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革命又称新技术革命、第四次产业革命、电子计算机革命。指由于微电子技术和
电子计算机的迅猛发展而引起的社会变革,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为标志。
简介
信息技术自
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就存在,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革。语言、文字是人类传达信息的初步方式,
烽火台则是远距离传达信息的最简单手段。纸张和
印刷术使信息流通范围大大扩展。自19世纪中期以后,人类学会利用电和
电磁波以来,信息技术的变革大大加快。电报、电话、
收音机、电视机的发明使人类的
信息交流与传递快速而有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明,
数字通信、卫星通信的发展形成了新兴的电子信息技术,使人类利用信息的手段发生了质的飞跃。具体讲,人类不仅能在全球任何两个有相应设施的地点之间准确地交换信息,还可利用机器收集、加工、处理、控制、
存储信息。机器开始取代了人的部分
脑力劳动,扩大和延伸了人的思维、神经和感官的功能,使人们可以从事更富有创造性的劳动。这是前所未有的变革,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中的一次新的飞跃。
信息
技术革命不仅为人类提供了新的
生产手段,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和组织
管理方式的变化,还引起了
产业结构和
经济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将进一步引起人们
价值观念、
社会意识的变化,从而
社会结构和
政治体制也将随之而变。例如计算机的推广普及促进了
工厂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形成所谓“3A”革命。计算机和通信
技术融合形成的信息
通信网推动了经济的国际化。
金融界组成的全球金融信息网使资金可以克服时差,在一昼夜间经全球流通而大大增值。跨国公司已控制着很大部分的生产与国际贸易。同时,这种系统还扩展了人们受教育的机会,使更多的人可以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劳动。信息的广泛流通促进了权力分散化、
决策民主化。随着人们
教育水平的提高,将有更多的人参与各种决策。这一形势的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结构的变革。总之,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和进一步发展将使人们
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引起经济和社会变革,使人类走向新的文明。
信息的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
回顾过去几千年,人类社会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住房、道路、
农田水利、工厂等等都是人类
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20世纪,
信息高速公路这一全球基础设施兴建。
美国政府制定“信息高速公路”的政策基于5项原则:其一,鼓励
私人企业增加投资;其二,促进并保护私人企业间的竞争;其三,公众都
有机会获得服务;其四,避免在信息拥有方面出现“
贫富不均”现象;其五,维护
技术设计上的灵活性。
半年后日本政府也决定建立全国超高速信息网。1994年2月16日,
欧洲委员会宣布将建立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
新加坡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也已完成。这些情况说明,第二次信息革命已拉开序幕。
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了空前的影响,
信息产业应运而生,人类迈向
信息社会。到90年代初期,美国每年应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相当于4000亿人一年的工作量。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已占
发达国家内
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在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之际,全世界拥有4亿台计算机和10亿部电话(1994年初),但是,全球范围内的
信息传递仍不畅通。美国计划在10—15年内建成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数字化大容量光纤通信网络,用以把政府机构、企业、大学、
科研机构和家庭的计算机联网。用90年代计算机
网络传输33卷《大
不列颠百科全书》需要13小时,而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将只需4.7秒。
“信息高速公路”掀起的第二次信息革命的特征是网络化、多媒体化。“信息高速公路”能传递数据、图像、声音等信息,其服务范围包括教育、卫生、娱乐、商业、金融和科研等,并将采取双向交流形式。
在当今经济竞争中,掌握信息并使之转化为经济优势,就将取得胜利。著名美国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
力量转移》一书中指出:以信息为基础创造财富体系的崛起是当代经济方面最重要的事情,知识已成军事和经济中最重要的因素。日本全国
科技政策研究所预测,从2011—2020年的10年内,人类知识将比现增加3—4倍。美国《未来学家》1994年1—2月号载文指出,到2110年,信息技术
应用范围将涉及到90%的劳动力,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但是,第二次信息革命也有可能扩大
南北差距,
