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蒂瓦坎古城
墨西哥一印第安文明遗址
特奥蒂瓦坎的印第安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谷底之间,面积2.5平方公里,西南距墨西哥城40公里,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
历史沿革
公元前800年左右,这一地区即有人类聚居,当时人口已达5000—6000人,分布在各自独立的20座村落里。公元前200年,在现城址西部出现了一个拥有7000居民、面积6平方公里的村庄,居民以开采附近山区的黑曜石为业。
从纪元前不久到公元200—300年,特奥蒂瓦坎人在这里建造了20平方公里、3万多人的城市,为中美洲第一座城市。这一时期称作特奥蒂瓦坎第1期,主要建筑有太阳金字塔、逝者大道及其两侧的20余座建筑,并开始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特奥蒂瓦坎成为墨西哥山谷的中心。农业生产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出现了梯田、堤灌田和围湖造成的湖滨田。
公元300—650年为特奥蒂瓦坎第2期,城市建筑规模加大,壁画装饰绚丽多彩,城市发展达到全盛。在特奥蒂瓦坎第2期,城市人口增至5万人,修造了魁扎尔科亚特尔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太庙、月亮金字塔的塔前附属建筑。公元650—750年,城市突然衰落,出现了权力真空期,原因不明,可能毁于大火,也可能因其他原因被废弃。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城市部分地区,随后又由阿兹特克人占领,直至西班牙人到来。
遗产资料
遗产名称:特奥蒂瓦坎古城
Pre-Hispanic City of Teotihuacan
入选时间:1987年
地理位置:N19 41 30 W98 50 30 (墨西哥)
遗产面积 : 250 ha
遗产编号:414
遗产描述
特奥蒂瓦坎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约40公里处,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在其繁荣兴盛的六、七世纪,全城有20万人口。
1987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ii)(iv)(vi),特奥蒂瓦坎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文化遗产(i)(ii)(iii)(iv)(vi)
遴选标准
遴选依据标准(i):特奥蒂瓦坎的祭祀仪式建筑代表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规模宏大,布局和谐有序(太阳金字塔,建在一个350平方米的平台上,基座尺寸为225 x 222米,高75米,总体积为100万立方米)。特奥蒂瓦坎的艺术是墨西哥经典文明中最发达的艺术。在这里,它以连续和互补的方式展现: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单调并极其严格的几何形状与克察尔科亚特尔(Quetzalcoatl,即羽蛇神)金字塔丰富的雕刻和绘画装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遴选依据标准(ii):中美洲经典文明的第一个伟大文明的影响遍及墨西哥的整个中部地区和尤卡坦半岛,在特奥蒂瓦坎文明第三阶段其影响远达危地马拉(Kaminaljuyu遗址)。
遴选依据标准(iii):与祭祀仪式中心狭小的区域大相比,特奥蒂瓦坎的考古遗址面积大得多,对应着一个至少有25,000居民的城市。特奥蒂瓦坎及其山谷为古代墨西哥的早期城市结构提供了独特的见证。
遴选依据标准(iv):沿着宽阔的亡灵大道,特奥蒂瓦坎一组独特的神圣纪念标志物和祭祀场所(太阳金字塔,月亮和羽蛇神庙以及奎扎尔马利博萨(Quetzalmariposa)宫殿,美洲豹壁画,亚亚瓦拉(Yayahuala)等等)是前哥伦比亚祭祀仪式中心的杰出典范。
