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
西湖凹陷开发的一个复合型高产油气田。总开发面积 240平方公里,属
上海市管辖。1974年开始在东海勘探,1982年发现该含油构造并命名为“
平湖构造”,同年开钻。1999年正式落成,多次进行扩建。
概况
平湖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开发出的一个高产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海域第一个发现并投入开发的复合型油气田,总开发面积 240平方公里。属上海市管辖。位于上海市东南约450公里处。
首期开发工程———放鹤亭构造于 1999年投产以来,平均每天向上海持续、稳定供应天然气 120万立方米,并生产相当数量的
原油; 2003年扩建一期实施后,日供气规模提高到了 180万立方米。2006年、2010年又相继打出高产井。
平湖油气田位于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西侧平湖断裂构造带中部,主断层呈北北东走向,延伸长度100公里以上。油气田区由放鹤亭、
八角亭、
望湖亭等8个构造组成。
天然气储量数百亿立方米,
石油储量数千万吨,油质中等,属中型油田。
平湖油气田是1974年中国在东海开展油气勘查以来,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调查局发现的第一个油气田。1982年加密地震普查,1983年在平湖构造钻出第一口发现井,直到1990年提交平湖油气田储量报告,历时8年,先后完成各种网度的二维和
三维地震勘探工作量4243公里。钻井4口,总进尺16211.56米,4口井取芯进尺合计250.28米,岩芯长214.83米。其中在
目的层花港组和
平湖组取芯进尺212.5米,岩芯长192.79米。所钻探的4口井经测试均获得了高产油气流。这些资料为以后的早期开采论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开发大事记
1982年,勘探人员在
西湖凹陷西侧发现了一个含油地质构造,命名为平湖构造。同年
11月27日,勘测船开攻钻探平湖一号井。
1983年4月10日,钻井完成,获得了稳定的油、气流。
1988年4月16日,平湖四井开工,
12月11日完工,该井获得了高产油、气流。
1988年
4月19日,外经贸部与美国贸易发展办公室(TDP)签订了协议,TDP资助中方66万
美元开展东海
天然气早期开采可行性研究。
1989年6月8日,美国柏克德公司的《东海天然气利用和早期开发可行性研究》最终报告获得通过。
1994年1月,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提出改用管道输送天然气的方案。
1999年,平湖油气田正式落成,日产天然气120万立方米,主要供应上海市场,主要用作市民燃气。
2003年该田进行了扩建,产能提升至每天180万立方米。
2006年,东海平湖油气田扩建二期位于放鹤亭构造西北方 7公里处
八角亭平台。同年该气田进行了第三期扩建。新勘探的“平湖九井”是平湖油气田投产以来的第三口勘探井,位于平湖采油平台西南 4.5公里处的中山亭构造。
2010年
上海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在东海平湖南部地区油气钻探过程中取得重大油气发现,初步探明该区域新增天然气储量在50亿立方米以上,新增原油储量130万吨以上,新增
凝析油储量80万吨以上。
地质
平湖油气田位于东海陆架盆地
西湖凹陷西侧平湖断裂构造带中部,西侧以平湖主断层为界。平湖主断层呈北北东走向,延伸长度大于100公里,对平湖油气田和
平湖组沉积的形成起着重要控制作用。平湖油气田由放鹤亭、
八角亭、望湖亭、双照亭等8个大小构造组成,其中放鹤亭、八角亭、望湖亭构造为主要构造,均有钻井控制,并试获工业油气流,即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筹划开发的区块。
放鹤亭构造是平湖油气田中最大的构造,该构造
花港组层
圈闭为一完整
背斜,平湖四井位于背斜高点,平湖一井位于东翼,平湖三井位于背斜西翼。平湖组层圈闭也是一个背斜,圈闭面积也较大,其东西两翼分别被放二、放一断层所复杂化。
八角亭构造位于放鹤亭构造以北的平湖主断层下降盘。花港组层圈闭为完整背斜,走向北东,有2个高点,平湖二井位于高点偏西北方向,
平湖组层圈闭为受平湖主断层控制的
逆牵引半背斜,有2个高点。
望湖亭构造位于放鹤亭构造以西,望一断层下降盘,是海礁凸起向凹陷
倾没延伸的鼻状隆起上发育起来的一个局部构造,被2条小断层分割为3个断块。
根据四口井揭露的地层有
第四系东海群、
上新统三潭组、
中新统柳浪组、
玉泉组及龙井组、
渐新统花港组和
始新统平湖组。平湖二井、三井底部钻遇一套火山岩夹砂质岩薄层,命名为八角亭组,时代可能为中生代。
