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属贵州省
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辖区,全村人口2200余, 包括坪桥组、合兴组、沙心组、花点 园组、大湾组、缇坝组。河流山峰(峦) 湘江、沙心;大(小)马兰山、杨家堡、唐家坡、宝连坡、坎家湾等 坪桥工业园区(包括30多个企业,主要生产铁、锰、铝等) 农业以水稻、玉米、红苕等为主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杨粲墓
坪桥工业园区即坪桥新材料基地是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之一。新材料基地位于
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地处206省道旁,距历史名城遵义市中心8公里、遵义
火车南站6公里。新材料基地利用资源优势着力发展冶金、化工产业。规划总面积1.83平方公里,分三期规划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完成第一期规划的740亩开发建设,正启动第二期1000亩土地开发。按照规划,一、二期投产形成规模后,年总产值可达15-20亿元,税收0.7-1亿元,可解决就业4000人.基础设施日渐完善.遵循基础设施先行性和基础性的要求,突出重点,狠抓以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日供水9000立方米的供水工程、110KV
变电站两座,正设计22KV变电站,已架设10KV输电线路8公里,35KV输电线路9公里;
中国移动、
联通通讯塔已投入使用,新增
程控电话1000门,新材料基地排污工程主体已完成。新材料基地道路达到2.6公里,已形成网络。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截止目前,已有21家企业入驻新材料基地(均通过了环评论证,投产的12家企业有3家环保设施已投入运行,其余的年内投入运行),规模总投资3.5亿元。建所投产后,每年可创产值12亿元以上,创税收0.6亿元左右。200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亿元
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
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北距
遵义市10公里。建于南
宋理宗淳年间(1241-1251年)。结构为平顶双室,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最大的一块石料达一万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积64平方米(门票上简介),在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
该墓是南宋播州安抚使——杨粲夫妇合葬的一座大型石室墓穴,墓内遍雕文官武士、人物花卉、龙床龙椅等,雕 工精湛,栩栩如生。墓地周围还有清代郑珍墓、莫有芝墓、黎庶昌墓等,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有较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
墓建于南宋理宗淳祐年间(公元1241-1252年),距今七百多年。
解放前墓曾被破坏,随葬物所剩无几。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墓地进行发掘和修复。1958年 杨粲墓,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墓地约五十平方米,是男女分室合葬的大型石墓。
墓室全用白砂岩条石,最大的石料一块竟达六千多公斤。纯用榫接法砌筑,无灰砂粘合痕迹。两个墓室,南面墓主是杨粲,北面墓主是他的妻子。两墓室结构大致相同,有墓门、
前室和后室,后室间有过道相通。棺椁置于后室中央,棺椁四角下垫圆雕龙柱,龙身和龙尾现于棺椁两侧。后室墓顶上,各有长方形藻井,男墓室藻井镌“庆栋”二字,女墓室镌“德宇”二字。墓室内外有精美的浮雕,有的细部彩绘帖金。南北两室相对称的石刻,门窗户壁、梁柱斗拱、各种器物均反映当时的建筑和工艺风格,整个墓室是
宋代封建领主生活的再现。
十三代孙,
杨轼之子,幼年过继伯父杨轸为嗣。据宋濂《杨氏家传》说,他是宋代名将杨业的后代,于宋宁宗嘉泰初年(公元1201~1204年)袭职,称播州安抚使,当政四十余年,是黔北最大的统治者。杨粲对外反对
金人入侵,对内实行“不事苛求”,采取了一些适应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播州人民的劳动,
经济有显著发展,出现了“土俗大变”、“俨然与中土文物同”的好局面。前人撰写播州历史,多称杨粲功在国家”、“德被生民”。据《遵义府志》记载杨粲“性豪放,安俭素,治政宽简,民便之急。大修先庙、建学,养士,是杨氏家族的全盛时期。 杨粲墓,坐落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深溪镇坪桥村皇坟嘴,北距遵义市10公里。建于南宋理宗淳年间(1241-1251年)。结构为平顶双室,用白砂岩条石砌筑,最大的一块石料达一万二千余斤,以子母扣层层套合的方法固定。占地面积50.1平方米,在
西南地区已发掘的同类墓中居于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