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啸
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
徐志啸,男,汉族,浙江镇海人。1948年7月1日出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生平
徐志啸,浙江镇海人,1948年7月生。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生(77级),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79级),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86级)。复旦大学文学硕士(1982年),北京大学文学博士(1988年)。先后师从陈子展先生和林庚先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比较文学、古代文学两个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屈原学会名誉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兼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特聘专家。《国际汉学》《汉学研究》《中国楚辞学》《先秦文化与文学》等学术刊物编委。甘肃省特聘“飞天学者”、西北师范大学讲座教授。
曾兼任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古典文献研究所客座教授、上海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岭南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客座研究员、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客座教授、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兼职教授、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兼学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泰国皇太后大学汉学院客座教授、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韩国忠南大学客座教授。
教育科研
研究领域
主要涉及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外比较文学,其中重点专攻先秦文学(以楚辞为中心)和中外文学关系。
学术成就
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外比较文学,以先秦文学、中外文学关系及海外汉学为中心。已出版学术专著及论文集《楚辞综论》、《诗经写真》、《楚辞展奇》、《玄妙奇丽的楚文化》、《中外文学比较》、《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简史》、《比较文学与中国古典文学》、《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古典与比较》、《日本楚辞研究论纲》《叶嘉莹与中西诗学》、《北美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简明中国赋学史》、《楚辞研究与中外比较》、《思与辨》《楚辞十讲》《今古随笔》《学问魅力》《诗经楚辞选评》等十多部,编著《历代赋论辑要》、《中国古代文学在欧洲》等多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五十余篇。
独立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独立主持并主要参与完成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一项。
曾应邀在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日本东京大学、秋田大学东北学院大学富山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外国语大学、忠南大学;泰国皇太后大学、朱拉隆功大学;香港岭南大学;澳门大学;台湾佛光大学、中央大学、明道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清华大学辅仁大学、台东大学、屏东教育大学静宜大学等——讲学。
应邀赴法国国家社会科学院;德国波恩大学;日本青山学院大学、琉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浸会大学;荷兰莱顿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非大学;台湾元智大学、玄奘大学、东海大学东华大学;韩国东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等——访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讲授课程
中国文学史、楚辞研究、中外传统文学比较研究、屈原与世界文化、比较文学导论、近代中外文学关系、比较文学研究、欧美文学专题等。
出版图书
科研成果
著作
1、楚辞综论 台湾东大图书公司
3、玄妙奇丽的楚文化 新华出版社
4、历代赋论辑要 复旦大学出版社
5、比较文学中国古典文学 学林出版社
6、中国比较文学简史 湖北教育出版社
7、中外文学比较 台湾文津出版社
8、近代中外文学关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跨时空文学漫步(两人合著,执笔) 香港岭南大学出版社
10、学问魅力 中国发展出版社
11、王思任散文选集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12、三元记评注 (“六十种曲”之一) 吉林人民出版社
13、诗经楚辞选评 上海古籍出版社
14、古典与比较(自选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15、日本楚辞研究论纲 北京学苑出版社
论文
1、九歌:求生长繁殖之歌 文学评论1990年第3期
收入中国屈原学会论文集楚辞研究(文津出版社)
2、东皇太一春神考 文献1989年第4期
人民日报海外版1989年12月14日摘要介绍
3、论天问桔颂之题旨与来源 学术季刊1987年第4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全文复印
