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
母猪是猪生产学的术语,一般是指被选留后尚未参加配种的母猪。在多数种猪场及某些情况下,也指青年母猪、雌性猪被选留种用后到它第一次分娩时的猪。
动物介绍
关于后备母猪的定义说法不一,矛盾主要集中在它的结束时间。因为养猪生产学中对于雌性猪在初次配种后到分娩的时间没有一个
专业术语。然后,雌性猪在初次参加配种后还有
返情的可能。前者可作为行业约定的定义,但从细节划分和科学严谨方面考虑,后者定义要略好于前者。
一般后备母猪用于补充因年龄较大、繁殖性能差或
疾病原因所淘汰的母猪,从而使生产母猪保持以青壮龄为主的组成结构。
挑选
养猪生产中,须不断更新母猪,即在淘汰发情迟缓、年老体弱、泌乳能力差及有繁殖障碍母猪的同时,及时挑选优质良种后备母猪补充生产。所谓后备母猪,就是指
子猪育成到初次配种前留做种用的母猪。在养猪实践中,挑选后备母猪技术性很强,贯穿其
生长发育全过程,要依据其父母、同胞和自身的各种综合性能及表现进行全面考察。
肢蹄
肢蹄问题是后备母猪不能留种的第二大原因。
裂蹄和关节肿大的后备母猪在将来的使用过程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乳头
乳头对于所有后备母猪的乳头都必须进行外观评价及评分。应当排斥任一侧有效乳头数低于7个、存在瞎乳头、乳头间距或位置太差以及翻转乳头的母猪。外阴对外阴的检查主要集中在大小、形状及受伤情况,应选择外阴发育良好的母猪。另外,
阴户向上翘起的
母猪发生
子宫炎和
膀胱炎的可能性较高。
自身
优质后备母猪自身
生产性能标准:外形(
毛色、体形、头形、耳形等)符合本品种的标准,且生长发育好,皮毛光亮,背部宽长,
后躯大,体形丰满,四肢结实有力,并具备端正的肢蹄,腿不宜过直;有效
乳头应在7对以上(
瘦肉型猪种6对以上),排列整齐,间距适中,分布均匀,无
遗传缺陷,无
瞎乳和副乳头;
生殖器发育良好,阴户发育较大且下垂、形状正常;出生重在1.5千克以上,28日龄断奶体重达8千克,70日龄体重达30千克,且膘体适中,不过肥也不太瘦。在初配前再进行1次筛选,凡
性器官发育不理想、
发情周期不规律、发情现象不明显的母猪应及时予以淘汰。
同胞
同窝子猪
胴体性状好,
整齐度高,
个体差异小,同胞中无
疝气、
瞎乳、
隐睾、
脱肛等生理
遗传缺陷。
母系
后备母猪必须来自产子数多、哺育率高、
断奶窝重较高的良种经产母猪,以选留2胎~5胎母猪的后代为宜。后备母猪的父母应
生产能力强、
抗逆性好、生长速度快、
饲料利用率高等。
性能评价
生长速度后备母猪的生长速度应该是同批次
猪中最快的50%~60%,因为充足的生长能保证
母猪的
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同时,生长速度较慢的后备母猪也可能出现
初情期太晚及使用寿命太短等问题。繁殖性能一般选择产仔数高、
断奶窝重大的高产母猪后代作为后备母猪。背膘厚度背膘厚度的标准会因品种、环境和
终端市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配种
一般后备母猪的配种日龄在220天~230天左右,此时的体重约在130kg~140kg。
饲养管理
瘦肉型后备母猪如果自己选留,要求在60公斤前从育肥猪群内拨到后备母猪圈内饲养。不能以育肥猪的方法一直养到配种前。如果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也要求在60公斤前购买。如果购买得太晚,母猪体重太大,很可能是一直以育肥猪的方式饲养的,对繁殖不利。另一方面,购入的后备母猪太晚,到自己猪场后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很可能造成繁殖失败。
从60公斤以后进入后备母猪培育阶段,饲养管理不同于育肥猪。每天生长速度保持在500克~600克左右即可。这要求适当控制后备母猪的饲料量。建议改成每天饲喂2顿,最好饲喂湿料。后备母猪的饲料最好单独配制,饲料
蛋白质、
氨基酸、纤维素、
维生素、矿物质水平要求略高于育肥猪。这样有利于培育出繁殖
力高、健壮的后备母猪。
