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是中国北方
古代民族名。本称库莫奚,后简称奚,南北朝时自号
库莫奚﹐隋唐简称为奚。库莫奚一词是
鲜卑语音译,为今
蒙古语“沙”、“沙粒”、“沙漠”之意。
民族
简介
从含义揣测,这一族称当因其境内多沙漠而得名。6世纪下半叶(隋代),省去库莫,单称“奚”。自公元四世纪的
北魏时期起,直至十三世纪的元代,在历史上活动近千年之久,一直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对
中国历史做出过突出贡献。
起源
奚与契丹同是源出
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早期为宇文部所控制,是个相对弱小的部落。
东晋建元二年(344)﹐鲜卑
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5000余落﹐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
漠北﹐其残部分为契丹与奚。宇文部被击溃及
东部鲜卑主力相继迁离故地后,奚逐渐壮大。契丹也源于
东胡之鲜卑,奚与契丹语言相通、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是同族异部的兄弟关系。“契丹与奚言语相通,实一国也”。
关于奚和契丹的发祥地,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早期的奚与契丹居住在潢水(今
西拉木伦河)、
土河(今
老哈河)流域;奚人居住在老哈河上游一带,契丹人则居住在老哈河中下游。奚人居住地向西、向南接汉境,向东、向北邻契丹。
兴盛与消亡
隋唐之际,奚扩散到今山西、
河北北部地区,臣服于
突厥。公元630年东突厥汗国瓦解,奚族内附于唐朝。唐在奚族五个部落设五个州,上置
饶乐都督府管理,都督由奚族大酋长担任,赐姓李。唐中叶前,公元7世初至9世纪中叶,是厍莫奚族的发展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其
军事实力与契丹旗鼓相当,有时还稍强于契丹;奚和契丹并强于
东北地区,被唐并称“两蕃”。唐中叶后契丹日强,奚族为其所控制。唐末,部分奚人在酋长来诸的率领下叛契丹西迁
妫州(今河北
怀来县)北山,内附于唐,史称西奚。奚遂有东奚、西奚之分。
耶律阿保机建契丹国后,契丹逐渐壮大,奚全部臣服于契丹。或着说是部落的统一。阿保机对奚采取了征服、联姻、结盟的
怀柔政策,“抚其帐部,拟于
国族”,将奚王府所统奚众与契丹
五院部、
六院部、乙室部,同列为四大部;允许奚五王族“世与辽人为昏(婚),因附姓
述律氏中”。(述律氏,即萧氏。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氏是
辽代历史上有名的“断腕皇后”)。
耶律和萧是契丹的两大姓氏。早期的
契丹族无姓氏,初期常以地名为姓,
阿保机建国前后才出现
耶律姓和萧姓。其中,耶律姓与今西拉木伦河有关,先为部族之名,后为氏族之称,其汉姓为刘。萧姓原为阿保机的妻子述律氏的汉姓,此后为阿保机之恩赐,广泛赐予后族和功臣。《
辽史·后妃传》中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姓。”事实上,契丹人除使用本族耶律和萧两姓外,还接受过
中原王朝赐姓。与奚曾被赐姓李一样,契丹建国前曾依附于中原唐朝,由此一些上层人物接受过唐朝赐予的
李姓。
由于奚与契丹患难与共的兄弟般的近邻关系,奚族成为辽的“国族”,“附姓述律氏(萧氏)”,萧姓被赐给奚族各个贵族部落。奚族萧氏因“世与辽人为昏(婚)”,而成为
辽代的后族。
大名鼎鼎的
萧太后(辽圣宗之母)即是奚族萧氏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父
萧思温为宰相,
萧思温之养子萧继远任辽圣宗时的
北府宰相,其子萧绍宗为辽大将军。历史中记载的奚人萧相公、萧元忠、
