牲畜
家畜和家禽的统称
牲畜(拼音:shēng chù,外文名:stock,别名:牲口),一般是指由人类饲养使之繁殖而利用,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畜类,可理解为家畜、家禽的统称。
主要家畜
猪,是脊椎动物、哺乳动物、家畜,古杂食类哺乳动物。分为家猪野猪。一般认为,猪是猪科的简称。猪依据品种的不同,体貌特征也各不相同,但通常以耳大、头长、鼻直、腰背窄为主要形体特征。毛发较粗硬,根据品种不同,分为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及花色。家猪是野猪人类驯化后所形成的亚种獠牙较野猪短,是人类的家畜之一,一般来说,家猪是指人类蓄养多供食用的猪种。
牛(拉丁学名:Bovine),属牛族,为牛亚科下的一个族。染色体数为56的野牛、60的黄牛和58染色体大额牛杂交有可育后代,为哺乳动物,容易发生罗伯逊易位(丝粒融合)改变染色体数降低生育率,草食性,部分种类为家畜(包含家牛黄牛水牛牦牛)。体型粗壮,部分公牛头部长有一对角。牛能帮助人类进行农业生产
,是羊亚科的统称,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人类的家畜之一。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是羊毛的主要来源。毛色主要是白色。我国主要饲养山羊绵羊
羊又称为绵羊或白羊。有毛的四腿反刍动物。原为北半球山地的产物,与山羊有亲缘关系;不同之处在于体形较胖,身体丰满,体毛绵密。头短。雄兽有螺旋状的大角,雌兽没有角或仅有细小的
哺乳动物,反刍类,一般头上有一对角,品种很多,如:绵羊、湖羊、山羊、岩羊等。
兔子
兔(Rabbit),是哺乳类兔形目兔科下属所有的属的总称,俗称兔子。生物学分类: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兔形目
兔具有管状长耳(耳长大于耳宽数倍),簇状短尾,比前肢长得多的强健后腿。共9属43种。以亚洲东部、南部、非洲北美洲种类最多,少数种类分布于欧洲南美洲,其中一些种类分布广泛或者被引入很多地区,而也有不少种分布非常局限。陆栖,多见于荒漠荒漠化草原、热带疏林、干草原和森林树林
畜禽管理
春季
一、温差关
春季是一个天气多变的季节,早晚冷、中午热。在早晚天气变冷时,要堵好通风处,严防“贼风”,防止冷空气侵入畜舍,致使畜禽发生感冒。中午天气变暖时,注意畜舍通风,防止畜舍通风不畅、空气不良,引发疫病发生。同时,为防止“倒春寒”现象的发生,应做好畜舍的保温工作。
二、营养关
春季气温回升,畜禽活力增强、活动频繁,体能消耗也随之增大,从而引起畜群对饲料的营养需求提高。因此,保持饲料的营养成分合理配比,适当提高维生素、蛋白、能量水平;禁止饲喂变质、发霉饲料;在饮水或饲料中适当添加VC、VA、微量矿物质等适宜的营养性添加剂或药物,以增加畜禽机体抵抗力;为防止肠道等传染病发生,可适量添加抗生素;为增加畜禽的体质、增强抗病力,可在饮水中同时加入水溶性的复合维生素及电解质等,提高抗应激能力。
三、防病关
春季是疾病多发季节,越冬后的畜群容易感染疾病。因此,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做好消毒、卫生工作。要勤清除粪便、污物等,保持畜舍干净、卫生、空气良好。同时,定期做好场地、用具、车辆、粪便、污物、畜舍、环境、种蛋等消毒工作,消灭传染源。常用消毒药物有石灰水、2%火碱溶液、2%~5%的过氧乙酸溶液、复合酚、百毒杀等。二是做好免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畜禽免疫注射是当前预防动物疫病的重要手段。根据当地畜禽疫病流行、发生特点,结合畜禽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病种, 购买正规厂家疫苗。按照说明书的剂量和注射部位,做好免疫工作。一般情况下,生猪特别是规模养猪场应做好猪口蹄疫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仔猪大肠杆菌病、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链球菌病、猪水肿等病的防疫;黄牛应做好口蹄疫、炭疽、气肿疽等病的防疫;绵山羊应进行口蹄疫、羊三联四防、布鲁氏分枝杆菌病的防疫;禽类应进行鸡新城疫、法氏囊、禽流感、马立克氏、鸭瘟、小鹅瘟的防疫。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掌握免疫效果,以便及时补免。三是严格门禁制度。对进出场人员、车辆进行消毒工作,严防疫病传人。
