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创新园区(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 AIP)是
信息社会条件下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及创新制度设计。应用创新园区是基与对科技创新复杂性认识以及信息技术推动的创新形态嬗变基础上,通过用户参与的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和
应用创新的
创新双螺旋驱动探索全社会参与的
创新2.0模式,形成
知识社会下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
概念形成
科技创新是在各
创新主体、创新要素交互复杂作用下涌现出来的。科技创新活动绝非简单的线性递进关系,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创新链条,它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但是目前在科技创新体系方面的制度设计还存在缺陷,只有技术进步方面的制度设计,而缺乏
应用创新方面的制度设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完善
科技创新体系出发,通过应用创新方面的制度设计,通过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如“
三验”(
用户体验、研发单位与用户共同试验、
第三方检验)机制的众创模式探索,形成科技创新的技术进步和
应用创新双螺旋驱动。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和
应用创新两个方向可以被看作既分立又统一、共同演进的一对“
双螺旋结构”,或者说是并行齐驱的双轮——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往往很快就会触到技术的极限,进而鞭策技术的进一步演进。只有当技术和应用的激烈碰撞达到一定的融合程度时,才会诞生出引人入胜的模式创新和行业发展的新热点。正是这
创新双螺旋的互补与互动,带动创新多主体、多要素交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在
知识社会的条件下,随着草根创新、创新民主化逐步成为常态,如何通过
创新2.0模式的探索,通过应用创新方面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开放创新、共同创新平台搭建,以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制度设计的高度互补与互动,形成有利于创新涌现的创新生态,对于健全和完善
科技创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在
开放经济中,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
技术创新、
技术扩散、
技术转移与引进。对于后发国家来说,工业化的赶超就是技术的赶超。根据当前的情况,后发国家技术赶超应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
自由贸易和
技术引进为主,主要通过引进技术,加速自己的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二阶段,技术引进与技术开发并重,实施适度的贸易保护,国家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通过有选择的
产业政策,打破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进一步提升产业结构;第三阶段,必须以技术的自主开发为主,面对的是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国家主要通过产业政策,加强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合作与交流,占领产业制高点,获得
先发优势和
规模经济,将动态的比较优势与静态的比较优势结合起来,兼顾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宏观平衡与微观效率,有效的配置资源,实现跨越式赶超。目前国内城市主要依托各类高新技术园区和开发区等制度设计来完成国家的技术赶超工作,政府通过政策等引导资金、技术、人才、产业等的集聚来孵化高新企业和高新技术。
应用创新,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置身用户应用环境的变化,通过研发人员与用户的互动挖掘需求,通过用户参与创意提出到技术研发与验证的全过程,发现用户的现实与
潜在需求,通过各种创新的技术与产品,推动科技创新。应用创新要求建立畅通高效的创新服务体系,为技术与产品研发提供最贴近市场和用户需求的信息,推动应用创新,并进一步提供技术进步的动力。同时,技术研发方通过以应用为核心,进行
技术集成创新,培养产品设计能力、研发能力,逐步向产业上游发展,推动产业的更新换代,提升整个行业科技水平。目前在
科技创新体系还更多的注重技术进步,对面向用户的
应用创新较少给予关注。科技成果的
转化率低、实用性和推广性差等很多科技管理体系的弊病都与此相关,技术发展与用户需求对接出现了问题,造成技术进步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脱节。制度设计对于技术发展、产品转化十分重要。当我们通过
高新技术园区等制度设计实现了产业的集聚、技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在制度层面上解决技术的应用、转化以及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应用创新的机制,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业的一线管理与服务方面缺乏动力。
科技创新本身具有很强的
外溢效应,政府有责任通过用户共同创新、开放创新平台的构建,推动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
应用创新,进而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良性互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
知识社会
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通讯技术同步发展,携手并进。这不仅仅是因为多数生产信息和通讯技术的企业均为国际化大企业,更是由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为人们提供了工作的新方式以及在任何距离内交流的新手段。信息和通讯技术同时也为改善产品进入新市场以及为表达和传播见解和观点提供了诸多新的机会。以
