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远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张明远(1909年12月—1996年3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甘肃省岷县人。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同年12月底加入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9年12月,张明远出生于甘肃省岷县西寨镇坎卜塔村(今坎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张鹏远,张朋远,分别取“鹏飞千里”和“出门靠朋友”之意,参加红军后改名为张明远,取光明远大之意。父亲是个皮靴匠,由于手工精细,在卓尼临潭等地较有名气,母亲是一个封建社会饱受苦难的农村典型妇女。张明远六岁那年,父亲送他去本村私塾读书。他白天去读书,晚上回家帮父亲干些捻绳,浸、揉皮张等小活计。他在私塾先后读了《百家姓》、《千字文》等书。由于家里人多地少,生活极为困苦,大哥带着二哥到深山里烧炭、砍椽子,背到二百多华里地的陇西去卖,换些粮食回家,但无论如何也维持不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生计,张明远十二岁那年,父亲只好让他辍学,在家干活。在旧社会,张家受尽了封建地主压迫,父亲也早早病逝,使张明远在童年时期就逐渐萌发形成了刚直不阿,疾恶如仇的性格。
1925年5月,张明远将自己卖了60个大洋,20元作为路费,剩余的留给生活无计的母亲,顶替别人当了壮丁,入西北军冯玉祥高树勋十二师三十六旅当兵,先后当过班长、新兵教官。旅长见他劈刀、打拳练得不错,调他到手枪队当警卫。张明远参加了冯玉祥和马步芳之战。
土地革命时期
1930年4月,张明远随军参加中原大战。不久,张明远所在部队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参加第二次反革命“围剿”。二十六路军到江西与红军初战便损失一个旅,加之备受蒋介石的歧视排挤,粮饷不济,又遇水土不服,病疫流行,反动军阀活埋有病士兵,军队士气非常低落。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全体官兵不愿和红军打仗的情绪普遍存在,要求北上抗日的情绪日趋增长。当时,张明远在第二十六路军二十五师七十四旅当兵。
1931年12月14日,在共产党人刘伯坚的周密策划下,该军参谋长赵博生、七十三旅旅长董振堂、七十四旅旅长季振同等人于在江西宁都发动了著名的“宁都起义”。张明远随同一万九千余名官兵集体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2月底,张明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2月,张明远任红五军团第十三军四十一师机枪连班长、排长、连长,红一方面军司令部直属队特派员等职。7月,张明远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保卫干部训练队队长。8月,在江西建宁县,张明远被任命为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侦察科长。9月,红一方面军指挥机构回到瑞金后,他被调到红三军团保卫局任侦察科长。他参加了第二至第五次红军反“围剿”战争,在苏区赣州战役漳州战役南雄水口战役等战役中,出生入死,尤其是1932年与广东军阀陈济棠的南雄水口战役中,他怀抱机枪,冲入敌群扫射,身受两处重伤:一颗子弹从右肩穿过,打断了锁骨;另一颗子弹将左手腕打断。为此,张明远受到了上级的表彰。
1934年10月,张明远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他先后参加过飞夺泸定桥遵义战役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等著名战斗。他跟随朱德总司令、刘伯承总参谋长和红四方面军三次过草地。张明远的侦察科担任长征的先遣队,过了于都河湘江后,侦察中与国民党军队及地主武装的战斗是接连不断的。当红军四渡赤水,到了扎西,根据情况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加强徒步侦察,张明远又被任命为中央军委二局徒步侦察队队长。侦察队的主要任务是摸敌情、找向导、绘地图。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撤销了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会议期间,张明远带领侦察科的几十名同志,负责内外警戒工作,为遵义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亲身参加过遵义会议的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还亲笔向张明远题写了“向勇敢机智的张明远同志学习”的条幅。在抢渡金沙江的战斗中,金沙江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没有竹林,无法架桥、制船。刘伯承总参谋长亲自给张明远下达了抢占皎平渡,夺取敌船只的任务。张明远深感责任重大,经过深思熟虑,带领四名侦察员,装扮成国民党军官,直奔国民党皎西坝子乡公所,日行二百里,活捉了代理乡长(乡长已坐滑杆逃跑),又星夜兼程赶到皎平渡,在当地群众帮助下,占领了皎平渡,并找到四只船,为红军渡江创造了条件,立了头功,圆满完成了任务,得到了刘伯承同志的高度赞扬。