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地貌
干旱气候区发育的地貌
干旱地貌是指干旱气候区发育的地貌。干旱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200-250毫米,且多以暴雨形式降落。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强,荒漠发育。其地貌以风成地貌和暂时性流水地貌为主,如沙丘戈壁,干冲沟和洪积扇等。
名词介绍
干旱
仅仅从自然的角度来看,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却不同,它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干旱和旱灾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它们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类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膨胀,水资源短缺现象日趋严重,这也直接导致了干旱地区的扩大与干旱化程度的加重,干旱化趋势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干旱是因长期少雨而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气候现象。
地貌
名词解释:地表面高低起伏的状态。按其自然形态可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名词详解:地表起伏的形态,如陆地上的山地、平原、河谷、沙丘,海底的大陆架大陆坡深海平原海底山脉等。根据地表形态规模的大小,有大地貌、中地貌、小地貌和微地貌之分。大陆与洋盆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地貌单元,较小的地貌形态如有在流水和风力作用下形成的沙垄和沙波等。地貌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地理环境的其他要素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地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地貌发展变化的物质过程称地貌过程,包括内力过程和外力过程。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貌的两种营力,地貌是内力过程与外力过程对立统一的产物。根据形态及其成因,可将地貌划分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类型、成因类型或形态—成因类型。地貌也叫地形,不过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上也常有区别,地形是地表起伏和地物的总称。地形起伏的大势一般称为地势
基本分类
干旱地貌一般分为岩石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荒漠地貌等,风成地貌等。
雅丹地貌主要是受风力的作用而成的。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形成雅丹地貌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有的雅丹地貌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比如龙城雅丹地貌。
荒漠地貌是荒漠地区各种地表形态的总称。荒漠是指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剧烈,风力作用强劲的现象,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至数十倍。一是分布在南北纬15度-35°之间的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一是分布在北纬35°-50°之间的温带,暖温带,为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在副热带高压带下沉气流控制下,由空气极端干燥形成。主要包括北半球的撒哈拉荒漠,阿拉伯荒漠,塔尔荒漠及墨西哥荒漠;南半球主要有南非的卡拉哈迪-纳米布荒漠,澳大利亚中西部荒漠及南美的阿塔卡马荒漠。温带荒漠包括苏联的卡拉库姆,克孜尔库姆,蒙古大戈壁,美国西部大荒漠以及中国西北荒漠。它们是由于地形闭塞,距海遥远,海洋气流不能伸入,使这些地区终年极其干燥而成,因而又称地形荒漠。
风成地貌是由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堆积所形成的侵蚀形态和堆积形态,称为风成地貌。包括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世界上的风成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热带温带荒漠区。
形成原因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的作用下,其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叫风化作用。风化是剥蚀的先驱,对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地表夷平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风沙作用
包括风蚀作用、搬运作用、风积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两方面:风吹过地面,由于风压力和气流紊动而引起沙粒吹扬,这种作用,称为吹蚀。风挟带沙粒运移,对地表岩石进行挫磨,乃至钻进岩石裂隙或凹坑进行旋磨,这种作用称为磨蚀作用。风的搬运作用主要是通过风沙流即携带沙粒气流的运动实现的。当风力减弱或风沙流遇阻,风中携带的沙粒沉降于地面,这种现象就是风积现象。充足的沙源与多风多大风的气候特点相结合,使风沙作用成为干旱区最主要的地貌外动力,并形成独特的风沙地貌。