移动技术为代表的
普适计算的发展正在推动着人们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组织方式与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成为继
因特网之后的又一次
信息革命。普适计算、普适网络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信息处理和传播的方式,使得信息普适、知识普适,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活动也普适了,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创新的主体,生活、工作在社会中的人民真正拥有最终的发言权,
欧盟正在迅速发展的
Living Lab创新模式、
MIT正在推广的
Fab Lab创新模式、中国正在探索的
AIP创新模式就是很好的例证。传统意义的科研人员在实验室搞研究、开发,然后再转化、推广的线性科技创新链条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嬗变。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驱动、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良性互动的
创新2.0模式也正在显现。技术的融合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的复杂涌现特性为构建政府相关部门、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中介以及市民等创新主体和各类创新要素高度
耦合的开放的、社会化
应用创新平台、开放
众创空间提供了新的机遇。
公务创新
社会转型也推动了从政府创新到公务创新的嬗变。公务创新就是围绕社会
公共事务的
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创新,是自觉实践
科学发展观,以构建
和谐社会为目的,以创新精神和方法提高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的有益探索,是实现
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公务创新在参与的主体、工作目标和流程、服务的对象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公务创新强调围绕社会公共事务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与和谐治理,在理论上开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依托
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政府、企业、市民良性互动的
电子公务平台,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科技创新复杂性、对
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形态演化的认识,应充分依靠各类技术发展提供的新机遇,以公务创新的视角,充分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构建社会化
应用创新平台,推动以应用创新园区为平台的共同创新和开放式创新。
首个创新园区
北京的“
三验”AIP应用创新园区(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的城域开放
众创空间探索,就得到与会各界专家的高度关注,并与国际上的Fab Lab、Living Lab两大众创模式一并被称为面向知识社会的三个典型创新2.0模式,也是国内对创新2.0时代应用创新园区制度设计的首个探索。
“三验”应用创新园区,即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是国内第一个应用创新园区(AIP),主要是在
城市管理领域通过政府、用户、产业、科研机构各方参与的面向应用的创新和推广,搭建众创平台带动城市管理相关领域的科技创新。
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简称:AIP)是由北京市市政市容委、
北京市科委倡导发起,北京市发改委、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北京市
城管执法局等部门支持,区县市政管委、城管执法机构、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北京环卫集团、北京市环境卫生设计科学研究所等城市管理相关公共服务企业、科研机构、城市管理相关社团协会等参与,
北京城市管理科技协会承办的开放式、公益性、非盈利
应用创新平台。园区的核心理念即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需求与技术充分互动的应用创新平台,贯彻“最终用户参与产品、技术研发、设计过程”的应用创新理念,推动以“
三验” (体验、试验、检验)为核心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试点示范活动,而
用户体验作为“三验”机制之首,也是
创新2.0模式的核心。应用创新园区的探索和建设旨建设覆盖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与公共服务提供的开放创新空间,应对
知识社会下创新2.0形态对城市管理带来的挑战,
以人为本、面向应用,通过政府支持、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各界参与,促进应用技术、产品的研发及成熟转化,推动全社会参与宜居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科技水平。
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旨在通过政府支持、协会搭台、企业唱戏、社会各界参与,促进应用技术、产品的研发及成熟转化,推动城市管理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园区是为目前正在建设的城市管理
科技创新体系服务的,它是以实现将响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引导类技术以及需要试点示范的技术转化为先进成熟
适用技术为具体目的的,因此,其定位为:“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创新的载体;城市管理科技信息的辐射源;科普宣传、展示基地;社会宣传教育基地”。其功能为:以 “