在强渡大渡河时,他紧随十八勇士,护送刘伯承同志顺利过江,为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做出了重要贡献。红军长征抵达四川冕宁县时,刘伯承总参谋长、聂荣臻政委与彝族首领小叶丹进行了“彝海结盟”仪式。张明远当时正在刘、聂两位首长的身后,亲眼目睹了这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一幕。张明远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写道:“彝海结盟仪式当时吃的‘血酒’其实不是酒,而是在一个小水池里舀了两碗水,小叶丹用刀砍掉一个公鸡头,把血倒进两碗水里当血酒喝的。”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翻越夹金山后,在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是为懋功会师。张明远仍为军委徒步侦察队队长,该队属红军总司令部管辖。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干扰,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当时,张明远又被临时抽到收容队,负责收容掉队伤病员。张明远等在极端困难的处境中,付出全力来收容、抢救掉队的伤病员。张明远不是替他们背枪,就是拿出自己仅有的一把炒面让伤病员吃,然后背着沉重的行装,在茫茫的沼泽地上挽扶着吃力地挪动。到达宿营地,他们都疲惫不堪,夜晚宿营,常常睡在湿漉漉的地上,忍受饥饿困乏的折磨和寒风冰雪的袭击。在收容队的努力救护下,有不少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红军伤病员重新赶上部队,继续踏上征程。后来,朱德总司令派张明远率侦察队到二方面军帮助找粮食。
1936年8月,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抵达岷县。岷县当时由国民党新编十四师鲁大昌部驻守。刘伯承、何长工认为张明远是本地人,委任他为岷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兼甘肃省委委员,负责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筹办粮草衣被。张明远在岷县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接受任务后,率领一个骑兵班,回到他家乡,在表兄张季农协助下,找回了躲在山里的群众。乡亲们看见他当兵回来了,都欣喜万分,奔走相告,跑来看望,又听说他还是“县长”,觉得穷人有了自己的县长,都非常高兴。张明远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宣传,向群众讲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保护群众的,同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政治主张。经过充分发动群众,岷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并在各乡村建立了三十四个苏维埃政权。通过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群众对红军有了明确的认识,各乡掀起了为红军筹粮献物的热潮。红军4万多将士在岷县休养生息56天,恢复了体力,为红军队伍继续北上抗日做出了重要贡献。有3000名岷县籍青年参加了红军队伍,成立了岷县独立团,壮大了红军队伍,张明远任团长兼政委。该团后随西路军征战,在高台战斗中,绝大多数人壮烈牺牲。在张明远离开家乡时,组织上安排他将家属带走以避免反动派杀害。张明远将军后来说:“岷县确实起到了红军长征‘加油作用’。”10月,张明远参加了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的会宁会师。会师后,红军总司令部给张明远配备了一百名战士,命他到西兰公路沿定西一带打游击,一是搞点布匹、棉花等物资,为部队过冬用;二是牵制麻痹敌人。他接受任务后,率领部队在西起车道岭东至华家岭一线,阻击国民党的小股部队,截击过往的国民党军车及军用物资。三四天后,他根据侦察到的一些情况估计部队已远离会宁,便率部追赶大部队,在陕甘交界处的洪德城赶上了军委总司令部,跟着朱德总司令到了陕北。12月,张明远任中共中央外交部交通局局长(交通局后来又先后划归中央军委、陕甘宁边区政府管理,改称公路管理局),后任八路军交通管理局局长。他领导蒋管区地下党的交通联络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地下党同志到中央及往来交通人员的接待、护送,迎接来延安的青年学生,护送去白区开展工作的干部,以及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派往敌占区、白区搞兵运工作的同志(用人力和毛驴护送)。此后,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全国各地进步学生和各党派进步人士以及国民党军队中进步军官和子女来延安学习的人数与日俱增,学习毕业后又分送各抗日前线。为了满足延安与各地交往日益繁忙的需要,他积极筹划,不断扩建新的交通网络,使更多的进步人士和青年来到延安,以扩大我党的影响,壮大革命力量。
全面抗战时期
1939年底,张明远调中央党校第34班学习。
1940年起,张明远任中央军委军事工业局总务处处长。
