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温带,冬季漫长而严寒,没有真正的夏季,
日平均气温大于10℃的
持续期少于120天,而寒冷冬季长达6个月以上。寒温带针叶林在北半球环
极地分布,不同区域的
气候条件存在差异。
欧亚大陆西部(
挪威、
瑞典、
芬兰)为寒冷的
海洋性气候而欧亚大陆东部(
西伯利亚)为寒冷的
大陆性气候,
气温年较差西部较小而东部较大。寒温带针叶林
分布区年降水量为300-600mm,由于气温偏低,
降水量总体上大于
蒸发量,但在夏季也存在短暂的水分不足。
寒温带土壤中通常存在
冻土层。在稠密的森林下,冻土深度可达85cm,直到八月初冻土仍不能完全融化。在疏林下,冰冻深度只有50cm,
六月初冰冻即行消失。在积雪不多的情况下,冬季的低温可能形成
永冻层。这一地区土壤的类型为
灰化土,在我国也称漂灰土。
2. 结构简单
真菌的
菌丝体大大扩展了根系的伸展范围,并使
粗腐殖质中的
营养物质更容易为树木所吸收。由于残落物中以针叶树的残落成分为主,所含
单宁、
树脂类物质较多,分解后造成的较强的
酸性环境不适宜细菌生活,而对真菌却比较合适。
(1)阴暗针叶林,又称暗针叶林,是指云杉或冷杉形成的针叶林。由于云杉和冷杉比较耐荫,
林相郁闭,林内阴暗。
一般所讲的“
泰加林”是指由
西伯利亚冷杉(Abies sibirica)、
西伯利亚云杉(Picea obovata)和
西伯利亚松(Pinus sibirica)等树种一起生长并在西伯利亚的低地上形成的大片的、稍微沼泽化的森林。后来泛指欧亚大陆
高纬度和高海拔山地的一切针叶林。
寒温带针叶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而且唯一
连续分布的森林植被类型。由于气候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区种类组成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寒温带针叶林环绕极地分布,其宽度为700-2000km,从南到北,由于温度条件和
土壤条件的差异,针叶林本身的特征和组成也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最北部过渡为
森林冻原。
森林分布北部边缘的决定因素不是冬季寒冷的程度,如世界寒冷中心
维尔霍扬斯克实际上远远处于
北方针叶林带的内部。永冻层的存在也不是十分重要。相反,决定因素是夏季
温暖期的温暖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如果生长季(
月均温高于5℃)在3个月以下,或者没有任何一个月的温度在10℃以上,即使是
适应能力最强的植物也没有机会发育新枝和同化器官来抵御到来的寒冷、干燥的冬季,它们会逐渐死亡。另外,繁殖所要求的
最低温度往往比
营养生长要高,如果温度太低则得不到满足。
寒温带落叶
针叶林是由冬季落叶的各种
落叶松所组成的
落叶松林,又称为明亮针叶林,是北方和山地干燥寒冷气候下最具
代表性的植被。落叶松喜光、耐寒、适应性强,在
大兴安岭,它从河岸、
沼泽地、沟塘一直到山坡和山顶均有分布,形成浩瀚林海。落叶松林生长挺直、高大,林冠稀疏,常形成大面积
纯林,其中间杂有少量的
云杉、
冷杉和
桦木。由于林冠透光所以林下灌木和草本的种类比较丰富,灌木有各种
忍冬、
蔷薇、
绣线菊、
茶藨子和
溲疏。
草本植物有蕨类、
唐松草、
地榆和风毛菊。在沼泽化土壤上分布的落叶松林下灌木以
杜香、
越桔和柳树为常见。林下苔藓层的发育程度由湿度条件所决定。
寒温带常绿针叶林由常绿的
云杉、冷杉、松和
圆柏所组成。我国的云杉、
冷杉林是属于山地
垂直带上的植被类型,广泛分布于东北、
华北、秦巴、蒙新以及
青藏高原。云杉、冷杉林具有较强的
耐阴性,林冠稠密、郁闭,林下光照很弱,又称“
暗针叶林”。乔木层的组成种类比较简单,通常由云杉、冷杉属树种组成纯林,或混交有松属、铁杉属的树种,有时也有部分
阳性树种生长。如落叶松、桦木、
杨树。林下灌木常见忍冬、蔷薇、
槭树、
稠李等。林下草本植物多为
喜阴植物,如
酢浆草、
深山露珠草、
山尖子等。云杉、冷杉林的苔藓层比较发达,不仅覆盖在地面,而且在
树干和枝条上都有苔藓
植物生长。
寒温带针叶林具有较高的生产力,特别是随纬度南移,森林生产力增加,是我国主要木材基地,同时也是造纸和
人造纤维的原料基地,又由于这类森林多分布在山地,对于水土保持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