典型地区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貌区,基本类型为山地和盆地,山地约占新疆总面积的42.67%,盆地占57.32%。“其实新疆总体的地貌格局就可以用半个‘疆’字-‘畺’来表示。”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专家尹怀宁教授说,“即高大的山脉与广阔的盆地相间排列。上面的‘一’为新疆北面的阿尔泰山;接下来的‘田’即为准噶尔盆地;横亘中部的‘一’就是天山山脉,把新疆分为南疆、北疆两部分;下面的‘田’和底部的‘一’则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及昆仑山系。一句话,就是‘三山夹两盆’。” 昆仑山系是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总称,山势高耸。巍峨的昆仑山是一座强烈隆起的荒漠性山地,高山寒冻风化作用较强,黏粒含量甚少。第四纪颗粒粗大的沉积物,组成山前巨大的冲积-洪积扇(暂时性或季节性洪流在山谷出口处形成的扇形堆积地貌),最宽处可达80公里。
荒漠
气候干燥、降水极少、蒸发强烈,植被缺乏、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强劲、其蒸发量超过降水量数倍乃至数十倍的流沙、泥滩、戈壁分布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其中,15°~35°之间为副热带,是由高气压带引起的干旱荒漠带;北纬35°~50°之间为温带、暖温带,是大陆内部的干旱荒漠区。荒漠气候具有以下特点:①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量一般少于250毫米,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②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③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利于生活与生产。
荒漠带的地貌作用营力主要有风化作用、重力作用、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4类。地貌的成因类型有岛状山 、剥蚀平原、剥蚀台地、干荒盆和干浅盆、洪积扇和洪积平原、龟裂土平原、盐土平原、盐湖、风蚀平原、风积平原等。根据荒漠组成可以分为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盐漠。干燥剥蚀基岩呈岩漠;洪积扇、洪积平原多砾石,为砾漠,又称戈壁;龟裂土、盐土平原分别形成泥漠与盐漠。组成物质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地貌景观。荒漠地区从山地到山前平原,地貌呈有规律的分布 :山前剥蚀岩漠-洪积扇 、洪积平原砾漠带-风积沙漠带-干盐湖或盐湖、盐漠带。荒漠植被为超旱生的半乔木、半灌木和灌木或旱生的肉质植物占优势的稀疏植被。植被每年的产量极低,每平方米90克,它对荒漠动物群有重要作用。
系从热带北部到温带大陆腹地干燥地区发育的荒漠群系之一,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沙漠。年降雨量非常少,多的地方也不超过200毫米。分布于亚洲大陆的东部、中部和阿拉伯半岛非洲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和北美的西部、南部等地。约占地球全部陆地的25%。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一般都非常大,加之水分缺乏,以致形成了不利于一般植物生长的严酷条件。由于植物稀疏和土壤过程很弱,风沙移动频繁发生,更助长了荒漠的形成。植物的种类一般虽随地而异,但均是耐干性强的种类;其中也有因形态奇特而著名的。戈壁沙漠的转蓬(主要是沙漠草)、撒哈拉沙漠的耶里哥蔷薇(Rose de Jericho)、菊科的齿子草属(Odontospermum)、Pygmaeum和十字花科的Amastatica、卡拉哈里沙漠的千岁兰属(Welwitsc-hia)、亚利桑那(雨量稍多的半荒漠)的仙人掌沙漠植物都很有名。
荒漠环境不单单只是戈壁和沙漠两种形式,还有一种较特殊的山地荒漠,主要包括我国青藏高原高原荒漠,天山山脉向平原延伸的山地丘陵地带,伊朗高原葱岭地区等。
雅丹地貌
简介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一开始在沙漠里有一座基岩构成的平台形高地,高地内有节理或裂隙发育,沙漠河流的
冲刷使得节理或裂隙加宽扩大。一旦有了可乘之机,风的吹蚀就开始起作用了,由于大风不断剥蚀,风蚀沟谷和洼地逐渐分开了孤岛状的平台小山,后者演变为石柱或石墩。旅游者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就象到了一个颓废了的古城;纵横交错的风蚀沟谷是街道,石柱和石墩是沿街而建的楼群,地面形成似条条龙脊,座座城堡的景状。这样的“城”称魔鬼城,古书中又称为“龙城”。在柴达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部有魔鬼城,有的规模还不小,令人惊叹不已。
详细说明
石柱(如前所述,有的石柱就是风成的)继续遭受风的吹蚀而变成各种形状。如果岩层近于水平且硬、软岩层相间,软岩层容易被剥蚀掉,硬岩层相对突出,象屋檐那样,称石檐。如果软、硬层相间的岩层是陡倾斜的,那么就形成锯齿状的雅尔当地形。
如果组成石柱的岩石下软上硬,兼之低处的风携带的沙多且沙粒粗大,高处的风携带的沙少且沙粒细小,风的吹蚀和磨蚀作用在石柱的上部和下部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结果:下部变得很细,象磨菇把,上段则成了蘑菇伞,形成蘑菇石。最后的结果,蘑菇把也被剥蚀掉了,蘑菇伞只靠着很小的一点接触面积坐落在基岩上,看上去摇摇晃晃的,称摇摆石。在球状风化的配合下,两块圆古隆冬的大石头只靠一个切点互相接触,上面的圆石似乎风都吹得动,叫风动石,如福建东山岛的花岗岩风动石。
雅丹地貌被认为是世界一大奇观。
喀斯特地貌
(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30 08:31
目录
概述
名词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