收入中日学者屈原问题论争集(山东教育出版社
获北京大学青年优秀成果二等奖
4、论屈原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云梦学刊1991年第2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1年第9期全文复印
收入湖南国际屈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屈原与中国和世界文化
5、屈原与但丁 中国比较文学总第4期(1986年)
收入现代意识与民族文化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
同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6年第4期
6、文学与宗教 中州学刊1988年第2期
收入超学科比较文学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同载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7年第4期
7、中西神游诗论 求索1991年第4期, 本文英文版入选国际比较文学协会1991年东京年会
8、历代赋论述要 中国文学研究1990年第2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年第11期全文复印
9、九歌二论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中文系学刊〈学丛〉第3期(1991年)
10、离骚与楚人的宇宙意识 学术月刊1991年第11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全文复印
11、近代楚辞研究述评 思想战线1992年第5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3期全文复印
12、论王思任的散文 文学遗产1993年第4期
13、中国比较文学的渊源期 喀什师范学院学刊1992年第3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期全文复印
14、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文学理论1993年第8期全文复印
15、台湾香港比较文学研究述评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第4期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12期全文复印
16、汉对楚文化的继承关系 求索1985年第3期,先秦史1985年第7期全文复印
17、楚国历史对楚辞产生的影响 荆州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5年第8期全文复印
18、王禹偁反对过西昆派吗 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3期
19、范晔卒年及后汉书始撰年辩 社会科学辑刊1984年第3期
20、王禹偁文学思想简论 中州学刊1985年第1期
21、汉代拟骚诗产生与兴盛原因 贵州社会科学1985年第3期
22、楚辞研究二题 贵州文史丛刊1985年第2期
23、楚辞与巫风 学术论坛1985年第2期
24、读楚辞札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6年第1期
25、诸子散文与屈骚 中州学刊1986年第5期
26、屈原与普希金 国外文学1987年第3期
27、魏晋迄唐楚辞研究述略 文学评论丛刊第30期(1988年)
28、论楚骚美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刊1988年第3期
30、刘勰论楚辞 喀什师院学报1989年第1期
31、九歌二论 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1期
32、九歌应是九篇 苏州铁道师院学报1990年第2期
33、论楚文化的分期特点及地位 中州学刊1990年第2期
34、自然诗人:陶渊明与华滋华斯 南京师大学报1987年第2期
35、两个天才而又短命的浪漫诗人 中州学刊1990年第2期
36、目光正转注中国一当代西方比较文学研究一瞥 求索1993年第1期
西方学术思潮论丛第3辑(1993年)
37、中国比较文学的初兴期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
文学理论1994年第6期全文复印
38、中国比较文学的滞缓期 武陵学刊1992年第3期
40、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期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第3期
41、范晔的文学主张 上海师大学报1991年第3期
42、赋说 喀什师院学报1990年第4期
43、符号学的继承与发展 西方学术思潮第1辑(1989年)
44、略评三部诗经注本 文汇报1984年5月22日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4年第11期全文复印
45、中国屈原学会第二次年会综述 语文导报1986年第10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6年第11期全文复印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8年第10期全文复印
47、古典诗歌艺术研究的可喜成果 烟台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
48、屈原与贝多芬的思考 云梦学刊1992年第1期
49、论香港学院派作家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33年第7期
50、论陈耀南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93年第8期
51、论潘铭燊与黄维梁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93年第9期
52、论梁锡华的杂文创作 香港文学1994年第4期
53、桃花源=乌托邦中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
54、陈子展先生的诗经研究 文学遗产1995年第2期
55、中国比较文学的发轫期 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
56、比较文学复兴期影响研究述略 喀什师院学报1995年第1,2期
