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
商品学名词
商品是为了出售而生产的劳动成果,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简介
定义
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的定义:
1、商品,指为了出售而得到货币,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
2、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3、商品是经过交换且非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
狭义的商品仅指符合定义的有形产品
广义的商品除了可以是有形的产品外,还可以是无形的服务。比如“保险产品”、“金融产品”等。
商标法事务中,适用于狭义的商品的有关的规定,也同样适用于服务。
基本属性
1.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和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商品两大属性的关系是对立性和统一性。
价值
1.商品的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共同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商品的特有的。
使用价值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的有用性,不同的商品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不同的使用价值是由物品本身的自然属性决定的;同一种商品具有多种自然属性,因而具有多方面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维持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维持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因此,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是商品的交换价值。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能按一定的比例相交换,表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在质上应是相同的,从而在量上才可以进行比较。这种同质的共同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商品中的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就是商品的价值。因此,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价值反映了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般使用价值越高的商品,价值也越高。
价值不能决定使用价值。
其他属性
商品的其他属性
商品的其他属性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属性
(1)这主要是指一种商品的相对不变的属性,如商品编码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商品条码、商品类别等。一般情况下,这些属性不发生变化。特殊情况下有一些变化,如商品类别,同一种商品在小类划分的时候,对于不同的商场,可能有不同的归属。商品编码,一般也不会变化,但在商场的经营部门发生变化的时候,可能发生变化,这主要取决于商场现有计算机系统的商品编码规则。
零售企业的业态对商品的固定属性也有一定影响,这也取决于计算机系统的编码规则系统设计时的设计思想。比如,对于百货业态,为防止混乱,通常都禁止重复经营,所以一种商品只隶属于一个部门。于是,商品所属部门就可以作为这个商品的固定属性之一。对于连锁店,这一规则就不成立,一种商品在连锁店中往往同时属于多家销售门店,甚至配送中心。这时,商品所属部门就成了一个变化量和不确定量,因为事先无法确定究竟连锁公司将有几家门店可以销售这种商品,连锁公司最终会发展多少家门店。这种情况,商品的部门隶属属性就成了变化属性。当然,对于百货店,这种属性也同样可以放在变化属性中进行处理,但明显感觉不合理。这时候就要考虑到系统运行性能,考虑放在哪种属性内,系统的处理更有效,编程更简洁。
(2)固定属性还可以进一步分成经营属性和管理属性。经营属性主要是指在日常商品流转过程中涉及的种种属性,商品编码、名称、生产厂家、条码等,都属于这一属性。它们是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商品的管理属性是指为满足在经营过程中的进一步要求而设置的属性,如商品保质期保修期、某些商品的最高最低库存、商品的各种损耗率等。这些属性的作用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应比较成熟、基础数据全面和稳定、经营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系统要比较熟悉等。粗略看,一些属性属于日常经营必需,但实际上,在外部条件没有具备之前,计算机系统很难对它们进行管理。所以,尽管是日常经营必需,在系统运行早期,许多属性还是通过手工管理实现。
变化属性
指在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变化的属性,如商品价格商品数量、进货人员、供货单位等。同样,对于变化属性,也有经营和管理性质之分。
(1)商品变化属性中的经营属性有:进货价格、销售价格、商品批次、进货数量、所属库房、经销代销性质、进货价格含税与否等等。
(2)商品变化属性中的管理属性有:商品保本保利期、商品库存位置、商品陈列位置、商品建议进货量、商品供货周期、商品进货费用、商品建议零售价格、竞争对手商品售价等。