萧奉先等,均为辽之重臣。男为重臣、女为后妃,是辽代中晚期萧氏奚人的显赫标志。契丹和奚的政治结盟、贵族通婚、联合执政促进了
辽国的发展,辽在势力鼎盛时东至
日本海,西达
巴尔喀什湖,成为北方草原上一个空前强大的帝国。这其中有奚人很大功劳。
在辽文学发展史上,后妃中有不少才华横溢的奚族萧姓女诗人,如辽道宗
耶律洪基的皇后
萧观音,
天祚帝耶律延禧的妃子
萧瑟瑟等。
还有一个奚族萧氏的代表人物,就是前面所讲的创建大奚国的奚王萧干,此人是天祚帝的大将,雄才武略,东征西讨,为辽国立下汗马功劳,“每征伐必参决军事”。后来又与耶律大石共同建立北辽。北辽向西迁徙,成为后来的西辽,也曾强盛一时。
奚被
辽太祖征服后,大多散居在
辽朝的
中京地区﹐以农为主﹐兼营畜牧业﹐手工业也颇有特点。
辽中叶以后﹐虽然仍有契丹﹑奚﹑汉﹑渤海等称谓﹐但奚人已渐与契丹人融合。
奚部落世系
奚(629-886)
西奚(886-946)
东奚(860-1122)
参考:灰松鼠网
奚人文化
奚人地处
辽国南部,与中原汉人毗邻的地理优势,使奚人比契丹人更深入地了解和吸收了
汉文化,例如,普遍采用汉姓汉名、使用汉文字等。因此奚人在辽文化中居于
主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奚文化也在同化着契丹文化。在文学领域,奚人在辽代中晚期文学发展史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领域,奚人发明的乐器“
奚琴”,即为如今著名的“二胡”,在汉代即已传入中原。“奚琴本胡乐也……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 民间用之。”(4)蒙古马头琴也是由奚琴演化而来。
农业方面,由于契丹建国后迅速封建化,历代契丹贵族重视发展农业,奚人在这一潮流中虽然尚未完全脱离畜牧生活,但经营农业的越来越多,而且将土地租给汉人耕种。早在唐末,奚已“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穄”。到了
辽圣宗时,
北宋王曾出使契丹,进入奚境看到“居人草庵板壁,亦务耕种”,且“善耕种”。
苏颂出使契丹将途中所见作诗描述:“农夫耕作遍奚疆,部落连山复枕岗。种粟一收饶地力,开门东向杂夷方。田畴高下如棋希,牛马纵横似谷量。”
辽代奚的
手工业也有相当发展,所制大车闻名于世,誉称“
奚车”;时“契丹之车,皆资于奚”(宋
沈括语)。奚人善治马具、车辆,能造出各式各样的车辆,有富贵人家乘坐的轻灵便巧的小车,运送辎重的货车,威风凛凛的战车,更有一种
水陆两用车。富裕馆(今
平泉县蒙和
乌苏乡)内就曾经集中了一批造车的工匠。近期在富裕馆旧址发掘出
铁砧子,可以想像当时的盛况。
因此,
奚族在辽代虽臣服于契丹,但其在文化、经济各方面均有了很大发展,且比契丹先进,这也是奚人在辽代拥有较高
政治地位的另一个原因。
奚人遗踪
12世纪初,曾经归附于契丹的女真人在首领阿骨打带领下起兵反辽,奚人站在契丹人一边维护
辽朝统治。在辽行将覆灭之际,奚王
回离保(即
萧干,时官至辽知
北院枢密事,兼诸军
都统)与契丹贵族
耶律大石等于1122年(辽保大二年)在南京(今
北京市)拥立
耶律淳为帝,建立
北辽。当女真人入
居庸关后,北辽向西迁移,到达新疆、
中亚一带,即史称的
西辽,后为蒙古所灭;萧干则退守奚人世代族居之地箭笴(可)山(
都山,今
青龙县境内),在奚王府建大
奚国,国号“天嗣”,自号奚国皇帝。这是奚族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最后一个政权。它只存在了数月,在金兵围剿下溃败。
金灭辽后,对契丹人和奚人进行了残酷的杀戮和种族清除,被征服的奚人与契丹人被拆散部落、充军、移民;
金朝刚建立时,并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好沿用汉字和
契丹字。当女真文字参照汉字创立后,
金朝皇帝就下令废止了契丹字,
契丹文字就此逐步失传,契丹文化(奚文化)的衰亡也就不难理解了。到了12世纪后期,再不见历史上有奚人活动的记载。