遴选依据标准(vi):在公元650年毁坏和遗弃城市之后,废墟上充满了传说。特奥蒂瓦坎的阿兹特克名称意为“神创造的地方”。根据16世纪的著作,毛克泰祖玛(Moctezuma)每20天在祭祀场地献祭证明了信仰的持续存在,这使得特奥蒂瓦坎成为一个具有特殊价值的神圣之地。
遗产评价
圣城特奥蒂瓦坎(“众神诞生之地”)位于墨西哥城东北部50公里处,该城建于公元1世纪至7世纪,其建筑物按照几何图形象征意义布局,以建筑物(特别是羽蛇神庙、月亮金字塔和太阳金字塔)的庞大气势而闻名于世。作为中美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特奥蒂瓦坎的文化影响力和艺术影响力遍及整个地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地域界限。
遗址布局
特奥蒂瓦坎城市布局严谨、气势磅礴、规模巨大、中心突出。城市布局的特点是: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逝者大道布置;各建筑群内部对称;形体简单的建筑立于台基上;以57米为城市的统一模数;居住建筑内部有庭院采光通风。特奥蒂瓦坎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建筑群,包括月神庙金字塔、羽蛇神庙、太阳神金字塔。
纵贯南北的逝者大道如珍珠引线将城市主要建筑连为一体。大道长2.5公里、宽40米。最北端有月亮金字塔,坐南向北,塔高46米,分5层,底台长204米、宽137米。月亮金字塔西南建有蝴蝶宫,即魁扎尔帕帕洛特尔宫,是全城最华丽的建筑,宫内圆柱雕刻有极为精美的蝶翅鸟身图案。
建城推测
哥伦布到达美洲之前,在距墨西哥城以北40公里的墨西哥山谷中,特奥蒂瓦坎曾经是最辉煌的城市文明之都。但是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这座城市的历史仍笼罩在一片迷雾中。
有一种说法称,特奥蒂瓦坎始建于公元1世纪末,但是考古发掘工作还不能确切地肯定建城日期,据留存的建筑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断,在公元5世纪达全盛时期,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突然消亡。
名字由来
城市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从知晓了,阿兹特克人发现了这片广阔的废墟,他们叫它“特奥蒂瓦坎”(众神之城)。城市方圆40多平方公里,人口众多,不同时期的居民从10万到16万不等,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
在印第安传说中,他们崇拜的第四代太阳不再发光了,地球被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人间万物生灵面临着毁灭的危险。宇宙的诸神听到了从地球上传来濒临死亡的人们的恐怖叫喊和痛苦呻吟,从宇宙中飘落到特奥蒂瓦坎,燃起了篝火。地球又一次见到了光明,万物复苏,生灵获救。但不久,篝火的火焰越来越弱,最后又被黑暗吞没,地球上再次陷入黑暗。
为了使地球永见光明,人类永远欢乐,诸神修筑了太阳和月亮金字塔,在两塔之间,又一次燃起火,熊熊烈火越烧越猛。诸神商定,谁有勇气,自愿跳入火中,就变成第一代太阳,永远得到人类的崇敬。诸神中低贱的纳纳瓦特神和高贵的特克西斯特卡尔神表示愿意作出牺牲,变成太阳,照耀地球。纳纳瓦特神首先勇敢地跃身跳进火堆,顿时,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而特克西斯特卡尔却着害怕了只是在看到纳纳瓦特神变成太阳后,才下定决心,咬牙跳进已是十分微弱的火堆。似是他失去机会,没有变成太阳,成为了只能在太阳下山后用暗淡光辉照亮大地的月亮。这就是关于特奥蒂瓦坎地名由来的传说。
布局谜团
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布局特点,主要建筑沿城市轴线“黄泉大道”(也称“死亡大道”、“亡灵大道”,据说阿兹特克人认为大道两旁的建筑是诸神的坟墓,其实并无太多依据)分布;各建筑群内部对称;形体简单的建筑立于台基上等等。
