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隶属于
农业农村部,是我国唯一从事
热带农业科学研究的国家级综合性科研机构。创建于1954年,前身是设立于广州的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1958年迁至海南儋州,1965年升格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1994年更为现名。
历史沿革
创院背景
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
抗美援朝后,
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天然橡胶不能进口。当时苏联和东欧
社会主义国家都缺乏橡胶,也都受到禁运;
越南还没有解放。
社会主义阵营能够种植天然橡胶的地方,只有中国南方几个省区。
苏联要求中国开辟橡胶园,发展橡胶生产。
中共中央决定发展中国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由政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主任
陈云主持这项事业,由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
叶剑英直接指挥大面积种植橡胶的工作。
1950年底,中苏两国领导人就发展天然橡胶生产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一个共识:中苏两国政府签订一个协议,以合作形式共同发展天然橡胶生产,苏方提供资金、物资和技术,帮助中方在华南建立橡胶生产基地,换取橡胶开割后每年获得成品胶的回报。
1951年8月31日受周恩来总理委托,陈云副总理主持召开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会议,对华南种植橡胶做出了部署,通过了《关于扩大培植橡胶树的决定》。11月,由
陈云副总理和当时的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主持成立了领导管理机构华南垦殖局,由
叶剑英同志兼任局长。12月,中央林业部组织了一千多名全国有关高等院校农林专业的师生,在叶帅的指挥下到
华南地区勘察、规划,选择宜植胶林地。
1952年初,抽调了一批地方干部,招收了大量民工,参加定植橡胶工作。同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抽调2万多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官兵组建林业工程第一师、第二师和1个独立团开赴广东粤西、海南和广西合浦,参加垦殖橡胶工作。苏联也运来了机械(主要是拖拉机和汽车),派来了专家和开拖拉机的机务人员。在华南地区组建了大批国营农场。
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正式签署《中苏关于橡胶技术合作协议》。年底,林业部决定以原广西桐油研究所和重庆工业试验所橡胶组的人员和设备为基础,并从全国各地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抽调专家、教授和科技人员组建特种林业研究所。
1953年,筹建研究所期间,将海南垦殖分局建在联昌的那大研究站划归研究所作为研究所的海南试验站,随后又在粤西徐闻、广西龙州分别成立徐闻和龙州试验站。同时,研究所开始组织研究人员赴橡胶垦区进行考察,摸清垦区的环境特点和原有老橡胶园胶树生长情况,随后逐步开设专题研究。
两院创办
1954年3月1日,特种林业研究所正式成立于广州,定名为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同年,橡胶生产管理体制上从林业部转到了农业部,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改名为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1955年11月,全国农业科研工作会议上讨论热带资源开发问题,要求研究所以研究橡胶为主,大力开展热带经济作物的研究,并把服务范围从华南扩大到西南热带、南亚热带地区。
1956年,研究所彭光钦副所长带领有关教授出席全国制定12年科学发展规划会议,承担了橡胶研究的国家重点任务,全面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同年,中央成立了农垦部,研究所转为直属农垦部领导,改名为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农垦部要求研究所下迁海南热带作物生产中心,结合生产开展研究,并下调热林司何康司长任研究所所长。
1956年初,研究所决定组成联昌中试工厂建厂小组。
1957年5月至9月,吴修一按何康所长嘱咐到联昌带领一批科技人员搞土地规划,确定地界。反右运动后,研究所成立了党组。
1958年3月15、16日,华南亚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从广州迁至海南
儋州。
1958年,华南农学院在全省各专区创办分院,其海南分院因人力不足,准备推迟。何康同志与华农领导杜雷院长联系,并经与正在华农考察工作的农业部高教局邢副局长共同研究,商定由研究所与华南农学院联合创办海南分院,与研究所建在一起。当年挂牌招收新生。设本科班橡胶栽培、热带作物栽培、热带作物加工3个专业,另设干部进修班和工农预科班。8月开办选育种培训班。9月18日被人称为“草房大学”的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正式开学。
1959年,华南农学院在各地的分院相继下马。2月14日广东省委召开加速开发海南和湛江热带地区的座谈会,提出由农垦部接管华农海南分院。农垦部接管后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华南热带作物学院”。
1960年,学院发展有6个系6个专业和6个定向培养。所院接收一批退伍军人,职工人数增到2000多人,学院也扩大专业,增加招生,大学生增多,还有一大批职工家属子女,总共3000多人。
1961年,统一组建试验场。到1996年,全院试验基地共6万多亩。
1962年,举办场长生产技术培训班,102人参加了学习。
1963年,举办橡胶无性系形态鉴定进修班。
1964年1月,与海南农垦局联合在两院开办化学除莠训练班,广东41个场、站及云、桂、闽的热作所,林学院9个单位的生产科长57人参加学习。同年,根据农垦部的指示,加工系迁到湛江与广东农垦厅的加工设计室合并组建成华南热带作物加工设计研究所;省厅的机械化研究所从广州搬到湛江湖光岩,将热作所的机械化研究组并入该所,改为华南热带作物机械化研究所。
1965年,研究所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农垦部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以后又更名为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加工和热机两所重新回到研究院。
文革期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院领导何康尚在“四清”前线,主要科技人员也都在样板点。何康院长从“四清”前线回来时,院内大字报已铺天盖地,党委已经不能指挥。此时北京来了几个串联的学生,说两院运动冷冷清清,于是掀起了揪“牛鬼蛇神”的高潮,许多领导被打成“走资派”、专家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一般科教人员也当作“牛鬼蛇神”揪了出来。接着出现两派斗争,大规模武斗,军代表“支左”,八一农场以工人为主体的庞大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两院,占领上层建筑,领导斗批改。
