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之路》是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
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由
张继钢执导的一台大型
音乐舞蹈史诗,由3200名演员参演,6500件道具打造。
演出阵容
从来没有见到如此庞大的演出阵容,3200名演员共同完成一部作品,这就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据
张继钢介绍,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艺术地再现了169年的历史画卷。全剧以
历史时间为脉络,由序曲《我的家园》以及《山河祭》《热血赋》《创业图》《大潮曲》《中华颂》五个章节构成。169年的历史在一台晚会上呈现出来需要高度凝练和概括,张继钢介绍说:“伟大的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可能只有一个节目就表现出来,同时也要求节目不概念不口号要生动精彩。”若是用一句话对
《复兴之路》的艺术做一个简短的总结,张继钢说就是“广场艺术和
舞台艺术的高度融合,中国当代和历史穿越时空的对话”。
除了主创班底为《复兴之路》付出了大量的辛劳和智慧之外,参与演出的老艺术家以及众多演员们也为此倾尽了情感和努力。据介绍,许多艺术家放弃了较高的
片酬和演出来到《复兴之路》剧组。
田华说:“能参加这个演出是自己莫大的荣幸,我从1949年进北平,就在那一年我的第一部电影《白毛女》也开始了我的电影生涯,可以说我也是新中国60年的见证者。”演出的开场有一首表现鸦片战争的
诗朗诵《
山河祭》,朗诵者
鲍国安表示,他曾经于1997年在《鸦片战争》中扮演
林则徐,此番朗诵这首诗会有更深的感受。而以讲述人身份亮相的高明是一个贯穿晚会的人物,负责19段精炼的讲述词,他说
闲暇时间就会揣摩讲述时的语气、情感。
宏伟瑰丽
《复兴之路》是由3200名演员参加,6500件道具打造的
传世经典。没有主持人报幕,由
田华、
陈铎、
高明、
鲍国安、瞿弦和等“讲述者”融入情景表演,串联起169年间那些重要的历史节点。
从筹备、创作、排练到开演,《复兴之路》已经经历了一年的历程,在即将与观众见面的时候,
张继钢真诚地表示:“不知道好不好,但是我们尽心尽力了。”不过,事实上,2009年9月14日《复兴之路》已经进行了第一次带妆彩排并且听取了观众意见。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全场观众无不为其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而动容,无不为其所体现的巨大而坚韧的
民族精神而动情,无不为其富于艺术想象力的舞台呈现而折服。全场观众20多次热情鼓掌喝彩,不少观众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有的观众还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打起拍子。散场后,许多观众纷纷表示,自己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创作历程
2009年4月6日,《复兴之路》舞蹈创作工作启动;6月26日,分散排练在北京9个排练场展开;7月26日在
中国农大进行分章节排练;8月24日,移师大会堂,进行最后阶段的联排、合成和彩排。9月14日,《复兴之路》第一次带观众彩排。
2009年9月20日,《复兴之路》首场公演,公演持续至2009年10月5日,共演出13个场次。
中国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也将采取边彩排边录制的方法,将《复兴之路》录制成一部
艺术电影,不久之后也会在全国院线上映,同时也将发行电影
DVD。此外,《复兴之路》
歌曲集、纪实图文集、摄影画册、评论集,都将在面世与读者见面。
9月30日,作为新中国60华诞的献礼剧目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晚8时揭开神秘面纱,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
综艺频道(CCTV-3)、
国际频道(CCTV-4)、英语频道(CCTV-9)将并机向全球直播。
《复兴之路》以历史事件为脉络,分为序曲和5个章节。演出从
艾青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
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开始。 第一章《山河祭》,讲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第二章《热血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三章《创业图》,从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第四章《大潮曲》,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08年;第五章《中华颂》,则表现了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普天同庆、举国欢腾的情景。
首演
大型