三验” 推动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的
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即针对因需求而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 “三验”以及试点示范,组织专家评审,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成果转化推广为目的的“三验”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过程。
城市管理科技应用创新园区经多年筹划,通过“三验”项目的尝试性的运行,已有一批创新技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完善和推广。经过对体验、试验、检验“三验”机制的不断摸索,应用创新园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正在通过“
三验”应用创新园区的建设不断完善“三验”AIP模式。
AIP创新
制度创新
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通过平台搭建、制度设计,凝聚用户需求,孵化
应用创新,促使技术创新与进步,实现对“产业的集聚、技术的集聚、人才的集聚”的
高新技术园区的互补与互动,实现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的“
创新双螺旋”驱动,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园区的核心理念即构建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需求与技术充分互动的应用创新平台,实现用户“集聚”、需求“集聚”,推动以“
三验” (体验、试验、检验)众创为核心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试点示范活动。
园区的定位为:“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创新的载体;城市管理科技信息的辐射源;科普宣传、展示基地;社会宣传教育基地”,实现将响应社会需求的发展引导类技术以及需要试点示范的技术转化为先进成熟
适用技术的目的。以 “三验” 众创推动城市管理相关技术产品的
应用创新与试点示范。针对因需求而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通过 “三验” (体验、试验、检验)以及试点示范,组织专家评审,实现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创新、成果转化推广、社会各界参与创新为目的的“三验”科技应用众创与试点示范过程。“三验”应用创新园区也因此被称为国内最早的众创空间探索。
机制创新
针对城市管理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的应用举步维艰,“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之间的困难重重,我们在工作中探索机制创新。应用创新园区的核心理念是“以用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引导、以技术为推动”,贯彻“最终用户参与产品、技术研发、设计过程”的
应用创新理念,推动以“
三验” (体验、试验、检验)众创为核心的技术应用研发与试点示范活动,将“三验”机制贯穿需求孵化、需求实现、需求验证全过程。“三验”活动是用户驱动创新的核心环节,是应用创新园区的核心模式。“三验”通过用户体验、用户与研发单位共同试验、政府委托
第三方检验,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一个孵化、试点、示范的平台,使创新科技成果在“三验”中不断得到完善和成熟,从而促进应用技术、产品的成熟转化,为基层城市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众创服务,提高城市管理整体科技水平,推动市政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其中移动城管导听、餐厨垃圾制生物柴油等技术通过“三验”模式得到了充分的完善,推动了这些创新应用和技术转化,为后续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与此同时,“
三验”众创思路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和体现。
设施功能建设
基于对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科技创新的认识,市市政管委经过长期的酝酿和摸索,2006年启动了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工作,明确了体验、试验、检验“三验”众创机制,相继发布了《北京市市政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办法(试行) 》,开通了城市管理科技创新网,发布了两期《北京市市政行业推广应用新技术公告》。2008年5月22日
科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安全”论坛上北京市市政管委和
北京市科委专门对国内首个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进行了授牌。AIP作为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
应用创新平台,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高新园区,主要是“
三验”众创机制特别是用户创新能力的建设以及“三验”应用创新基地的建设。
AIP“三验”应用创新基地
通过与
朝阳区市政管理委员会、房山区市政管理委员会、北京环卫集团等相关区县、相关公共服务企业合作建立了AIP“三验”应用创新基地,充分发挥区县政府、社会企业的
主动性,通过垃圾物流管理新模式、餐厨垃圾资源化、环卫设施除臭等“三验”基地建设,发挥城市管理科技工作的科普功能。以用户为核心,需求为向导,创造性的将用户参与引入到产品的研发中,使通过“体验”、“试验”及“检验”流程的技术更贴近应用,对用户具有更高的价值,为入园企业提供创新孵化到价值实现的平台。与此同时,“
三验”通过用户的参与,使用更多人在完善产品的同时了解了相关科技的发展水平,获得了科普知识,具有很强的科普宣传的效果。
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AIP)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由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承建,致力于探索智能化城市管理领域的应用创新。旨在整合智能化城市管理领域的相关科研院所、研发