通过岩性、电性、古生物及其它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东海群为
浅海相沉积;三潭组为海陆
过渡相至
陆相沉积;中新统为浅湖、河流、
沼泽相沉积;花港组为浅湖至
河流相沉积;
平湖组为半封闭的海湾相沉积。
平湖油气田的平湖组、花港组油气
储集岩均为砂岩类型。花港组储集岩以中砂岩、细砂岩为主,粗粉砂岩为次;
胶结类型以接触一孔隙式为主;
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
孔隙度渗透率较好。平湖组上段储集岩以细砂岩为主,中砂岩及粗粉砂岩次之;胶结类型以接触式一孔隙式为主;孔隙类型以
原生孔隙及次生粒间
溶孔、粒内溶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中等。平湖组中下段储集岩一般以长石石英细砂岩为主,由于处于成岩阶段晚期,
孔隙结构变化受
压实作用影响较大。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
胶结物溶孔为主,原生孔隙明显减少。孔隙度和渗透率都相对变差。
油气层的特征是4口井的油气层多寡不一,其中以平湖四井油气层最多,且单层比较厚,全井可靠油气层总厚度较大。依次为平湖二井和一井,平湖三井油气层少,单层薄。其次是单井含油气井段均较长。
平湖组和
花港组是主力油气层。
流体特性,
原油具有色浅、透明度高、以及低密度(0.746~0.779)、低粘度(
运动粘度1.01~1.48
厘沲)、低
凝固点(均低于0℃)、低
初馏点(35~115℃),以及含硫少(0.05%)、
含蜡少(平均2.67%)、含胶质和
沥青质少(一般少于0.5%)和轻质组份高的特点。气层测试证实气油比较高,据
高压物性资料、气层流体
相态特征说明属凝析气层,天然气中非
烃类气体N2、CO2含量少,几乎不含H2S气体,据十余个气层的统计,
凝析油平均含量为185.94克/立方米,属中等含量。
地层水Cl,一般为0.5~17克/升,
总矿化度为7~34克/升,多数为NaHCO3型,部分为MgCl2和
CaCl2型。
油气藏特征,油藏主要为
背斜型底水块状油藏。气藏主要为断块背斜构造和岩性控制的层状凝析气藏,受构造和岩性控制的高压层状凝析气藏。
平湖油气田经过国家储量委员会已审查批准的储量(含
未开发探明储量和
控制储量)为天然气数百亿立方米,凝析油和原油数千万吨。应属中型油气田。此外,在平湖油气田范围内尚有一批构造可供钻探、扩储、升级,仍有较大潜力。
早期开采
酝酿过程
1983年,平湖构造施工的平湖一井试获工业油气流后,从已经初步掌握的东海陆架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总体分析,认为具有良好的油气前景。兼以上海市及闽、浙诸省石油能源紧缺,1984年9月,
地质矿产部部长
孙大光即与上海市市长
汪道涵,就加速勘探开发东海石油问题交换了意见,并备文向国务院提出了对东海石油进行早期开采和组建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等问题。由海洋地质调查局编写了《东海油气勘探开发规划设想》、《关于成立东海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的方案》等具体意见。其后,国务委员
康世恩、
张劲夫也曾多次听取过东海石油勘探情况的汇报,并对早期开采问题有过重要指示。
1985年3月26日,国家计委根据国务院
总理赵紫阳关于对东海油气资源早期开采进行可行性论证的批示,召开国务院有关部委20多个单位参加的会议。会议由国家计委燃动局副局长蒋家祖主持,听取了海洋地质调查局顾宗平副局长就东海石油普查勘探概况、对油气的基本评价,和关于实施早期开采的初步方案以及关于加速东海石油勘探开发的组织措施和有关经济政策问题的系统汇报。蒋家祖指出关键是对资源情况的论证,要求地矿部对可行的技术方案、经济分析等进一步充分做好准备,提出可行性报告,并要求到会的各单位密切配合,予以支持。
1985年11月~1986年6月,为使确切的油气储量更加明朗,海洋地质调查局先后在平湖构造钻了平湖二井和平湖三井,均获得高产油气流。1987年2月14~16日,在国家经委委托上海市经委召开的东海油气田早期开采科研课题和天然气早期开采液态运输系统工作会议上,肯定了海洋地质调查局提出的“东海油气田早期开发系统概念研究”的立项报告,并建议列入国家经委科研攻关计划。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早期开采的主要目标必须由海上石油转变为海上天然气。1987年4~5月,海洋地质调查局与国家经委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签订了东海平湖油气田天然气早期开采系统概念研究
国家科研项目专项合同,该项合同由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708所参加。科研补助费为30万元。
