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丝体
菌丝的集合体
菌丝体(mycelium),是菌丝的集合体,纵横交错,形态各异,具有多样性。菌丝细胞的分裂多在每条菌丝的顶端进行,前端分枝。菌丝在基质中或培养基上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网状成菌丝群,通称菌丝体。其功能至少有吸收营养、代谢物质的运输、代谢产物的储藏及繁殖等四种。按照发育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次菌丝体。
形态结构
菌丝体由许多分支丝状的菌丝组成,而菌丝则由孢子萌发繁殖而成,是个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呈绒毛状,具有横膈的分枝,壁薄,透明,直径2~3μm。由孢子萌发出的初期菌丝,每个细胞中只有1个细胞核,故称为单核菌丝,也叫初生菌丝,其菌丝较纤细,分枝角度小,生长缓慢,生活力较差,属单性不孕,不会结子实体。单核菌丝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两个单核菌丝互相接触,细胞彼此沟通,原生质融合在一起,产生锁状联合,形成双核菌丝体。
菌丝体类型
按照发育顺序,菌丝体可分为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和三次菌丝体。
(1)初生菌丝体
它是由单核孢子萌发所形成的菌丝体,并有桶状隔膜,多为单核、单倍体,故又称单核菌丝体或一次菌丝体。由初生菌丝体上可产生厚垣孢子、芽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粉孢子等无性孢子。它们也是单核单倍体。初生菌体发育时间很短,以后发育方向主要是次生菌丝体。在担子菌中,多数初生菌丝体不能形成子实体。但是,滑菇及蜡伞属的几个种除外。
少数担子菌,如双孢蘑菇的孢子萌发时,则含有两核。另外,有些蕈菌的孢子萌发时,也不是一开始就成菌丝状。如银耳,它先以芽殖方式产生大量芽孢子,再由芽孢子萌发为单核菌丝。又如木耳的担孢子有时也并不直接萌发为菌丝,而是先在担孢子中产生横隔,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又产生多个钩状分生孢子,再由钩状分生孢子萌发成菌丝。这些孢子都是无性孢子,又为次生孢子。粉孢子通过菌丝顶端直接断裂形成薄壁的繁殖体,每段可长成新的个体。分生孢子通常着生在于分生孢子梗上。由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顶端,或旁侧分别形成的薄壁细胞,萌发后又变成单核菌丝或双核菌丝。金针菇、滑菇、黑木耳在生活史中均能产生单核分生孢子;厚垣孢子由菌丝细胞壁增厚而变成。它呈圆球形,问生,成熟后脱离或不脱离菌丝。由于厚垣孢子细胞内富含水及营养物质,能抵御不良环境。条件适宜时,它能萌发形成菌丝体。厚垣孢子在草菇、蘑菇、鬼伞中较常见。节孢子又称节状分生孢子。它是由菌丝细胞分隔后断裂而成的单个细胞,一般长椭圆形,两端浑圆,节孢子常见于银耳目菌类生活史中,它是银耳重要特征之一。银耳的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均能以断裂方式或形成节孢子方式,其节孢子通常以出芽方式增殖,形成类似酵母状芽孢菌落。
(2)次生菌丝体
它由两条可亲和的初生菌丝细胞经原生质融合(质配)发育而成,故而有两个核。担子菌的初生菌丝配对在早期进行。在形成次生菌丝体时,两个初生菌丝的细胞核并不融合,因此,双核菌丝细胞是担子菌类的主要菌丝细胞形态。次生菌丝体的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核,故而又称双核菌丝体,遗传学上可用n+n表示,以区别于单核细胞(n)和合子(2n)。一个细胞中的两个核,在遗传上可以是来源于同核,也可以源于异核,前者形成同核双核菌丝体,后者则形成异核双核菌丝体,又称异核体。