57、曹植评传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2期
58、刘以鬯论 香港笔荟第6期(1995年)
59、丛更生 小说简论 香港笔荟第6期文学的交融
60、二十世纪初叶中外文化思潮与文学的交融 中西学术第1期(1995年)
61、论陆游的散文 青岛大学师院学报1996年第1期
韩国延世大学 人文科学77,78合辑
62、娇红记三题 中华戏曲经19辑(1996年)
64、独抒胸臆──宋子学研究 当代韩国1997年第3期,韩国宋子学研究第4辑(1999年)
65、韩国诗话破闲集之中国影响论 当代韩国1998年第3期
诗话学(韩国版)创刊号(1998年)
66、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引论 宁波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67、诗骚承传衍变论 第三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8)
68、王国维古典文学研究中的外来影响 学术月刊1999年第2期
69、外来文化思潮与世纪初文坛 学术季刊1999年第2期
70、沈寿卿及其三元记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年第2期
72、鲁迅早期与外国文学的关系 中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3期
73、近代中日文学的影响与交流 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11期全文复印
74、由退溪诗看李退溪与陶渊明 韩国研究论丛第6辑(1999年)
75、林庚先生的古典文学研究 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76、论苏雪林教授的中外文化比较 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77、海峡两岸苏雪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湾版)
78、二十一世纪诗经研究展望 诗经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0年);
河北师大学报 2000年第3期
79、基督教在中韩传播的比较与思考 韩国研究论丛第7辑(2000年)
80、评后现代主义之后 文艺报1999年1月12日,东方丛刊1999年第4期
82、评曹旭诗品研究 文学评论2000年第4期
83、近代翻译文学简论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7辑(2000年)
84、展望21世纪的比较文学 文汇报“学林”版,2001年1月29日
85、陈子展先生与近代文学研究 北方论丛2001年1月29日
86、近代中外文学比较 暨南大学思想第6辑,2001年
87、日本当代楚辞研究 汉学研究第6辑,2002年,中国楚辞学第4辑,2003年
88、从楚国出土文物看离骚 大公报“艺林”2002年2月1日,8日
89、百年中国比较文学 社会科学2002年第7期
90、论林纾的中西文学比较学术月刊2002年第8期,论艺术创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版
91、论诗经的社会功用及其多重价值 诗经研究丛刊第6辑,2004年
92、诗学与诗话学大公报“艺林”2003年1月17,24日,韩国诗话学第5辑,2005年
93、林庚先生的唐诗研究 淮阴师范学服2003年第4期
94、二十世纪楚辞研究代表著作述评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2辑,2003年
95、评中国诗学史(书评) 大公报2003年3月17日
96、游国恩先生的楚辞研究福建师大学报2003年第4期,先秦两汉文学论集学苑出版社2004年
97、屈原与楚辞三题 学术交流2004年第2期
98、论楚骚诗学 中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2期
99、考古资料与传统文献的结合 中国古典文献学第3辑,2004年
100、中日文化与交流背景与日本早期楚辞研究 北方论丛2004年第3期
101、赤冢忠的楚辞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
102、星川清孝的楚辞研究 汉学研究第8辑,2004年
103、藤野岩友“巫系文学”论, 汉学研究第8辑,2004年
104、竹治贞夫对楚辞学的贡献 中华文史论丛第80辑,2004年
105、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 复旦大学研究生学刊2004年
106、日本学者的楚辞持疑论 苏州科技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7、中日现代楚辞研究之比较 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0月18日
108、论赵朴初旧体诗词曲创作 漳州师院学报2004年第3期
109、立足创新的可喜成果(书评)内蒙古职大学报2004年第3期
110、比较与思考:庄子 陶渊明 卢梭 上海作家2004年第4期
111、读楚辞要论(书评) 人民政协报“学术”版,2004年12月
112、先秦诗歌研究的可喜成果(序) 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2月
仪式文化与先秦诗歌,中华书局
113、仪式文化与先秦诗歌,中华书局《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月17日;
114、《新华文摘》2005年第7期全文转载
115、《姜斋诗话》诗学价值论 《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116、先秦诗歌研究的可喜成果(书评) 《礼俗仪式与先秦诗歌演变》序,中华书局,2006
117、《长江学术》[名家序跋],2007年第2期
118、日本汉学(文学)研究简述《汉学研究》第九辑,2006年
119、陈子展先生及其治学 《文史知识》2005年第7期
120、取人之长 自成一格——谈《比较文学的理论与实践》 《文汇读书周报》2005年10月21日
121、论《诗经》的艺术美 香港《新亚论丛》2006年第1期
122、别具一格的学术史论(书评)《文汇读书周报》2006年1月20日
123、现代楚辞研究八大家论著述评《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24、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6年),陕西师大出版公司,2010年