自从1960年特奥蒂瓦坎的首批空拍照片问世后,这座城市特殊而精准的布局,便始终困惑着科学家们。整座城市以中央大道——“亡灵大道”为中心,而呈现严谨的格状结构。然而这条主街并非真正呈南北向,而是向南偏离了15.5度。这一点让学者困惑不已,多年来也产生各种不同的解释。
上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科尔盖特大学天文学家兼考古学家安东尼·亚凡尼提出,亡灵大道以西90度的一个点,是二十八宿之一的昴宿星团在特奥蒂瓦坎被发现时落下的位置,而这个星团与古中美洲历法有关联。
现已退休的美国达特茅斯学院教授文森·梅尔史东声称,亡灵大道以西90度的点所标示的,是太阳每年两次(4月30日与8月13日)从“太阳金字塔”正对面落下的地点。而8月13日就是古玛雅人所认为的“世界初始日”。
关于特奥蒂瓦坎创建者以这种特殊方式制定方位的原因,未有确切解释。科学家备感困惑,也将继续寻找线索,解开这个城市的诸多谜团。
全盛时期
特奥蒂瓦坎城在全盛时期,是世界大城市之一。据估计,居民有20多万,面积达20平方公里。当时城市建筑结构的严谨,为以后阿兹特克人修建特诺奇提特兰城所效仿。纵贯南北的中央大道全长4公里、宽45米,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死之大道之称。金字塔、庙宇、亭台楼阁以及大街小巷、匀称地分布在死亡大道的两侧。大概由于宗教的原因,大街南端一片空旷,没有任何建筑。对中央大道为什么称为死亡大道,考古学家们已无从考证。有人解释说,因当时活人祭神,尸体在大街上火化(特奥蒂瓦坎没有土葬习惯,全城没有发现一座坟墓)、死亡大道由此得名。
太阳和月亮金字塔是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成为废墟。人们来到寂静广阔的古城废墟时,看到宏伟壮观的建筑遗迹,不禁肃然起敬。
古城元素
特奥蒂瓦坎古城包括著名的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库库尔坎神庙羽蛇神庙)和纵贯南北的“黄泉大道”。
高大的太阳金字塔位于死亡大道的东侧。在太阳金字塔旁屹立着月亮金字塔,城堡后面有羽蛇神庙。从月亮金字塔顶向南望去,笔直宽阔的死亡大道通向远处。
特奥蒂瓦坎建筑的主要代表是太阳神金字塔建筑群,包括月神庙金字塔、羽蛇神庙、太阳神金字塔。
中心广场上两条大道垂直相交,3公里长、40米宽的黄泉大道纵贯南北,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巧妙地设定为30米,在3公里的街道,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
需要说明的是,“黄泉大道”这个名字也是阿兹特克人起的,他们以为街道两旁的建筑是诸神的坟墓,其实并非如此。
“黄泉大道”东面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部面积为222x265米,与埃及胡夫金字塔底部面积相近,体积要小很多(胡夫金字塔塔高现高136.5米,体积258万立方米,太阳金字塔体积为100万立方米)。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底边周长与塔的高度之比为4π,三角形斜面倾角为43.5度,而埃及大金字塔的底边周长与塔高之比为2π,倾角为52度。这里π的使用,不仅表现了其建造者高深的数学智慧,而且使人想到这两座远古时代伟大建筑设计者的某种相通之处。
塔的设计采取了古代印第安人视为神圣符号的五点形,即在正方形四角各置放一点,而把第五点放在代表生命的中心,使所有相互对立的力量在此合而为一。因此有人认为,太阳金字塔的建造是代表宇宙中心的。在阿兹特克人的传记中 ,也有“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的说法。
每年的5月19日中午和7月25日中午,太阳就会在头顶上;同时,金字塔的西面也会准确地朝向日落的位置。而每当春分和秋分时节(3月21日和9月22日)这两天,阳光从南往北移动,在中午时金字塔西南的最下一层会出现一道笔直的逐渐扩散的阴影。从完全的阴暗到阳光普照,所花的时间不多不少总是66.6秒。有人曾在春分那一天,在太阳金字塔顶上向南眺望,太阳在一块标有记号的石头下坠入地平线,分毫不差。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用沙石泥土垒砌而成,表面覆盖石板,再画上繁复艳丽的壁画。经考古学家鉴定,太阳金字塔大约完成于公元2世纪,其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但它始建于什么年代,却无人知晓。
