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广占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
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0~113天,与对照种粳籼89相当。分蘖力中弱,株型紧凑,叶色浓绿,叶姿直,穗大粒密,抗倒力强,耐寒性中,后期熟色好。科高104.0~104.9厘米,穗长22.7~23.3厘米,亩有效穗17.9~18.0万,每穗总粒数171.0~177.4粒,结实率78.7%~81.3%,千粒重19.0~19.9克。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70.5%~72.3%,垩白粒率8%~24%,垩白度2.6%~7.6%,直链淀粉15.0%~16.1%,胶稠度73~84毫米,食味品质分80分。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84.4%、91.7%、88.5%,病圃鉴定穗瘟2~3级,叶瘟1~1.7级;中抗白叶枯病
物种简述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24条染色体,高约1.2m,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喜
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水稻土最好。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分蘖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适温30℃左右;低温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抽穗适温25~35℃。开花最适温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受精受严重影响。相对湿度50~90%为宜。穗分化至灌浆盛期是结实关键期;营养状况平衡和高光效的群体,对提高结实率和粒重意义重大。抽穗结实期需大量水分和矿质营养;同时需增强根系活力和延长茎叶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约需水500~800kg。
水稻属须根系,不定根发达,穗为圆锥花序,自花授粉。是一年生栽
谷物。秆直立,高30~100cm。叶二列互生,线状披针形,叶舌膜质,2裂。圆锥花序疏松;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含3朵小花,颖极退化,仅留痕迹,顶端小花两性外稃舟形,有芒;雄蕊6;退化2花仅留外稃位于两性花之下,常误认作颖片。颖果。原产于中国。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中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栽培历史已有14000~18000年。为重要粮食作物;除食用颖果外,可制淀粉、酿酒、制醋,米糠可制糖、榨油、提取糠醛,供工业及医药用;稻秆为良好饲料及造纸原料编织材料,谷芽和稻根可供药用。
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稻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约西元前12000~16000年
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14000~18000年。水稻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除称为旱稻生态型外,水稻都在热带、半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cm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一直浸在水中。收获的稻粒称为稻谷,有一层外壳,碾磨时常把外壳连同米糠层一起去除,有时再加上一薄层葡萄糖和滑石粉,使米粒有光泽。碾磨时只去掉外壳的稻米叫糙米,富含淀粉,并含约8%的蛋白质和少量脂肪,含硫胺、烟酸、核黄素、铁和钙。碾去外壳和米糠的大米叫精米或白米,其营养价值大大降低。米的食用方法多为煮成饭。在东方中东及许多其他地区,米可配以各种汤、配菜、主茶食用。碾米的副产品包括米糠、磨得很细的米糠粉和从米糠提出的淀粉,均用作饲料加工米糠得到的油既可作为食品也可用于工业。碎米用于酿酒、提取酒精和制造淀粉米粉。稻壳可做燃料、填料、抛光剂,可用以制造肥料糠醛稻草用作饲料、牲畜垫草、覆盖屋顶材料、包装材料,还可制席垫、服装和扫帚等。稻的主要生产国是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泰国和缅甸。其他重要生产国有越南、巴西、韩国菲律宾美国。上个世纪晚期,世界稻米年产量平均为4000亿公斤左右,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世界上所产稻米的95%为人类所食用。
水稻除称为旱稻的生态型外,大都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栽培(水稻)。种子播在准备好的秧田上,当苗龄为20~25天时移植到周围有堤的水深为5~10cm(2~4寸)的稻田内,在生长季节要一直浸在水中。
我国农业部于1996年启动实施了超级水稻育种计划,其中超级杂交稻的产量指标
国家“863”等科技计划的持续支持下,通过形态改良及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至2000年,我国已育成几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实现了第一阶段单季水稻产量指标;从2001年起,我国开展了第二阶段的超级杂交水稻选育,并已取得突破,且提前一年实现了第二期的目标。
2006年,国家科技部立项和启动了第三阶段超级杂交稻育种计划,即到2015年第三期单季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示范的产量指标是900公斤/亩。
育种实践表明,通过育种提高作物产量,可以归纳出两条有效途径:一是形态改良,二是杂种优势利用。单纯的形态改良,潜力有限;杂种优势不与形态改良相结合,效果一般较差。相关育种途径和技术,包括基因工程在内的高技术,最终将落实到优良的形态和强大的的杂种优势上,才会对提高产量有贡献。但是,育种进一步向更高层次发展,也必须依靠生物技术的进步。
形态改良
优良株型是高产的基础。根据现有研究进展情况,超高产品种具有高冠层、矮穗层、中大穗的形态特征。稻谷产量=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现行的矮杆品种收获指数已很高,进一步提高收获指数已相当有限,因此,主要应依赖提高生物学产量以进一步提高稻谷产量。从形态学观点看,提高植株高度是提高生物学产量有效而可行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会引起倒伏,为缓解该问题,不少育种家正试图使茎杆更粗壮,但此举会导致收获指数下降,因此很难达到高产。如果将由叶片组成的高叶冠层植株模型能同时将高生物学产量、高收获指数和高度抗倒伏三者较好的统一,即可实现超高产。
杂种优势水平
水稻的杂种优势强弱有如下的趋势:籼粳交>籼爪交>粳爪交>籼籼交>粳粳交。研究表明,籼粳交杂交稻库大源足,其产量潜力比现行在生产上应用的品种间杂交稻可提高30%以上。但是,要利用籼粳杂种优势的难度很大,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在利用籼粳杂种优势育种上终于取得成功,育成一批结实率正常的具有超高产潜力的籼粳杂交稻组合。
产量表现
2008、2009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0.6公斤和434.33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7.68%和6.69%,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09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3.88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4.41%。日产量3.84~3.91公斤。
栽培要点
插(抛)足基本苗,早施重施分蘖肥,增加有效分蘖数。
审定意见
固广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与对照种粳籼89相当。丰产性好,米质鉴定为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符合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审定通过。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0 19:10
目录
概述
物种简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