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
甘肃省平凉市辖区
崆峒区,甘肃省平凉市辖区,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介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邻泾川镇原,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原州区接壤,北与彭阳镇原县毗邻,总面积1936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4月,崆峒区辖3个街道、7个镇、10个乡。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常住人口49.72万人。
历史沿革
平凉市崆峒区建制始于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此后一直为郡、府、县治所,历设过州、府、道、郡、军、太仆寺、苑马寺、行省等重要军政机构。
民国时期,设甘肃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平凉地委、行署、军分区所在地。
1949年,成立平凉县。
1950年2月,以原平凉县城区辖境设平凉市,平凉县另列。
1964年6月5日,平凉市改为平凉县。
1983年7月,撤销平凉县,恢复平凉市。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
2002年6月,撤销平凉地区和县级平凉市,设正地级平凉市和县级崆峒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4年4月,崆峒区辖3个街道、7个镇、10个乡:东关街道中街街道西郊街道崆峒镇白水镇四十里铺镇草峰镇安国镇柳湖镇花所镇索罗乡香莲乡西阳乡大秦乡白庙乡寨河乡大寨乡上杨乡麻武乡峡门乡。区政府驻西郊街道西大街32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崆峒区地处甘肃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介于东经106°25′-107°21′、北纬35°12′-35°45′之间。东邻平凉市泾川县庆阳市镇原县,南依平凉市华亭县崇信县,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泾源县原州区接壤,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庆阳市镇原县毗邻。崆峒区总面积193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崆峒区属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西北高峻多山,东南丘陵起伏,中部河谷密布,平均海拔1540米。
气候
崆峒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最高气温32.5℃,最低气温-15.4℃,年平均气温10.1℃,年降雨量537.5毫米,日照2377.4小时,无霜期193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崆峒区水资源总量为32394万立方米,全区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15908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1124万立方米,地下水4784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崆峒区植物资源1300多种,沙棘等经济植物和甘草等药用植物100余种,动物资源50多种,水产资源以淡水鱼、甲鱼为主。
矿藏资源
崆峒区境内矿藏有煤、铁、铜、磷、石灰岩、水泥灰岩、白云岩、陶土、粘土、耐火粘土、石膏等13种12大矿点,其中水泥石灰岩和化工石灰岩品位较高,储量达5亿多立方米。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崆峒区常住人口49.72万人,比上年减少0.32万人,自然增长率-0.89‰。其中城镇人口34.13万人,比上年增加0.27万人,增长0.8%;农村人口15.59万人,比上年减少0.59万人,下降3.65%。2023年崆峒区城镇化率达到68.64%,比2022年提高了0.98个百分点。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崆峒区地区生产总值202.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72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49.46亿元,增长1.3%;第三产业增加值123.91亿元,增长6.1%。
2023年,崆峒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5.31%。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占比3.21%,下降21.78%;第二产业投资占比20.23%,增长3.7%,均为工业投资;第三产业投资占比76.56%,下降41.5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36.61%,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0.96%。
2023年,崆峒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9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税收收入3.36亿元,增长4.5%;非税收入1.73亿元,增长2.0%。从主体税种看,增值税1.04亿元,增长41.4%;企业所得税4289万元,增长6.4%;个人所得税854万元,增长2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84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18亿元,增长8.8%;公共安全支出1.72亿元,增长0.4%;教育支出7.46亿元,增长0.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24亿元,下降8.6%;卫生健康支出3.49亿元,下降2.4%;节能环保支出3.91亿元,增长148.2%;农林水支出7.62亿元,增长23.8%;城乡社区支出1.69亿元,下降61%。
第一产业
2023年,崆峒区农作物播种面积87.16万亩,比上年增长0.78%。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20万亩,增加0.03万亩,增长0.46%。油料种植面积7.04万亩,增加0.3万亩,增长0.50%。蔬菜种植面积10.76万亩,增加0.86万亩,增长8.7%。挂果果园面积2.69万亩,减少0.26万亩,下降8.84%。中药材种植面积0.20万亩,下降37.80%。
2023年,崆峒区粮食产量19.69万吨,比上年增长0.25%。其中,夏粮产量4.94万吨,下降8.30%;秋粮产量14.75万吨,增长3.49%。
2023年,崆峒区油料产量0.85万吨,比上年下降3.23%。蔬菜产量18.96万吨,增长11.13%。水果产量3.80万吨,增长3.75%。中药材产量0.07万吨,下降33.16%。
2023年,崆峒区肉类产量2.38万吨,比上年增长9.68%。禽蛋产量0.36万吨,增长2.86%。牛奶产量0.52万吨,下降36.84 %。年末大牲畜存栏11.96万头,增长6.66%。牛存栏11.95万头,增长6.67%;牛出栏13.27万头,增长8.03%。羊存栏6.81万只,增长11.61%;羊出栏6.30万只,增长15.33%。猪存栏5.10万头,下降4.67%;猪出栏8.81万头,增长6.38%。鸡存栏58.84万只,下降3.0%;鸡出栏73.69万只,增长9.27%。
第二产业