可以说,特奥蒂瓦坎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宫殿和民房,都与太阳金字塔的方向严格一致,坐东朝南,表示太阳在天上的运行轨迹。这座城市的建造者拥有丰富的天文学、数学和测量学知识,并应用于建造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于黄泉大道北端,与太阳金字塔形状相似,但规模较小,塔基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3米,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据记载,当时这两座金字塔金碧辉煌,塔内分别供奉着太阳神和月亮神,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在镶嵌着金银饰片的神像上时,便放射出神圣的光辉。
黄泉大道
黄泉大道纵贯古城南北,长约3公里,宽40米,两旁的建筑错落有致,街道的坡度设计巧妙,每隔若干米建六级台阶和一处平台,给人以直逼云天之感。大道东侧是太阳金字塔,塔高65米,底为四边形,逐层向上收缩,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共有5层,其上建有太阳庙。它的体积要比举世闻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更大,人们认为它们存在着一些联系。在大道北端是月亮金字塔,它比太阳金字塔晚建了150年,高46米,它前面的月亮广场是当时宗教仪式的举行场所。
月亮金字塔
月亮金字塔位于墨西哥,坐落在特奥蒂瓦坎古城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
月亮金字塔位于古城的最北端,高度低于太阳金字塔,顶部已经坍塌。月亮金字塔比太阳金字塔晚建成150年,规模也不及太阳金字塔。月亮金字塔高46米,由于建在比太阳金字塔更高的地基上,因此两塔顶端的高度处同一水平。塔的正面,阶梯陡峻,从底下向顶端仰望,塔顶高耸人云;从顶部往下俯瞰,视野广阔。由于阶梯已经修复,一般游客都喜欢从这里登高。同太阳金字塔一样,月亮金字塔内也有好几层结构,属于不同时期的建筑。月亮金字塔下是月亮广场。广场从南到北共204.5米,由东往西137米。月亮广场中央是一座四方形的祭台,特奥蒂瓦坎古城重要的宗教仪式都在这里举行,月亮广场的建筑讲究对称,给人宽广宏伟的感觉。
月亮金字塔从特奥瓦坎的遗址中可看到它的壁画、雕刻和彩绘陶器,这是古印第安文化的瑰宝。在“农业神庙”的残壁上描绘着盛大的宗教祭祀的情景,画中人物神态各异,排列成7行,人物口中吐出花纹,据历史学家说,这可能是托尔蒂克人的象形文字符号,发掘出水神石雕像栩栩如生。它们用几块巨石精心拼砌。水神头戴冠冕,两耳佩带耳环,面容严肃端庄,两目平视,身体粗壮,衣袍上雕刻着几何图案,出土三足鼎立的彩绘陶罐类似中国古代的陶罐。 公元650年至700年间,特奥蒂瓦埃遭到外族入侵,原有古城建筑几乎毁坏殆尽,人们只得遗弃了这座“诸神之都”。能看到的许多建筑物,都是经过后来整修过的。
太阳金字塔
与墨西哥的月亮金字塔相对应的有墨西哥的太阳金字塔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都是举行宗教仪式的祭坛。太阳金字塔是古印第安人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它建筑宏伟,呈梯形,坐东朝西,正面有数百级台阶直达顶端。塔的基址长225米,宽222米,塔高66米,共有5层,体积达100万立方米。和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大体相等,基本上是正方形,而且也正好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塔的四面,也都是呈“金”字的等边三角形底边与塔高之比,恰好也等于圆周与半径之比。内部用泥土和沙石堆建,从下到上各台阶外表都镶嵌着巨大的石板,石板上雕刻着五彩缤纷的图案。缘阶而上达塔顶是一座太阳神庙,现已被毁,据18世纪西班牙历史学家考证说,当初这座庙金碧辉煌,高大的太阳神像站立在神坛中央,面对东方,端庄严肃,胸前佩带着无数金银、宝石的饰物,当阳光射入庙堂时,周身闪射着耀眼的光芒,使人肃然起敬,当年就在这里杀人以祭祀太阳神。