四、补栏关
春季,养殖户在补栏时,应尽量在本地购买具有免疫证健康畜禽。如有必要购买外地畜禽时,应及时了解该地、该场(户)的疫病发生、流行情况。在确定无疫病发生、流行时,临床查看畜禽是否健康,是否免疫规定病种、是否具有免疫合格证。在确定无疑后,在畜禽运输途中,应做好畜禽保温、通风、应激等问题。在购回后,应将所购畜禽隔离观察21天后,临床检查健康,方可同群饲养。
夏季
一、防暑降温
进入夏季持续高温时,会引发规模养殖场群体畜禽烦躁不安、表现不一、萎靡、受惊吓等,显现出热应激效应,严重时可能造成热应激死亡。所以,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对一般养殖场,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搭建遮阳棚。同时,开启多个通风窗。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安装水空调降温,或配置风扇、排气扇等降温,畜禽舍棚顶覆盖湿草席降温,在圈舍屋顶喷水或圈舍内细滴喷雾,中午在舍内地面上喷洒清洁凉水等方式降温。如果在梅雨时期,空气湿度大时,采取通风干燥措施,不可再喷水;对于规模较大规范化程度较高的养殖场,可通过安装和开启通风湿帘、通风机,建立隔热层等方式,保持畜禽舍内适宜温度。
二、减小养殖数量
规模化的养殖场,为了减少热应激,要根据畜禽群体规模和密度大小,适度减小养殖数量。夏季气温高,舍内环境闷热,特别是梅雨季节,若养殖数量过大,会造成拥挤、堆压、积温闷圈,导致畜禽不能正常生长。因此,要适时出栏或调整转圈。根据畜禽生长阶段和环境条件,适当减少圈内的养殖密度,减少畜禽自身产热,从而降低舍内温度,减少热应激。
三、供足饮水
高温季节畜禽的饮水量是冬季的4倍,是采食量的2~3倍。因此,必须保证畜禽及时喝到清洁甘爽的凉水。为了缓解热应激,应在饮水中定期放入适量多维素、电解质、抗应激药物、抗菌素等,增强畜禽体质,减少禽畜热应激。特别注意的是,杀菌消毒药与其他添加品不可同时放入饮水中,要分2次投入。
四、全面消毒
加强禽畜养殖场的消毒工作,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下养殖场内病原微生物增多、蚊蝇滋生、细菌病毒繁殖、疫病多发。因此,要对养殖场畜禽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污染的场地,包括圈舍、周边环境、垫料、用具、饲养人员衣物、鞋靴、生活环境、进出车辆等进行彻底消毒。常用消毒药有:碘类、酸类、碱类、季铵盐类、卤素类、醛类等。消毒程序是:清扫→清洗→干燥→消毒→清洗→再消毒→再清洗→再干燥。消毒顺序从高到底、从一侧到另一侧。对这一时期因各种原因死亡的畜禽,切忌屠宰贩卖或乱丢弃,严格执行病死畜禽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养殖场还要对用具、畜禽、人员等进行严格消毒。对疑似传染病畜禽要进行隔离治疗和饲养,防止畜禽疫病的传播和流行。每天早、晚要进行彻底畜禽粪便清扫,及时对圈舍进行消毒,每周消毒2次以上。并注意选择高效、无刺激、气味小、腐蚀性小的消毒剂,以保证圈舍内空气新鲜。
