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汤,属中医的
理气剂,功能破滞降逆,补气扶正。治
七情伤肝,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四磨汤
行气而不耗气,有邪正兼顾之妙。用法采取浓磨温服,则力专效速,故方以四磨汤命名。现代常用于支气管哮喘、
肺气肿等属
气滞兼有气逆者。
方义
(2)气逆宜顺之,故用乌药。
(3)加人参者,降中有升,泻中带补,恐伤其气也。
(4)大实者,仍宜枳壳。
又附方:
[1]一方人参易枳壳。
[2]一方去人参,加枳实、木香、白酒磨服,名五磨饮子。治暴怒
卒死,
名曰气厥。
来源
严氏
四磨汤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卷二。
【用法】上四味,各浓磨水,取300毫升,煎三五沸,放温服,或下
养正丹尤佳。
【功用】破滞降逆,补气扶正。
【主治】七情伤感,上气喘息,胸膈满闷,不思饮食。
【各家论述】
1.《
医方集解》:此手太阴药也,气上宜降之,故用槟榔、沉香,槟榔性如针石,沉香
入水独沉,故
皆能下气;
气逆宜顺之,故用乌药;加人参者,降中有升,泻中带补,恐伤其气也。
2.《金鉴》:七情随所感皆能为病,然壮者气行而愈,弱者气著为病。愚者不察,一遇上气喘息,满闷不食,谓是实者宜泻,辄投破耗等药,
得药非不暂快,初投之而应,投之久而不应矣。若正气既衰,即欲消坚破滞,则邪气难伏,法当用人参先补正气,沉香纳之于肾,而后以槟榔、乌药从而导之,所谓实必顾虚,泻必先补也。四品气味俱厚,磨则取其气味俱足,煎则取其气味纯和,气味齐到,效如桴鼓也。
3.《
成方便读》:以槟榔、沉香之破气快膈峻利之品,可升可降者,
以之为君;而以乌药之宣行十二经气分者助之;其所以致气之逆者,虚也。若元气充足,经脉流行,何有前证?故以人参辅其不逮,否则气
暂降而郁暂开,不久又闭矣,是以古人每相需而行也。若纯实无虚者;即可去参加枳壳。
4.《
历代名医良方注释》:此方乃醒气、散气、
降气、
纳气,而又维护正气之方也。气喘分两大纲,一在上为实,乃肺气不通调;一在下为虚,乃
肾气不归根。本方证治,兼而有之,盖七情感伤,
郁滞菀结,气喘而急,上而不下,留滞膈间空膜之地,形成
气膈。方制槟榔以开之,乌药以异之,沉香以降之纳之。又用人参之大有力者,主持其间,俾气有统摄,不致散漫耗蚀,上下循环,营周不休,以归复于生理正常。尤妙在四药皆磨,既取其气味之全,又取其缓缓斡旋,不过攻过补,致令转变气损
气滞反应之嫌。一本磨上三药,倍人参
煎汤,入盐调下,对于虚甚不能运药,义求人参补
力之早达,未为不可。然煎则补住
气痰,恐诸气药反难以奏功。观
喻嘉言《
寓意草》,治
痰喘夹虚,用人参切则效,人参用煎则不效,其意殊耐深思。要之须恰符病窍
病机,斯可耳。
四磨汤
【组成】人参 槟榔 沉香乌药
【用法】用水磨取浓汁,煎服。
【功用】理气降逆。
【主治】
伤损喘逆,张口抬肩,呼吸气急,不能接续,或
胸胁作痛。
「四磨」,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
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本方用于治疗因七情失调所致气逆不降之证,服之
行气导滞、止痛降逆,又因方中用人参一味,可防三药之副作用,俾行气而不伤气,破滞而不伤正,扶正袪邪而获效。
《
证治准绳》
六磨汤,为本方加木香、枳壳,主治气滞腹急便秘。《
医方集解》
五磨饮子,为本方去人参,加木香、枳实,主治
气厥或
气郁之实证。
药理作用
四磨汤对小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并与胃肠道促动力剂
莫沙比利进行比较。以胃肠内
标记物葡聚糖蓝22000 在胃内色素相对
残留量及小肠推进比为指标, 观察各
实验组对正常小鼠
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结果四磨汤对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及肠推进运动均起到明显的
促进作用, 但其促
胃排空作用较莫沙比利弱, 而对肠推进运动的促进作用与莫沙比利相比则无
显著性差异。结论显示四磨汤具有加快胃排空及促进
肠蠕动作用。
由来
相传在
北宋乾德年间(公元 968 年),
晋王赵匡义(即后来的
宋太宗),喜添三儿子赵德昌(后来的宋祯宗)。小五子生得乖巧伶俐,招人喜爱,唯有一样让晋王爷不安:小德昌的肚子一直不好,经常腹泻、
腹胀、胃口也差。
一时间,附近“名医”闻讯纷纷前来献方治病,但小德昌的病情仍无起色。一天,一银须老翁一言不发拨开人群,揭榜直奔王府而去。经过一番望、闻、问、切,只见老翁从他那
葫芦中取出四包药,交御医户用钵水磨后煎煮半个时辰,让小德昌喝下。约莫两个时辰,小德昌放了一个长屁,又拉了一泡尿。过了一会儿就叫着要吃点东西。连服三日后,小王子饮食正常,身体逐渐恢复,晋王大悦。
原来,老翁姓游名连俊,字长卿,湖南衡山人。此药名叫四磨汤,因由木香、
枳壳、
槟榔、乌药等四味药用水磨服而得名。系游翁祖传秘方。婴幼儿
行气导滞、调和肠胃十分灵验,久服无碍。晋王见游翁精通医道,就劝期留在王府潜心研究医道。“四磨汤”自此成为王府常用御药,后此方载入宋代医学名著《
济生方》和明代《
痘疹金镜录》之中。
游翁告老还乡,回到湖南衡山(今衡阳)开了一间药铺济世救民,传授医道。由于“四磨汤”的疗效显著,当地老百姓纷纷前来购买,给婴幼儿服用,以调和肠胃,治疗乳食内滞,腹胀、
腹痛、
消化不良等症。
四磨汤的美名很快由城镇传至农村,沿
湘江流域传遍湖南、湖北……久而久之,渐渐就形成了这样一个传统习惯,婴儿出生一周后,不论是男是女,有病无病,都给服用四磨汤,这样,孩子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再闹肚子,肠胃特别好。这个习惯已沿袭 1000 多年。
“四磨”是指四味药物先磨浓汁再和
水煎服的方法。由于方中诸药均较坚实、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过久又恐芳香气味散逸,而影响治疗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则味全”之意,故称“四磨汤”。
说明书
[药品名称]
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 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症,症见
腹胀、
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中老年气滞、
食积证,症见
脘腹胀满、腹痛、便秘;以及腹部手术后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
[规格] 每支装10毫升
[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一次20毫升,一日3次,疗程一周;新生儿一次3~5毫升,一日3次,疗程2天;幼儿一次10毫升,一日3次,疗程3~5天。
[注意事项]
2.冬天服用时,可将药瓶放置温水中加温5~8分钟后服用。
3.有
高血压、
心脏病、
肝病、
糖尿病、
肾病等
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4.婴儿及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患儿如腹胀腹痛或哭闹不安较重者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6.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9.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