发展中国家因信息技术、资金和人才不足而更加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应高度重视第二次信息革命,加紧培养人才,争取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应实行优惠政策,帮助发展中国家迎接第二次信息革命的到来。
作用变化
在信息革命时代信息的作用有质的变化。
世界
管理思想大师彼德·德鲁克,在他最新出版的著作——《
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指出,现我们正经历着一场信息革命。这不是在技术上,
机器设备上,软件上或速度上的一场革命,而是一场“概念”上的革命。以往50年信息技术集中在数据上——收集、储存、传输和打印数据,其重点放在“技术”上,而新的信息革命则把重点放在“信息”上。
过去对企业有用的数据主要是用来
计算成本的,
会计制度就是为提供成本信息和对成本加以控制而设立的。但现企业要取得成功所依据的是要着眼于所创造的价值与财富,这就需要进行带有风险的决策:依靠
经营理念、
经营战略、放弃旧的进行创新、达到短期利润与夺取
市场份额之间的平衡等等。这类
战略决策是企业高层领导所真正需要的。但传统的会计制度所提供的数据完全无法提供这些。因此,现对信息技术的要求已不是得到更多的数据、技术、速度。现需要的是对信息的新的概念,其中一个新的领域,而且是最重要的领域就是怎样去组织企业外部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互不相关并由不同的来源提供的,但它们有两点是共同的,即它们提供的是信息而不是数据,它们是高层领导为作出
高层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企业的根本目标是创造财富,为了创造财富,企业需要四种信息:基础信息、
生产力信息、素质信息以及资源配置信息。但这些信息只告诉我们企业的现状,它用以指导“策略”。至于“战略”所需要的信息则应包括:市场、顾客与
非顾客、本行业和其它行业的技术、世界金融,以及变化中的
国际经济秩序等等。
信息不只是一种知识,它能够导向采取正确的行动。生产数据的人一般并不知道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数据使之变为信息。只有个别的知识工作者,特别是个别的企业领导人才会把数据转变为信息,并把这些
信息组织起来采取有效的行动。
《
财富》全球论坛年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这些影响世界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有形投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描绘,从智力的较量所折射出的各自成功历史的光环,展现出当今世界信息
技术革命初现端倪的十大趋势。
趋势一
快
吃慢。正处于局部大爆发阶段,占领局部市场(特别是
美欧市场)的领先地位将有利于成为全球市场标准化制定者,成败的关键正从传统意义上的“大吃小”模式转化为“快吃慢”。
趋势二
地变天。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跨国界,传统意义上的
地缘经济、地缘文化、地缘军事、
地缘政治正在让位于现代意义上的
网络经济、
网络文化、网络军事、
网络政治等。
趋势三
西融东。由于信息
技术革命将使世界的财富在
三维空间再一次进行划分,作为技术革命发源地的
西半球经济圈对乍暖还寒的
东半球经济圈渗透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东半球国家借助信息革命升级换代自身产业结构,以摆脱下个世纪被沦为新一轮全球网络圈地战的“殖民地”,对西方
先进技术也在无奈中积极引进着。
趋势四
聪变傻。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已从单一
信息技术产业扩张为跨产业的革命,越来越多的聪明人,不断推出“傻瓜版”的信息技术产品,以面向成百上千倍于技术用户的普通百姓。
趋势五
窄拓宽。以信息技术革命引发的电子商务革命,为
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走向
终端用户的
传输通路提出了巨大的
市场需求,无论是在电信
基础层,还是接入服务层,还是商务应用层,带宽越拓越宽,已成为竞争与制胜的重要因素。
趋势六
分让直。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可以将厂商与
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起来。传统意义上的分销
代理制正在受到直销交互制的冲击。
趋势七
老让少。由于创新是信息技术革命的灵魂,那些成于过去也终将归于过去的
老资格企业、老朽思想的企业家将让位于致力革新,充满生气的新企业和少年英雄(美国1999年40位最富有的年轻人中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来自信息技术)。
趋势八
收即开。当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潮流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传播时,既要妥善处理好技术领先国与技术接受国之间平等与不平等关系,又要处理好东西政治体制的不同,南北
贫富差距加大的现实关系,稳健的信息技术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十分重要,先制定规则,再进行开放可能是明智之举。
趋势九
高喝低。由于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东西方政治与
军事冲突出现有利于西方的不均衡,南北方经济与利益摩擦差距拉大,
全球产业将再次划分结构,高
技术含量的剥削低技术含量的,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掀起。
趋势十
技变贸。信息技术革命从军事到科研,从教育到商贸,2003年
全球电子商务仅企业之间的
贸易额将超过1万亿美元。以信息技术革命为诱因,以全球
电子贸易为形式,以争夺全球财富的制高点为实质的新世纪“
制网权”战争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