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剧是指长篇历史
电视连续剧,“大河”来自
法文词汇中的“roman-fleuve”(
大河小说),意即以家族世系的生活思想为题材而写成的系列长篇小说,大河剧是大河小说的电视版。
简介
日本的大河剧
日本大河剧的主要题材多是大家爱看的
战国时代故事,其次则是幕末故事,改编自历史小说的也不在少数。在
选角方面多以实力派演员为主,但因近年来收视率不振的关系,大量采用了偶像演员,且在故事上架空部分颇多,遭到非议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一度有人提出“大河废止论”,认为应该停拍大河剧。
特别的是在1984年到1986年之间,大河剧连续三部都是近代戏。为此NHK开辟了一个“水曜时代剧”时段,也做了三档古装剧,演员绝大多数都曾经参与过大河剧的演出,使得
水曜时代剧在实质上地位与大河剧可以相提并论。
此外,NHK也推出“21世纪特别大河剧”,原定在2006年播出
司马辽太郎原著的《坂上之云》,但因编剧
野泽尚自杀身亡的关系,使本剧改从2009年12月开始,每年播出4-5集,共3年播完。
2016年播出的《精灵守护者》为大河奇幻剧,从2016年3月开始,共2年播完,但故事完全架空。
NHK也自制有关大河剧的作品,如特别剧《大河剧大作战》就是以拍摄大河剧的过程为背景电视剧,以及《空想大河剧 小田信夫》。
韩国的大河剧
比较著名的大河剧:《许浚》(港台称为《医道》)、《女人天下》、《明成皇后》、《张禧嫔》、《大长今》、《
太阳人李济马》、《
帝国的早晨》、《战友》以及《
不灭的李舜臣》
韩国大河剧主要题材多是
李氏朝鲜,其次则是高丽时代及近代,大多为虚构。
使用大河剧一词为1982年《风云》,且一开始仿效日本一年内播毕方式。但收视率后来若升高的话也会有两年内的大河剧。至2009年《
千秋太后》的制作费面临
赤字所以播毕后暂时改为“特别企画”,2010年《
近肖古王》复活,且集数减少。2014年起播出的《
郑道传》于每周日播完时,片尾有纪录片,采用日本大河剧的纪行方式。
台湾的大河剧
大河剧有小说改编的《
浪淘沙》、
客家电视台《大将徐傍兴》、民视《
美丽人生》、
三立电视台《
紫色大稻埕》及
公共电视《傀儡花》。
形式
NHK大河剧
是
日本放送协会(
NHK)自1963年起每年制作一档的
电视连续剧系列,于日本时间每星期日晚间8点在
NHK综合频道播出,每集播出时间为45分钟,每一档制作约50集(不过在1993年到1994年这两年,则一共制播了三档)。其以
日本历史的人物或是一个时代为主题制作,与
时代剧类似。
大河剧的主要题材,以日本家喻户晓的
战国时代故事为主,其次则是幕末故事,改编自历史小说的也不在少数。在
选角方面多以实力派演员优先,但因近年来
收视率不振的关系,大量采用了偶像演员,且在故事上虚构部分颇多,遭到非议的地方也不少;所以一度有人提出“大河废止论”,认为应该停拍大河剧。
特别的是,在1984年到1986年之间,大河剧连续三部都是近代戏。NHK为此开辟了一个“
水曜时代剧”时段,也做了三档古装剧,演员绝大多数都曾经参与过大河剧的演出,使得水曜时代剧在实质上地位与大河剧可以相提并论。
因为保存技术与版权等问题,现存较为完整的大河剧,约从1976年“风云虹”开始。1970年代由于底片成本高昂,故放送后节目会拿去录制其他节目。因此
NHK在1970年代以前自身留存的大河剧完全度也无法得知。但已经逐步发掘或透过民间提供,送至美国修复。此前有16部作品仍处于残缺状态,确定的是1978年“黄金的日子”有
完全版、1980年“狮子的时代”以后完全版、总集篇都有。1977年“花神”有留存总集篇,1975年“元禄太平记”有完全版(男主角
江守彻录制)。另外像1971年“春的坂道”最终回有家庭录像带版、1979年的“
草燃”部分内容也有民间提供。
2013年播出的第52部大河剧《
八重之樱》(八重の桜),描述
同志社大学创办者
新岛襄之妻