1969年,成立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垦和两院都由兵团接管,军代表和工宣队即行退出。兵团进驻后,对审查对象办学习班,将广大科教人员一家一户分散下放到各生产团(农场)的连队劳动。下放人员占干部总人数的70% ,仅留少数人员在院看管资料、器材、设备及其它物资。院属所站分别划归兵团有关师领导。其中加工所、热机所、粤西试验站划归八师。加工所改为试验站,热机所基本撤销,机械设备调给九师机械厂。兴隆试验站下放给二师,成为二师试验站。人员下放不久,中央农垦、林业、卫生、医药、商业、财政6个部联合下文,要求两院开展南药研究,于是将刚下放去东兴农场的何敬真、丁慎言等到抽调回来,成立南药研究组,到试验八队同工人相结合,由工人当组长进行南药研究。
1970年8月,兵团将两院改为兵团热带作物学校,开办各类短训班,为兵团培养基层技术人员,陆续从下放农场抽调科教人员回校任教。
1972年,成立兵团热带作物研究所,受热带作物学校领导,原加工所也同时收回成为研究所的加工试验站。1972年12月,广东省革委会下文恢复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学院受省和兵团双重领导,教学业务由省统一管理。
1973年初,国家计委等部门决定恢复原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和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受省和兵团双重领导。其所属研究所、试验站也陆续回归研究院。学院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4年6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生产建设兵团移交广东省。接着广东省成立农垦总局,两院由省农垦总局领导。
1979年国家农垦总局通知,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含在湛江的加工所、热机所、粤西试验站)、华南热带作物学院实行总局和省双重领导,以总局为主,为部属局级单位。至此,两院完全恢复文革前的领导体制。
改革开放
1979年,将院部各研究系改为研究所,在海南农垦局的支持下,从农垦橡胶研究所划出一片土地建立椰子试验站,兴隆试验站扩建为热带香辛饮料研究所,粤西试验站扩建为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热带作物栽培研究所扩建为热带园艺研究所和热带农牧研究所。经农业部批准,成立了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橡胶加工重点开发实验室,热带牧草研究中心。
80年代初,在农垦部支持下,与海南农垦局合作,在南茂农场建立“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推广橡胶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标准胶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设备,橡胶园更新技术及机械化;随后又分别在海南南茂、卫星、八一等农场,云南勐腊农场,广东东方红农场,云南西双版纳建立“橡胶综合高产技术开发研究”、“标准胶连续化生产工艺与设备开发研究”、“胶园综合治理”(以防治条溃疡为主)和“生物能源(沼气)在热作产品加工上的应用”等推广示范基地。
1984年,椰子试验站改为研究所。同年农业部派出各业务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农垦高校、科研院所代表20余人组成的工作组,到两院进行科教改革试点,并把加工所作为经费自给的试点单位;经3个月的调查研究,拟定了改革方案,在领导体制上明确了党政分工,实行院所长、系主任负责制,领导职务任期制,成立职工代表大会及各级学术委员会;对科教人员实行地区补贴,浮动一级工资,照顾配偶关系,给予农转非;加速住房建设。
1989年,成立了两院热带资源开发(集团)公司。
1989—1990年分别在
东方、白沙、
琼中和
通什建立速生丰产示范点,面积共333公顷。
90年代后,经科技部批准,科研机构进行分流,一部分实行企业管理,一部分变为公益性研究所;在琼中、保亭、
陵水、
五指山、
屯昌等5个县市建立10个不同模式的农林复合生态示范点。
1994年,经农业部和国家科委批准,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更名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2000年起,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与共建。
2007年8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
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与
海南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海南大学。
2021年12月8日,省委直属机关工委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举行“海南省机关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命名揭牌仪式。2022年10月,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了2022年省重点实验室考核结果,中国热科院20个海南省重点实验室参加绩效评估,其中7个实验室被评为优秀等次,10个获得良好等次,3个合格。据悉,中国热科院在此次评估中实验室优秀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3年8月,中国热科院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成立。9月27日,发起成立天然橡胶产业创新联盟。11月14日,发起成立热带高校联盟。
2024年9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贵州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兴义正式揭牌成立。
组织体系
机构概览
据2016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热科院建有10个研究所、3个试验站、1个分析测试中心、16个管理机构、3个附属机构,设有农业部热作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院战略咨询和管理专家委员会、中国热带作物学会、研究生培养基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等机构。
在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统筹指导、各相关省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配合指导与协调下,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区的农业科研院所、涉农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涉农院区、涉农企业、涉农社团组织等单位自愿联合组成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
分析测试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管理机构:办公室、国际合作处、科技处、开发处、人事处、基地管理处、财务处、监察审计室、计划基建处、保卫处、资产处、机关党委、研究生处、离退休人员工作处、南繁科技服务办、驻北京联络处
附属机构:后勤服务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附属中小学、试验场
人员编制