当后备母猪达到7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以后,注意观察母猪的
初情期。要求在第二个
发情期配种。配种前可增加饲料量,促进多排卵,多产仔。
从外面购买后备母猪,一定要从防疫好、健康水平高的猪场购买。新买来的后备母猪应当
隔离饲养一段时间(一般4周~6周),不能立即与本猪场猪混群,容易暴发传染病。在隔离观察期间,做好各种
疫苗接种,注意观察后备母猪的健康状况。如果一切正常,就要开始接触本场猪群,让后备母猪适应本场的微生物环境,增加
抵抗力。这种接触应当循序渐进。可让后备母猪接触本场健康老母猪。增加接触本场老母猪可让后备母猪产生强有力的免疫力,保证繁殖成功。
管理上应当增加后备母猪的活动面积,保持圈舍卫生,训练后备母猪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必要的免疫和
驱虫。
成活率因素
春季气温回升,正是产
仔猪的季节,但是由于受气温忽高忽低、温差较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仔猪的
成活率。因此,必须注意做好以下九点。
做好产前准备
分娩前一定要注意母猪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对母猪饲喂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的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另外,要准备好
碘酒,结扎线、剪刀等工具。
注意保温、防寒
新生仔猪最适宜温度为:1日龄~3日龄30℃~32℃,4日龄~7日龄28℃~30℃,8日龄~14日龄25℃~28℃,15日龄~30日龄22℃~25℃,31日龄至分窝维持在22℃,冬春季节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母猪产仔前,产仔箱应达到要求温度30℃~32℃,使仔猪有一个温度舒适的环境。
接好产
母猪产仔时饲养员必须在场,
仔猪出生后及时用毛巾擦去口内鼻外粘液,使其能正常呼吸,再擦净全身,然后在距仔猪脐部3厘米~4厘米处将
脐带剪断,涂抹
碘酊,放入保育箱内。对于
假死的仔猪,可采取在鼻部涂擦酒精等刺激动物或
针刺等方法进行急救。
仔猪要吃足初乳
初乳对仔猪的抗病防病和成活发育非常关键,应让仔猪尽早吃初乳,对弱小
仔猪应给人工辅助,以增加体力,恢复体温,补充水分等。
固定奶头
固定奶头应坚持“自选为主,适当调整,控强扶弱”的原则,方法是:先让
仔猪自行选择
奶头,再按体重大小,体格强弱进行调整,一般是把弱小仔猪圈定在母猪中前部
乳头吃乳,强壮的固定在后面,这样可使同窝仔猪生长整齐良好,不出现
僵猪,也可避免仔猪为争夺乳头而咬破乳头。
及早补料
在7~10日龄时,给
仔猪料槽内放入少许干净和新鲜的乳猪场料进行诱食,亦可将仔猪料放在干净的地面上,让仔猪效仿母猪采食,投喂量要由少到多,并保证每天给仔猪料都是新鲜的。
勤观察
仔猪出生后五天内,要有专人轮流看护值班,随时观察仔猪的发育、吃奶、吃料,粪便等情况,若发现仔猪瘦弱,就要适当补充
精料,发现仔猪拉稀或不食,要及时诊治,还要勤清点仔猪头数,以免母猪压死仔猪。
防好病
首先要防疫。在
仔猪处理完脐带,擦干身上的粘液后,随即肌肉注射
猪瘟单联苗,1头份剂量(150免疫单位),1小时后再吃初乳。二是要防
贫血。可用2毫升
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在仔猪3日龄时
肌肉注射。
三要防下痢。首先在母猪产前15天注射
仔猪黄白痢多价苗;其次是保持圈舍清洁卫生,经常消毒,不让仔猪乱饮脏水。四是防治母猪产后疾病。要及时观察母猪的呼吸,体温,粪便及乳房情况,以防患产后疾病,影响
泌乳和仔猪生长发育。五要勤消毒。每月用百毒杀、abb、1210等
消毒药交叉使用消毒
猪舍和用具等。
断好奶
一般在30日龄后即可断奶,最好采用移母不移仔断奶法,尽量做到饲料、环境、管理三不变,以防仔猪发生
应激反应,以后的管理、环境、饲料要逐步改善,使仔猪有一个
适应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