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涛(1922年4月-2011年10月5日),男,字伯英,河南
开封人,京剧小生,
北京京剧院一级演员,刘雪涛继承姜派艺术,并且发展了姜派表演艺术,受到国内外观众与京剧爱好者的认同。现任张君秋艺术基金会副会长、梅兰芳研究会理事。代表作品有《得意缘》。
个人经历
刘雪涛自幼随父
刘俊亭(艺名腾云凤,清末民初武旦)学艺,十二岁登台。十七岁拜
徐碧云先生为师,工
小生。得小生名宿徐斌寿、
吴彩云、
俞步兰等传授,又经常受到
姜妙香、
金仲仁、
陈盛泰指点,曾与
马连良、
雷喜福、
李洪春、
李万春、
赵晓岚、
谭富英、
梁小鸾、
李盛藻、
李玉芝、
白玉薇等同台演出,经常演出剧目有《
群英会》《
得意缘》《齐双会》《
御碑亭》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曾与
荀慧生、
程砚秋合作,同时又与
于连泉、
杨宝森、
奚啸伯、
徐东明、
李宗义等同台。
1952年拜姜妙香为师,深得其传;
1953年开始长期与
张君秋合作,当时共同排演的剧目有:《南山化蝶》《刘兰芝》《
彩楼记》《
望江亭》(1958年拍成戏曲故事片)等。
1956年冬与马连良、
谭富英、
裘盛戎的
北京京剧团合并,1960年又与
赵燕侠的剧团合并。合团后与张君秋新排的剧目有《珍妃》《
秋瑾》《
西厢记》《
状元媒》《
姜秋莲》《
怜香伴》《
诗文会》等,都成为保留剧目。
1977年与赵燕侠合作恢复传统剧目《
白蛇传》《
红娘》(1975年排成戏曲故事片)、《
碧波仙子》《红梅阁》《
花田八错》等;又与张君秋合作恢复《
望江亭》《西厢记》《诗文会》等。
1963年随北京京剧团马连良、姜妙香、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赴香港、澳门长达两个月,获得成功。
1980年与赵燕侠应邀赴美国十大城市巡回演出三个月,受到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共获美国“荣誉公民”、“参议员”等六项荣誉证书。退休后仍为京剧事业献力,培养京剧艺术人才。
2011年10月5日去世,享年89岁。
演出剧目
《打龙袍》(裘盛戎,李多奎,高宝贤,刘雪涛,
慈少泉,李盛芳)
1959年4月15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初八日:圆恩寺影剧院1959年4月15日演出
演出剧目
《红鬃烈马》(张君秋,陈少霖,
小王玉蓉,朱金琴,李多奎,周荣宝,
李四广,马盛龙,
耿世华,郝庆海,
钮荣亮,刘雪涛)
1960年3月,农历庚子年:北京京剧团1960年赴广州演出
北京京剧团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赵丽秋、郝庆海、李四广、
闵兆华、高宝贤、钮荣亮、刘雪涛、
黄元庆、
马长礼等到广州演出,演出了《红鬃烈马》、《状元媒》、《望儿楼》等剧。
1960年7月17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四日:吉祥剧场1960年7月17日演出
本晚吉祥剧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状元媒》(张君秋,陈少霖,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郝庆海,刘永利,
翟韵奎,
蒋元荣,张洪祥,钮荣亮,关长明,朱金琴,陈志忠,高宝贤,李多奎)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
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
高百岁、
关正明、
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
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
杨四郎,杨菊萍饰
萧太后,
高维廉饰杨宗保,
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
李蔷华、
陈瑶华分饰
王宝钏,高百岁、
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
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
李世济、
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
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
李少春、
张云溪、
厉慧良、
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
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