截至2016年初,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职职工4035人,高级专技人员625人,博士411人,享受政府特贴专家、国家级突贡专家、中央联系专家、新世纪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
万人计划”人选及中华农业英才奖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180多人次,面向海内外聘请了138位知名专家学者。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宗道、
邓秀新(聘)、
刘旭(聘)、
汪懋华(聘)、
范云六(聘)、
官春云(聘)等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刘国道、
王庆煌、
李开绵等
国际交流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与16个国际科技组织、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签署合作备忘录或协议40份;建设国际合作平台11个;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00多项,引进种质资源17000份;近10年培训了世界90个国家的1000多名学员;主办或承办国际橡胶会议等20多次国际重大会议。
2011年完成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建设项目,派10名专家驻刚进行技术示范和培训工作。
2004年-2012年培训了来自
东盟、
南太平洋、南美和非洲等85个发展中国家841名学员;2012年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
热带农业平台成员。
科学研究
创新单元
据2016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热科院建有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薯类作物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热带水果加工专业分中心、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研究中心、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FAO热带农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科技部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基地,拥有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8个、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3个、农业部质检中心6个、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室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1个、农业部种质资源圃1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5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院级科研平台21个。
农业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华南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橡胶树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果树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香辛饮料作物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热带作物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农业部热带油料科学观测实验站
农业部质检中心:农业部热带作物种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儋州)分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湛江)、农业部热带作物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热带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农业部转基因植物及植物用微生物环境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农业部风险评估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湛江)、农业部热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海口)
国家种质资源圃:国家橡胶树种质资源圃
农业部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木薯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芒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儋州芒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湛江菠萝种质资源圃、农业部湛江菠萝种质资源圃、农业部文昌椰子种质资源圃、农业部乐东腰果种质资源圃、农业部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种质资源圃、农业部热带果树种质资源圃、农业部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
省级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栽培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资源遗传改良与创新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黎药资源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园艺产品采后生理与保鲜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营养重点实验室、海南省天然橡胶加工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果蔬贮藏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油料作物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作物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香辛饮料作物遗传改良与品质调控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香蕉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果蔬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果树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果树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艾纳