1987年1月6~9日,国家经委和上海市在沪联合召开东海油气早期开采课题论证评审会,与会的有国务院和地方45个单位的112名代表,国家经委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组长范幕韩、上海市副市长
倪天增、副秘书长
夏克强、
地质矿产部副总工程师许宝文等参加了会议。倪天增副市长主持了开幕式,并在闭幕式上作了总结报告。海洋地质调查局、708所和上海市公用事业局分别汇报了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储运和使用方案。
会议确认了东海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三项基本原则:东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以平湖油气田作为起点,实行早期开采;平湖油气田开采所得天然气,采取压缩、装罐、船运的方式输至上海;天然气登陆后,经过加工处理,用以作为上海市民燃料,以每日供应上海市80万立方米天然气为第一期目标。
会议决定在国家经委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海洋地质调查局、708所和上海市公用事业局(含上海市煤气公司)成立可行性研究课题组,并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牵头成立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前期工作的有关事宜。
在此期间,就东海油气的早期开采,曾相继4次组团赴国外考察学习。1985年6~7月,受国家经委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的委托,地矿部副部长夏国治率团赴巴西考察海上石油早期开采情况,并与
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中国、巴西海上石油技术合作协议及5个技术合作项目的合同。1987年3月29日~4月13日,由上海市建委组团赴泰国考察
泰国湾海上天然气开采情况。1987年6月,国家经委海上石油设备领导小组组团赴法国考察天然气开采利用情况。在7月提交的考察报告中,对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提出了选用
压缩天然气(CNG)方案进行天然气
海上运输的建议。1988年6月5~21日,海洋地质调查局与上海海洋石油服务总公司组团赴加拿大考察并讨论了由加拿大海洋工程公司完成的《东海早期开采系统研究报告》。
1987年11月12日,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可行性研究课题组正式组成,由何志刚任组长、练淦任副组长。国家经委下拨科研补助费50万元。同年12月23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发文成立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筹备领导小组,由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牵头,市计委、市经委、市科委、市外经贸委、市政府政策研究室、海洋地质调查局、市公用事业局等单位组成。市建委副主任陈正兴任组长、海洋地质调查局顾宗平和市公用事业局副局长杜元顺任副组长。
1988年2月8日,课题组赴北京向国家经委、国家计委、国务院重大装备办公室汇报了
预可行性研究成果。会议要求
地质矿产部抓紧平湖油气田的评价研究和储量报告的编写审批工作,并建议由上海市、地质矿产部和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联合备文上报国家计委将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列入国家
基本建设项目。1988年2月,地质矿产部决定在平湖油气田放鹤亭构造高点钻一口
评价井——平湖四井。1988年4月16日开钻,12月9日完钻,1989年3月13日测试完毕,各层累计日产天然气148.6万立方米,原油和凝析油1892.85立方米。为平湖油气田的
储量计算提供了可靠的
地质资料。1990年6月10~14日,全国
矿产储量管理委员会油气专业委员会在上海对海洋地质调查局提交的平湖油气田储量报告进行了审查,明确指出,平湖油气田的构造形成、主要断层分布、
油气藏类型已基本清楚,
储量计算参数基本齐全可靠,计算的
探明储量可定为探明储量Ⅱ类(
未开发探明储量,注:原申报为
基本探明储量),可作为开发建设的依据。1990年6月22日,全国储量管理委员会正式下发了《审查批准(平湖油气田储量报告)的决议书》。根据全国储量管理委员会批准的探明储量,可以满足早期开采所预计的年产量和生产年限的储量要求。