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免疫程序,特别是牲畜口蹄疫、猪瘟、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畜禽呼吸道疾病等危害严重的疫病,必须做到应免尽免。免疫接种时间选择在早、晚进行,避开高温时间段。对已免疫的畜禽,要及时抽捡血清抗体水平,畜禽群内抗体水平较低的要进行补免,确保全群禽畜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补栏的畜禽,要及时开展补免工作。规模养殖场周边地区的散养畜禽,也要做好法定的畜禽疫病强制免疫,并加强疫情监测,防止零星散发的疫情波延伸到规模养殖场。
六、改善喂法
坚持“早餐精、中餐少、晚餐饱、保饮水”的饲喂方法。在高温时段(10:00-14:00),要严格控制饲料的喂量,或视情况暂时停止喂料。在饲料的质量上,适当降低配料中的能量浓度,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含量。适当加喂草、瓜、菜等青绿饲料,有利于改善畜禽的采食量。放养或地面平养的禽畜,喂料时应增加食盆(槽)和饮水器。并间隔一定距离,避免禽畜群体拥挤冲撞。同时要妥善保管好饲料,特别是梅雨或夏季暴雨时,防止饲料受潮变质。严禁饲喂霉变饲料,防止畜禽中毒。
七、预防灾害
夏季最容易发生台风、暴雨、火灾等灾害,特别是很多普通畜禽养殖场,规范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畜禽舍大都是采用木制或竹制结构,持续高热干燥,容易发生火灾。所以,养殖场一定要加强预防各种灾害的发生。
1.火灾预防措施
(1)开辟宣传专栏,大力宣传消防知识、法律、法规;(2)加强警示教育,张贴宣传标语;(3)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4)严禁乱丢烟头,严禁带入或存放易燃物品,严禁用蜡烛取代照明。
2.台风、暴雨预防措施
(1)在畜禽养殖场搭建多个临时遮雨棚,并且要牢固;(2)台风暴雨来临前,应准备好手电筒、手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以备急需;(3)关好养殖场门窗,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是否安全;(4)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5)遇到危险时,及时拨打当地政府防灾电话求救。
冬季
一、冬季(气候及地表植被)的特点:
1.天气寒冷,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2.夜长昼短,光照时间短,紫外线强度低。
3饲草停止生长,供给不足,营养成分下降。
二、冬季给畜禽健康和生产力造成的影响:
1.低温对畜禽健康的影响
1.1 低温可使畜禽呼吸道甚至于全身的抵抗力降低,利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及生长、繁殖;光照不足,紫外线强度低,不利于杀灭外界环境的病原微生物,以上两点均会使畜禽发病机会增大。如常见多发病为:气管炎、感冒等。
1.2 低温对畜禽饲料消化率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饲料消化率与其在消化道中停留的时间成正比。在低温环境中,甲状腺分泌加强,促进胃肠蠕动,食物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变短,影响畜禽全面摄取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消化率降低20%左右。
1.3 低温对畜禽生长和增重的影响
在低温环境中,禽畜机体散热量增加,为维持体温提高产热而加快代谢,同时增大采食量,用于生长的能量减少,生长增重放缓。在采食量不能满足基础代谢的情况下,甚至动用体内贮藏的能量以满足生存需求,可使生长停止、体重下降,对妊娠母畜可造成弱仔,甚至流产。
2.夜长昼短、光照不足对畜禽采食量及营养摄入的影响:
2.1 影响畜禽全日均衡采食,降低了采食量及消化能力。
2.2 冬季饲草粗纤维含量增加,维生素减少,营养成分下降,致使草食家畜营养摄入严重不足。