新岛八重的一生。2011年3月11日
东日本大震灾后,NHK内部出现以支持东北复兴的题材作为大河剧的意见,促使NHK决定以
福岛县
会津出身的新岛八重为主角的本作为2013年大河剧。
KBS大河剧
是韩国放送公社(
KBS)于每周六、日晚上9时55分的剧集时段。此剧集时段于1981年至2016年间播出。
大多为朝鲜时代的主要题材,其次则是三国时代、后三国时代与近代。但因近年来收视率不振的关系,且在故事上虚构部分颇多,遭到非议的地方也不少,其中历史歪曲。自70年代半KBS的
史剧使用大河剧的名称。然而,周末播出的史剧是自1982年《风云》才冠上“大河剧”一名,且刚开始仿效
日本NHK,一年内播出完毕。与NHK比较,NHK大河剧通常只播出1年内50集多,而KBS大河剧1年内播出100集多。1980年代后半,以朴景利为原作《
土地》之大河剧播出,才带动韩国国内制作的历史小说改编时代剧。不过1992年的《
三国记》是正统
历史剧。
1990年代志2000年代的大河剧中,1996年《
龙之泪》、1998年《
王与妃》、2000年《
太祖王建》、2004年《
不灭的李舜臣》及2006年《汉城1945》《
大祚荣》播出时成为
热门话题。
2008年《
大王世宗》至2009年《
千秋太后》播出期间更改为于KBS2播出。由于2009年KBS的金钱投入问题,《千秋太后》最终以1年内播毕大河剧,
赤字的制作费用而大幅砍集数,往后每部作品制作了50集。2015年2月5日,KBS社长于《
惩毖录》制作发表会表示“为了半年之后的费用而开始制作,从年底起播完后大河剧暂时废止”,然而,此时段依然于2016年推出接档剧《
蒋英实》。但在此之后,KBS于2017年开始已正式停止此时段剧集的制作。
历史沿革
大河剧的概念,据说源于
大河小说。大河剧多改编自一些历史小说,但历史小说不一定是大河小说。虽然大河剧经常改编自小说,但不同于我们的古装剧。其多有严密的历史考证,可以当做教科书来看。大河剧的编剧在历史问题的通常采取审慎与前沿并重的态度,对历史问题的表现既要有充实的依据,又广泛采用近年来学界研究的成果。而演员也会因为出演大河剧而感到光荣,那是对演技的一种无上的肯定。
大河剧的黄金时代是1987-1989年,《
独眼龙政宗》、《
武田信玄》和《
春日局》三部是历史上
收视率最高的三部大河剧。
第6作“龙马来了”以前都是黑白色作品、第7作“天与地”开始采用彩色拍摄。第29作“太平记”开始采用
音响效果。第39作“葵德川三代”开始采用高画质拍摄。第49作“龙马传”采用30P摄像机拍摄。
大河剧原则上是一年一作。但1993-1994年间出现
短作:
琉球之风播出6个月、
炎立与
花之乱均仅9个月。另外天地人之后3年,12月均放送“坂上之云”。因为保存技术与版权等问题,现存较为完整的大河剧,约从1976年“风云虹”开始,收视率最高的是《
独眼龙政宗》(1987,平均收视率39.7%),最低的是《
平清盛》(2012,12.0%)。此外,
NHK在2009至2011年三年中推出了“21世纪特别大河剧”,即原定在2006年播出
司马辽太郎原著的《
坂上之云》(坂の上の云);但因编剧
野泽尚自杀身亡的关系,使本剧最后在2009至2011年三年内分部上档。
2009年6月,NHK公布2011年大河剧为以
德川秀忠之妻、
德川家光之母江为主题的《江~公主们的战国~》(江~姫たちの戦国~),主演者是
上野树里。
2010年8月4日,NHK公布2012年大河剧为从1972年《新平家物语》以来间隔40年后以平家人物作为主角的作品——描写平安时代后期武将
平清盛生涯的《平清盛》(平清盛),主演者是
松山研一。
2011年6月,NHK发布2013年大河剧为“
八重之樱”,描述明治时代新岛八重的一生。本作
企画意图源自于2011年3月11日东北大地震。
2014年的大河剧为《
军师官兵卫》,讲述
丰臣秀吉的军师
黑田官兵卫的一生,主演是
冈田准一。
2015年大河剧为《
花燃》,该剧描写幕末志士
吉田松阴之妹、吉田文(楫取美和子)的一生,主角由
井上真央扮演。
2016年的大河剧为《
真田丸》,该剧讲述了