奚人去向可能是:一部分奚人被女真同化,一部分与汉人融合。成吉思汗起兵伐金,一部分“誓不食金禄”的奚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时,散落到了全国各地,慢慢融入了
蒙古族。推测跟随耶律大石西进的契丹人中也有一部分奚人,这些人随西辽的灭亡而逐步被伊斯兰同化。
此后几百年时间内,北方各民族不断分化融合。到清王朝建立前后,对于除了进入北方的汉人和一度执政元朝的蒙古人之外不再提契丹人、奚人、渤海人。他们被纳入满州
八旗,而统称为旗人。
可能的居地
在唐与奚的战争中,唐朝大将
郭英杰曾战死都山;大奚国定都的箭可山也是都山。萧干建立奚国后
曾兵出卢龙岭,一度“攻破
景州,继陷蓟州,前锋直逼燕城”。据此推测奚人的政治文化中心应该在都山附近,即现
青龙县境内或周边不远地区。这也与《苏颂与契丹史研究》谈到奚王避暑庄坐落在今平泉县
松树台的铅南沟相吻合:奚王从较炎热的都山沿青龙河谷北上到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避暑,是在情理之中的。青龙、
宽城一带应是奚人居住的中心地区。青龙县境内的土著人,很可能就是奚人。
奚本称厍莫奚,厍莫是沙子的意思,厍莫奚因其境内多沙而得名。众所周知,从冷口往北至土石门,包括白家店、
肖营子两个乡(镇)全部、西双山乡大部,全是沙土地,低矮的山全是
沙山,流经肖营子村那条河发源于都山叫做沙河。这里是青龙县最宽广地区之一,是口(冷口)里口外交通必经之地。气候宜人,森林茂密,具备农牧
社会发展的良好条件。
青龙、宽城地处偏僻,不易被外族长期占领,在灭绝种族的杀戮中,当地
原住民存活下来的可能性相对大一些。
这一地区的奚人是土地的拥有者,如宋出使辽国使臣
苏颂记载的:“耕种甚广,牛羊遍谷,问之,皆汉人佃奚土”。以出租土地收回
田赋和地租为生,过着半
农业社会的生活,不像契丹人和北部奚人那样,以游牧为主。因此在被女真人征服后,他们没有被整部落地打散、编入军中,而是很幸运地留了下来,继续从事农耕生活。
在
满族人的
汉族姓氏中,
萧姓不是女真人的
汉姓,满族中的萧氏旗人,风俗语言等与汉人不同又不完全具旗人特征。其祖先并非女真人,而是奚人。奚人虽被同化成为满族人,但其汉姓却保留了下来。因此,青龙县肖营子的萧氏族人很可能就是奚人的后人。
青龙县
肖营子镇西庄村。一九四八年土改时,这个村近百户人家
全姓萧,皆为满族,称为旗户。如前所述,这里满人都是奚人。这里的老人说:“西庄的西本来是奚”,所以“西庄”应为“奚庄”。肖营子(原来叫萧家营)镇共十四个村,有不少姓萧的。肖营子是萧姓人家最集中的地方。
在公元一一二五年金灭辽之前,长达七百多年时间内,奚人生活在
古北口至
山海关长城以北,今
河北省青龙县、
卢龙县、
宽城县、平泉县、内蒙古
赤峰市
宁城县一带,
宋绶《行程录》谓:“由古北口至中京北(宁城县)皆奚境”
青龙县可能是奚族自辽以来七百多年的族居中心地。奚人在清朝纳入
满洲八旗,成为旗人。
萧姓的满族人,其先祖应该是奚人和被满族同化的萧姓契丹人;青龙县又是奚人的族居中心地,肖营子的萧姓满族人,极有可能是奚人的后裔。
史料记载
魏书
周书
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置俟斤一人。有阿会氏者,最为豪帅,五部皆受其节度。役属于突厥,而数与契丹相攻。虏获财畜,因而行赏。死者则以苇薄裹尸,悬之树上。大统五年,遣使献其方物。
隋书
奚本曰库莫奚,东部胡之种也。为慕容氏所破,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其俗甚为不洁,而善射猎,好为寇钞。初臣于突厥,后稍强盛,分为五部:一曰辱纥王,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俟斤一人为其帅。随逐水草,颇同突厥。有阿会氏,五部中为盛,诸部皆归之。每与契丹相攻击,虏获财畜,因而得赏。死者以苇薄裹尸,悬之树上。自突厥称藩之后,亦遣使入朝,或通或绝,最为无信。大业时,岁遣使贡方物。
北史
