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发展
社会学术语
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要义的体现。主旨是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和谐发展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和谐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时期,既是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矛盾的凸显期,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诸如: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等等。
简介
也就是说,和谐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行为合拍、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和谐发展强调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高度综合和合理竞争,共生与自生能力的结合,生产、消费与还原功能的协调,社会经济环境的耦合,时、空、量、构、序的统筹,以及哲学工程学的完美结合,实现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的协调,达到“天人合一”、“人地共荣”的目的。因此,和谐发展可以归纳为: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本质
和谐内涵的本质是共同发展,只有关系和谐,才能实现共同发展,这就是和谐发展。它既明确了目标,又明确了实现目标的途径。目标是相关事物和谐发展,而不是自由发展。和谐发展的途径是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促互补、互利互惠的和谐关系,这是社会法则——共生原理。自由发展的途径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竞争关系,这是自然法则——优胜原理。生物与生态由遵循自然法则的自然存在,向遵循社会法则的社会存在转化,是进化。这种进化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生物的个体与群体行为由自发到自觉、由盲目到理智的转化过程。
发展是硬道理。但必须先弄清楚:我们追求的“发展”究竟应该是什么?这就需要深入地揭示“发展”的内涵。
事物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自身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自身适应环境、变革事物与促进和谐的功能,为相关事物共存共荣创造与提供更多的有利条件——提高存在的价值。追求发展主要是追求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这就是发展的内涵,是和谐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事物发展的根本标志是提高存在的价值,评价那些毫无价值的变化的发展水平,没有任何积极的实际意义。如果社会生产力能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一百辆汽车、一百架飞机、一百栋楼房、一百颗核弹,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可能会破坏和谐,是否会破坏和谐,要看具体条件。
发展是使真理在深度与广度上更多地变为现实,是使抽象的、观念形态的真理转化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的真理,是使具体事物提高真理的含量,是提高社会与世界的和谐程度。用和谐发展观引导社会建设,社会自然要朝着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引导世界变革,世界自然要朝着和谐世界的方向发展。
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人自身的素质结构及与相关事物之间关系的要素与结构,提高适应环境、认识事物、变革事物、驾驭事物、创造事物与创造和谐关系的智能,提高人生价值与精神境界。每个人的发展,都是以他人和过去的社会发展为基础,以为他人和未来的社会发展创造与提供了多少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人生价值为标志,不是以拥有的权力、占有的财富、形成的势力、获得的荣誉——名利为标志,从而在实践上实现自身与他人、个体与群体的互助合作、互促互补、互利互惠、和谐发展,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具体统一,促进社会和谐与世界和谐。好人,是常做好事——属性与功能促进和谐发展的事,是能给他人好处的人。能为很多人的生存发展创造与提供很多有利条件的人,是大好人。做事要做有价值的事,做人要做创建和谐的人,这是和谐人生观的基本观点。用和谐人生观教育干部、培养人,是反腐倡廉的根本大计,是培养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人。
人的精神境界,等于他的生存发展与多少人和物的生存发展融合在一起这一客观实际。个人的思想和行为,符合有利于促进与实现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就是把个人的生存发展与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融合在一起。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主要不在物质(生理)结构,而在精神(心理)文明。求生存是人的自然本能,追求生存的深远意义、广泛价值、崇高境界、高尚人格,才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能动精神、发展标志。这是和谐人性观的基本观点。
人的生活质量,在于促进与实现人的发展,最有利于实现人的发展的生活,才是高质量的生活。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与水平,在于提高人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不是单纯追求高消费,这是和谐生活质量观的基本观点。
人的生活幸福,是对发展过程的体验。不利于发展的物质享受、精神刺激和愉悦活动,不是正常人的真正幸福。这是和谐幸福观的基本观点。
人的发展是有条件的。有主观条件,有客观条件,有自身条件,有自然与社会条件。人的发展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条件与发展,都是具体的、动态的、相对的、辩证的。
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物质条件。
文化发展
文化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精神条件。
政治发展
政治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社会运行条件。
社会发展
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人的发展,是在对立、转化、统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优化社会要素、组织与关系的结构,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更有利的社会环境——基础条件。社会的发展,是人类整体发展的综合表现,要通过人类个体、群体及其相互关系的发展来实现。
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文化改革、教育改革、各种社会改革,都要用是否为人的发展,为人类个体、群体、整体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创造与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这一客观实际——提高价值、发展真理,来衡量、评价、判断它的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这是和谐改革观的基本观点。
和谐是共同发展的关系,真理是共同发展的事实,价值是共同发展的量度,发展是为共存共荣增添有利的条件,是提高事物促进和谐的功能与提高相互关系和谐的程度,是对促进和谐关系做的贡献,又是和谐关系产生的结果,发展与和谐相互依赖又相互促进。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是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来的,是我们党在重要文件里第一次响亮地提出这样的要求。
郑新立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我国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包括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享受的需要。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区域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地方基本生存的需要早就满足了,像上海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7.2%。地区发展水平不一样,人们的需求也不一样,我们要努力满足13亿不同层次的人的需要。同时还要看到,实现群众的愿望,满足群众的需要,维护群众的利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细心体察群众愿望和利益要求的变化,使我们的政策措施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群众利益,使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更有力地体现群众利益。
其次,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曾明确指出,个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共产主义者所向往的。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因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和谐发展.人民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30 14:37
目录
概述
简介
本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