3. 正确处理和理解商品的其他属性
商品的经营属性是基础属性,管理属性是高级属性。管理属性依赖基础属性的正确性和系统性。商品固定属性是更加基础的属性,它又是商品变化属性的基础。可以说,商品的固定属性是最基础的部分。
另一方面,商品的各种属性在某些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比如商品的隶属关系。商品的最高最低库存也有类似性质。销售波动小、不太受季节影响的商品,它的最高最低库存就可以放在固定属性内。
将商品属性进行分类,主要目的是根据这些属性的作用进行合理使用
对于开发商,可以根据商品属性对应用程序的设计、用户界面进行合理组织。根据不同的商品属性将应用软件功能分层划分,以达到主次分明、界面功能简洁清晰的目的。同时,还可以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和培训用户的难度。由于不同的商品属性对应了不同的管理层次和管理难度,用户只有理解了商品的各个属性后,才能够从基础工作一步步稳定地往前走,正确掌握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比如,在系统投入运行初期,企业应当把注意力放在经营属性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把原有的手工经营过程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起来。当基础数据和经营数据都达到完整、可靠之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入管理属性,进一步提高整个应用系统的运行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这样,就可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一步步提高整个企业的管理水平。
4.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固定属性
固定属性是应用系统最底层的基础,所有的应用功能都要通过固定属性才能发挥作用。这部分属性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关联事物多,数据量也很大。
a.经营属性
经营属性不能有任何错误。无论是系统设计错误还是数据准备错误,都必然会给应用系统带来很多后患。比如,一个商品编码错误,就会造成从合同、进货、销售、结算等相关过程的全部错误。其中许多错误是无法消除的。又如,商品变化属性中的供货单位,如果被放在固定属性中,就无法同时从两家供货商进货。由此造成或者商品断档、或者无法结算(商品档案中只能有一个供货厂商)。如果商品的固定属性被当成变化属性,则会造成大量其他麻烦和错误。如商品名称没有在商品档案中定义,则在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录入相应的汉字,造成使用的极大不便。这类错误甚至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的错误。因此,数据准备过程中,一个商品对应的名称、编码、条码、生产厂家、商品所属类别等,要严格认真地进行核对,防止出错。从大量实践反馈的情况看,许多错误都是在数据准备过程中产生的,这主要是对基础数据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的。
b.管理属性
管理属性又可以视为高级属性。这是因为这些属性要发挥作用,应用系统的数据必须完整而准确。否则,枉花许多人力物力却没有实际效果。比如库存上下限的属性,如果实际库存数量不清楚,这种属性指定即使再合理也不会有任何用处。又如商品的保本保利期,如果实际销售数量有错误,商品的保本保利期就是错误的。
显然,商品的管理属性对企业效益提高具有很大作用,这些属性对企业十分重要。从比较简单的角度看,商品和其他实体的经营属性的使用为系统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数据平台,它们为企业的有效经营和管理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它们自身对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十分有限的。比如,销售额本身可以有许多意义,对销售额的分析则依赖更深入的数据提供;进货合同的统计数据中有合同数量、合同金额、合同明细等,如果不对供货厂商的供货周期、供货信誉、供货商品的质量等级进行管理,合同的执行情况就很难有效控制,通过对合同的管理提高进货质量的目标就很难达到。如果合同数量、合同明细本身不正确,其他数据就没有意义。固定属性中管理属性对系统影响很大,因为它对整个系统具有长期影响,相关的变化属性几乎每一次使用时都受它的影响。所以它是全局性的属性,在使用中要十分认真地对待。一些固定属性跟变化属性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商品保质天数,是一个绝对值,它要跟商品进入保质的起点日期关联起来对具体商品才有意义。这类属性的划分要尤其注意。如果将保质天数放在变化属性里,操作起来非常麻烦,也容易发生数据错误(不填或随便填写数据)。
(2)变化属性
变化属性是商品流转过程中的内容反映,比如商品进货价格。每次进货的价格都可能跟上次不一样。这些属性的数值是变化的。它反映了商品在流通过程的不同阶段的变化情况。掌握了这些变化,就可以掌握经营规律,及时调整商品经营策略,提高经营效益。
a.经营属性
包含进货价格、进货数量、进货部门、采购员、进货日期、保质起始日期、进货费用、供货单位、进货批次、结算日期、结算方式、经代销、零售单价、库存数量、盘点数量、盈亏数量等项。
