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
南丹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辖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市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属中亚热带气候,总面积3916.62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南丹县辖8个镇、3个乡。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户籍人口327269人。
历史沿革
殷、周时期,南丹境内就有许多部族生息、繁衍。南丹西北部(今月里、六寨、里湖一带)古为“夜郎”国属地。
秦时,称蛮地。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今县地称蛮地,属牂牁郡毋敛县地。
三国,属蜀国益州牂牁郡毋敛县地域。
晋朝,仍沿袭汉制。
南朝,宋、齐时期(420—502年),今县地仍属毋敛县地。梁、陈时期(502—589年),废毋敛县,县地属马平郡管辖。
隋朝,南丹沿称蛮地,属黔安郡。
唐朝,为羁縻极边之地,在境置羁縻鸾州(今月里、巴峨一带)、羁縻延州(今巴平、六寨一带)、羁縻明州(今县城附近)、羁縻福州(今大厂、高峰一带)、羁縻那州(今吾隘乡那地村南二里那周屯),属黔州都督府。
五代十国,改属宜州。
宋开宝七年(974年)七月,壮族土酋莫洪曣纳土归宋,废羁縻明州,改称南丹州。元丰三年(1080年),南丹土官莫世忍向朝廷进贡,朝廷另赐新印“南丹州印”。崇宁初年(1102年),今那地壮族土酋罗世念纳土归宋。崇宁五年(1106年),建羁縻地州。大观元年(1107年),改南丹州为观州(州址在今高峰街);同时,置羁縻孚州(今昌里一带),统归仁等县,治所归仁县;置羁縻允州(今星店、大平一带,宋末改称永州);废羁縻延州。大观四年(1110年),羁縻孚州废,归仁县、孚州改称靖南寨,隶观州。政和七年(1117年),废靖南寨,恢复孚州、归仁县。宣和三年(1121年),重废孚州及归仁县,复置靖南寨。绍兴四年(1134年),废观州,恢复南丹州,废靖南寨,属庆远府辖,羁縻那州、地州为广南西路直属。
元至元十四年(1278年),南丹土官莫大秀奉表内附,南丹州改称南丹安抚司。大德元年(1297年),南丹安抚司与庆远路同省之,设庆远南丹溪峒等处军民安抚司。羁縻鸾州改称鸾州长官司,羁縻永州改称永州长官司,羁縻福州改称福州长官司,另置延州长官司。那州、地州沿袭,直属湖南道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南丹土官莫天护纳土归明,那州、地州合并为那地州,罗黄貌为土司,直属庆远府。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并延州、鸾州、福州、永州人南丹州,属庆远府。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废南丹州设南丹卫,有官佐吏目302人,旗军10617人。永乐二年(1404年),南丹卫迁往宾州(今宾阳县)。正统十年(1445年),恢复南丹州,南丹卫仍作为军事机构保留。万历八年(1580年),南丹卫从宾阳迁上林县三里营。
清雍正十年(1732年),南丹州改称南丹土州,归河池州承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改土归流,实行弹压制,那地州改称那地土州,隶庆远府。
民国元年(1912年),南丹土州隶庆远府,那地土州归东兰县承审。民国二年(1913年),南丹土州改隶柳江道。民国七年(1918年),废南丹土州建南丹县。民国十九年(1930年),南丹属宜山民团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那地土州划归南丹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丹改属柳州民团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1月,南丹属庆远行政监督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属第二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改属第十区。
1950年1月14日,南丹解放,属宜山专区。
195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宜山专区更名柳州专区,南丹随属之。
1965年5月,南丹县属新成立的河池专区。
1971年,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南丹县属河池地区管辖。
2002年11月1日,河池市正式挂牌成立,南丹县属河池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9年12月28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吾隘乡改为镇建制,原辖行政区域不变。
2001年3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南丹县城关镇和小场镇合并组建新的城关镇。
2005年6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同意撤销巴定乡,整建制并入六寨镇,六寨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6年4月6日,南丹县罗富撤乡建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末,南丹县辖8个镇、3个乡:城关镇芒场镇六寨镇月里镇车河镇大厂镇吾隘镇罗富镇八圩瑶族乡里湖瑶族乡中堡苗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民生街3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南丹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河池市西北部,介于北纬24°42′—25°37′、东经107°1′—107°55′之间,东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隔河相望,南、东南面与金城江区接壤,西南面与东兰县相连,西临天峨县,北、西北、东北3面分别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罗甸县平塘县独山县荔波县交界。全县总面积3916.62平方千米,东西长约72千米,南北宽约106千米。
地形地貌
南丹县地处云贵高原南麓,凤凰山脉的余脉,是中低山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县境整个地形狭长,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高度多数在500—1000米之间。
气候