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
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
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
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
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
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1982年9月29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十三日:
北京京剧院一团1982年赴沪演出
北京京剧院一团赴沪演出,在劳动剧场公演。主要演员有赵燕侠、李万春(后至)、刘雪涛、高宝贤。剧目有《
碧波仙子》《孙玉姣》《闹天宫》《古城会》等。
1999年2月15日,农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吉祥九九
——1999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播出。
节目单
1. 《中华大拜年》(作词魏子晨,作曲孟庆华,编舞冷明宇;演员耿其昌、
邓沐玮、陈淑芳;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天津京剧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
2. 京剧《
四郎探母·坐宫》(鼓师
苏广忠,琴师赵建华,演员于魁智、
李胜素;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山西省京剧院梅兰芳京剧团)
3. 京剧《双投唐》选段(鼓师张景霖,琴师
李祖铭,演员
孟广禄、李军;演出单位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上海京剧院)
4. 京剧《螺丝峪》选段(鼓师谢光荣,演员
赵永伟;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5. 评剧《剪窗花》(作词魏子晨,作曲刘文田,配器黄平,编舞韩剑英、
杨华;演员宋丽、曾昭娟;演出单位中国评剧院、天津评剧院、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
6. 黄梅戏《游春》(编舞冷明宇;演员韩再芬;演出单位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二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
7. 越剧《
吕布与貂蝉》选段(作曲谈声贤;演员何赛飞、
钱惠丽;演出单位
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团)
8. 苏淮锡扬四剧种联唱《盛世花怒放》(作词张弘,作曲卢小杰,编舞林阳,演员卞燕敏、
汤红英、顾慧英、李霞;演出单位江苏锡剧团、江苏兴化淮剧团、江苏扬剧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
9. “新闻界长安戏迷俱乐部”戏迷联唱
京剧《四进士》选段(演员李丹)
京剧《苏三起解》选段(演员鞠萍)
京剧《淮河营》选段(演员罗京)
京剧《凤还巢》选段(演员任涛)
京剧《三家店》选段(演员白燕升)
10. 群丑荟萃《考状元》(编剧周保平,导演赵德芝,演员
朱世慧、朱军、
金不换、苏明德、孙存蝶、王福民、张海静、韩剑英;演出单位湖北省京剧团山西省京剧院、河南省鹤壁市豫剧团天津市艺术学校、四川新都芙蓉花川剧团中国京剧院、中国评剧院;乐队北京京剧院乐队)
11. 京剧《西厢记》选段(演员
赵秀君;演出单位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12. 京剧《雏凤凌空》选段(演员赵葆秀;演出单位
北京京剧院)
13. 《共绘吉祥图》(作词魏子晨,作曲张磊,编舞林阳;演员李欣、刘桂娟、刘继英、吴素秋、刘雪涛、刘方亭、张继蝶、董汝南、王希玲)
14. 京剧歌舞《欢乐的月宫》(作词周保平,作曲朱维英,编舞杨华;演员陆地圆;演出单位北京市戏曲学校、空军蓝天幼儿艺术团)
15. 扬剧舞蹈《女娃兵》(作词范广和,作曲卢小杰,演出单位南空小百灵幼儿艺术团)
16. 京剧《锁麟囊》(鼓师张景霖,琴师李祖铭;演员孙爱珍;演出单位上海京剧院)
17. 京剧《红娘》(鼓师张景霖,琴师李祖铭;演员王桂荣、章尔琴;演出单位辽宁省锦州市京剧团、河北大厂县评剧团)
18. 京剧《大登殿》选段(鼓师
金惠武,琴师艾兵;演员阎桂祥、王蓉蓉、
杜镇杰;演出单位北京京剧院)
19. 豫剧《抢妈妈》(编剧张晓亚,作曲朱超伦,导演
王为念;演员小香玉;演出单位小香玉希望艺术学校)
20. 评剧《小女婿》(演员
王冠丽;演出单位天津评剧院)
21.
