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吴家为
江西省九江县岷山乡分水村所辖的一个
自然村,村庄坐西朝东,倚青龙居白虎之地,据《吴氏宗谱》记载,
吴孟常于
明朝正德皇帝16年从
江州楚城乡
荆林街(现为:
九江市马回岭荆林街)迁徙至此,即本村始建于
明朝中期,大概公元1521年左右,400余年。
村名初叫分水岭,因水在此处分流,北经
八里湖流向
长江,南经
德安县注入
鄱阳湖,后以
吴氏为名,即
大路吴家,后
人丁繁衍,村庄扩大,再而村前一条大马路连通乡政府和县政府故又称
大路吴村、大吴村、大吴家,沿用。
元朝末期,
朱元璋与
陈友谅在
江西鄱阳湖一代发生战争,吴家兄弟由
湖北阳新迁居九江、南康两郡
明朝正德皇帝16年由
江州楚城乡
荆林街徙居本县
德化县(因与
福建德化县同名,今改为
九江县)甘泉乡(后改
黄老门乡,今并入
岷山乡)分水岭,以此地后枕株峰(指株岭山),不啻龙蟋虎踞;前拥
匡岳(指
庐山),可作云路天衢,兼之人民忠厚,物产丰盛,故欣然卜宅于斯为。
吴良材(848—904) 字廷用,号万春,别号洞天主人。生于
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又十月初六日,殁于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享年56岁。公乃
唐朝永兴(今
阳新县)吴姓
开基始祖。其先祖原籍
江苏吴江华亭,后徙
汴(
开封)。
曾祖父吴兢,乃
唐玄宗开元年间直笔御史。祖父如海,因官几度迁徙,先居
山东临淄,再徙
金陵(
南京)。
吴良材自幼玉质英敏,赋性颖异,孝友夙成,气宇轩昂。少刚垂髫,明五经,通六艺,才华卓群。冠带则知“文足治世而未足以安邦”之理,又重拜名师习武,枕戈达旦,闻鸡起舞,数载达成。及长则文武兼备,满腹经纶,韬略战策,迥乎寻常,当世无不惊异之。果于
唐僖宗咸通岁连中文武二科,授予要职。又值
唐僖宗光启年间,
青州反贼叛乱,屠民攘社,祸危郡邑。朝廷几度派兵征伐而不克。帝以吴良材深谙兵法,善于谋略,遂诏其统师剿贼。吴良材受命出征,避贼锋芒,击其堕归,以计取之。虏寇首,斩凶顽,从贼皆降,甫六月而贼寇荡平。七月班师,朝廷懋其功劳卓著,遂授官
江西彭泽主薄。仅三载,
唐昭宗龙纪已酉(公元889年),帝又以良材政绩优异,擢为永兴
县令。
原永兴继
隋朝立县城于阳辛镇(今富水镇),吴良材上任后迁县衙于兴国、夯土筑城(今阳新城关)。斯时,永兴萧条,人疏地荒,民悍俗漓,盗妬横行,世风日下,民生艰难。吴良材上任伊始,微服察访。待胸有成竹,遂恩威并施,惩霸除恶,构建和谐。录用贤良,严律官吏。兴办儒学,广开民智。开渠筑堤,抗防水患。奖励耕商,丰阜物资。礼义施教,训化民心。越一禳而民居日聚,逮数载而市井繁荣。黄童白叟,歌颂鼎沸,循良之声,仰闻九重,士庶皆以召父杜母称之。
后,吴良材以其军功政绩几度升迁,直至擢官
兵部尚书。官任一旬,统率三军,运筹三极,处机国门,威震异邦。晚年告老,归梓永兴颐养天年。忽一日,其微疾盛服,端坐中堂召诸绅耆曰:“吾素无德加诸父老,然恩情依依不忍,今我将逝矣!”言毕,危坐暝目而终。倾邑闻恶耗,士庶如丧考妣,悲思日深,遂留葬永兴古柏树下(兴国儒学垴,今实验中学古乐楼下方)。又建州
祠,塑木质银装神像祀之,历代
香火旺盛,老少景仰。
吴良材系兢公之裔,兢公为人正直,娶
吕氏,生子如海、如渊,海生铭,铭生良材已六十五世矣。其先世都平江,迁
吴江分华亭,继而之汴,兢公之下后三世折居于
青州临淄后避兵燹,徙居
金陵, 良材公以功授
彭泽主簿,擢永兴令,爱其地辟民淳,后官至
兵部尚书,致仕归卒於永兴,士民留葬其地,立像祠之,而子孙侨寓遂世为楚人,永兴之
吴良材公始焉。公生子二煜、烨。煜生璞、璟。烨生瑗、嘉。煜见世运迭迁,欲隐於山,遇异人曰: “逢桥则止。”璞遂迁居兴国归化里黄沙桥头;璟迁居
兴国排石浆坑桥南:瑗迁居双千里青阳港西坂桥:嘉生子吴虔从
九江迁居
德安蒲圹西车桥,至此分为四族矣,
宋元以来,族大且蕃,富川称为第一户,立九十六庄。其居黄沙、新桥、浆坑、桥南、沐浴、枧田,圹山、果石、贵湖、湿石、壤溪、龙源、黄桥、金城、荷圹、大林、南山及
通山、蒜田等无处不盛。璞生延盛、延福:璟生延昭、延寿、延祖、延世、延庆;瑗公生延章;嘉生虔、坎巽。延盛、延福立庄新桥贵湖,盛生子四,长再翕字文明,次再竦字文威,三再文字文郁,四再剩。延福生再想、再收、再评、再议。璞公后世分迁瑞邑八庄,范镇、莫家、桂林、高丰、
九江涌泉。璟公后世迁石壁、瓦桥、果石、夏畈、白杨、流庄、花园武蛟,再想生七子,仲尹、仲政、仲感、仲念、仲庆、仲御、仲贵。感生彦俊、彦贞,贞生居署,居便,居署生荣,荣生文憨、文举、文隆。文憨生简,简生才裕,才裕生士吉、士方,士吉生子道,子道生彦恂,恂生世隆,隆生仲文,连续四代单代,从良材16传至仲文。仲文 迁广济杨桥后济邑
蕲春、
黄梅诸
吴之始祖也!
