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线菊(学名:Spiraea salicifolia L.),又名柳叶绣线菊、马尿溲、珍珠梅、空心柳,为蔷薇科(Rosaceae)绣线菊属(Spiraea)多年生直立灌木。高1-2米;枝条密集,黄褐色。叶片长圆披针形至披针形,两面无毛。花序为长圆形或金字塔形的圆锥花序,被细短柔毛,花朵密集;花瓣卵形,粉红色;花盘圆环形。蓇葖果直立,无毛或沿腹缝有短柔毛。花期6-8月,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绣线菊是直立灌木植物,高1-2米。
茎
枝条密集,小枝稍有稜角,黄褐色,嫩枝具短柔毛,老时脱落;冬芽卵形或长圆卵形,先端急尖,有数个褐色外露鳞片,外被稀疏细短柔毛。
叶
叶片长圆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8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密生锐锯齿,有时为重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1-4毫米,无毛。
花
花序为长圆形或金字塔形的圆锥花序,长6-13厘米,直径3-5厘米,被细短柔毛,花朵密集;花梗长4-7毫米;苞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全缘或有少数锯齿,微被细短柔毛;花直径5-7毫米;萼筒钟状;萼片三角形,内面微被短柔毛;花瓣卵形,先端通常圆钝,长2-3毫米,宽2-2.5毫米,粉红色;雄蕊50,约长于花瓣2倍;花盘圆环形,裂片呈细圆锯齿状;子房有稀疏短柔毛,花柱短于雄蕊。
果实
蓇葖果直立,无毛或沿腹缝有短柔毛,花柱顶生,倾斜开展,常具反折萼片。
分布范围
绣线菊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中国、蒙古、日本、朝鲜等国家以及西伯利亚、欧洲东南部等地区。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等省份。
生长环境
绣线菊适生于海拔200-900米的河流沿岸、湿草原、空旷地和山沟中。
生长习性
绣线菊喜光,耐寒,稍耐荫,喜欢肥沃湿润土壤。主要生于河岸、湿草地、道旁、河谷、林缘、沼泽地,形成密集的灌丛,也常为稀疏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下灌木。花期6-8月,果期8-9月。
繁殖方式
绣线菊可用种子繁殖、扦插繁殖或分株繁殖。
播种繁殖
在3月中旬播种 ,草炭土、细沙和田园土的比例为4:2:4,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混拌均匀,整平作苗床,播种前浇透底水,然后撒播,覆土0.5-1cm,蒙上塑料膜,大约15-30天发芽出土,也可采用条播法。苗期抚育要严抓好间苗、拔草、浇水、施肥等工作,翌年春天移栽一次。
扦插繁殖
扦插一般在春季进行,选取1年以上粗壮的休眠枝。剪取10-12cm,行距为6cm×15cm。插入土中2/3,踩实充分灌水,5月搭棚遮荫。
分株繁殖
可选取生长5年以上的株丛,在早春萌芽前,将母株四周的土刨开,然后把周围的根蘖逐渐切断,离开母体并挖出来。如根太长,需适当切去一些,然后栽在地里,栽时挖好坑,上足基肥,栽后浇足水。
栽培技术
土壤处理
种植地一般选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方。播种前要清除栽植地中的草根、杂物和碎石,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和杀虫、杀菌剂,并对土壤进行深翻,深度25~30cm。耙平地块,浇透水,搁置2d左右,再浅翻土壤表层,挖种植穴。
苗木移栽
秋季至封冻、早春气温回升至萌芽前均可移栽,但以春季最好,4月上旬叶芽开始萌动时,对苗木根系和地上部分进行修剪,防止窝根以利缓苗。用穴植法移栽,覆土踏实,浇足定植水。植株进入生长期后进行适度拔草、松土以及适时浇水。绣线菊苗不耐涝,栽植时要注意地势,雨后要及时排水。
修剪
休眠期要相对重剪,作为花灌木的绣线菊,要遵循“外圆内空、树冠开阔、通风透光、矮干低冠”的修剪原则,以保持树形美观。作为地被或低矮绿篱的绣线菊品种,冬剪时从苗基部5cm处进行重剪,并疏除枯枝、病枝、过密枝,因其花芽主要着生在当年生枝上,重剪后可促使其多发枝,且枝条生长整齐粗壮,花繁色艳。生长季节尽量在花后及早修剪,从苗木基部直接剪除枝条,如果修剪时间延后,则会影响来年花芽形成和苗木长势。
病虫害防治
绣线菊适应性强,栽培管理相对简单,病虫害很少发生。目前发现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叶斑病和绣线菊蚜等。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适当增施磷肥、钾肥。早春及时清理枯枝烂叶,并集中焚烧,以减少初侵染源。在春季发芽前喷洒石硫合剂,发生病害时,可选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雾防治。发生蚜虫危害时,可用吡虫啉乳油或啶虫脒乳油喷雾防治。
主要变种
绣线菊有两个变种,为绣线菊贫齿变种和绣线菊巨齿变种: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绣线菊花枝长,顶生长圆形总状花序,花色粉红可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有潜力的切花绣线菊种类。并且绣线菊的花期在夏末少花时节,因此,应该大力在园林推广应用,以丰富这个少花季节的园林景观。
药用价值
据《中华本草》记载,绣线菊味苦,性平;根部或全株可入药,活血调经、利水通便、化痰止咳。主治跌打损伤、关节酸痛、闭经、痛经、小便不利、大便秘结、咳嗽痰多等症状。
蜜源植物
绣线菊是一种很好的蜜源植物,其分布广,数量多,有蜜有粉,广为蜜蜂采集利用,有利于蜜蜂的繁殖。绣线菊蜜口感柔顺香甜不腻,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