战国时代末期武将,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剧英雄”之一的
真田信繁的生平故事。主角由堺雅人扮演。
2017年大河剧为《
女城主直虎》(おんな城主 直虎),讲述以战国时代以女性身份担任井伊家家主的
井伊直虎为主人公的故事。主演由
柴咲幸担任。
2018年大河剧《
西乡殿》描写
西乡隆盛凭借热情和勇气开创新时代的故事,主演定为
铃木亮平。
2019年大河剧《
韦驮天:东京奥运的故事》讲述日本从参加到举办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程,编剧由
宫藤官九郎担任。
2020年大河剧《
麒麟来了》讲述
本能寺之变发动者
明智光秀谜团般的人生历程,由
长谷川博己主演。
2021年大河剧《
势冲青天》讲述被称为“日本
资本主义之父”,同时即将出现在10000日元纸币上的企业家
涩泽荣一跌宕起伏的一生,由
吉泽亮主演。
2022年大河剧《
镰仓殿的13人》讲述
镰仓幕府二代
执权北条义时登上武士之巅,以镰仓为舞台展开权利斗争的故事,编剧由
三谷幸喜担任,由
小栗旬主演。
2023年大河剧《
怎么办家康》重新聚焦历史名人
德川家康的一生,编剧由
古泽良太担任,由
松本润主演。
2024年大河剧《
致光之君》讲述以《
源氏物语》的作者,平安时代的女作家
紫式部为主人公的故事,编剧由
大石静担任,由
吉高由里子主演。
2025年大河剧《
岂有此理〜茑重繁华如梦故事〜》以江户时代中期为舞台,讲述发掘了喜多川歌麿、葛饰北斋、山东京传、泷泽马琴等人,将东洲斋写乐推向世界的“江户出版王”茑屋重三郎(1750~1797)的故事,编剧由
森下佳子担任,由
横滨流星主演。
2026年大河剧《
丰臣兄弟!》以
丰臣秀长为主人公,讲述了丰臣兄弟实现天下统一的伟业故事,编剧由
八津弘幸担任,由
仲野太贺主演。
发展过程
大河剧跟我们概念中的古装剧不同,它一般有相对严格的历史考证。在日本,能够出演大河剧对于演员来说,是对演技的证明。日本的大河剧多有名作,或者说,大河剧也可以当作半部日本史来读。
日本的
NHK电视台,相当于中国的
中央电视台的地位。这个NHK电视台每年都要拍一个
历史剧,这种历史剧叫做大河剧。以前中国CCTV放过的《武田信玄》,曾经热门过一时的《
利家与松》,在
日本历史爱好者中间比较流行的《
新选组》、《
义经》、《
功名十字路》、《
龙马传》等都是大河剧。
但是这些为什么叫大河剧,大河剧是什么意思呢,有的人以为日本人叫
大和民族,所以这些历史剧叫做大河剧,但这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大和与大河,只有中文里读音一样,其间完全没有关系。另一方面,有人以为历史剧就是大河剧,这种观点也不能说完全正确。要解释大河剧的概念,首先要说明一下什么叫
大河小说。其实大河小说并非日本人的发明。这个发源地是法国。最早出现的是大河小说,被认为是罗曼罗兰写的《
约翰·克里斯朵夫》。当时这些小说被称为roman-fleuve,翻译过来就是大河小说。这种小说通过写一个人物或者一个家族的经历,来反映出其所处时代的变迁,所谓时代的滚滚洪流,因此命名为大河小说。知名的大河小说还有马丁·杜加尔的《蒂博一家》等。二十世纪初,大河小说的概念也曾流传到中国。较早翻译罗曼罗兰作品的作家李劼人先生自己写的《死水微澜》、《
暴风雨前》及《大波》这三部小说,就命名为大河三部曲。就算是当今,港台等地还有作家把自己写的这类小说称为大河小说的。
从以上说明可以看出,历史小说未必是大河小说。大河小说应该是以人的经历来反映
历史环境。像《
隋唐演义》这一类没有特定主角的小说,就很难成为大河小说。而
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鹿鼎记》等小说,日本人却是把它们看作大河小说的。
从大河小说引申出大河剧的概念,倒是日本人的创造。总而言之,把大河小说拍成电视剧,也就成了大河剧了。
