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地貌土壤 南丹巴平米保护区域地貌以喀斯特地貌谷地和洼地梯田为主;土壤以粘性黄土为主,耕层深厚、土质粘重、保水保肥性强,富含有机质,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基础。 2.2水文 南丹巴平米所需水分来源以山泉及天然降水为主,以地下水和水库蓄水为辅。年降水量1470.2mm,雨量充沛;区域内的山泉水、地下水均未受工业污染,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泉眼及周边自然水环境友好,泉水清澈洁净,水质优良,为水稻生长全育期提供充足干净的水份来源。 2.3气候 南丹巴平米保护区域地处中国云贵高原南麓、广西西北部的高寒山区,无霜期307d;年日间平均气温17.2℃,年夜间平均气温6.6℃,昼夜温差大,日间温度较高、光照充足,水稻光合作用效果充分,有利于水稻干物质转化和营养物质积累。
南丹巴平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所辖的城关镇、芒场镇、六寨镇、月里镇等4个镇共45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8′20″~107°36′24″、北纬24°52′20″~25°34′50″之间。保护面积2700公顷,保护产量20000吨。
4.1外在感官特征 南丹巴平米米粒洁白透明,米饭香味较浓,饭粒油亮有光泽,有弹性,口感韧滑。 4.2内在品质指标 南丹巴平米胶稠度≥60mm,直链淀粉13%~17%。 4.3安全要求 南丹巴平米产品安全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6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等国家标准的要求。
3.1产地选择 南丹巴平米宜选择不受生活、工业污染,生态环境良好,光照充足,土壤为粘性黄土为主的田地。 3.2品种范围 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米质优良的常规稻品种或产量高、品质优的杂交稻品种,目前推广种植的品种以常规稻巴平玉粒香稻和杂交稻
中浙优8号为主。 3.3生产过程管理 3.3.1播种 播种时间宜在4月中旬;育秧方式可根据实际选择两段育秧、旱育秧、半水育秧、工厂化集中育秧等;秧龄应在25d~30d。 3.3.2合理密植 种植密度常规稻一般为每亩2万穴,每穴3株~5株,杂交稻为每亩1.2万穴~1.5万穴,每穴插2谷粒秧;提倡宽行窄株或宽窄行种植。 3.3.3平衡施肥 3.3.3.1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商品有机肥40kg~80kg或猪牛粪800kg~1500kg,配合腐植酸缓释肥40kg~60kg。 3.3.3.2追肥 施足基肥后,每亩施5kg以下尿素做追肥。 3.3.3.3施肥方法 采用一次性全层施肥,将专用复配肥料在平田时一次性施入耕作层土壤,移栽后5d~7d追肥。 3.3.4合理灌溉 返青期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湿润灌溉,苗数达到穗数的70%~80%时开始露田和晒田,采取多次轻晒,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下扎生长和壮秆健株。穗分化后灌水并保持浅水层至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间歇灌溉、干湿交替。收获前7d左右断水。 3.3.5病虫害防治 南丹巴平米病虫害防治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为 主,药剂防治为辅。 3.3.5.1农业防治 主动选用抗性强的品种。品种定期轮换,保持品种抗性,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清理田园浮渣、垃圾,清除菌核;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3.3.5.2生物防治 推行种养(稻-鸭、稻-鱼、稻-蛙等)结合、保护虫害天敌,利用及释放天敌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3.3.5.3物理防治 积极采用性诱瓶、黑光灯、振频式杀虫灯等物理装置诱杀害虫。 3.3.5.4药剂防治 药剂防治时,农药使用必须符合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对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进行严格的规范,杜绝使用违禁和高毒高残留农药。配制药液时采用二次稀释法,施药时尽量提高雾化效果。收获前35天内停止使用任何农药。
5.1标志使用人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生产经营的农产品产自登记确定的地域范围; 已取得登记农产品相关的生产经营资质; 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质量技术规范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应当按照生产经营年度与登记证书持有人 签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协议,在协议中载明使用的数量、范围及相关的责任义务。 5.2标志使用人权利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享有以下权利: 可以在产品及其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 5.3标志使用人义务 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自觉接受登记证书持有人的监督检查; 保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质和信誉; 正确规范地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 5.4其他要求 从事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质量控制追溯体系。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持有人和标志使用人,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