其天文方位使人惊骇:天狼星的光线,经过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以直射到长眠于上层厅堂中的死者的头部;而北极星的光线,经过北边墙上的气流通道,可以直射到下层厅堂。建塔技术的高超也是惊人的,由下而上层层堆叠而又逐渐缩小,就像一个玲珑精致而又硕大无比的坐日蛋糕。九层塔座的阶梯又分为18个部分。这又正好是玛雅历一年的月数。
玛雅人崇信太阳神,他们认为库库尔坎(即带羽毛的蛇)是太阳神的化身。他们在库库尔坎神庙朝北的台阶上,精心雕刻了一条带羽毛的蛇,蛇头张口吐舌,形象逼真,蛇身却藏在阶梯的断面上,只有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下午,太阳冉冉西坠,北墙的光照部分,棱角渐次分明,那些笔直的线条也从上到下,交成了波浪形,仿佛一条飞动的巨蟒自天而降,逶迤游走,似飞似腾,这情景往往使玛雅人激动得如痴如狂。
这种融天文知识、物理知识、建筑知识于一体所造成的艺术幻觉,即使用现代水平来仿制,也是非常困难的。科学家试图探测这些金字塔的内部结构,令人费解的是他们在每天的同一时间,用同一设备,对金字塔内的同一部位进行X射线探测,得到的图形竟无一相同。
在太阳金字塔旁屹立着月亮金字塔,它坐落在城北,是祭祀月亮神的地方。它的建筑风格和太阳金字塔一样,只是规模较小,比太阳金字塔晚200年建成。它坐北朝南,址长150米,宽120米,塔高46米,也分5层,外部叠砌的石块上绘有许多色彩斑斓的壁画,塔前的宽阔广场可容纳上万人。逝者大街长约2.5公里,宽达40米,它的南端通往长方形城堡遗址。城堡后面有羽蛇神庙,古印第安人称它为克祭尔夸特神庙。临行前他发誓要返回故土。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竟假借这个神话把他们对墨西哥的侵占说成是克祭尔夸特返归故土。
太阳金字塔和月亮金字塔造型为四边形层叠平台,每层向上收缩,当神殿和祭坛之用。祭司在塔顶祭祖太阳神、雨神
全盛时期的特奥带瓦坎是阿兹特克人的圣地1971年在太阳金字塔的考古挖掘证实了这个观点。人们在金字塔的中心发现了放有祭品的洞穴。
羽蛇庙
沿黄泉大道南行,大道的另一端终点是古城第三座纪念性大建筑物——城堡。城堡内有神庙、住宅、凹陷的广场及其周围的15座金字塔式平台,显然是个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著名的“奎扎科特尔神庙”就坐落在广场中心。
其实,所谓的奎扎科特尔神庙,是后来的考古学家给这座建筑取的名字。奎扎科特尔即阿兹特克语中的“羽蛇之神”,而这座建筑物最为鲜明的特征是西面墙上的羽蛇头像,为了突出这些羽蛇头像,就给它起名为“奎扎科特尔神庙”。
羽蛇是印第安人崇拜的神话动物,因为身体是蛇,但长着克沙尔鸟羽毛而得名。但在印第安人的古代传说中,奎扎科特尔又是一个来自遥远的太空的神灵,据说他身穿白袍,长着长胡子,降临在特奥蒂瓦坎,向人们传授各种知识和律法。他教会人们这些知识之后,就乘上一只飞船,返回神秘的星空去了。印第安人相信,将来他还会重新回来。
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整个城市的建立,可能是为了赞美羽蛇神创造一个使天地联系更密切的新世界。根据阿兹特克人的纳瓦特尔文字记载,羽蛇神的原文由两个词拼合而成。一个是鸟名,表示上天和精神活力,一个本义是蛇,表示大地和物质力量。羽蛇神是一个代表宇宙的创造,说明 天地交汇、精神与物质融合的象征。
人们猜测,正如当初的阿兹特克人把这座古城命名为“特奥蒂瓦坎”(众神建造的城市)想法一样,阿兹特克人也许相信,那些建筑特奥蒂瓦坎的人以及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都相信自己知道自己在宇宙间的明确任务、自己的来源以及死后升天的命运。