这些属性是在商品经营过程中最重要的原始经营数据。它们的特点是在商品的经营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为是随着商品流动过程发生的,所以有时也称这些属性为流动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商品的经营过程,是整个信息系统中最核的属性。如果这部分属性所对应的数据在经营过程中没有错误,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和用户的使用就是基本成功的,因为系统已经可以独立支持完整的经营过程了。对于国内大多数零售企业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点。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系统的成功。
b.管理属性
与固定属性中的管理属性一样,它也是一种高级属性,它是在流动属性中对更高的管理要求提出的。同样,它要在正常的经营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这类属性有:保本保利期(在进货费用、商品损耗等基础上生成)、商品保质期、最高商品库存、最低商品库存、商品存放地点、参考加价率(用于商品的参考定价)、商品ABC划分标准、商品供货周期、商品陈列位置等。某些这类属性需要与固定属性中的管理属性结合,比如商品保质期,需要固定属性中的保质天数和流动属性中的起始日期来确定。从这些属性的大致内容我们可以看出,变化属性中的管理属性对企业中的经营十分有用。从上面的简单讨论我们也基本了解了这些属性的使用需要比较严格的管理基础。
从各种属性的管理严格程度角度看,经营属性的严格程度大于管理属性。经营属性的值不能有错误,因为在固定属性中反映的是客观事实,不能有错。变化属性中的经营属性绝大多数都是经营数据,是财务原始数据,也不能有一丝一毫差错。这也是为什么管理属性要在经营属性的基础上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日常的经营连财务账都对不上,供货单位和商品名称都不对,怎么可能谈到管理。
相反,管理属性的严格性比经营属性的要求松得多。因为管理属性所反映出来的主要是定性和基本定量的数据,不具有财务账务的性质。许多情况下,这些数据对于业务人员,是一个参考指导性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比手工管理状态下的结果要准确、客观得多,甚至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手工管理能够处理的数据量太小,运算和处理太简单,所以许多结果是不正确甚至是错误的。
因此,管理数据可以在数据量不十分充分和稍有误差的情况下发挥正常作用。多数情况下,即使基础数据不太完整和准确(但要基本完整和准确),它仍然能够给经营者提供准确的方向,以做出正确的经营调整决策。比如商品保本保利期,即使从算法角度,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结果,但是大致结果相近,当然可以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有相当价值的参考。
辩证关系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人们总是把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称作商品的二因素,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任何社会经济形态中的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不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基础,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另一方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又是矛盾的。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商品生产者生产一种商品,是为了取得商品的价值;商品消费者购买一种商品,则是为了取得该商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只有先证明自己具有社会使用价值,才能实现其价值;而为了实现价值,又必须先具有使用价值。可见,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如果只是用来满足商品生产者自己的需要,或只是无偿地交付给别人使用,都不能成为商品;只有通过商品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特性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
特征
1、作为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劳动产品就不能成为商品。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气、阳光等,虽然是人类生活所必需,但这些都不是劳动产品,所以它们不能叫做商品。
2、作为商品,还必须要用于交换。商品总是与交换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用来交换,即使是劳动产品,也不能叫商品。比如说在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式的家庭生产,种出来的粮食和织出来的布,尽管都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员自己使用,并不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因而也不是商品。
3、对他人或社会有用。没有用就不会发生交换,有用才能发生交换。
以上关于商品特征的描述,尚有争议。
价值
商品是可以用来与别人交换的财产,换句话说,商品是具有所有权并可以用来和别人交换的财富。因此,和所有财产一样商品也具有两种价值属性,即商品本身相对于人的需求的财富价值以及相对于人们获得它而付出代价的财产价值。显然,商品的财产价值并不是商品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而是它的所有权的价值,一旦所有权消失,那么商品的财产价值也就不存在了。