南丹县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在15.3℃—18.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5.5℃,最低气温-5.5℃,1月平均温度6.7℃—8.5℃之间,≥10℃的年积温5800℃—660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23.5小时,年均降雨量1257毫米—1591毫米。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和洪涝、低温冷害、寒冻害、雷暴、冰雹和大风。
水文
南丹县境内共有红水河、拉平河、打狗河、清水河等大中小河流286条,其中大河流22条、中小河流264条、地下河有10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截至2019年末,南丹县有耕地26296.73公顷(394450.95亩)、园地6188.72公顷(92830.80亩)、林地315706.68公顷(4735600.20亩)、草地25626.99公顷(384404.85亩)、湿地28.06公顷(420.90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166.03公顷(92490.45亩)、交通运输用地2974.03公顷(44610.45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519.08公顷(52786.20亩)。
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总量73.82公顷,同比下降48.0%。其中,工矿仓储用地51.79公顷,增长8.3%;住宅用地2.59公顷,下降25.6%;商服用地1.84公顷,增长47.8%;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2.39公顷,下降34.01%;交通运输用地15.20公顷,下降17.3%。
矿产资源
南丹县境矿产资源丰富。铁矿:保有资源储量矿石45.79万吨,分布于大厂铜坑。铜矿:保有资源储量铜40118.52吨,分布于大厂拉么、鱼泉洞—铜坑,为共伴生矿产。铅矿:为共生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铅300780.05吨,主要分布于大厂、芒场等地。锌矿:多为共生矿,保有资源储量锌1624948.63吨,主要分布于大厂、芒场。钨矿(原生矿):保有资源储量三氧化钨4820.06吨。锡矿:保有资源储量锡274166.85吨,分布于大厂矿田、芒场矿田。锑矿:为共生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锑169787.88吨,主要分布于大厂及外围等地。银矿:保有资源储量银1839.31吨,主要为有色多金属矿的共生、伴生矿。伴生铟矿和伴生镉矿:铟伴生于大厂100号、105号矿体,长坡、铜坑及大福楼矿区,保有资源储量铟2254.09吨;镉矿为伴生矿产,保有资源储量镉10638.36吨。
水资源
南丹县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4.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9.62万千瓦,境内有拉希、甲棉、天生桥、纳立、八脚、关村、同贡等17个水电站。
人口
数量
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户籍总户数92671户,户籍人口327269人,比上年末减少551人。常住人口27.31万人,减少0.1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2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3.17%。出生人口2687人,出生率8.47‰,比去年减少265人,出生率下降0.47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074人,死亡率6.46‰,比去年增加58人,死亡率上升0.3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93‰,与去年下降0.91个千分点。
民族
南丹县境内有壮、汉、瑶、苗、毛南、水、仫佬等23个民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南丹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7.64亿元,同比增长8.6%;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12.6:64.2:23.2;财政收入16.39亿元,同比下降9.5%。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8亿元,同比下降14.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1.06亿元,同比下降10.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5.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8元,同比增长4.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433元,同比增长3.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27元,同比增长7.4%。
第一产业
2023年,南丹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9.83亿元,同比增长5.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6%;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5.07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农业产值19.88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6.02亿元,增长8.4%;牧业产值7.44亿元,增长5.9%;渔业产值2366万元,增长5.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49亿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37亿元,增长5.1%。粮食种植面积20042.66公顷,比上年增加7.66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710.33公顷,比上年增加169公顷;甘蔗种植面积1637.73公顷,增加30.13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3193.71公顷,增加564.96公顷;木薯种植面积87.5公顷,减少3.7公顷;果园面积5054.61公顷,减少92.05公顷;桑园面积1070公顷,比上年增加8.2公顷;烤烟面积753.33公顷,比上年增加368公顷。