羽蛇神庙是城堡内最雄伟壮观的建筑,可是它早已倒塌,只剩下神庙的底座——一座六层造型优美的棱锥形建筑,但仅仅这一个底座的豪华精美和雍容华贵就已使专家们惊叹不已。它的每一层都有众多的羽蛇头像和雨神头像石雕间隔排列。蛇身是浅浮雕,蜿蜒在石板上。雕刻风格粗犷,形象栩栩如生,其工艺的精致就像一个模子铸出来的一样,使人无法相信这是些仅仅靠使用石制工具加工的产品。庙基上还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怪异的象形文字,但学者们仍然无法译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义。
很久以来,人们一直以为羽蛇神庙是座单纯的宗教建筑。然而,20世纪80年代对这座建筑物的考古发现,改变了人们的想法。有人认为,它也许是特奥蒂瓦坎的强大军事力量的祭祀中心。
当时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学研究所在对其多次发掘时发现,建筑物的下方和前面有墓坑,这些墓坑里共葬有100多人。这些人好像为了献祭活动而死的,死者都穿着相似的士兵服装,尸体被堆在多个墓穴里,扭曲着身体,双手被捆绑在身后,其中有的佩戴一串串类似人牙的贝壳项链,其后腰处则有用黄铁矿石装饰的圆石板。人们发现,几个世纪之后的阿兹特克士兵们也佩戴这种用黄铁矿石装饰的圆石板。
蝴蝶宫
月亮广场以西,耸立着古城最豪华的建筑——“蝴蝶宫”,此宫从前是祭师的住所。宫殿里的壁画完整无损保持着原来的鲜艳色彩。中央大厅的圆柱上刻着蝶翅鸟身的浮雕。两边圆柱上雕刻着一只美丽飞鸟,双翅齐展,仿佛迎面飞来。蝴蝶宫的住房结构典型地反映出当时特奥蒂瓦坎城的建筑特点:每幢房子都是四方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房子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形的天井。
蝴蝶宫下面,挖掘出了另一座宙宇,是迄今发现的特奥蒂瓦坎城最古老的建筑,称为“羽螺庙”,其墙上画有许多用美丽羽毛装饰的海螺。在离羽螺庙不远的地方,是“美洲豹宫”,它的门口墙上画着两只蹲在地上的美洲豹。美洲豹头饰羽毛,虎视眈眈,前爪握着一只海螺,在嘴边吹奏。
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的正统艺术,除了发挥装饰功用以外,同时还想要表达出一套有关宇宙创造的宗教信仰来。很可惜,现代学者还无法译解那些象形文字的意义,所以,对在古城中发现的几百幅壁画,还是感到不可理解。
城内有一座叫做特勒米密劳蓬的住宅,至少有175个房间,分别围住21个天井和5个大院。考古学家在发掘这些住宅时,时常在天井或房间的地面,发现一些小圆坑,直径和深度都是一码左右。这是一些坟墓,里面还保留着骸骨,有些烧得半焦,有些洗得很干净,有些不按人骨的原形,另行排列。
珍贵文物
祭祀面具
在特奥蒂瓦坎古城挖掘由大量的面具,它们大多用石头雕刻而成。特奥蒂瓦坎城的工匠擅长石器、玉器和陶器的制作,这件石制面具是特奥蒂瓦坎人祭祀时的用品。
精美壁画
太阳金字塔是特奥帝瓦坎古城遗址最大的建筑,大约建于公元2世纪。它坐落在被称为死亡大道的古城中央大道东侧。太阳金字塔用土和石头堆砌而成、高65米,南北长222米,东西宽225米,四个坡面从底部到顶端共有5层,总体积约为100多万立方米。当时的特奥蒂瓦坎人并没有掌握铁制工具,可以想象工程是何等艰巨。用来建造金字塔的巨石并不规则,大多呈深褐色,也有土黄黑的,所以整个金字塔是一种浑厚深沉的暗色调。金字塔表面从前抹着石灰,上面有鲜艳的壁画。经过千年的风吹雨打,壁画已经剥落殆尽。金字塔的四面都有阶梯直达顶部,阶梯最宽处为17米,每个台阶高度相固。金字塔的四面正对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午太阳的光芒直射塔顶;傍晚,太阳正好在它的西边落山。金字塔的顶部原有一座太阳庙,现已完全毁坏。从塔的底部,经一地道走进塔内,可以看到一座小金字塔,形状像四叶草,四叶表示大地的四个地窑或嘴孔。大金字塔
日历石
这块日历石,不是真正的日历,而是阿兹特克人用石块记录下的对宇宙的认识,描绘了他们想象中的第五个太阳时期的景象。
精美石雕
中央大厅的圆柱上刻着蝶翅鸟身的浮雕。西边圆柱上雕刻着一只美丽飞鸟,双翅齐展,仿佛迎面飞来。
手工艺术
