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公铎年轻时身高七尺,倜傥有节义,且喜好文史之学。他在后唐建立后,事北京
留守孟知祥为亲从。
同光四年(926年),孟知祥正式出任
西川节度使。张公铎被补授为
牙校,后随都衙牙
高敬柔前往
晋阳(时为后唐
北京,治今山西太原),迎接孟知祥的妻子
琼华公主等家眷入蜀。当时,中原一带因战乱而盗贼蜂起,而孟知祥又与朝廷起了冲突。他们一行人历经波折,一度被扣押在
凤翔,最终在天成二年(927年)三月方才抵达
成都。
孟知祥是庄宗
李存勖的亲信,故此在明宗
李嗣源即位后,逐渐萌生了据蜀自立之心。他为了对抗朝廷,在西川原有军队的基础上大肆扩充兵力,增设义胜、定远、冲山、义宁、飞棹等军。张公铎被拜为义胜、定远诸军都知兵马使。
孟知祥通过战争迫使朝廷默认两川独立后,又和盟友东川节度使
董璋反目。董璋于长兴三年(932年)大举攻入西川。孟知祥亲自领兵抵抗,与董璋会战于
汉州(治今四川
广汉)境内
弥牟镇。前锋
赵廷隐列阵于镇北鸡踪桥,张公铎则列阵于其后。当时,西川军战事不利,
指挥使毛重威、李瑭战死,赵廷隐亦后撤。正在高处督战的孟知祥准备撤军,乃以马鞕指后阵。张公铎以为孟知祥是在下令冲锋,于是挥军直进,所部兵卒皆以一当百。赵廷隐也趁机整军复战。东川军阵势大乱,顿时溃不成军,死者数千人。此战,西川军擒获元璝、董光演等东川军将领八十余人,夺甲马五百余匹,收降兵卒七千。董璋仅率数骑逃回东川,不久便死于兵变,东川镇为孟知祥所吞并。张公铎因从平东川有功,且在鸡踪桥之战中厥功至伟,被授为
简州刺史。
孟知祥在吞并东川后,于次年(933年)被朝廷拜为东西两川节度使,封蜀王,随后又于明德元年(934年)初在
成都称帝,正式建立后蜀,史称后蜀高祖。张公铎被拜为捧圣控鹤都指挥使(《
九国志》作奉圣控鹤都指挥使)。
孟知祥称帝仅半年,便于当年(934年)七月病逝。他临终前立长子孟昶为
皇太子,并召见
赵季良、
李仁罕、赵廷隐、
王处回、张公铎、
侯弘实六人入宫,让他们受
遗诏辅政。张公铎作为
顾命大臣,在后主孟昶即位后,被加授检校太尉。
孟昶年幼即位,诸将多自恃先帝旧臣,骄纵不法。李仁罕尤为跋扈,甚至强逼孟昶任其为判六军诸卫事(即
禁军最高统帅)。当时,张公铎与李仁罕争权,遂与韩继勋、
韩保贞、
安思谦等孟昶近臣皆弹劾李仁罕有异志,赵廷隐也劝孟昶除掉李仁罕。孟昶遂趁李仁罕入朝,命武士将其逮捕处死。不久,张公铎又领保宁军节度使,兼
同平章事(宰相衔)。
后蜀建国以来,各镇节度使多在朝中兼领禁军,而以僚佐治理军镇。但僚佐却大多都专务聚敛,以致“政事不治”。孟昶鉴于此弊,乃于广政四年(941年)改以文臣知节度事。张公铎与赵廷隐、王处回被一同免去所领节度使之职,加授
检校官。
广政七年(944年),孟昶又复以将相遥领节度使。张公铎被任命为
宁江军节度使。
后蜀建立之初,地方政府多“承
前蜀之弊,狱讼繁多,案牍堆积”。张公铎在担任保宁军节度使期间,亲自处理狱讼,“量其所犯,随意裁决,无不称当”。当时保宁军治下属邑连年欠税,皆是因当地豪强、猾胥侵吞赋税所致。张公铎下令地方官员必须全额征收赋税,不然即使任期已到也不许离职。结果“不数日,征钱粮数万贯斛”。
张公铎在迎接孟知祥的家属入蜀途中,由于当时孟知祥擅杀朝廷所遣监军,被凤翔节度使
李从曮扣押,最终还是因为朝廷要采取怀柔政策才得以释放。他因此和早年的孟昶有过一段共患难的经历。《
十国春秋》称张公铎曾“事后主于藩邸”,可能指的就是这段经历。
孟昶对张公铎也很有感情。张公铎晚年得了
心疾,孟昶非常忧心,专门在成都的
玉局观开坛设醮,为张公铎祈福,甚至亲自题写
青词。张公铎病逝后,孟昶痛哭不已,对其评价甚高,称群臣之中只有他做到了“严而不猛,清而不隘”。
路振:为政严猛,僚吏畏惮。时论以为严而不残。公铎驭下严正,宿卫二十余年,宫禁宁谧。
吴任臣:① 董璋之败,实以公铎一战决胜焉。② 宏实循谨而沉毅,公铎刚勇而清严,将相之位,斯云无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