河北梆子《杜十娘》(编舞冷明宇;演员彭蕙蘅;演出单位河北省梆子剧院)
22. 眉户戏《五更鸟》(演员李梅;演出单位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团)
23. 吉剧《喜贴春联》(编剧华景坤,作曲李凌元,导演刘富英,编舞冷明宇;演员
安静芳、王桂芬;演出单位
吉林省吉剧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
24. 京剧歌舞《靓丽行》(作词魏子晨,作曲张磊,编舞林阳;演员史敏、刘桂娟、张艳玲、
耿巧云、张萍;演出单位上海京剧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河北省京剧院落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中国京剧院青年团)
25. 京剧《青城十九侠》片段(鼓师张景霖,琴师李祖铭;演员孙明珠、
胡小毛;演出单位
陕西省京剧院、天津京剧院)
26. 京剧《飞虎山》(鼓师冯洪启;演员尚长荣、
叶少兰;演出单位上海京剧院、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
27. 京剧《龙凤呈祥·洞房》(鼓师李素阳,琴师张素英;演员李维康;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28. 京剧《百鸟斗金蟾》(作词孙元喜,鼓师李凤阁,导演张正秋;演员张幼麟、王立军、周龙、王平、程和平、艾金梅、胡小毛、年金鹏;演出单位天津京剧院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海京剧院中国戏曲学院、江苏省京剧院湖北省京剧院、河北省艺术学校保定市分校)
29. 昆曲《长江殿·小宴》(演员杨春霞、
蔡正仁;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上海昆剧院)
30. 川剧《别洞观景》(演员
沈铁梅;演出单位重庆市川剧团)
31. 赣剧《八仙飘海》(演员陈俐;演出单位
江西省赣剧团)
32. 少数民族戏曲联唱《五色花》(编舞冷明宇、吴琼;伴舞
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桦甸市歌舞团)
彝剧《铜鼓祭》选段(演员张红艳、郭建设;演出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彝剧团)
藏剧《文成公主》选段
蒙古剧《满都海斯琴》选段(领唱其其格额尔德木图;演出单位内蒙古民族剧团)
白剧《阿盖公主》选段(演员叶新涛、李泽新;演出单位云南省大理州白剧团)
傣剧《娥并与桑洛》选段(演员
万小散、李小喜;演出单位云南省德宏州傣剧团)
《刘三姐》选段(演员段泓、白燕升、朱军)
33. 京剧《武家坡》(鼓师张景霖,琴师李祖铭;演员叶复润、
张火丁;演出单位台湾复兴剧社、中国京剧院青年团)
34. 大陆、港、澳粤剧联唱《
圆梦》(作词
阎肃,编舞冷明宇,演员张明敏、秦翠萍、杨小秋)
35. 京剧《马前泼水》选段(鼓师张景霖,演员
何玉蓉;演出单位
江西省京剧团)
36. 京剧《群英会·回书》(鼓师
赓金群,琴师沈玉才,演员
袁世海、郑岩;演出单位中国京剧院)
37. 《中华神韵》(作词魏子晨,作曲姚明,编舞林阳,演员袁慧琴、胡璇、李佩红、张晶、
李海燕、杜鹏、张克、朱强、杨赤、
陈俊杰;演出单位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修班、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团、吉林省华甸市歌舞团)
2005年10月15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十三日,晚:纪念
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第二天
纪念张君秋
纪念张君秋诞辰85周年张派代表剧目汇演在天津
中国大戏院举行。
演出剧目
日场
张派新人专场,在全国各地京剧院团、戏曲学校的15至25岁张派青年演员和学生中,选出11位新人,来津献艺。
夜场
《望江亭》(4位张派弟子分别饰演谭记儿:
王蓉蓉演“观中”、张萍演“府中”、王润菁演“船上”、
张学敏演“公堂”,刘雪涛率弟子
张威分饰白士中,
石晓亮饰演杨衙内)
2006年6月18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杜近芳收
丁晓君为徒
杜近芳收徒仪式在政协礼堂举行,北京战友京剧团青年演员丁晓君拜在杜老门下。出席的名家有
景荣庆、刘雪涛、
李金鸿、
刘长瑜、
孙毓敏、
李光、沈健瑾、李维康、
耿其昌、
黄孝慈等。
2006年9月17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五日,上午:
王立军、张克、石晓亮、
董玉杰、崔洪集体收徒仪式举行
在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20周年之际,为更好地传承京剧艺术、培养京剧人才,青年京剧团王立军、张克、石晓亮、董玉杰、崔洪喜收14名新徒。
李瑞环同志出席仪式。天津市委副书记、天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胜玉,天津市委常委、天津市委宣传部部长
肖怀远,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天津市政协副主席、
天津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天津市委秘书长苟利军,老同志方放等出席。
