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实现的影视特效称为数字特效,在影视制作中被广泛应用,不仅仅是后期剪辑中的一个补充,而是渗入到电影生产的方方面面,从剧本的创作、策划到前期的摄影、置景、道具,到后期的合成、剪辑等。
总体来说,数字特效的制作流程大致分为前期策划、中期制作、后期制作三个主要的环节。其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前期策划主要由
导演、特效师、剧本作者、原画师等主创人员共同确定故事板,也就是形象化的剧本,要完成对所有涉及的动画元素,如角色、环境、道具等做一个统一的规划和设计、确定特效的制作方案并进行测试、确定人员的职责和协调等工作。中期制作围绕动画的制作开展,包括模型的建立、材质与灯光的设定、特殊效果的生成、图像的渲染等工作,并且配合这些核心的制作还要开展一些外围的配合工作,如提供三维扫描数据的泥塑模型的制作、纹理贴图的绘制、运动数据的捕捉等。后期合成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在动画软件中不便一次完成的镜头画面通过分层合成的方法来完成;二是添加特殊效果;三是对影片的整体艺术风格和画面质量进行处理。
数字影像处理是利用图像处理等软件对摄影机实拍的画面或软件生成的画面进行加工处理,从而产生影片需要的新的图像,也包括对已有的电影资料的修复。数字影像处理在影视特效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对在摄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或者对由于摄制工作过程中不得不显露而在画面中又不应包含的物体影像的去除,如抹去演员身上的一根安全带、隐去特效中的支架、一支不经意穿帮的话筒,或者古代题材影片中的现代设施等画面中不应存在的景物;把新拍影片做旧,即将后期拍摄的电影胶片与历史资料片在对比度、光度、粒子粗细度、
焦距等参数上进行一致性的处理,以保证合成画面的真实感;数字复制技术,在大片中很少真正调动千军万马进行实拍,而是用一小部分演员,进行一次或几次拍摄,然后通过数字复制的方式,把这一小群演员经过若干次复制,“克隆”出一模一样的影像,或者稍加改动,变换出更多的不同形象来,让他们布满整个画面。
数字影像合成是将要合成的影像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然后以数字格式输入计算机,用计算机处理摄影机实拍的图像,并产生影片所需要的新合成的视觉效果。此外,也可以将实拍的画面与计算机生成的影像进行合成,或者是将一个形象有机地移植到另一个形象上。
数字影像生成是利用计算机图形与动画技术来直接生成所需要的影像,在整个过程中不再需要摄影机的参与。数字影像生成既可以生成如手绘一般的动画片,也可以创造出逼真自然的如同摄影机拍摄的影像。数字影像生成技术正给影视创作带来一场革命,大大提升了影视创作的空间和力度。
数字特效从影视制作中的应用过程和技法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前期拍摄中的数字特效和后期制作的数字特效。前期拍摄中主要为变速特效,其主要是运用拍摄速度和播放速度的不同来实现的,同时也包括了利用计算机控制等技术来实现的一系列特殊拍摄技术,比如时间冻结特效等。变速特效主要有快动作、慢动作、时间冻结、倒放与定格等。后期制作中的数字特效主要是由文字、影像以及画面之间的转场过渡所构成的,所以可以将后期制作中的数字特效分为文字特效、影像特效和转场特效。文字特效是在文字上所加的特效效果,比如,光效、动画等。转场特效是影片连接技法的集合,其中主要包括三维空间运动、融合、分割、翻页、滑动、伸展、擦除、缩放等转场效果。影像特效是一种综合特技,其包括了画面上除了文字之外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技效果,主要包括
滤镜特效、动画特效、三维特效、虚拟特效、合成特效等。动画特效又可分为音画同步、动态变形、程序运动、运动跟踪等等。滤镜特效是为影视画面增加各种不同的特效,主要包括颜色效果、模糊效果、通道效果、透视效果、扭曲效果、抠像效果、水面效果、风格化效果、粒子和燃烧效果。动画特效是运用动画技术方法在画面中加入动画的元素,增加动感效果,主要有音画同步、动态变形、程序运动和运动跟踪。三维特效是在画面中表现出三维立体空间的效果,包括光线与投影、三维场景等。虚拟特效是运用虚拟现实来实现的效果。合成特效是将实拍画面、数字生成的虚拟角色、虚拟场景等各种素材进行合成,主要有角色合成、场景合成等。声音在电影、电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后期制作中,对声音也会使用大量的音频特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