2023年,南丹县粮食产量87509.86吨,比上年增加77吨;油料产量4550.69吨,增长3.9%;甘蔗产量115325吨,增长7.9%;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03504.9吨,增长4.4%;园林水果产量84503.9吨,增长6.1%。肉类总产量22172.84吨,同比增长5.8%。其中,猪肉产量11861.6吨,增长7.0%;牛肉产量1370.95吨,增长4.5%;羊肉产量232.82吨,增长5.1%;禽肉产量8490.67吨,增长4.0%。蚕茧产量2618吨,增长15.2%。水产品产量1864吨,增长4.0%。木材采伐量38万立方米,增长14.1%。机耕面积37588公顷,同比增长8.8%。核桃投产面积415.9公顷,产量356.33吨,比上年增产30.69吨,增长9.0%。
第二产业
2023年,南丹县第二产业增加值101.22亿元,同比增长1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4.2%;全部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2%,工业增加值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9%。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酒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0.9%;非公有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4.9%,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增长76.9%。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2870人,实现总产值11.09亿元,同比增长135.9%;利润1797万元,上缴税金1969万元。
第三产业
2023年,南丹县第三产业增加值36.60亿元,同比增长6.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13亿元,同比增长3.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32.95亿元,增长2.6%;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5.18亿元,增长5.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33.62亿元,增长0.8%;餐饮收入额4.52亿元,增长23.4%。
2023年,南丹县接待旅游总人数600.05万人次,同比增长116.0%。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600.05万人次,增长116.0%;入境旅游人数296人次,增长4833.3%。实现旅游总消费65.46亿元,增长95.7%。其中国内旅游消费65.46亿元,增长95.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8.5万美元,增长4622.0%。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4.67亿元,比年初增加11.55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8.41亿元,比年初增加20.87亿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南丹县教育经费投入9.08亿元,同比增长4.4%。有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3所,小学(含教学点)90所,幼儿园8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年末在校学生总人数63273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生7024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5730人,小学在校生3006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科学技术
2023年,南丹县授权专利69件,同比下降23.3%,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件,增加166.7%;授权实用新型专利51件,减少22.7%;授权外观设计专利10件,减少52.4%。年底发明专利有效量83件,增加6.4%。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其中县级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娱乐场所6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5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4.34万户,数字电视用户8962户,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100.00%。
体育事业
2023年,南丹县参加河池市第七届运动会,获得青少年田径(含接力项目)金牌20枚、银牌24枚、铜牌17枚,青少年羽毛球女丙单打银牌,青少年男子足球铜牌,成年羽毛球混合团体银牌。参加2023年广西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男子丙组3000米第二、第三名,男子丙组1500米第五、第七名,男子丁组100米第七名。参加2023年广西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获女子甲组56公斤级第二名。参加2023年广西“三月三”民族体育炫河池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陀螺项目:获小学组男子团体第一名,小学组女子团体第一名,小学组女子个人第一、第四名,小学组男子个人第一、第三、第四名;背篓绣球项目:获小学组男子团体第三名,初中组男子团体第一名,初中组女子团体第一名,初中组女子个人第一、第三名,初中组男子个人第一名;高杆绣球项目:获初中组男子团体第二名,初中组女子团体第三名,男子个人高杆绣球第一名;获校园中学组花样跳绳初级套路团体第二名。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96个。其中综合医院2个,乡镇卫生院(所)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防保站1个,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个,村卫生室128个,诊所49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669张,其中,县级公立医院床位977张,乡镇卫生院(所)603张。