三、依据以上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冬季畜禽饲养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1.搞好畜禽舍的保温与增温
适宜的环境温度,是保证畜禽正常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 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首要因素。
1.1 保温:冬季气候寒冷多变,保暖是首要工作。为此,入冬前要及时对畜禽舍进行全面检查,进行维修,对有损坏的圈舍、墙壁、门窗、顶棚进行修理。入冬后,堵好各处的孔洞、缝隙,采用塑料棚覆盖运动场保温采光。
1.2 增温
1.2.1 提供热源:如煤炉、暖气、电热板、空调等,在使用煤炉及地下烟道供暖时,要严防排烟不畅导致畜禽一氧化碳中毒死亡。
1.2.2 增加饲养密度,依靠畜禽自身产热,提高温度
2.保持畜禽舍清洁卫生,通风干燥
冬季为了保温,会降低通风强度,导致舍内湿度过高。高湿,容易使微生物繁殖及有害气体溶解吸收。过多有害气体滞留,引起舍内空气质量严重下降。长期刺激畜禽,会使畜禽抗病力降低,诱发疾病,如呼吸道疾病等。所以,应勤打扫舍内粪便,降低因粪便存积而产生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干燥,及时通风。降低舍内有害气体浓度,以人在舍内感觉不憋气、不刺激、 无恶臭为宜。
3.增加光照
沐浴阳光,有杀菌消毒、促进维生素D转化、抗佝偻病、促进性成熟、提高生产力等作用。冬季光照时间短,蛋鸡早晚应补充光照达14小时以上,有利于产蛋。后备及经产空怀母猪配种前每天光照增加至16小时,有利于发情排卵,提高产仔头数。
4.驱虫保健
驱虫就是杀灭畜禽体内外寄生虫。寄生虫病在发展过程中是渐进、缓慢的,它不像细菌、病毒病那样来得快速、突然,但寄生虫病对养殖业来说危害极大。人们常把寄生虫病,当作畜牧养殖的“隐形杀手”。冬前驱虫有利于提高畜禽抗病能力,防止疫病发生,意义重大。配合环境消毒等措施,及时清扫粪便, 可以达到较彻底的控制效果。体外寄生虫,可在天气晴朗、 阳光充足时,中午用0.1%的双甲咪液等, 对畜体及圈舍环境进行喷洒灭虫。
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注意:(1)选驱虫谱广、疗效高、毒性低的广谱驱虫药。(2)要多种药物交替使用,防止产生耐药性。(3)也可选用中药制剂。中药驱虫药,除具有驱虫药的所有特点外,还具有多方位、多层次的效果,可以促进生长。
5.消毒,就是杀灭病原微生物。冬季,太阳光照弱、紫外线强度低、光照时间短,给病原微生物创造了生存条件,畜禽易发传染病。因此,免疫接种、搞好舍内外环境消毒,是防止传染病的重要手段,要求每月2-4次。舍内空气可用过滤消毒或紫外灯消毒。
6.加强运动
运动能增强动物的体质,提高畜禽抗病力。种公猪每天运动3小时,可提高精液品质;奶牛每天运动1-2小时,能防止消化道疾病,提高产奶量;舍饲山羊每天活动2-3小时,可提高羊肉品质。
四、寒冷的冬季,在畜禽饲养过程中,管理上采取保温与增温、增加光照等措施外,还应注意饲养环节:
1.改善日粮品质,增加日粮饲喂量
寒冷的冬季,因畜禽机体维持需要增加,要适当增加完善饲料营养。草食动物,要适当补充精料,奶牛可增加混合精料10~15%。外出放牧要迟出早归,特别是山羊要放在阳坡上,夜晚要适当补饲精料及人工牧草。
2.改善饲喂方式
冰冷的饲料,在冬季对畜禽影响更大。尽量饲喂干粉料,或采用温热水拌料饲喂,有条件的应供给清洁的温水。冬季饲喂时间应安排提前早饲或延后晚饲或增加夜饲,使畜禽采食到足够的营养全面的日粮。增加采食量,缩短饲养周期,提高养殖效益。
3.重视饲料中无机盐、维生素的补充
冬季饲草维生素减少,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变短。重视无机盐维生素的补充,有利于提高消化率,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23:01
目录
概述
主要家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