特奥蒂瓦坎最早的居民来自墨西哥西部和墨西哥湾的纳瓦人和托托纳卡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奥蒂瓦坎文化的影响也日益扩大,最后遍及整个美洲高原地区。特奥蒂瓦坎古城的主要经济活动手工业,特奥蒂瓦坎的手工艺品美观大方,富有想象力。特奥蒂瓦坎的陶器已经利用模子大批生产,使用浮雕、直接上色和类似景泰蓝珐琅彩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农业也有相当水平,能修筑梯田,挖渠灌溉,种植玉米、蕃茄、南瓜、可可、棉花和烟草等作物。由于城市经常举行宗教仪式,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来,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外地的棉花、纺织品、玉石、朱砂和黑耀石等商品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
剥皮神科塞普·托特克穿着一位牺牲者的人皮。每年春分,祭司们穿着这样的人皮表演献祭仪式,以确保土壤重新获得神的恩赐,更加肥沃。
考古挖掘
第一次挖掘始于1884年。1905年到1910年间修复了一些纪念物。在修复太阳金字塔时,建筑师莱奥波尔多·巴特雷斯蛮不讲理地又加了一个第五层。1917年到1920年间发现并修复了“城堡”。
从1962年起,墨西哥国立人类学和历史研究所协调了各方考古研究工作,对遗址进行了更系统发掘,找到了魁扎尔鸟蝶宫和其它一些建筑。在70年代初,人们在太阳金字塔下面发现了一个洞穴,里面分为众多房间,有隧道相通。
对羽蛇金字塔的挖掘工作(1917、1925、1939和1982年)使人们发现了一些内有骸骨和陪葬品的坟墓,其中有黑曜岩制品、硬石小雕像和刻有花纹的贝壳。从1988到1989年,墨西哥和美国考古学家共同发起了“魁扎尔科亚特尔神庙工程”,勘查了从未研究过的城堡。1994到1995年间,墨西哥展开了另一项运动,揭开了晚于特奥蒂瓦坎的地层遗迹。人们在金字塔的正中间、地板下和角落里的坟墓中共找到约200个墓穴。
作为特奥蒂瓦坎绘图工程的一部分,罗切斯特大学(美国)的勒内·米永在1973年开始绘制整个遗址的地图。他认为月亮金字塔里可能有一个内部结构,但迄今尚未破解这座纪念物的秘密。
2013年2月,考古学者在研究古老王国特奥蒂瓦坎周围古老供水系统时意外发现了一个活人献祭地点。在这个遗址工作的考古学家迄今(2013年2月5日)已发掘出150个头骨,只有一两根椎骨连着头骨,这表示他们是被斩首的受害者。这些头骨的时间可追溯至公元600到公元850年。
未解之谜
众神之城
特奥蒂瓦坎古城,是印第安文明的重要遗址,位于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北约40公里处,是公元1世纪至7世纪建造的圣城,有着“众神之城”的美称。古城以几何图形和象征性排列的建筑遗址及其庞大规模闻名于世。
特奥蒂瓦坎古城遗址坐落在墨西哥波波卡特佩尔火山和依斯塔西瓦特尔火山山坡谷底之间,面积250公顷。据留存的建筑遗址和出土的文物判断,在公元5世纪的全盛时期,特奥蒂瓦坎是墨西哥的圣城,是西半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也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之一。公元6~7世纪,该城居民可能多达20万左右,他们创造了光芒四射、辉煌灿烂的文化。高耸的金字塔、华丽的宫殿、宏大的建筑、排列整齐的宽阔的街道和高度发达的文化。举世闻名的太阳神金字塔和月亮神金字塔,更是对当地后来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原来的名字已经无从知晓了。公元12世纪时,阿兹特克人到达这里,发现它已是一座空城。他们把这片广阔的废墟叫做特奥蒂瓦坎。在印第安语中,这里是“众神信徒得道之地”,或者说是“众神之城”,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雄伟的城市,而诸神就在这里升起了第五个太阳,世界就是在这里被创造出来的。
如今游客们看到的遗迹,也只不过是特奥蒂瓦坎当年壮丽面貌的一小部分。其实,整个城市的十分之九仍然埋在泥土之中。特奥蒂瓦坎的电脑复原图,即使与当代最先进的大都市设计图相比也毫不逊色,以至于领导该城发掘多年的女考古学家劳瑞特·泽约涅也不禁惊叹:这非凡的智慧从何而来,何以完成如此伟大的规划。