卫生机构从业人员2589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60人。在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384人,助理执业医师157人,注册护士871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南丹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10257人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526人,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人数427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199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1.67%,低于季度控制目标2.83个百分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3967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退休)37680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628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843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60410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8051人,参加生育保险25927人。医疗保险金支出3.65亿元。共有4700名城镇居民和37367名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1428人。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分别为2339万元和11250万元。民政部门直接救助628042人次。
交通运输
南丹县有黔桂铁路、210国道、六河高速公路、红水河过境。2022年12月29日,河池市南丹县至天峨县下老高速公路(南天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运营。
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等级公路里程1725.422千米,比上年新增408.722千米,二级公路9条,高速公路4条,客运量145万人,货运量833万吨。公路旅客周转量11455万人千米,下降9.9%;公路货运周转量58132万吨千米,增长5.9%;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实现59278万吨千米,增长5.6%。机动车辆拥有量76196辆,同比增长2.4%,其中汽车拥有量16969辆,增长7.7%;摩托车拥有量59227辆,增长1.0%。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南丹地名始见于宋元丰(1085年)前,以出产朱砂(又称丹砂)向朝廷进贡,又地处南方,故称南丹。一说因陕西有丹风县,故此称南丹。一说南丹系壮语,南与那通,意为“村”或“田”。
非遗文化
截至2023年10月,南丹县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个,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个,市级代表性项目28个,县级代表性项目103个;有国家级传承人2名,自治区级传承人17名,市级传承人32名,县级传承人45名;各级非遗保护平台19处,非遗工坊3个,铜鼓共有1500多面。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传统舞蹈。南丹“勤泽格拉”是白裤瑶人民喜爱的传统舞蹈,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结晶,其内容藴藏着白裤瑶历史、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涵。“勤泽格拉”是白裤瑶语的音译,意为“打老猴”,因以铜鼓伴奏又通称“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源自白裤瑶葬礼习俗,是葬礼习俗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铜鼓祭祀。“勤泽格拉”表演由一面皮鼓指挥,众多铜鼓有节奏的敲打,铜鼓与风桶共鸣,指挥者边击边舞,动作模仿自然界猴子生活习性,众人围之伴舞,动作古朴、粗狂敏捷、刚劲有力。“勤泽格拉”的基本动作有双击鼓、单击鼓、绕鼓双击鼓和猴子戏鼓等十四步骤,共70个节拍,分为怀里式、瑶里式、岜地式和纪后式,以纪后式和岜地式较为普遍。2014年11月11日,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瑶族服饰,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民俗。南丹县瑶族服饰在广西瑶族服饰中特色非常突出,分男装和女装。男装又分盛装和便衣,其服饰图案,鸡仔花是主要纹饰,均见于男女服装,体现出对鸡的崇敬。南丹瑶族男子便衣为蓝黑色立领对襟衣,胸前两侧各绣一个鸡仔花图案;裤子则用白布做成,长度刚过膝盖,裤脚用黑布镶边。南丹瑶族男子盛装的上衣外沿都用蓝布镶边,腰部两边和背部下沿绣有鸡仔花和米字纹图案。南丹瑶族男子白裤的膝部绣有五条红色花纹,民间相传这是瑶王与外族战争时留下的血手印。南丹瑶族女性夏装的上衣称为“褂衣”,为前后两块方布缝合而成——前为纯色黑布,后则用染、绣手法做成各种图案;冬装上衣一般为右衽,袖服,无扣。不分冬夏,南丹瑶族妇女下身均着蓝色及膝的百褶裙,裙面用树汁画染成三组环形图案,裙边用红色无纺蚕丝片镶边。南丹瑶族妇女服饰的上衣和裙子都采用独特的树汁染技术。无论刺、绣、镶、染,其物态形式均已成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符号,表达了南丹瑶族的生活意趣和特定的文化意念,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2006年5月20日,瑶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铜鼓习俗
壮族铜鼓习俗,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民俗。南丹瑶族举行葬礼祭祀,南丹中堡苗族过春节或遇上喜庆时都要以击铜鼓的方式表示庆贺或悼念之情。2006年5月20日,壮族铜鼓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壮族蚂虫另节
