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hina National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别名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科技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多的是着眼于产业发展规律。高新技术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扶植加以培育。科技部对于“高新区”的介入甚至都细化到了产业的指导目录,也就是说,哪个地方的高新区应重点发展何种产业,都有着明确的规定。
发展历程
1.1988年批复1家;1991年3月6日,
国务院发出《关于批准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决定继1988年批准
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之后,在各地已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再选定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26个开发区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批复26家,1997年批复1家,2007年批复1家,2009年批复2家,2010年批复27家,2011年批复5家,2012年批复17家,2014年批复9家,2015年批复16家。至此国家高新区由原来的129家增加至145家2017年3月增至157家。
2.科技部自1995年开始依托国家高新区组建
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
3.自1997年开始批准部分高新区向
APEC成员特别开放的
科技工业园区,以促进
APEC成员与中国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4.1998年8月,中国国家
高新技术产业化
发展计划-
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5.2000年以来,科技部和外经贸部联合认定数十家国家高新区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
6.2018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乌鲁木齐、昌吉、
石河子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享受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相关政策,同意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纳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统筹指导,落实相关
政策措施,研究解决发展中的
重大问题。
截至2022年9月14日,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
年增加84家。
国家高新区园区
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2021年,国家高新区以全国2.5%的
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
国内生产总值。
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达178家,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建设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22年,国家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17.3万亿元,创造了全国14.3%的GDP,贡献了全国13.6%的税收。2023年1—9月,园区生产总值(GDP)达到12.3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11%。
2024年4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陈克龙在发布会上介绍,2023年,全国178家国家高新区实现园区生产总值18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约14%;实现工业增加值9.2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3%。178家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约30%的高新技术企业、40%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0%的科创板上市企业。
目标内涵
1.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
7.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发展现状
优点
1.高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3.正成为中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2)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高新区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不断扩大;
(4)技术性收入规模稳步扩大;
5.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
不足
1.发展贪大图快倾向比较突出。
名单目录
突破百家
截至2013年,中国114家国家高新区共实现
工业总产值19.7万亿元,实现增加值5.8万亿元—占全国
GDP比重达10%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同期全国
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16%,
出口创汇占同期全国外贸出口总额16.9%,上交
税额1.1万亿元,出口总额3700亿美元。
截至2014年8月2日,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14家,2013年实现
营业总收入20.3万亿元,其中55家成为“千亿俱乐部”成员。
“国家高新区表现出很好的
发展质量和增长态势,已成为中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一面旗帜。”曹健林说,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5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单位产出能耗仅为全国
平均值的一半,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107件,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2015年10月29日从科技部获悉,国务院批复
清远、
嘉兴秀洲、
常熟、
吉安、
赣州、
德阳、
莱芜、安康、
扬州、
仙桃、
湖州莫干山、
璧山、
随州、
德州、
焦作、
攀枝花钒钛新技术
产业园区等十六家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至此国家
高新区由原来的129家增加至145家。
2016年,我国146家国家高新区
营业收入预计达28.3万亿元,
同比增长11.5%,工业总产值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
2017年2月13日,
淮安、
汕头、
铜陵狮子山、
内江、
咸宁、
鄂尔多斯、
常德、
黄冈、
宿迁、
安顺等10家省级高新区获国务院批复,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69家。
2022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克拉玛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遵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信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至173个。
2023年12月1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吴家喜表示,截至2023年11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数达178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