1942年4月,张明远任中央党校一部校务处处长。在中央党校工作期间,他积极响应毛主席关于“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在大生产运动中,张明远带领师生开荒、种地、养猪、种菜等,经过勤奋劳动,解决了学员吃肉难的问题(每天每人平均食用四两肉,后学员提出太多,减为每天每人三两)。除此之外,他们还种了不少烟草,办了“土造香烟”工厂,制土香烟,自己烧炭、做酱菜、酿酒、制肥皂等。张明远被评为特等生产劳动模范。
1945年,中共七大以后,为了扩大解放区,中央决定党校、抗大、女大、陕北公学学员及干部全部赴前线。组织派张明远、李聚奎二人带领三百多人组成的干部大队去华东,张明远任华东干部第三大队队长。7月,他们从延安出发,过了黄河,到达山西省兴县后,又接到中央命他们进军东北的电令。于是,他们改变行军方向,经张家口承德赤峰等地,冲破残余日伪汉奸势力封锁到达东北。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11月,张明远任冀察热辽军区后勤兵站部部长。
1946年4月,张明远任依兰县县长兼独立团团长。11月,张明远任合江军区后勤部部长。入冬后,部队要剿匪,但当时后勤部物资极端缺乏,尤其食盐和布匹奇缺,直接影响到剿匪工作顺利进行。为了不给剿匪带来困难,张明远经组织批准后,赴丹东,几径周折,用粮食给部队换来一千匹布、十三个车皮的盐。当时,不仅解决了部队的困难,而且地方机关也得到了食盐的供给。省委书记张闻天及军区领导对此事非常满意,并予以表扬。
1947年8月,张明远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兼党委书记,辽沈战役后兼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平津战役后部队南下时兼任四野后勤军械部部长、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张明远领导部队在广西南宁截回了李宗仁的军工厂设备,扩充了后勤力量,同时恢复了汉阴兵工厂,并生产武器。
建国之后
1950年8月,张明远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李聚奎)。9月,张明远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大使馆武官。张明远到北京受领任务时,周恩来一见面就握着他的手说:“你是红军过腊子口后第一任岷县县长。”周恩来交代任务说:“现在美军从仁川登陆,朝鲜战局有可能逆转,到那时我们就不能袖手旁观。为防患于未然,派你们先期入朝,实地了解大兵团出动后的后勤保障怎么解决?人员的口粮可以从国内运去,马草怎么办?需要量很大,能不能就地解决?”9月19日,张明远等五人前往平壤,经金日成批准后分赴朝鲜有关地区勘察地形。他冒着敌人的炮火侦察道路,了解信息,收集有关志愿军赴朝作战的后勤保障资料并及时向国内通报情况。美军占领平壤之后,他们撤回国内。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张明远随军入朝,任入朝部队前勤指挥部部长。张明远提出4项重要建议:一是志愿军过江后的粮食、蔬菜、马料等供应,就地筹措的比例极低,主要依靠国内前送;二是为满足前方部队后勤保障的基本需要,运输要采取多种工具并用;三是入朝的大部分部队要做好露营准备,应准备一批盖布和帐篷;四是要求部队入朝后严守纪律,防止乱砍乱伐山林。战时的物资供应由就地取给为主转变为后方供应为主,是我军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的重大转变,是张明远首先提出的。根据需要,张明远起草了《战时物资管理暂行规则》,在东北军区部队执行。张明远在朝鲜期间参与组织了所有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第一次战役后,张明远提出由于部队白天不能做饭,建议筹划干粮,请国内组织赶制。新鲜蔬菜奇缺,要求制发维生素和熟牛肉干。建议试制压榨草料饼。他还提出调整步兵弹药和重炮弹药的配备基数,他建议每个人应配5个急救包。他提出每军应有1000副担架,应组建卫生列车,兵站医院应尽量前伸和修建山洞医院。1951年3月,张明远作为志愿军代表,出席中朝两国政府铁路部门会议,他就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和合理有效使用铁路运输能力问题提出重要建议。第三次战役后,参战部队数量增多,张明远采取措施,火车运输尽量向前延伸,实行全军运力大结合,有计划统一调动使用。在战士们生活非常艰苦,志愿军运输方面面临重重困难的情况下,搞后勤工作的官兵和前方将士一样,吃了不少苦。他们白天不能装卸物资及运输,只好夜间行动。由于黑夜行车不能开灯,加之道路崎岖,张明远的小车翻过二次。其中一次,飞机轰炸,炸弹的气浪将他抛出几米以外,炸弹掀起的土块将他埋了一半,幸好没受重伤。部队入朝后,他坚定果敢,统筹全局,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后勤保障工作。从第一批入朝直到最后一批回国,张明远在朝鲜的时间长达八年之久,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国旗勋章、祖国解放战争功章。
1951年5月,以前勤指挥部为基础扩大组建了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张明远任志愿军后勤部副司令员(司令员洪学智)。
1953年,赴朝作战的部队进行轮换,张明远接替了洪学智后勤部司令员之职。同年7月,朝鲜战争停火,张明远留在朝鲜做善后工作,帮助朝鲜搞战后建设。他参加了1953年的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
1954年4月,张明远任志愿军后勤部部长兼党委书记。