但是,NHK电视台拍的大河剧篇幅都很长。一般一星期放一集,一共放映将近一年。于是,大河剧渐渐地也转变成规模庞大的电视剧的意义了。但是,规模庞大的电视剧,一般总也反映了某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定义上到也是并无什么矛盾。作为官方电视台的投资作品,大河剧集合了日本最精良的影视戏剧人才以及各种史学、风俗学专家进行论证和通力合作,以最精良的服饰,最佳的灯光效果,最新研发的
高清摄像机等器材进行最细致严谨的拍摄。每一部大河剧的标题都是由知名的书法家进行题写,每一集大河剧的结尾都是配合温软细腻的背景音乐对本集剧中发生的地点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介绍,由此亦可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而作为出演大河剧本身的演员也以此为荣,他们认定这就是他们本民族最高水准的
影视作品,日本的电视剧播出制度和国内不同,大河剧是每周播放一集,从每年的1月开始遴选剧本和演员,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到9月开机拍摄,第二年的1月开始播放,而同时下一年的大河剧剧本演员遴选工作也已经开始,
摄制组的工作没有中断,一直持续制作,直到第二年8月的时候才关机完成。因此这是一个多团队,分工明确有系统和组织的大型文化工程。当然这一切也是建立在官方每年持续稳定的投资基础之上的,更重要的是所有参与制作的
演职人员都以自身的工作为荣耀。他们认为自己所表现的就是本民族
传统文化,本民族人群的内心情感和性格特点,因此在这种精神的驱动下,所有的演职人员都以此为荣,尽全力去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他们的成果也就是每年给他们的观众奉献出最高水准的精品历史正剧。
拍摄背景
拍摄背景主要是日本
战国时代、幕末维新、
源平争霸和忠臣藏(收视最高的两个场景一是战国时代的本能寺之变,二是忠臣藏里面的吉良府讨入)。追溯历史最早的大河剧是1976年的《风云虹》(讲述平将门的一生),最晚的是1986年的《生命》(讲述
二战结束日本的重建,也是没有真实历史人物登场的大河剧)。
历年版本
主要特点
字幕交代
这里的字幕不是翻译的字幕,而是提示人物、地点、时间的字幕。尤其是
历史题材,对于时代背景、地点人物的介绍是必须的,不能奢求每一个观众都能在第一时间判断出这个人的身份。《走向共和》讲的
慈禧到孙中山的一段历史,经常在新出现一个人物时给一个近镜头,然后停顿片刻,导演的意图一定是在提示,这个人是谁谁谁,但大眼瞪小眼,我们还是不知道这是谁。然后有人叫他的名字,以为这下终于可以知道了,可对方称呼的是那个人的字,比如汤生-
辜鸿铭,卓如-
梁启超。这两个人物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又有几个知道他们的字呢。比如
李鸿章,号少荃。有的人叫他少荃,有的叫
李中堂。我们只能通过李中堂来判断这是李鸿章,这个不便让我们在看电视剧时,总是后知后觉,雾里云里。
而三国演义是很好的例子,交代剧情发生的年代、人物姓名,还有古人的字,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甚至决定了历史知识的普及程度,当然前提是该剧经过一定历史考证,可以相信。即使有些观众只是抱着看看玩玩的心态,必要的提示一定会更加吸引大家去关注,进而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了解剧情,了解那段历史,反过来更加投入到该剧当中。比如笃姬里,几本人物的提示,江户京都
大阪地点的字幕,历史年代年号的标示,清清楚楚。同时增加了
可信度,当你怀着一种在看真的历史的态度在观看时,其中心境不必赘言。
旁白带入
