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室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qián shì,即设置在人流进入消防电梯、
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
封闭楼梯间之前的过渡空间。出自《齐东野语》。
前妻
而 开封 妇人杀其前室子,当徒二年,帝以其凶虐残忍,特处死。” “ 放翁 钟情前室。”清 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墓志铭》:“公(袁可立子袁枢)前室之子赋诚令沁源,代民偿逋赋,破家犹不足,淑人自脱簪珥。” 清 许叔平 《里乘·柯寿鞠》:“会 淮安府 教授 周广文 ,五十丧偶,遣媒求为继室……越岁,生一子, 周 益嬖之。前室固有二子。”
医学术语
没有确切的定义。只能根据解剖图去辩解。
眼球由多层组成,最外层是较硬的膜,前面1/6部分是透明的
角膜,光线由此进入,其余5/6部分为
巩膜,作为外壳保护眼球。角膜内是前室,含有水状液,对可见光是透明的,能吸收一部分紫外光。前室后面是
虹膜,其中间有一直径可在2~8mm间变化的小孔,称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
光圈,调节进入眼睛的光通量。瞳孔后面是永晶体,它是扁球形弹性透明体,能起透镜作用,其曲率由两旁的
睫状肌调节,从而改变它的
焦距,使远近不同的景物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象。永晶体的后面是后室,它充满了透明的
胶质,起着保护眼睛的滤光作用。后壁则为视网膜,它由无数的光敏细胞组成光敏细胞按其形状分为杆状的细胞和锥状细胞,锥状细胞有700万个,主要集中在正对瞳孔的
视网膜中央区域称为黄斑区。此处无杆状细胞,越远离黄斑区,锥状细胞越少,杆状细胞越多,在接近加缘区域,几乎全是杆状细胞。
建筑术语
1.释义:前室,即设置在人流进入消防电梯、防烟楼梯间或者没有自然通风的封闭楼梯间之前的过渡空间。
设于消防电梯出口处,供人员通行、疏散用的小房间或设于防烟楼梯间进口处防止火灾烟气进入防烟楼梯间的小房间。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间的合用前室的防排烟问题以及其面积大小作了严格的规定。
2.面积规定:
6.2.1.2 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0㎡。——《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4.3.3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以及高层仓库不应小于10.0㎡,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3.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前室:
6.2.1 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以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6.2.1.1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4.3.1 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时,楼梯间应按本规范第9 章的规定设置防烟或排烟设施,应按本规范第11 章的规定设置消防应急照明设施。7.4.3.2 在楼梯间入口处应设置防烟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等。防烟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4.前室的作用:
a.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防止烟气进入楼梯间 ,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b.缓冲楼梯间人员拥挤,即能容纳部分疏散人员在前室内作短暂时间的避难;
c.抢救伤员时能放下一副担架;
d.放置必要的灭火器材。
5.消防电梯前室的防火设计要求
消防电梯必须设置前室,以利于防烟排烟和消防队员展开工作。前室的防火设计应考虑以下几方面:
a.前室位置
前室的位置宜靠外墙设置,这样可利用外墙上开设的窗户进行自然排烟,既满足消防需要,又能节约投资。其布置要求总体上与消防电梯的设置位置是一致的,以便于消防人员迅速到达消防电梯入口,投入抢救工作。
b.前室面积
前室的面积应当由建筑物的性质来确定,居住建筑不应小于4.5平方米,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当消防电梯和防烟楼梯合用一个前室时,前室里人员交叉或停留较多,所以面积要增大,居住建筑不应小于6平方米,公共建筑不应小于10平方米,而且前室的短边长度不宜小于2.5米。
c.防烟排烟
前室内应设有机械排烟或自然排烟的设施,火灾时可将产生的大量烟雾在前室附近排掉,以保证消防队员顺利扑救火灾和抢救人员。
d.设置室内消火栓
消防电梯前室应设有消防竖管和消火栓。消防电梯是消防人员进入建筑内起火部位的主要进攻路线,为便于打开通道,发起进攻,前室应设置消火栓。值得注意的是,要在防火门下部设活动小门,以方便供水带穿过防火门,而不致烟火进入前室内部。
e.前室的门
消防电梯前室与走道的门应至少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采用具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以形成一个独立安全的区域,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采用防火卷帘。
f.挡水设施
消防电梯前室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以阻挡灭火产生的水从此处进入电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