商品的财富价值,是相对于人的需求的满足价值。一事物的满足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它的需求度大小,需求度越大,它的满足价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因此,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度越大,则该商品的财富价值就越大,反之则财富价值就越小。需要说明的是,商品的财富价值大小和财富的多少并不是一个概念,财富多少是反映了商品的单位数量的多少,而财富价值是指商品相对于人的需求所具有的满足价值。当然,单位商品的财富价值越大、数量越多,那么总的财富价值也就会越大。
商品的财产价值是指获得该商品所有权必需付出的总的代价,它包括了物质上的损失和精神上、体力上等耗费。例如,你自己手工制作一个皮包其财产价值应该等于你购买皮革和缝线用去的费用以及加工制作时的劳累、耗费的时间等的所付价值的总和,这就是你自己对制作这个皮包的所付价值大小的判断。又比如,你走了2里路买了1条香烟,那么这条香烟的财产价值就等于买烟付出的钱和走路耗费的体力时间之总和的所付价值。但是如果同样有一个人也走了与你相同的路程和时间,却买了10条烟,那么他在每1条烟上所付价值相对于你来说就要小些,因为虽然他在每条烟上付出的钱是一样,但所耗费的体力和时间就相对要小些。所以他每条烟的财产价值就比你的那条烟的财产价值要小。
因此,我们注意到,由于每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的不同以及每个人获得相同商品的所付价值的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其财产价值的判断也会产生不同。那么,对于一个相同的商品它的财产价值该如何确定呢?显然,它不是以那个人的所付价值大小来决定,而应该以社会所付价值的大小来决定,即以社会大多数人获得该商品时的平均所付价值来确定其财产价值的大小。因此,商品的财产价值应等于所在地现时获得该商品的社会所付价值。
商品是可以用来进行交换的财产。例如,一个人用20斤苹果与另一个人换了2件上衣;一个人用自己在上海的一套住房与另一个人交换到一套在北京的住房等等。人们往往把商品的这种交换看成是商品本身在交换中发生了易手或交换,实际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与我们以往所理解的完全不同的奇妙的现象:也就是说,在商品的交换中,商品本身并不一定发生易手或交换,而实际上是对商品的所有权发生了易手或交换,即商品交换的双方对各自商品的所有权进行了交换。
商品和所有权原本是两个可以分离的东西,但人们往往将两者视为一体,因此当商品在进行交换时人们很难看清楚是商品本身的交换还是商品的所有权进行交换。我们要指出的是:商品交换的本质是一种权利的交换,即商品所有权的交换。所以说,商品交换的本质并非是商品的实体发生了交换,而是商品的所有权发生了交换。商品实体的交换只是表面现象,而本质是商品的所有权发生了交换。
区分
一般认为,商品的范围是两个不同的劳动产品集合的差集。这两个集合一是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的集合,它包含从第一次交换实现开始到劳动产品毁灭止,中间所有的劳动产品,二是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它包含从最后一次交换实现开始,到劳动产品毁灭止,中间所有的劳动产品。这意味着:
①商品是劳动产品从产生到灭亡全过程中的一段过程的称谓。当这段过程完成后该劳动产品就不称商品了。
②商品过程有的经历的时间长,有的经历的时间短。如果有的劳动产品生产出来使用者即刻买到手里,那么它的商品过程仅是一瞬间。
③未经过交换的劳动产品和进入使用过程的劳动产品均排除在商品之外。
④如果使用者经交换所属的产品,使用一段时间后又售出,那么该产品就经历了二次商品过程。
物流中的商品
商品和物流学中的“物”的概念是互相包含的。商品中的一切可发生物理性位移的物质实体,也就是商品中凡具有可运动要素及物质实体要素的,都是物流研究的“物”。有一部分商品则不属于此,因此物流学的“物”有可能是商品,也有可能是非商品。商品实体仅是物流中的“物”的一部分。
区分原则
商品形形色色,多种多样,对其进行区分有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物质原则
具体地区分一种商品,首先要从商品的物质性上考虑。商品是物质,是客观存在,不同商品的物质内容及存在形式都会不同。商品的物质内容与存在形式,称为商品的物质特征。物质特征不同的商品是不同种的商品,这就是区分商品的物质原则。
商品的外形、装潢及商标等是商品的存在形式,而质量、性能、工艺及用途等是商品的物质内容。按照物质原则区分,同一数量的同种商品必须同质。如果严格细分,商品的物质特征就有无限多种,尤其是手工产品如此。实际中人们并不严格细分,而是定出几条标准,然后依据这些标准把商品分为有限多种。例如,人们根据面粉的精细程度,把面粉区分为标准粉和精粉两种。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虽然都能收看电视节目,但因由于性能上的差异而成为不同的电视机。矿泉水与自来水虽主要都是H2O,但因所含的其他矿物质的不同而成为不同的商品。大筒装的可口可乐与一拉罐装的可口可乐是不同的商品。把商品从物质特征上加以区分,这在商业竞争中是非常重要的,厂家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竭力标榜和宣传自己产品的物质特征,如优越的性能、精细的工艺、美的享受、舒适的感觉、不同的商标等等,广告宣传就是如此。
时间原则
商品还要从它的存在时间上加以区分,商品存在的时间,称为商品的时间特征。时间的变化,会带来生产与消费环境的变化,因而在不同时间内存在的商品是不同的商品,这就是区分商品的时间原则。例如,大白菜与过去大白菜是不同的大白菜,大白菜的生产风调雨顺,生产费用较少,而则遭受了自然灾害。又如,今天阴天下雨雨伞销售量较大,而昨日晴空万里雨伞售不出,因此今天的雨伞不同于昨日的雨伞。对于食品之类的商品,就更重视时间性了。
区域原则