2023年,崆峒区全部工业增加值32.72亿元,比上年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统计,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1.4%;股份制企业增长4.2%;私营企业增长31.2%。分轻重工业统计,轻工业增长11.7%;重工业增长2.6%。分门类统计,采矿业增长21.9%;制造业增长21.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0.5%。
2023年,崆峒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个,实现营业收入105.92亿元,比上年下降6.3%。利润总额-8亿元,比上年下降1315.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7.56%,同比下降7.06个百分点。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98.94元,同比减少7.06元。
2023年,崆峒区建筑业增加值16.75亿元,比上年下降4.8%。年末具有资质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2个。
第三产业
2023年,崆峒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94亿元,增长17.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83亿元,增长5.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24.8%。金融业增加值22.29亿元,增长8.7%。房地产业增加值14.72亿元,下降1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1.63亿元,增长9.0%。
营利性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2亿元,增长11.17%。
2023年,崆峒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04亿元,比上年增长8.7%。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93.48亿元,增长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6亿元,增长25.4%。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97.95亿元,增长8.0%;餐饮收入4.09亿元,增长26.1%。
2023年,崆峒区实现批发业商品销售额73.47亿元,同比增长10.6%;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8.11亿元,同比增长8.3%;住宿业营业额2.58亿元,同比增长21.9%;餐饮业营业额9.45亿元,增长30.5%。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71.41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总额(1393.57亿元)的41%,比上年增长14.8%。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71.06亿元,增长14.82%。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84.29亿元,占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总额(929.44亿元)的41.35%,增长7%。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4.29亿元,增长6.7%。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崆峒区共组织区属企事业单位申报获批省、市、区科技项目19项,落实科技项目资金857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有各级各类学校347所,其中幼儿园167所(公办111所、民办55所、特殊教育幼儿园1所)、小学144所(另有教学点26所),初级中学1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公办12所、民办1所)、特教学校1所、完全中学2所、高级中学3所。在校学生88085人,其中幼儿园17043人、小学40318人、初中19672人、特教学校164人、普通高中10888人。教职工7624人,其中专任教师6654人;专任教师中幼儿园1211人、小学2983人、初中1606人、特教学校39人、普通高中815人。全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62%。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6个,图书馆总馆1个,乡镇街道图书馆分馆20个,纪念馆12个。有广播电台1座,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网络总长532千米,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0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01%,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由于棚户区改造等因素影响,比上年用户减少0.2万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5个。公立医院3个,其中,综合医院1个,中医医院1个,妇幼保健院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7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1个,卫生院17个,村卫生室254个,农村个体诊所7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爱卫办1个,特殊药物治疗中心1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189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35人,注册护士116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680张,其中,医院1062张,卫生院584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张。全年总诊疗人次44.1287万人次,住院人数41733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共有体育场地1595个,体育场地面积116.2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4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共有农村低保户5637户12709人。其中,一类低保854户1377人,二类低保3655户8032人,三类低保1128户3300人。全年新纳入农村低保444户1322人,清退农村低保531户1662人,共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434.35万元。年末全区共有城市低保对象5380户11018人,全年新纳入168户465人,清退649户1544人,累计发放低保金8389.26万元。年末全区共有城乡特困供养878户933人,全年共发放特困供养资金788.17万元。
截至2023年末,崆峒区共有各类社区养老机构和设施191个,其中养老机构2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6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16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老年互助幸福院共167个。
交通运输
综述
2023年,崆峒区公路客运量244.39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8629.81万人千米。货运量107.12万吨;货运周转量4895.53万吨千米。年末全区个人汽车保有量11.89万辆。