企业资源,通过与相关政府部门、区县的合作,以用户全过程体验为主线,积极探索
政用产学研的结合,将解决方案的试验、体验、检验,推广应用有机结合,推动需求循环、解决方案循环、技术循环的运作。
AIP智能城市应用创新中心分为理念区、互动区、讨论区三个区域。理念区主要阐释用户体验 、政府检验 、企业试验的“
三验”应用创新模式,将应用创新中的需求创新、解决方案创新、技术创新三方面有机融合,三位一体,实现需求循环、技术循环和解决方案循环的不断上升。创新中心为三个循环的推进提供一个物理实现平台,通过政产学研用五方面的参与,最终建设成为一个智能城市
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实现
需求分析与发布、先进技术试验、解决方案评测、解决方案体验、解决方案应用推广等服务功能,并形成解决方案库、应用需求库、用户资料库等基础数据库。互动区是创新中心的核心区域,解决方案展示、用户参与、需求交互等都在互动区完成。讨论区为体验者提供了轻松的交流环境,并对讨论内容做声像记录。
数字市政管理、数字城管执法、智能化垃圾物流管理、智能建筑管理、
移动政务等智能城市体验跨越时空障碍,充分展示出新技术与先进管理思想相融合后智能化城市管理的创新应用。
应用创新园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北京市市政管委培训中心行业培训和科普宣传的优势,将其建设成为应用创新园区培训基地。同时,以科普进社区的方式,在社区开展应用创新的试点,提高社区创新的能力和科普素养。
AIP培训基地积极探索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实验室的建设,旨在带动市容环境、公用事业、城管执法等行业人员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的建立引入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FAB-LAB创新模式,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需求的创新能力培训。在实验室中,创新不再是技术人员的专利,它强调以人为本、以用户为中心和共同创新,把城镇普通市民与城市管理工作人员引入到创新过程中,使创新成果更具可用性。用户可以在实验室的
技术环境里自行创造实验过程中所需的特定用途工具,任何人都可以开发自己感兴趣的工具、设备,如某些在市容环卫行业工作、且有创新想法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实验室相关设备和技术的支持,开发改进已有的诸如
扫路车、清洁设备等,模型制作出来后,如果可行,还可以加工制作出产品。社会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设计城市生活当中的任何物品。
AIP国际交流
中芬LivingLabs学术研讨会
2007年11月12-13日,由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联合举办的中芬LivingLabs学术研讨会在
北京文津国际酒店举行。LivingLabs是目前在欧洲推行的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面向未来的创新模式。来自中芬双方相关政府机构、知名企业、大学、科技管理人员、技术专家、学者以及部分社区和用户的代表80余人共同探讨和交流了欧洲Living Labs网络在创造创新环境、促进新产品研发和市场化方面发挥的有效作用和应用前景。北京市市政管委科技处在会上做了题为《以用户为中心、需求为引导的应用创新园区模式——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发言。通过交流欧洲Living Lab创新模式的经验并结合北京在“
三验”应用创新园区AIP模式上的实践,就北京进一步探索推进
应用创新模式进行了讨论。
会上中芬双方专家围绕欧盟Living Lab模式以及北京的AIP模式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
芬兰Living Lab模式和北京市的AIP模式虽然一个来源于科技界对新技术发展趋势的认识,一个来源于城市管理实际工作部门和社会直接的需求,但都是以用户为中心,将技术和服务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有机联系起来,弥合社会需求、用户需求与研发单位间的错位,构建的共同创新、开放创新平台的面向新技术环境的
创新2.0模式。
应用创新园区与Fab Lab交流会
2008年9月26日,“迈向创新2.0的应用创新园区与Fab Lab”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 -
麻省理工学院Fab Lab 交流会在北京市市政管委培训中心举行。城市管理应用创新园区、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及园区专家团队、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主任Neil Gershenfeld教授和园区的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就应用创新园区(AIP)和
微观装配实验室(Fab Lab)在
应用创新方面的探索和实践进行交流,围绕园区应用创新实验室建设讨论了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科技创新的经验以及以用户为中心、面向需求的应用创新模式,并就在
创新2.0探索方面加强与全球Fab Lab网络的交流与合作。
北京大学成功举办。研讨会围绕Web2.0、
开放源代码、微观装配等创新2.0的典型案例以及AIP、LivingLab、FabLab等创新2.0模式的探索及实践进行了深度探讨。来自中国、挪威等国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的近50人参加了会议。北京的“三验”AIP应用创新园区(Application Innovation Park)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的城域开放众创空间探索,就得到与会各界专家的高度关注,与会专家高度肯定应用创新园区“三验”众创探索,并将其与国际上的Fab Lab、Living Lab两大众创模式一并被称为面向知识社会的三个典型创新2.0模式。研讨会专家建议AIP在发展过程中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对创新2.0模式的探索。 本次研讨会得到了科技日报、人民网、CCTV等主流媒体的高度重视,并给予了深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