1955年9月,张明远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8年10月,张明远随志愿军领导机构从朝鲜最后一批回国,随后参加了志愿军代表参观团,对首都的工厂、机关、学校进行参观,并宣讲志愿军战斗故事。
1959年4月,张明远任总后勤部车管部长兼党委书记,后任总后运输部部长,不久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他主要抓了军用车辆国产化工作,制定了第一代国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1965年开始批量生产。
1963年2月,张明远任总后勤部军械部部长兼党委书记。
1968年3月,张明远兼任第五机械工业部军管会主任。
1969年9月,张明远和陈庞、王希克伊文封永顺严俊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提拔为总后勤部副政委。九·一三事件后,总后勤部部长邱会作被离职,张明远和陈庞、王希克、伊文、严俊、丁先国被免去总后勤部副部长,戴金川被免去总后勤部副政委职务。张明远长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领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勤工作的正规化建设呕心血忘我工作。他十分重视后勤工作的业务和组织建设,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车管、运输、军械部门不断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在主管军械工作时,他致力于军械物资的援外工作。他非常重视后勤业务干部的教育训练,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军队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张明远拜见朱德,朱德问现在红五军团还有多少人,张明远说只知道在北京工作有十二三人。朱德让秘书将他们的名字一一记下。朱德问起张明远的现况,张答:我正在受教育,现在靠边站,没有工作,但工资照发,生活没有什么困难。朱德安慰张明远说:不要紧,将来有的是工作!
1986年2月,张明远离休。
1988年7月,张明远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0年,已经80岁高龄的张明远萌发了写革命回忆录念头,旨在总结他一生的重要经历和工作经验,留给党和后人。从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回忆录撰写工作。他每天废寝忘食地回忆和伏案写作,有时在桌子上趴就是几个小时。张明远在《雄关漫道》一书前言中写到:“我在1986年离休到今年(1996)年已86岁。在不多的有生之年,我经常想的是能给包括自己子女在内的后代留些什么。金钱物质我没有,60多年的革命生涯,实在是两袖清风,有的也只是精神财富……”张明远在书中写道:“《雄关漫道》不单单是我一个人的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半个世纪以来洒鲜血、抛头颅、艰苦奋斗而取得的辉煌胜利和成就的光辉历程。不可忘记历史,不可忘记红军精神,不可忘记我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不可忘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几十年革命生涯留给我思想感情上的全部内容,驱使我在有生之年尽绵薄之力,把自己的主要经历和感受记述下来留给后人,这既是我晚年向党的一次汇报,又是我献给敬爱的战友和年轻同志的薄礼。”
1996年3月20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所获荣誉
抗美援朝时期,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一级国旗勋章、祖国解放战争功章。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物评价
张明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后勤工作的优秀领导者。张明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信党,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对革命事业鞠躬尽瘁。他具有卓越的组织指挥才能,坚定果敢,英勇善战,身先士卒,舍生忘死。他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廉洁自律,艰苦朴素,服从组织,顾全大局,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坚持原则,平易近人。他严格要求子女,教育后代继承和发扬红军的优良传统,做革命接班人。张明远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军队建设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军的一大损失。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军队建设事业所建立的功勋将永垂青史。
著作
《雄关漫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4 12: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