吴太伯(泰伯)
吴太宗(
仲雍)→【2】
季简→【3】
叔达→【4】
周章→【5】
熊遂→【6】柯相→【7】疆鸠夷→【8】
余桥疑吾→【9】柯庐(
柯姓始祖)→【10】
周繇→【11】
屈羽→【12】
夷吾→【13】
禽处→【14】柯转(又作君转)→【15】
颇高→【16】勾畀(勾卑)→【17】
去齐→【18】
吴王寿梦→【19】
季札公→【20】霁公(字子醮,号重道)→【21】利坚公→【22】成铿公→【23】若水公→【24】玉公→【25】梓公→【26】烜公→【27】圭公→【28】镐公(吴申)→【29】沐公(
吴芮,汉
长沙王)→【30】霍公(吴浅)→【31】荘公(吴信)→【32】森公(广志)→【33】永公(千秋)→【34】敬公(衍陵)→【35】封公(吴全)→【36】嶐公(吴隆、吴陆)→【37】篔公(吴芸、吴复兴)→【38】葳公(吴章)→【39】汉公(广平忠侯
吴汉,字子颜)→【40】成公(康成、成嗣)→【41】盱公(曼盱,又作吴财)→【42】胜公(如胜,吴璞)→【43】镬公(允承,吴恢)→【44】佑公(字文质,弟吴偳,字季英)→【45】凤公(熊庆,字应之)→【46】梁公(或作驾公,康年,字永龄)→【47】库公(英延,字邦俊)→【48】圻公(之则,字廷法)→【49】式公→【50】璧公(皋孟)→【51】钜公(吴佶)→【52】涿公(始泰)→【53】符隽公→【54】豫公(字德章)→【55】櫮公(吴戢)→【56】齐公(吴荟)→【57】竺公(吴琨)→【58】桢公(吴襄,字世南)→【59】堂公(洵文,字天宇)→【60】
吴明彻公(吴鬷)→【61】盾公→【62】靖公(吴奎,字文耀)→【63】莅公(吴臧,字承休)→【64】若远公(字伯高)→【65】稛公(世伟,兄秀公)→【66】兢公(或作竞,子四:伯泰、伯芮、如海、如渊)→【67】如海公(子三:镕、铭、铸)→【68】铭公→【69】吴良材公(字廷用,号万春、洞天主人,永兴祖)→【70】爗公(吴烨,
九江、
德安祖,其兄吴煜为永宁、蕲州祖,生子璞、璟)→【71】嘉公(迁
九江、
德安祖;兄瑗为迁永兴、
大冶祖)→【72】虔公→【73】思仓公→【74】尚清公(尚青)→【75】士询公→【76】玉琳公→【77】仲峤公→【78】万震公→【79】颙公→【80】迁公→【81】元公(吴沅)→【82】吉公→【83】承立公→【84】彦玠公(子容)→【85】琮杨公(琮扬)→【86】唐友公→【87】愈公→【88】益公→【89】东公(吴东)→【90】灏公→【91】福一公(字寿山,号淡泉先生;江州路钞库副使;
元朝末年从
安邑车桥徒居
江州匡庐吴家冲。二弟福二公:字兴二,迁
安徽宿松,生琮三、琮四、琮五)→【92】琮曙公(字琮二,号梦光;世居
江州楚城乡
荆林街,即今
九江县之
马回岭荆林街开基始祖)→【93】德隆公(世居
江州楚城乡
荆林街,即今
九江县之
马回岭荆林街二世祖)→【94】思敬公→【95】伯才公→【96】
吴孟常公(世居
分水岭大路吴家,即今
九江县之
岷山乡开基
始祖)
德思伯志孟、时天国道中、正心光宗应、懋学仕宜崇、周邦新景远、富寿兆长隆、昭代伟人起、恒兹建立洪、昌明高尚法、永守善良功、浩庆开先业、修和韶煜同、伦常展瑞象、敦厚作英雄、孝友祯福集、熙康治理通、书香延世泽、华耀振兴丰、信义符钦敬、亲爱乐咸雍、吉裕禧模范、纪纲训芳朋……
永兴老派:著作高风远,永兴世泽长,诗书承祖训,礼让绍家光,唐宋文章盛,元明继述昌,孝思维类,兰桂庆腾芳。
大路吴家,前有著名景点
匡庐(
庐山),后有株岭
山脉,孟常公一共生有四子,长子即本村
始祖二子三子迁至湖北
黄梅吴氏,
九江县永安乡吴氏,
九江县狮子镇吴氏,
九江黄老门吴氏等地,本村常住人口300余人,60余户,另外又有在市区居住也有30余户。
湖北
后裔详情,吴时定公乃
吴孟常之子由九江
大路吴家迁居此地,迄今已繁衍18世,110户,460多人;四是
分路何家北列
吴氏支系,乃吴宗成公之妻陈氏由
九江大路吴家迁居此地,迄今已繁衍11世,100余户,570多人,大大小小17个村庄,人口4500余人,
后裔遍布本市各地。
吴从益出生(1917年~1995年)吴宜森次子,生有2子,曾任
国民党陆军装甲师
师长,95年病故葬于
南京东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