其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五曰室得。每部俟斤一人为其帅。随逐水草,颇同突厥。有阿会氏,五部中最盛,诸部皆归之。每与契丹相攻击,虏获财畜,因遣使贡方物。
新唐书
武德中,高开道借其兵再寇幽州,长史王诜击破之。太宗贞观三年始来朝,阅十七岁,凡四朝贡。帝伐高丽,大酋苏支从战有功。不数年,其长可度者内附,帝为置饶乐都督府,拜可度者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楼烦县公,赐李氏。以阿会部为弱水州,处和部为祁黎州,奥失部为洛瑰州,度稽部为太鲁州,元俟折部为渴野州,各以酋领辱纥主为刺史,隶饶乐府。复置东夷都护府于营州,兼统松漠、饶乐地,置东夷校尉。
玄宗开元二年,使奥苏悔落丐降,封饶乐郡王,左金吾卫大将军、饶乐都督。诏宗室出女辛为固安公主,妻大酺。明年,身入朝成昏。始复营州都督府,遣右领军将军李济持节护送。大酺后与契丹可突于斗,死。弟鲁苏领其部,袭王。诏兼保塞军经略大使。牙官塞默羯谋叛,公主置酒诱杀之,帝嘉其功,赐主累万。会与其母相告讦得罪,更以盛安公主女韦为东光公主妻之。后三年,封鲁苏奉诚郡王,右羽林卫将军,擢其首领无虑二百人,皆位郎将。
久之,契丹可突于反,胁奚众并附突厥。鲁苏不能制,奔榆关,公主奔平庐。幽州长史赵含章发清夷军讨破之,众稍自归。明年,信安王祎降其酋李诗锁高等部落五千帐,以其地为归义州,因以王诗,拜左羽林军大将军、本州都督,赐帛十万,置其部幽州之偏。
李诗死,子延宠嗣,与契丹又叛,为幽州张守珪所困。延宠降,复拜饶乐都督、怀信王,以宗室出女杨为宜芳公主妻之。延宠杀公主复叛,诏立它酋婆固为昭信王、饶乐都督,以定其部。安禄山节度范阳,诡边功,数与鏖斗,饰俘以献,诛其君李日越,料所俘骁壮戍云南。终帝世,凡八朝献,至德、大历间十二。
贞元四年,与室韦攻振武。后七年,幽州残其众六万。德宗时,两朝献。元和元年,君梅落身入朝,拜检校司空、归诚郡王。以部酋索氏为左威卫将军、檀蓟州游弈兵马使,没辱孤平州游弈兵马使,皆赐李氏。然阴结回鹘、室韦兵犯西城、振武。大抵宪宗世四朝献。
大和四年,复盗边,庐龙李载义破之,执大将二百余人,缚其帅茹羯来献,文宗赐冠带,授右骁卫将军。后五年,大首领匿舍朗来朝。大中元年,北部诸山奚悉叛,庐龙张仲武禽酋渠,烧帐落二十万,取其刺史以下面耳三百,羊牛七万,辎贮五百乘,献京师。咸通九年,其王突董苏使大都督萨葛入朝。
是后契丹方强,奚不敢亢,而举部役属。虏政苛,奚怨之,其酋去诸引别部内附,保妫州北山,遂为东、西奚。
新五代史
奚,本匈奴之别种。当唐之末,居阴凉川,在营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数百里。有人马二万骑。分为五部:一曰阿薈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粤质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讫支部。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地多黑羊,马嵒前蹄坚善走,其登山逐兽,下上如飞。
契丹阿保机强盛,室韦、奚、霫皆服属之。奚人常为契丹守界上,而苦其苛虐,奚王去诸怨叛,以别部西徙妫州,依北山射猎,常采北山麝香、仁参赂刘守光以自托。其族至数千帐,始分为东、西奚。去诸之族,颇知耕种,岁借边民荒地种穄,秋熟则来获,窖之山下,人莫知其处。爨以平底瓦鼎,煮穄为粥,以寒水解之而饮。
去诸卒,子扫剌立。庄宗破刘守光,赐扫剌姓李,更其名绍威。绍威卒,子拽剌立。同光以后,绍威父子数遣使朝贡。初,绍威娶契丹女舍利逐不鲁之姊为妻,后逐不鲁叛亡入西奚,绍威纳之。晋高祖入立,割幽州雁门以北入于契丹,是时绍威与逐不鲁皆已死,耶律德光已立晋北归,拽剌迎谒马前,德光曰:“非尔罪也。负我者,扫剌与逐不鲁尔。”乃发其墓,粉其骨而扬之。后德光灭晋,拽剌常以兵从。其后不复见于中国。
自去诸徙妫州,自别为西奚,而东奚在琵琶川者,亦为契丹所并,不复能自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