和字幕一样,必要的旁白会让观众对剧情有一个大概认识,即使是人人皆知的事实,简要的叙说都不会显得累赘,反而会有一种带入作用。而对于那段历史不熟悉的人而言,没有旁白,就仿佛将自己置于原始森林中,一时找不到方向,进而有丧失兴趣的可能。
方言适量
作为
影视作品,日本同中国一样
推广普通话,也就是推荐使用标准日本语。因此在一般影视作品中也不太支持方言的出现。但是作为表现民族
文化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大河剧把“商业作品”同“文化工程”的概念区别开来,允许一定数量的方言存在。也就是说在剧中角色的主台词都是用标准日语进行对话的,而在某些小的场景和角色中会出现当地方言。例如大名和武士之间的对话往往都是标准日语来进行,一旦到了“民间”,一些村民和百姓的对话往往都是使用当地方言来表现,当然这种方言现象的存在也不是绝对的,特别是幕末时期西乡隆盛这个角色在多部大河剧中都是操一口
萨摩方言的。总之在整个大河剧中标准日本语是作为主体在进行,一定数量的方言起着点缀作用,虽然不多,但是这种点缀作用很重要,有助于增加日本各地人群的文化认同感,为此大河剧组往往会聘请多个地方的
方言学专家作为方言指导。
拍摄多角度
日本的历史不像我们那么悠久,能拿出来拍成电视剧的历史阶段不像我们的选择那么多。日本大河剧的主要题材集中在两个历史阶段,一个是战国时代,也就是
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时代(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一个是幕府末期到
明治时代,也就是西乡隆盛
坂本龙马明治维新,
新选组笃姬都是这个时期。取材集中于这两个历史时期,自然会出现重复的情节,重复的人物。也许有人会觉得千篇一律,其实不然。比如我们的三国演义,很显然
刘备是主角,
曹操是他的对立方,
刘关张是家喻户晓必不可少的故事。那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怎么样,以曹操的眼光来看三国,肯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刘备成为配角,曹操的奸佞和才华更多地被剧情渲染,变得更立体更丰富。然后再拍一部
诸葛亮,关于诸葛亮从小到大的历史我们并不熟悉,然后慢慢出现刘备,曹操,然后作为军师尽忠蜀国。诸葛亮的视角肯定又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会,这样几部片子下来,对那段历史的认识,加上历史考证的托盘,很显然我们会得到历史教科书永远无法企及的历史认识和基础常识。
而认识自己国家的历史,跟学习的专业和个人的兴趣无关,是必要的也是有义务了解的。通过剧情了解历史事件,进而激发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兴趣,找书目阅读,非常美妙的良性循环。
主演年轻化
为提高大河剧的收视率,近年的大河剧多聘请年轻演员来担当。你能想象让电影赤壁的组合在每周日都在电视里出现,为你讲述一段历史,是一种什么概念吗。而大河剧可以满足这些需求,更多地是让人佩服剧组编创人员的苦心和努力。
江户幕府是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时期,经过明治维新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带来了欧洲各国对
海洋霸权争夺的热潮,马可波罗的东方见闻录让每一个西方人对神秘的东方,黄金的国度无比向往。而在这样一个大历史背景下,江户幕府的
萨摩藩的大名岛津意识到时代变革的来临,有意识地了解造船技术,了解几百年
锁国造成的闭塞和落后带来的弊端,有经济实力的基础,
有对时代变革的敏锐嗅觉,自然也会采取不同于常人的举措来试图影响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