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学批判
大纲(Umrisse zu einer Kritik der Nationalkonomie):F.恩格斯的第一篇经济学著作。它以社会主义观点研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范畴。此文写于1843年底到1844年1月间,发表在K.马克思与A.卢格(1802~1880)主编的《
德法年鉴》1844年2月双刊号上。
恩格斯认为
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商业扩展的结果,政治经济学的演变过程是同商业和
私有制的发展相联系的。他扼要地考察了
重商主义、A.斯密、D.李嘉图、J.R.麦克库洛赫、J.密尔等人的学说,揭示出了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的
阶级性,即为
私有制服务的性质。他认为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掩盖对
劳动人民的掠夺。
恩格斯在考察了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之后,转而研究了它的某些基本范畴。他认为
政治经济学的一切范畴都是以
私有制为基础的,因而应当对私有制及其有关范畴作出分析。在
恩格斯看来,
私有制所产生的第一个结果是商业,并由此出现了商品的价值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范畴,如工资、利润和地租等。他在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这些基本现象时,表述了一系列重要的
经济思想。
恩格斯批判了T. R.马尔萨斯的反动人口论,指出“
人口过剩或劳动力过剩是始终同财富过剩、
资本过剩和地产过剩联系着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619页)。
恩格斯事实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思想:在
资本主义制度下,一方面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则又是贫困的积累。
恩格斯关于集中和积聚的思想,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他认为,集中是
私有制所固有的规律。随着
资本集中和积聚的发展,
私有者的人数越来越少,少数大私有者和广大
无产阶级群众之间的鸿沟则越来越加深。这事实上揭示了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根本特征。
恩格斯在他的著作中,精辟地表述了竞争和垄断之间的
辩证关系。他指出:“竞争建立在利害关系上,而利害关系又引起垄断;简言之,即竞争转为垄断。另一方面,垄断也挡不住竞争的洪流;而且,它本身还会引起竞争”(同前,第1卷,第612页)。
恩格斯还分析了
经济危机的问题,明确地说明危机是由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决定的,因为在这个社会里生产的进行是为了赚钱,而不是为了满足需要,所以生产的扩大必然周期地被生产的缩减所打断。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必然是一次比一次更普遍、一次比一次更严重。
恩格斯在分析
经济危机时,第一次论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
经济规律的盲目和自发的作用形式。他指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经济规律只能通过生产的周期性破坏才能表现出来,即成为一种违反人们意志和意识而实现的
必然性。
《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发表后,受到马克思的赞扬,认为它是德国社会主义者在
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方面内容丰富而有
独创性的著作”(同前,第42卷,第46页)。但是,
恩格斯在这篇著作中还没有克服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是从人类本性的要求中引伸出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因此他把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
市场价格与价值相背离,看作是违反
道德准则的现象。由于
恩格斯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价格和价值的不一致,所以他既否定J.-B.萨伊的价值由效用决定的理论,又否定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论,认为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存在的价值只能是“
交换价值”或“
商业价值”,也就是说,只能是由于竞争,即由于
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形成的市场价格。
恩格斯这篇早期著作奠定了批判资产阶级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同时也奠定了从被压迫被剥削群众的立场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