(3)三次菌丝体
双核菌丝进一步分化发育,就在其上发育成子实体。这种已组织化了的双核菌丝体称为三次菌丝体或结实性双核菌丝。
食用菌是异养生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菌丝细胞不含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食用菌是通过菌丝表面的渗透作用,从周围基质中吸收可溶性养料的,多数营腐生、共生生活,少数以寄生方式生活。用于生产栽培的菇类食用菌,几乎都是腐生生活的。在自然界中,菌丝体是多年生的,常生活于富含有机质的枯立木、倒木、落叶层、粪草等环境里,如果条件适宜,菌丝体可以无休止地繁殖下去。菌丝体的繁殖通常是从一点开始向周围呈辐射状蔓延扩展的,因此,有些菇类外围新生菌丝形成的子实体常呈圈状分布,称“蘑菇圈”或“仙人环”。草原上的口蘑、雷蘑,松林里的松口蘑、蛤蟆菌,都是形成蘑菇圈的著名食用菌或毒菇。了解这些特性对野外采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食用菌菌丝的生命力随时间的加长而逐渐降低。幼嫩菌丝细胞的原生质稠厚,液泡细小而分散,生命力较强;老生菌丝细胞的原生质中出现气泡,生命力衰退。因此,菌种分离和菌种移植都要选用生命力较强的幼嫩菌丝为材料。
分布范围
在自然界中,菌丝体是多年生的,常生活于富含有机质的枯立木、倒木、落叶层、粪草等环境里。
繁殖方式
如果条件适宜,菌丝体可以无休止地繁殖下去。菌丝体的繁殖通常是从一点开始向周围呈辐射状蔓延扩展的,因此,有些菇类外围新生菌丝形成的子实体常呈圈状分布,称“蘑菇圈”或“仙人环”。草原上的口蘑、雷蘑,松林里的松口蘑、蛤蟆菌,都是形成蘑菇圈的著名食用菌或毒菇。
主要功能
其功能至少有吸收营养、代谢物质的运输、代谢产物的储藏及繁殖等四种。
主要价值
供食用。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
特殊的菌丝体
菌丝体是真菌营养体的基本结构,一般处于分散状态,但是,有些真菌的菌丝体在生长的一定阶段或遇到不良条件时,部分分散的菌丝体可以相互扭结形成菌核、子座、菌索等特殊的菌丝体。
(一)菌核
菌核是由菌丝密集而成的块状或颗粒状的休眠体,质地坚硬、色深、大小不一,小的如鼠粪,大的如头颅,一般呈深褐色。菌核外层细胞较小,细胞壁厚;内部细胞较大,壁薄,大多为白色粉状肉质。菌核是真菌的储藏器官,又是渡过不良环境的菌丝组织。我国常见的真菌药材—茯苓、猪苓、雷丸都是这些真菌的菌核。菌核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条件适宜时,菌核可以萌发产生菌丝,或由菌核上直接产生子实体,释放孢子,繁衍后代,因此,可以作为菌种分离的材料或做菌种使用。
(二)子座
子座是真菌从营养阶段发育到繁殖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某些子囊菌有子座。子座可以由纯菌丝体组成,也可以由菌丝体和部分营养基质相结合而形成。子座形态不一,食用菌的子座多为棒状,如名贵中药冬虫夏草、蝉花、蛹草等的子座均呈棒状,子囊孢子生于棒状子座的顶端。
(三)菌索
菌索是由菌丝组成的绳索状结构,与树根相似,故又称根状菌索。菌索与菌核很相似,皮层菌丝排列紧密,角质化,条件恶劣时能够抵抗不良环境;内部菌丝成柬排列,具有输导作用;前端有似根的生长点,遇到适宜的条件又可以恢复生长,生长点可形成子实体。有的担子菌与高等植物共生,形成菌根,如牛肝菌、红菇、口蘑和蜜环菌等,药用天麻(兰科植物)的发育就是依靠蜜环菌的根状菌素输送养分。蜜环菌、假蜜环菌的幼嫩菌索可以发出波长为530nm的蓝绿色荧光,其生活力与发光强弱呈正比,因此,常取发光强的部分做分离材料。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8 10:06
目录
概述
形态结构
菌丝体类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