125、林庚先生的楚辞研究 上海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列封面要目)清华大学出版社《林庚楚辞研究两种》“导读” 《中国楚辞学》第14辑,学苑出版社,2010年
126、叶嘉莹先生年表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收入《现代学人年谱集》,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127、如何认识陶渊明诗歌价值 《中华读书报》2006年9月13日
128、论叶嘉莹诗词道路之阶段与轨迹 《汉学研究》第11辑,2008年
129、《日本楚辞研究论纲》介绍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选介汇编》(第2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130、比较文学视域中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徐志啸先生学术访谈录 《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31、叶嘉莹的诗词人生《传记文学》2007年第1,2期(列封面要目)
132、王国维与西方文论——叶嘉莹中西诗学研究之阐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0期
133、运用西方理论评说中国古诗的相关问题 《晋阳学刊》2007年第3期(列封面要目)
134、中西诗论之比较 内蒙《职大学报》2007年第3期
135、用西方理论与方法解析中国古代诗词 《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136、叶嘉莹中西文学比较之实例举隅 《中国文学研究》第10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7年
137、叶嘉莹对传统诗学研究之贡献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第4期
138、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7年),陕西师大出版公司,2013年【?】
139、2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论著述略 《跨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0、论明代诗话《诗数》之品评楚骚《漳州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41、城市 文学 想象 《文汇报 文艺百家》2007年9月2日
142、论钟云舫的戏剧《招隐居》 湖北黄冈师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43、论林语堂与基督教的关系 论文集《走近幽默大师》,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44、我研究叶嘉莹之缘起 《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3月28日
145、《楚辞》导读 上海古籍出版社“大学经典”《楚辞》,2010年
146、他者的眼光 《福建师大学报》2008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 《唐代文学研究年鉴》(2009),广西师大出版社,2010年 (美国)《美中社会与文化》,第12卷,第1期,2010年
147、异域女学者的独特视角 《苏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9年第8期全文转载
148、比较视野中的中西诗学 《上海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49、从六朝诗人到唐宋词人 《福建龙岩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150、用西方理论解析和比较中国古代文论 《晋阳学刊》2009年第1期(列封面要目)
151、中国有“中世纪“吗? 《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16日
152、叶维廉中西诗学研究论析 《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
153、《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价值论 《东方丛刊》2009年第1期
154、文学史与宫廷诗、京城诗 《中国文化研究》2009年第1期
155、美国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方法综述 《古典文学知识》2009年第1期
156、《离骚》今译质疑 《文艺研究》2009年第2期
157、《庄子 渔父》与《楚辞 渔父》 《文学遗产》2009年第4期
158、美国学者中国古代诗学研究特点评析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29期,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10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9、日本现代楚辞研究述评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2005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60、论贺贻孙《骚筏》 《晋阳学刊》,2010年第3期
161、周策纵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汉学研究》,2010年第12集
162、宏观视野看陶渊明 《新民晚报 国学论谭》2010年1月17日
163、《近代翻译思想的演进》序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 原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164、《“天下第一长联”集注与审美解读》序 《长江学术》2010年第3期;《钟云舫文集》 重庆出版社,2011年
165、《“文学研究会”之研究》序 原著,作家出版社,2012年版
166、中日现代楚辞研究比较 内蒙《职大学报》2010年第3期
167、探寻古诗魅力之源 《汉学研究》第13集,学苑出版社,2011年