壮族蚂虫另节,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民俗。壮族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主要流行于广西西北部红水河流域境内,因壮族把青蛙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而得名。传说掌管风雨的不是龙王,而是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女神。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虫另(虫字旁加另),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所以,每当春节到来之时,这里的壮乡村寨的人们便自发到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亭(社亭)周围举行隆重热烈的蚂拐虫另(虫字旁加另)歌会。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节期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节日期间人们以祭蚂拐为主要活动,敲锣打鼓,招集四方歌友。大家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歌声遍野。活动程序一般有找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孝蚂虫另(虫字旁加另)和葬蚂虫另(虫字旁加另)三步,以跳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舞、唱蚂虫另(虫字旁加另)歌形式相伴完成,以共庆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蚂虫另(虫字旁加另)舞的舞姿多模拟青蛙而为,主要动作有双腿深蹲、撑棍仰身、碎步横行、抬踏颤点等,富于生活气息,诙谐风趣。2006年5月20日,壮族蚂虫另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0年4月,南丹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37项。其中,自治区级3个、县级34个。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末,南丹县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广西丹泉洞天酒文化旅游景区、南丹矿物温泉生态旅游区、歌娅思谷景区、丹炉山景区、云观天旅游景区、巴平湿地森林康养旅游景区、瑶望天下景区、千家瑶寨·万户瑶乡、蛮降农耕旅游景区、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笼箱盖枫杏生态旅游景区、南丹铜江公园、羊角山公园、大厂杨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吾隘那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芒场镇巴平花海旅游区、巴平梯田、恩村洞、里湖白裤瑶民俗风情小镇、八穿河地下大峡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莫树杰将军故居等,其中歌娅思谷景区、广西丹泉洞天酒文化旅游景区、丹炉山景区、云观天旅游景区、南丹矿物温泉生态旅游区、巴平湿地森林康养旅游景区、瑶望天下景区、笼箱盖枫杏生态旅游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丹炉山景区
丹炉山景区,位于南丹县吾隘镇丹炉屯,距离吾隘镇政府18千米,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有玻璃栈道、《梦回丹炉》演艺、丹炉古城遗址、玉廊轩(长席宴)、木兮园民宿、玻璃滑道、玻璃吊桥等项目。
河池市瑶望天下景区
河池市瑶望天下景区,位于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朵努社区王尚屯,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民族、饮食、婚俗、丧葬、铜鼓、陀螺等文化为核心,分为非遗文化展区、商业区、特色餐饮区、酒店民宿区、生态亲子乐园、特色建筑区等模块。
洞天酒海
洞天酒海,位于广西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广西丹泉酒厂内。景区由形成于3.5亿年前的天然山洞构成,可以存放原酒5万吨。景区内共有醉脸迎宾、饮者留名、太一仙洞、金屋藏酒、饮中八仙、石窟酒窖、酿酒取水点、丹泉酒河、百福酒廊、天下第一坛、远古森林、海枯石烂、延寿宫、百酒争艳、藏酒大观、地酒天藏等16个景点。
地方特产
南丹苞谷李
南丹苞谷李,为小果型品种,果实扁圆形,果顶扁平,微凹,梗洼浅;缝合线明显,两侧对称;果皮黄绿色、有红斑,有光泽。果粉薄,白色。果肉淡黄绿色至黄绿色,种核小,粘核。主产于南丹县城关、罗富、月里、里湖等乡镇。2023年,南丹苞谷李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南丹巴平米
南丹巴平米,米粒洁白透明,饭粒油亮有光泽,有弹性。南丹巴平米保护区域地貌以喀斯特地貌谷地和洼地梯田为主;土壤以粘性黄土为主,耕层深厚、土质粘重。
荣誉称号
2017年10月27日,南丹县入选“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名单”。
2019年3月,南丹县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6日,南丹县入选“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
2019年10月29日,南丹县入选“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19年12月31日,南丹县入选“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名单”。
2022年1月26日,南丹县入选“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名单”。
2023年12月21日,南丹县入选“2023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名单”。
2024年1月16日,南丹县入选“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名单”。
2024年3月8日,南丹县入选“第二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县(市、区)入围创建名单”。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5 00:1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