公路
高速公路:福银高速公路平定高速、西长凤高速,福银高速、平天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平宝高速及连接线(规划建设)
国道:312国道
省道:天水一平凉、银川—平凉、宝鸡—平凉等
铁路
火车站:平凉站
历史文化
地域文化
陇东即甘肃东部的简称。陇东主要指庆阳、平凉两地区16个县、区(市),它北接宁夏,东临陕西,地处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这里曾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最早的生息地及周文化的发祥地,又是戎、狄、羌、薰育(匈奴)等古老民族的聚居地,古丝绸之路经过这里汇入河西走廊。陇东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族文化
崆峒武术:崆峒武术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流派,源于崆峒山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战争中,崆峒氏族所掌握的攻防格斗之法和格斗技巧,为“居崆峒山石室之中”的广成子总结并注入“阴阳有藏”观为其合理内核而创,不断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大武术流派。流传自今的五大门派十二个拳种,三百多个武术套路。
陇东社火:社火中最精彩的是高芯子,最有阵容的是车杜火,最为得意的是马社火。无论是高芯子、车社火还是马社火,都是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几个历史人物,或一段戏曲场面,人物不唱、不说、不动,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车或骡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
崆峒文物:崆峒区博物馆珍藏文物2491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64件。在这些文物中既有新、旧石器时代的产物,也有商、周时代的铜器以及出土的历代陶器及瓷器、古字画等,商代的铜爵,西汉的铜灯,战国的铜簋,西周早期的铜鼎,新石器时代的白彩尖底瓶等都是馆藏文物中具有代表性的藏品。
崆峒剪纸:崆峒剪纸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纸和刀剪。其反映题材多种多样,历史人物、鸟兽、花草、鱼虫等;表现形式门花、炕窑花、窑顶花、箱柜花、粮囤花、灯笼花、喜花、吊帘花、礼花、寿花和刺绣用的底样等。色彩绚丽、形象逼真、粗犷豪迈、淳朴浑厚、感情丰富、内涵深遂是崆峒剪纸的风格和特点。
风景名胜
崆峒山:国家首批5A级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平凉市城西11千米处,自然景观奇险灵秀,人文景观古朴精湛,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之美誉。人文始祖轩辕黄帝曾三次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求教修身治国之道,秦皇汉武亦慕名登临,司马迁杜甫白居易林则徐谭嗣同等挥笔题赞。景区面积84平方千米,景区先后获“中国顾客十大满意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之一”、“中国最美的十大宗教名山”等殊荣。。
太统森林公园:“西来第一园”——太统森林公园,位于崆峒区西郊3.5千米处。占地面积21.7万亩。属省级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天然动植物园。景区森林覆盖率70%,木本植物33科90多种,草本植物3000多种,实用真菌20余种。
十万沟:万沟是“平凉十景”之一,位于崆峒山西南,泾河峡谷南侧,以其险奇俊秀而驰名。景区面积14.15平方千米,有大小沟峁溪谷近百条,山岩奇诡,丛木阴森。据史书记载,昔日轩辕黄帝登崆峒问道时,曾将十万军马隐于沟内,石崖间“将军窑”、“藏军洞”、“击鼓窑”以及“上教坪”、“仓房梁”,“将官墓”、“仰驾山”等古遗址仍存,较著名的风景点有“虎跳崖”等景观。。
清福山:位于崆峒区四十里铺镇东南塬畔,距城区20千米。1980年辟为自然风景区,建有三清殿、无量殿、雷祖殿、百子宫、三官殿、三圣宫、财神楼、药王洞、地母殿、三皇殿、五圣宫、太宝殿、灵官洞、山门、洪元桥等。
柳湖:陇东的自然山水园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独特的景观。被人们誉之为“柳湖晴雪”,为平凉八景之一。公园位于崆峒城廓西北隅,西兰公路南侧,东西长480米,南北宽185米,总面积133亩,其中湖水面积41亩。
明宝塔:明宝塔在平凉城东马道门外之宝塔梁上,是为进入平凉之显著标志。
龙隐寺:位于城西3.5千米处的龙尾山下,占地约300亩,有上佛殿、孔雀殿、左右配殿等建筑。龙隐寺之名,来源于唐肃宗李亨下塌寺内的传说。龙隐寺所在的龙尾山,东西绵亘5千米,植被面积近26.7万平方米,系平凉八景之一。
特产美食
平凉金果:平凉所产的“平凉金果”红富士系列苹果个大、色艳、硬度大、糖份高、无污染、耐贮存、货架期长的特点。2008年获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和甘肃省着名商标,2006年,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单。
孜然羊小腿:风味特色:滋味浓鲜,原汁原味,外香里嫩,滑顺爽口。
康健卤肉:风味特色:以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色泽红润,油而不腻,甜美爽口。
平凉烧鸡:具有鸡体肥大,造型美观,色泽金黄,焖烂脱骨、爽口不腻,鲜嫩浓香的特点。
著名人物
牛弘:(545-610)。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曾为隋纳言上士,专掌文翰,后升为威烈将军,员外散骑侍郎,袭封“临泾公”,宣政元年,升任内士下大夫,进位使持节,大将军、仪同三司。隋朝先后授官秘书监、礼部和吏部尚书。
赵时春:(1506年-?),字景仁,平凉南郊浚谷村人。赵时春为嘉靖“八才子”之一。著作有《浚谷集》17卷,《赵浚谷诗集》6卷,《赵浚谷文集》10卷,《浚谷文抄》2卷。
牛僧孺:(779-847),字思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一生历经中唐德、顺、宪、穆、敬、文、武、宣宗八朝皇帝,累官至宰相,居官清正,刚直敢言,为首与李德裕派形成长期“牛李党争”,声誉大兴。所著《玄怪录》造传奇之文,荟萃为一集,其中80余篇保留。
皇甫谧:(215-282),幼名静,字士安,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东汉太尉皇甫嵩之曾孙,中国十大名医之一。历经东汉、魏、晋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学者,在文、史、医、哲诸领域均有建树,著《针灸甲乙经》被国际针灸学会列为必读书目之一。
皇甫规:(104-174),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人,著述二十余篇。历任太山太守,度辽将军,永康元年拜为尚书,后迁弘农太守,护羌校尉,终年71岁。
所获荣誉
2019年5月18日,崆峒区入选“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11月16日,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0年12月,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入选“2021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2022年4月,入选2021年甘肃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优秀县(市、区)公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9: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