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热螺旋体属于
疏螺旋体属或称包柔氏
螺旋体属。一般根据
媒介昆虫的种类进行分类。虱传回归热螺旋体仅1种,称回归热螺旋体或欧伯门亚螺旋体。蜱传回归热螺旋体根据媒介昆虫软体蜱的种类命名,可分为10余种。两型回归热螺旋体形态基本相同,长10~20μm,宽0.3~0.5μm,有4~30个粗大而不规则的螺旋,两端尖锐,运动活泼,以横断分裂增殖。
革兰染色阴性,瑞氏或
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培养较为困难,需用加
血清、
腹水或兔肾脏碎片的
培养基在
微氧条件下培养才能增殖,接种于幼
小白鼠腹腔或
鸡胚绒毛
尿囊膜容易繁殖。回归热螺旋体壁不含
脂多糖,但有
内毒素样活性。体表抗原极易变异。它对热、干燥及多种化学
消毒剂均较敏感,但耐寒,能在0℃的凝固
血块内存活100天。此类螺旋体既含有
特异性抗原,又有非
特异性抗原,可与其他微生物有部分
共同抗原,故
受染动物血清可有特异性
补体结合反应,亦可与
变形杆菌OXK株起阳性
凝集反应,但
效价较低。
螺旋体抗原易产生变异,不同菌株的
抗原性不尽相同,在同一患者不同发热期中,所分离出的菌株抗原性也有差异。
潜伏期2~14天,平均7~8天,起病大多急骤,始以
畏寒、
寒战和剧烈
头痛,继之
高热,体温1~2天内达40℃以上,多呈
稽留热,少数为
弛张热或
间歇热。头痛剧烈,四肢关节和全身
肌肉酸痛。部分患者有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等症状,也可有眼痛、
畏光、
咳嗽、
鼻衄等症状。面部及眼
结膜充血,四肢及躯干可见点状出血性
皮疹,
腓肠肌压痛明显。呼吸、脉搏增速,
肺底可闻
细湿啰音。半数以上病例
肝脾肿大,重者可出现
黄疸。高热期可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神志不清、
谵妄、抽搐及
脑膜刺激征。持续6~7日后体温骤降,伴以大汗,甚至可发生
虚脱。以后患者自觉虚弱无力,而其他症状肝脾肿大及黄疸均消失或消退,此为间歇期。经7~9日后又复发高热,症状重现,此即所谓“回归”。回归发作多数症状较轻,热程较短,经过数天后又退热进入第二个间歇期。一个周期平均约2周左右。
潜伏期4~9天,临床表现与虱传型相似,但较轻,
热型不规则,复发次数较多,可达5~6次。蜱咬部位多呈紫红色隆起的
炎症反应,局部
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黄疸、神经症状均较虱传型为少,但皮疹较多。
回归热螺旋体,在患者发热期的外周血液内一般容易查到。薄的
血涂片中,用革兰染色为阴性,瑞氏或
吉姆萨染色呈红色或紫色,于
暗视野显微镜下,可见其以旋转和移行的方式灵活前进或后退,并向两侧摇摆,
骨髓涂片也可找到螺旋体。伴有神经疏螺旋体患者,
脑脊液压力及蛋白均可升高,细胞数可增加,也可查到螺旋体,有时尿沉淀螺旋体也可阳性。
虱传回归热患者发热期血
白细胞计数升高,在(10~20)×10/L之间,间歇期则恢复正常,分类变化不大,蜱
传者白细胞计数多正常;
血小板可减少,发作次数多者
贫血明显,但
出凝血时间正常;有黄疸者,血
胆红素升高。
可采用
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蛋白印迹等方法检测特异性抗体,如果第二次效价升高4倍,则有助于诊断。
根据发病季节与地区、
个人卫生情况及有体虱滋生等
流行病学资料,发热与间歇交替出现的典型热型,剧烈头痛、全身肌肉疼痛、肝脾肿大等临床症状,结合
实验室检查从
末梢血中检出螺旋体,本病即可确诊。
治疗应在
发热早期或无热期开始,但不要在接近发作的末期治疗,因为有发生Jarisch-Herxheimer(贾-赫二氏,雅里施-赫克斯海默二氏)反应的危险,这种反应有时在
虱传回归热时有致死的危险。
蜱传回归热时,在给首剂
四环素或
红霉素前2小时和服后2小时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可减轻Jarisch-Herxheimer反应。
抗生素能消除体内
螺旋体,故治疗有特效,四环素族抗生素是目前最有效的药物,一般选用四环素、苄星
青霉素、
普鲁卡因青霉素疗效亦佳。吸收缓慢的青霉素不能杀灭脑内的螺旋体,故治疗后疾病有复发可能;部分蜱传回归热对青霉素不敏感,故不宜选用;抗生素治疗中须严加注意可能出现严重的休克反应即雅里施-赫克斯海默二氏反应,重者可致死,这可能是螺旋体大量溶解时出现的
过敏性休克反应,故第一次抗生素剂量不宜太大,必要时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新胂凡纳明只用于晚期反复发作,对抗生素疗效较差的蜱型回归热患者。
虱传型回归热的预防应注意隔离患者,并彻底灭虱。热退后需继续观察15日。
接触者亦应彻底灭虱,必要时口服
强力霉素预防发病。蜱传型回归热应灭蜱、灭鼠。灭蜱可用
马拉硫磷或
敌敌畏喷洒,灭鼠可用药物毒杀及捕打等方法。在
疫区执行任务时应注意
个人防护,必要时口服强力霉素或四环素预防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