而且,对考古学家来说,他们有待发掘的,不仅仅是一个特奥蒂瓦坎,因为在这个“众神之城”的建造过程中,其建筑物每当经过大约100年左右,当时的居民们便重新建造一次。自1905年墨西哥政府开始组织发掘工作以来,差不多花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耗以巨额资金,才将古城遗址的多姿多彩的风貌展现出来。
令人迷惑的是,在公元650~75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的文明突然中断,此后全是一片衰落的景象。这座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城市突然被废弃。不知是由于什么原因,“众神之城”的居民和它的文化好像都一下子消失了。公元1000年,托尔特克人占据了城市部分地区。当随后的阿兹特克文化在美洲中部高原兴起时,特奥蒂瓦坎古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特奥蒂瓦坎神秘毁灭的800年后,当16世纪西班牙人来到这里时,他们见到的,是仍然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阿兹特克人。
特奥蒂瓦坎突然衰落,事情来得既突然又神秘。街道人迹全无,神庙倒塌,居民们都走光了。
考古学家经过了100年的研究,还并不了解特奥蒂瓦坎人使用的是什么语言。在整个中美洲,没有人能说清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座众神之城,也不能确定它是如何建造的。人们不知道特奥蒂瓦坎人从哪里来,又去了什么地方。
人们对特奥蒂瓦坎古城的居民种族来源还是找不到一点线索。19世纪,当考古学家发掘出了这座古城遗迹的一小部分时,把它当做托尔特克人的城市。不过,后来的研究结果显示,托尔特克人的历史始于公元10世纪后半期,而那时的特奥蒂瓦坎早已成了废墟,而且托尔特克人的首府在更北的图拉地方。
一般学者认为,埃及的吉萨大金字塔大约是在4500年前兴建的,对于特奥蒂瓦坎城建立的年代,学者却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认为,这座城市兴盛于公元前100年到公元600年之间;在考古学家利用碳-14对古城内的灰烬和木块进行测定的过程中,有人认为整座古城的历史年代,应比断定的还要早几百年;也有人认为,特奥蒂瓦坎城的崛起,时间应该更早,约在公元前1500年到前1000年之间。还有的学者根据地质资料,将特奥蒂瓦坎建城日期推到公元前4000年之前。
特奥蒂瓦坎建筑的宏伟、巨大和它建造年代的久远,都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而它莫名其妙的衰亡,更是令人不可理解。这座神秘的“众神之城”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天路标识
阿兹特克人把特奥蒂瓦坎的建造者称为“伟大的工匠”。根据阿兹特克人文字记载的一种解释,这些“伟大的工匠”建立“众神之城”是为了纪念“第五个太阳”,或者说是纪念世界的第五次复兴。阿兹特克人说,这个太阳从特奥蒂瓦坎升起,徐徐升到宇宙的中心。而那座屹立城中心的太阳金字塔就是通往新世界的天路标识。
通过100多年的发掘,考古学家把特奥蒂瓦坎崛起、兴盛以至衰亡的过程大致分为6个时期。
公元前800年左右,这一地区即有人类聚居。公元前200年,在特奥蒂瓦坎的山谷里大概只有些小村落,他们分布在各自独立的村落里。公元200年左右,特奥蒂瓦坎已经有居民5万多人,他们建造了中美洲第一座城市。这一时期的主要建筑有太阳金字塔、黄泉大道及其两侧的20余座建筑,并开始了第一座月亮金字塔的建造。此后,又修造了“奎扎科特尔庙”,太阳金字塔大庙、月亮金字塔的塔前附属建筑。公元五六世纪,为特奥蒂瓦坎的巅峰时期,人口增加到20万左右,城市发展达到鼎盛,公元650~750年,这座城市突然衰落并被放弃。
许多的古代城市大都是自然形成的,即使是像罗马或长安那样举世闻名的大都市,也处处可以看见杂乱无章与城市布局不合理之处,然而特奥蒂瓦坎的建筑却处处经过精心设计,全城采取网格布局,构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