168、论古诗阐释与语际批评家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32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169、美籍华裔学者蔡宗齐的中西诗学研究 《国际汉学研究通讯》第3辑,北大出版社,2011年
170、汉代赋学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1年第3期
171、唐宋元赋学论 《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72、《剑桥中国文学史》的启示 《中华读书报》“名家阅读”,2011年4月20日
173、魏晋南北朝赋学论 《中国文化研究》2011年第4期
174、美国的中国古代诗学研究 《文汇报》2012年3月16日
175、异域女学者的独特视角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West and East 》四川大学出版社,2012年
176、两岸学者宏观《文心雕龙》 《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1辑,2012年,四川大学出版社 香港《文学评论》2012年4月,总第19期(列封面要目)
177、旨在传世的《子藏》工程 《中华读书报》2012年 3月14日
178、近代至二十世纪中期赋学论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79、二十世纪日本楚辞研究 《文汇报》2012年8月6日
180、台湾地区赋学研究概述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2013年第35辑
181、明清赋学论 《晋阳学刊》2012年第5期(列封面要目)
182、海外汉学对国学研究的启示 《中国文化研究》2012年第4期
183、历代赋的分类及其特征 《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第5期
184、楚辞在二十世纪日本的传播与接受 《先秦文学与文化》第2辑,2012年
185、赋文体的概念及其产生发展《古典文学知识》2014年第1期
186、跨国度的文化契合——汉学研究与中法文化交流 《文艺研究》2013年第5期
187、二十世纪末中国赋学述评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3年第3期
188、宏观认识中国文学——关于文学史若干问题的对话 《文艺研究》2014年第4期 人大复印资料《现当代文学研究》2014年第6期全文转载
189、文学史研究的启示与思考 《文学评论》2015年第1期
190、对中国文学史的若干思考 《澳门理工学报》2014年第2期
191、略论《沧浪诗话》的诗学价值——兼评张健《校笺》 《晋阳学刊》2014年第4期
192、《复活》臆说 泰国《世界日报》2014年4月2日 《名作欣赏》2015年第5期
193、日本学者石川三佐男先生的楚辞研究 《汉学研究》,2015年秋冬卷
194、如何阅读和欣赏楚辞 《名作欣赏》2015年第12期
195、科学理性地认识中国文学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15年7月30日
196、神话与六经——中国文学之源问题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2015年9月22日
197、关于东方诗话与西方诗学的思考 《名作欣赏》2016年第4期
198、教科书的科学性与严谨性问题 《南国学术》2016年第2期
199、汉语新文学的是与非 《南国学术》2017年第1期
200、陈子展先生及其治学 《上海文化》2016年第6期
201、翻译研究三人谈(上、下) 《上海翻译》2014年第1,2期
202、实事求是认识评价汉学 《国际汉学》2017年第2期
203、汉学及相关概念辨析 《国际汉学》2017年第4期
204、读《二十世纪中西文论史》(书评) 《职大学报》2017年第2期
205、关于新子学的思考 《诸子学刊》第15辑,2017年
206、陈子展:傲骨见精神 文章百世名《光明日报 学人版》2018年4月9日
207、应重视诗话著作的诗学价值 《光明日报 文学遗产》2019年1月21日
208、“变文”辨析 《学术研究》2019年第8期
209、《诗经》与礼乐文化 《职大学报》2019年第5期
210、两部欧美版中国文学史之比较 《文汇读书周报》2019年12月2日
211、关于汉学研究的思考 《国际汉学》 2020年第2期
212、评《哥伦比亚中国文学史》 《国际汉学》2021年第1期
213、中国文学史的百年爬梳 《中华读书报》2021年4月17日
214、中国早期的文学史意识 《光明日报 文学遗产》2020年10月17日
215、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梳理与思考 《西北师大学报》2021年第5期
216、评《楚辞全注》 《中华读书报》2020年4月15日
217、贵在韧劲和长远眼光 《名作欣赏》2020年第12期
218、叶嘉莹的诗词创作与鉴赏 《女作家研究》2021年第1期
219、关于先秦文学研究的几点看法 《先秦文学与文化》2021年
人物观点
从比较视野看中国文学
徐志啸从比较视域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对中西文学的若干方面进行了比较。首先,徐志啸从《离骚》和《神曲》中的“天堂”入手,对屈原但丁的创作进行了比较。他认为但丁憎恨当时的教皇,屈原则表达了对小人的憎恨,赞扬了当时的君主;但丁认为升入天堂前需要经过炼狱,屈原也认为升入天堂需要自身的努力;但丁所写天堂受基督教文化影响,而古时楚国也有人死后有灵魂和意识的传说。因此可以得出结论:作家的创作都受民俗、民风的影响。  徐志啸还对陶渊明诗中的“桃花源”与欧洲的“乌托邦”思想进行了比较。他认为,“桃花源”是有史料记载的现实存在,陶渊明并不反对当时的社会现实,因而是受到统治者支持的,而“乌托邦”则是空想出来的,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徐志啸还从中西文字的差异入手,分析了中国短诗、抒情诗发达而叙事诗、长诗少的原因。最后,徐志啸指出中国的古代文论应该重建话语体系,进行现代转型,与现代文化进行交流、融合、碰撞和比较。
参考资料
徐志啸教授介绍.复旦大学.
徐志啸.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徐志啸 中文主页--首页.复旦大学教师个人主页.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7 11:10
目录
概述
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