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在2009年9月20日在人民大会堂首演。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2009年9月19日进行了公演前最后一次彩排,2009年9月20日,首都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和进城务工者将作为首批观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眼观看这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编的全景式史诗性艺术作品。
和之前的两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
东方红》和《
中国革命之歌》相比,《复兴之路》反映的历史跨度无疑是最长的。它反映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2009年这169年间近代、现代、当代中国的历史,并将它浓缩在两个半小时的演出中。据《复兴之路》总导演
张继钢介绍,《复兴之路》自10月建组以来,经过精心创作、反复推敲、艰苦排练,最终形成了拥有5个章节、36个节目、3200人庞大演出阵容的格局。整个晚会36个节目,约两个半小时。
“不重复过去,也不重复别人”是张继钢导演为团队立下的创作原则。面对《东方红》这部音乐舞蹈史诗的开山之作,如何能做到与前面的史诗巨作不尽相同而又能突破
普通观众已经审美疲劳的歌舞晚会形式,成为对张继钢团队最大的挑战;而如何在两个半小时里,浓缩169年的
中国历史,并竖立起一座当代文化艺术的丰碑,更是创作中的难点。
对于我们主创人员来说,最大的难题在于历史的概括和艺术的精彩的呈现,怎么来表现这169年呢?我们就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
中国近代史上
三次革命的论述为依据。作为总导演,我还特别清醒意识到,我们坚决不能和《东方红》一样,但是我们很容易和东方红一样,我们应该用崭新的
艺术语言来重新塑造这个时代的艺术巅峰。
《复兴之路》汇聚了3200名
演职人员的心血。他们中既有
文艺界的老前辈,各
文艺团体的骨干,还有非专业的部队战士、大学生。他们都怀着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的炽热感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复兴之路》的创作和排练中。
导演张继钢介绍,几乎所有的节目都被枪毙过两三次,只要能看到别的作品影子的节目都会被要求重新创作。有的编导因压力太大,哭过好几回。
人民大会堂是我们主要的排练场地,但是并不等于全部人员都在这个排练,我们同时还有20多个
排练厅,参加人员有3200多人,每一个人的表演状态都是那样投入。
《复兴之路》没有常规的主持人,而是由一群“讲述者”的动情描绘,串起169年间那些历史将永远铭记的日子。许多演员在其中倾尽了情感。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艺术家方明和
雅坤也参与了这次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演出,两位老艺术家谈到了他们的表演感受。
方明:我和雅坤我们两个人要朗诵《海峡愿景》里面的一段诗,这个诗一共就16句,就把两岸人民分割了几十年的思乡情绪完全融入诗当中。
雅坤:我们都这个岁数了,可能年轻时没有那么多的体会,回过头来看,觉得步步走的不容易,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所取得一切,展望未来也非常希望。
《复兴之路》彩排期间,记者多次探班,震撼的舞台效果是演出的最大的亮点之一,演出利用了许多声、光、电的立体效果,现场还有几十台
投影仪,
覆盖范围是人民大会堂空间的三分之二,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现场,经常能看到不少观众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有的还情不自禁地跟着演唱和表演的节奏打起拍子。许多观众表示,观看演出之后,自己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复兴之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次公演,取得圆满成功,整篇34场每一个篇章都是恢弘的场景,配合LED显示屏的运用,让每一位到场的观众都能切身地感受到眼和景相溶,心和情相映。神七遨游太空、感天动地抗震救灾等等场景都将现场观众带入情景交融的氛围中,《复兴之路》的成功得益于演员精彩的演出和优秀的舞美创意。
《复兴之路》舞美部负责人鞠老师接受
cctv记者采访时候说:“这次的多媒体影像制作和具体使用,是一个全景化立体空间和一个多重美学意义上的时空在艺术上的结合,它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复兴之路》数字舞美制作
数虎图像从观众引导开始、长达150分钟贯穿晚会始终共34场次的
三维影像内容,包括人民大会堂500米
穹幕、100米舞台及舞台二边
环幕的全部多媒体影像内容。这是继
奥运以来史上最大规模综合运用数字影像技术,并且创造了诸多之最:影像时间最长、
屏幕尺寸最大、数据量最多、3D及
数字特效运用最多,是一场集编排、创意、多媒体影像运用为一体的绝佳典范的史诗级晚会。
主创团队
节目单
序·我的家园
第一章·山河祭
(1840——1921)
第二章·热血赋
(1921——1949)
第三章·创业图
(1949——1978)
第四章·大潮曲
(1978——2008)
第五章·中华颂
(2009年10月1日)
参演单位
演出时间
日期:2010.01.15~01.30、02.19~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