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观赏植物种质创新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沉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香料饮料作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椰子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热带特色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省菠萝种质创新与利用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特色热带作物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院级科研平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大型仪器设备共享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草业与畜牧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冬季瓜菜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辣木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饲料作物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航天育种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分析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态农业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休闲农业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农业经济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蕉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旱作农业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油料作物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油棕研究中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能源生态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取得1000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天然橡胶行业95%以上的技术源自热科院科研成果,打破了国际“北纬17度以上是植胶禁区”的论断;率先完成世界首张木薯全基因组测序与光合产物高效运输与积累模型,选育出华南系列木薯新品种;建立起全国最大的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圃),保存了优质种质资源3万多份;建立了稳固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科技支撑热区成为天然橡胶、甘蔗、木薯、油棕等重要的国家战略物资及工业原料基地;建立了胡椒、咖啡、可可、甘蔗等品种丰富、结构比较完善的热作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科技支撑热区成为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南繁育制种基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
据2016年10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60多年来,热科院先后承担了“
863”计划、“
973”计划、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和
FAO、
UNDP等国际组织重点资助项目,主导天然橡胶、木薯、香蕉等3个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取得了包括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近50项国家级奖励成果及1000多项省部级以上奖励成果,培育优良新品种100多个,获得授权专利1100多项,获颁布国家和农业行业标准近500项,开发科技产品200多个品种。
2019年11月14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公布,该院在海南发现并命名了11个特有新物种。目前,新物种信息已经收入《国际植物名称索引》。这11个海南特有新物种是:莎草科植物的尖峰薹草、凹果薹草、伏卧薹草、吊罗山薹草、长柄薹草;胡椒科植物的盾叶胡椒、尖峰岭胡椒;兰科植物的莫氏曲唇兰、黎氏兰、昌江盆距兰;海南药用植物的定安耳草。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国道介绍,此次发现的新物种包括莎草科、兰科植物等,此外还发现了中国新记录种11个、海南新记录种85个。这些新物种的发现,是近几十年来海南在物种资源探索上的重大突破,在丰富海南植物区系数据的同时,也富含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极具科学价值。此外,也证明海南生态环境发展向好。
资源条件
据2016年11月国家农业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热带作物科学数据分中心官网显示,中心拥有6个热带作物遗传资源数据库、3个热带作物育种数据库、8个热带作物栽培数据库、3个热带作物生物学数据库、17个热带作物基础数据库。
据2016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官网显示,热科院引进了HICDS学术会议资源平台试用公告、
Science Direct数据库电子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EI工程索引数据库、
Ovid平台
CABI电子书、国道外文特色专题数据库、外文国外高校多媒体教学资源库、
Springer Link电子期刊、AGRIS数据库、CAB Abastract数据库、AGRICOLA数据库、OADDS学位论文发现系统等外文数据库;引进了畅想之星电子书、万方全文数据库、万方视频库、中国知网(
CNKI)全文数据库、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海南省教育科研数字图书馆等中文数据库。
据2016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官网显示,热带农业图书馆是面向全热科院的唯一一个图书馆,也是全国唯一的热带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平台。图书馆拥有各类藏书35万册,期刊2000余种,报纸200多种;引进国内外热带农业方面的数据库及大型科技文献数据库40余个,其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世界三大农业数据库(CAB、Agris、Agricola)及Elsevier全文数据库(SDOS)、热带农业数据库“TROPAG & RURAL”、食品科技数据库FSTA、国际生物学权威数据库BP和Proquest全文数据库等;引进
中国数字图书馆和书生之家的全文电子图书30万种;收集了自50年代以来有关热带农业方面的主要出版物和多种农业科技文献检索工具。馆藏图书年平均增加5000-7000册。