此次收徒的演员王立军、张克、石晓亮、董玉杰、崔洪都是“百日集训”的受益者,正是有了“百日集训”和一大批老艺术家的悉心传授,他们才在京剧艺术的舞台上赢得了掌声和赞誉。
仪式上,14名拜师学生集体向老师献上了鲜花并表演了《夜奔》《珠帘寨》《九龙杯》《洪洋洞》等京剧选段和“武戏集粹”。他们表示,一定要在老师们的传授下,刻苦学习,刻苦训练,不辜负老师和广大京剧前辈的谆谆教诲。王立军等人则以《
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光盘等礼物回赠学生,鼓励他们不断学习前辈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为弘扬京剧艺术作出应有的贡献。京剧艺术家
李世济、谭元寿、
张春华、
马长礼、王玉璞等作为王立军、张克等演员的前辈,纷纷表示要为传承京剧艺术、培养京剧人才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三代京剧演员同台的场景,赢得了阵阵热烈的掌声。
梅葆玖、杜近芳、刘雪涛、景荣庆、
迟金声、
马崇仁、
李荣威、
钳韵宏、叶少兰、
张学津、唐在炘、
李和声、
李尤婉云、
李长春、钱根生、王则昭等京剧艺术家和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及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职员代表等70余人参加收徒拜师仪式。
2006年10月13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廿二日,晚:第八届天津“和平杯”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开幕
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和平杯”中国京剧票友邀请赛决赛在中国大戏院拉开帷幕。首场决赛共有12位选手先后登台。本届决赛评委为刘雪涛、马长礼、张春秋、赵慧秋、王梦云、杨乃彭、
邓沐玮、薛亚萍、沈键瑾、高长德、刘连群。
活动年表
1953年2月,农历癸巳年:程砚秋剧团成立
由于几年来奔波于国内外各地,程砚秋遂积劳成疾,患心脏、糖尿诸症,不得不暂作休息;加之文化部对全国各类剧团开始着手登记整顿,以备加强统一领导,致使秋声社人员逐步四散流失,存在了将近十五年的秋声社遂告解散。程砚秋剧团遂成立,其成员有程砚秋、
筱翠花、
李丹林、于世文、李少广、贾多才、
王元芝、刘雪涛、钱元通、姚元秀、
贯盛吉、
苏盛贵、罗荣贵、殷庆瑞、钱世仪、筱玉楼、张鸣纯、杨世祯、陈孝椿,司鼓
白登云,琴师钟世章,二胡由夏奎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
1956年9月1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
马崇仁分饰费德功,
黄元庆、
谭元寿、
姜铁麟分饰
黄天霸,
钱宝森饰关泰,
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
李韵秋饰张桂兰,
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
裘盛戎饰
单雄信,
闵兆华饰
李世民,
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
慈少泉饰
程咬金)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怀仁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
谭富英、
马连良分饰
杨延辉,
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
尚小云饰
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
叶盛兰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
李砚秀饰孟金榜)
1956年9月3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
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
1956年11月,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
张君秋欲与
北京京剧团合作,于是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共同组团,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仍为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为副团长,增加张君秋为副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多奎、马富禄、张洪祥、周和桐、慈少泉、李四广、
杨盛春、马盛龙、黄元庆、
李世济、
小王玉蓉、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李毓芳、
茹富华、马崇仁、马艳芬、刘雪涛、闵兆华、
杨少春、郝庆海、陈少霖(原京剧三团副团长)、
钮荣亮、
蒋元荣等。
1957年2月24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廿五日:北京剧场1957年2月24日演出
北京剧场夜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