以用於古代社会,又可以用於现代社会。从一定意义上说,非教徒和现代人更应该重视性命双修,因为现代社会相当数量的人,性与命两个方面都出现严重的病态,如不加以解决,将危及人类的身心健康。心性生命即精神生命方面的病态主要是缺乏信仰和理想,趋向功利实用和短期行为,生活日益浅薄化和狭隘化。形体生命即生理生命方面的病态主要是环境恶化、不良嗜好以及过度享受造成生理损害、生命力脆弱和恶性疾病中。要解决这些问题固然要靠环境改善,同时也要靠人的主观修炼,并且去改造环境。若多数人懂得并且去努力实践性命双修,人生与社会的健康化进程会大大加快。
性命双修的现实意义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同时并重。不但要追求强壮体魄,也要追求健全的心理素质,使精神生命和生理生命两个方面都得到活泼的发展,这才能有真正的幸福人生。《性命圭旨》的说法是:“神不离气,气不离神”、“性不离命,命不离性”。
以生理变化心理,以心理变化生理。体弱多病者先从命功入手,炼精化气,去病健身,然后心神安定,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提高精神境界。心理脆弱或行为不良者,则先从性功入手,炼己筑基,排除私心杂念,调整平衡,提高追求层次,开拓心胸情怀,然后配合服药和炼气,性能得到良好的效验。性功与命功可以在不同时候有不同侧重,但要互相带动,共同长进。
性命双修要循序渐进,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内丹家有“初关、中关、上关”之说,有“得窍、炼己、和合、得药、脱胎”之说,有“先摄心修性,次炼化精气修命,最后粉碎虚空”之说,要不出初级、中级、高级三大阶段,次弟而上,不可躐等。无论心灵的净化、境界的提升,还是气血的调适、体质的强化,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勤学苦练,长期坚持,不断体悟和反省,才能渐入佳境。当然渐中有顿,这是自然得来,不可强求。
性命双修修习的方法
由于人的存在既离不开性也离不开命,是性与命的统一体,所以养生修道惟有性命双修方能建功;否则,只修性则命不能保,只修命则性无以存,都不能达到性命常存、得道成仙的目的。所以养生修道必须遵循性命双修的原则。
性命双修是一个综合的修习过程。它至少包括以下几项活动:
理性认识活动,读书、请教、反省,对於自己的状态和追求的人生目标,有一个清醒认识。
道德修养活动,树立远大思想,协调人际关系,增强仁爱之心。
形体锻炼活动,包括治病、气轼、运动、营养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作息制度等,不必求难贪高,只求简便易行,适合自己。
社会实践活动,内丹家强调“内外双修”、“功行两全”,不仅要修性功、命功,还要利物济生、苦己利人、参与社会、积累功德,使性命双修在社会生活中见到实效。以上几项活动事实还是结合在一起,彼此穿插进行的,不可机械分割。
作为教外之士,很难理解和体会内丹家的具有宗教神秘性的高级修习状态,但一般人仍然可以从性命双修的理论中吸收做人、做事和健身的生命智慧,使人生变得更健康、更美好。
传统养生
不同养生流派对“性”“命”的理解及对两者的关系的认识不尽相同,但大多数认为性命一体,神形相依,主张“性命双修”,即精神与形体同时修炼,只有形与神俱,才能延年益寿。性命一词,原指“人性”和“天命”,是性与命的统一。后来,人们赋予它新的内涵,即指修性与养命、“性功”与“命功”的有机结合。在修养顺序上,有的主张“先性后命”,也有主张“先命后性”。其修养原则为“性为主导,命为基础”,以静为主,以动为辅,性命合一。其方法,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即以静坐、行气、存神、诵经养神;以导引、按摩、散步、登涉养形。其根本宗旨,是以调动人体精、气、神的运化、聚合,达到形神永固、身心两健。性命双修成为人们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原则,其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不“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气功术语
气功内丹术术语。又称性命兼修。谓性功和命功不可或缺、配合而炼的主张。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四十九引北宋著名道士张伯端的话说:“道家以命宗立教,故详言命而略言性;释氏性宗立教,故详言性而略言命。”张氏认为两者均有失偏颇,主张唯性命双修,最为上乘。内丹家多持此说。性命双修又有先命后性、先性后命、修性自然修命等不同的修炼方式和次第,前二者分别为内丹派南宗北宗的基本倾向。
性命双修本意
所谓性命双修,就是养生要从思考的修行和行动的修行两方面同时进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00:00
目录
概述
性命先秦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