《热带作物学报》
《
热带作物学报》(月刊)是由
中国热带作物学会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与中国100多家新闻单位或期刊杂志建立了刊物交换关系,与中国以外有关学术机构及
美国、
英国、
巴西、
荷兰、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尼日利亚、
法国、
哥伦比亚等国家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或图书馆共20多个单位建立了刊物交换关系;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和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热带农业文摘(荷兰)和不列颠图书馆将《
热带作物学报》列入各自的资料库。先后被认定为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农业科技核心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国家级
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
中国期刊网》、《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学文摘》和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学术文摘》首批收录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热带作物特别是巴西橡胶树、胡椒、咖啡、剑麻、香草兰、椰子、木薯、甘蔗、热带果树、南药等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以创新性学术论文为主,兼顾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研究报告、试验总结、专题评述和学术问题讨论等稿件,内容包括热带作物的选育种、生物工程、栽培生态、生理生化与病虫害防治、土壤农化、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试验统计等方面的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性成果。
《热带农业科学》
《
热带农业科学》是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属单位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农业综合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热带农业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动态,如新成果、新理论、新经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有关热带可持续农业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动植物品种选育、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现代集约化种养技术、农业生物灾害防治、农产品储运保鲜加工等科学试验报告;农业经济管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新技术开发、应用和推广,图书信息情报学,科研体制改革和管理等原始论文,以及考察报告、综述、人物介绍等。入选国家科技部“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热带农业工程》
《
热带农业工程》(双月刊)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管、主办、科技信息研究所承办的农业技术类学术期刊。主要有农业机械工程、农业水土保持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仿生科学与工程、农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业生物工程(生物资源)、农业信息与电子工程、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农产品转化增值工程、农业经济与管理工程、农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综述及动态、单位介绍等栏目。入选
中文核心期刊。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月刊)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主管、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热带农业领域权威的综合类农业信息类期刊。主要报道世界热带亚热带农业热点难点问题,收集世界热区农业相关信息,追踪报道世界热带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动态、营销动向、技术创新和品种更新等农业热点问题。获中国热作学会优秀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优秀期刊。
2011-2015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出版的专著有130项。
人才培养
创新团队
截至2016年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拥有18个创新团队。
培养模式
据2016年11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官网显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
海南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开展合作,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部分院属科研单位还与
四川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
中北大学、
南昌大学、
贵州大学等近10所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构建了以热带作物学为基础、农林牧相结合的综合性热带农业学科体系,涵盖作物学、农业生物工程、园艺学、农业资源学、植物保护、应用生态学、林学、农业工程、林业工程、畜牧学等16个一级学科和47个二级学科。
创新文化
形象标识
院徽中间是绿色圆形背景,象征热科院的研究特色。在英文简称“CATAS”及建院时间1954字样的上方,是两个斜对称的蓝色弧带环绕着中国热带地区地图的图案,地图置于北半球经纬网之上。
文化精神
1960年2月9日,
周恩来总理视察了华南热带作物研究所和
华南农学院海南分院,也就是后来在海南家喻户晓、在中国热作科研事业上坐头把交椅的“两院”。
2月10日凌晨,总理写下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题字,鼓舞着数代“两院”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攻克科研难关。
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热科院精神是老一辈热科院人传承下来的荒野创业的奋斗精神、心系国家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迷信权威的创新精神。
现任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