为了使早期开采的技术和经济可行性得到国际上权威机构的认同,1988年4月19日,与美国贸易发展办公室(TDP)签订了由TDP资助中方66万美元,开展东海天然气早期开采可行性研究的协议。1988年9月15日,由上海海洋石油平台工程设计公司代表中方与美国柏克德公司签订东海天然气利用及早期开采可行性研究合同(该合同经10月25日对外经贸部和TDP批准生效)。1988年11月14日~1989年3月21日,中方人员分批赴美执行合同,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夏克强和海洋地质调查局代局长
顾宗平赴美参加了最终成果的审查。3月27日,上海市市长办公会议听取了夏克强赴美工作情况汇报。6月6~8日,在上海召开了柏克德公司承担的《东海天然气利用和早期开发可行性研究》最终报告的评审会议,并得到通过。
1989年12月,课题组完成了《东海天然气利用和早期开采可行性研究补充报告》。1990年3月30日再次召开了《东海大然气早期开采可行性研究的补充报告》和滚动开发方案的专家评审会议。专家们认为补充报告的推出,更在经济上增加了本项目付之实施的现实性。
1991年4月,根据已审批的平湖油气田储量报告、上海船舶检验局和美国船级社对穿梭运气船设计方案的评审意见以及
上海投资咨询公司的经济分析报告等,重新编制了可行性研究最终报告(初稿),经上海市、地矿部、中船总公司审查同意,以此报告代
项目建议书上报国家计委,请求正式立项。后国家计委委托能源部、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对报告进行初审和评估,提出了初审和评估意见,课题组又对报告初稿进行了修改定稿,1992年1月,正式上报国家计委。1992年6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的报告,同意立项。同年4月,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在上海召开了课题的研究成果座谈会,7月,正式下文对课题的研究成果作了鉴定,同意验收(最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5年定稿)。
在平湖油气田天然气压缩船运可行性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除在方案论证时对其他开采方式如管道输送方案、甲醇输送方案等进行过讨论对比外,还于1990年专门委托加拿大海洋工程公司对甲醇输送方案进行过研究,并提交了研究报告。但如采用该方案,则从天然气转换成甲醇的过程中,能量将损失40%左右,且海上生产甲醇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及需要大量淡水的困难,因此没有对该方案作进一步研究。1990年,委托澳大利亚“桥石油公司”(BridgeOilLtd)专门作了采用管道输送天然气和原油的可行性研究,1991年7月提交了研究报告。该方案的特点是采用单管两相流的油气混合输送方案,提出在油田和上海之间的某个小岛上设立中间处理站,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有优越之处。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成立后,对平湖油气田的早期开采已确定为管道输送方案。
管道输送方案
1994年元月,上海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向国家计委提交了《东海平湖油气田总体开发报告》,提出管道输送方案,其优点是可输送更多的油气,不受天气海况的影响,运输安全。同年4月,国家计委委托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在北京召开专家评估会,对该报告进行评估。会议认为,对平湖油气田油、气实施管道输送方案是可行的。1995年底,国务院批准了该报告,管道输送系统工程正式立项。
管道输送方案设计主要内容是,在平湖油气田建立海底采油树、海底汇
油管线和采油平台,平台上建立油气水分离装置和加压泵。在油气田和上海市南汇县之间的
岱山岛上建5万吨级原油储存库和2万吨级原油装卸码头1座。在南汇县新港乡建天然气处理厂1个。在油气田与
岱山岛之间建直径10英寸,长306公里的海底输油管线。在油气田与南汇天然气处理厂之间建直径14英寸,长375公里的海底输气管线。油气从海底采出后,在采油平台进行初步加工,将油气水分离,后将油泵入输油管线,输至岱山岛中转站,再从中转站输至码头装船外运。分离出的气则泵入输气管线,输至南汇天然气处理厂,从那里通过陆地管线输至浦东新区。整个项目建成后,可向浦东新区日供气120万立方米,油2500立方米,可稳定供气15年,以后供应量逐年有所下降。计划1996年下半年开始海上工程建设,1998年年底或1999年年初可向浦东新区正式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