商品所处的地理区域,称为商品的区域特征。商品也要从区域特征上加以区分,区域特征相同的商品可以直接进行交换,区域特征不同的商品则不能直接交换,因而要视为不同的商品。这就是区分商品的区域原则。
在交通往来不发达的地区之间,商品的直接交换不能实现,把商品从一个地区运往另一个地区,需要付出一定代价。因此,不同地区的商品应该区别对待。随着交通运输与通讯的迅速发展,商品的交换与流通渠道越来越畅通,地区差别对商品交换的阻碍越来越少,商品的区域特征越来越趋于一致。
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往往与某些不确定或随机的因素有关,例如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随机的,交通事故对运输的影响是随机的,天气情况对雨伞销售的影响也是随机的。我们把影响商品的随机因素,称为商品的随机特征。商品还要从随机特征上加以区分,不同随机事件发生情况下的商品,应该区别为不同的商品,这就是区分商品的随机原则。
按照上述四条原则细分商品,商品种类就有无限多种。但实际中,人们通常总是把商品的物质特征划分为有限种,时间划分为有限个时期,如以月、季、年等为计时单位,考察一定时期如5年、10年或25年内的经济运行情况,商品所处的区域被划分为有限块。对于影响经济活动的随机因素,也只考虑有限多种,而且每种随机因素的可能取值被认为是有限多个。作了这样的简化以后,所考虑的商品就只有有限多种了。
陈列方法
商品陈列指以商品为主体,运用一定艺术方法和技巧,借助一定的道具,将商品按销售者的经营思想及要求,有规律地摆设、展示、以方便顾客购买,提高销售效率的重要的宣传手段,是销售产业广告的主要形式。
合理地陈列商品可以起到展示商品、刺激销售、方便购买、节约空间、美化购物环境等各种重要作用。据统计,店面如能正确运用商品的配置和陈列技术,销售额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0%。
类型
1. 陈列类型
(1)纵向陈列和水平陈列
纵向陈列是指同类商品从上到下地陈列在一组货架内,顾客一次性就能轻而易举地看清所有的商品。水平陈列是把同类商品按水平方向陈列,顾客要看清全部商品,需要往返好几次。所以,应尽量采用纵向陈列。
(2)廉价陈列和高档陈列
花车陈列属于廉价陈列,它给顾客一种全家的感觉,能够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专柜需要给顾客高档的感觉,可以用豪华的货架和灯光处理的方法制造高档的感觉。
(3)样品陈列
商场专柜中具有代表性的商品单独展示,比如服装,模特衣架要向顾客展示的新款式,以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
(4)活动式陈列
对于一些商品,可以采用活动式的陈列,比如服装,营业员选取其中一款,作为制服身上,这也是一种销售技巧,营业员本身就在生动形象地直接给商品作着一种引人注目的最佳效果的展示。
技巧
2. 陈列技巧
(1)左右结合,吸引顾客,是商品摆放的一个技巧。
一般说,顾客进入商场后,眼睛会不由自主地首先射向左侧,然后转向右侧。这是因为人们看东西是从左侧向右侧的,即印象性地看左边的东西,安定性地看右边的东西。在国外已有许多商场注意到人类工程学的这个特点。利用这个购物习惯,将引人注目的物品摆放在商场左侧,迫使顾客停留,以此吸引顾客的目光,充分发挥商场左侧方位的作用,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使商品销售成功。
(2)相对固定、定期变动,也是商品摆放的诀窍。
从顾客的角度讲,大多喜欢商品摆放相对固定。这样,当其再次光顾商场时,可减少寻找商品的时间,提高顾客购物效率。商场针对这个心理特点,不妨将物品放在固定的地方,方便顾客选购。但长此以往,又易于失去顾客对其他物品的注意,且产生一种陈旧呆板的感觉。因而也可在商品摆放一段时间后,调整货架上的货物,使顾客在重新寻找所需物品时,受到其他物品的吸引,同时对商场的变化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这种变化如果过于频繁,会导致顾客的反感,认为商场缺乏科学化的安排,混乱不堪,整日搬家,继而产生烦躁不安的心理。所以,商品的固定与变动应是相对的、适应的。一般一年变动一次为宜。
(3)售货交款之间拉开距离,对商场经营者来讲,同样不失为一种商品摆放的艺术。
许多商场柜台售货,采取在收款台统一交款的方法。这是便于财务管理的一个措施,同时含有更重要的意义。有时人们进入商场总比原来预计要买的物品多,这就是由于商品刻意摆放对顾客心理影响的缘故。商场可设计多种长长的购物通道,避免从捷径通往收款处和出口。当顾客走走看看或寻找收款处时,便可能看到其他一些引起购买欲的物品,所以商场的各收款台位置可有意识地设在离商品稍远的地方,促使顾客交款的同时,再被其他商品吸引,产生购买欲。
概念属性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具有二因素是因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既是具体劳动又是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千差万别的具体劳动创造出千差万别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生产性支出。它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关系:对立统一。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而劳动量是用劳动时间来衡量的。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基本矛盾
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经济: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总和,构成商品经济。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23 15:21
目录
概述
简介
基本属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