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结后,随着周瑜夺取南郡,刘备招降荆南四郡,兵家必争的荆州七郡被
曹操、
刘备、
孙权三家瓜分,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
南阳郡以及
江夏郡长江以北的部分,孙权得到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以及
南郡大部分,刘备得到小部分南郡。孙刘联盟交错占有荆州南部四个郡(长沙、
零陵、
桂阳、武陵)各自部分的领土。
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
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
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
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
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
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
南阳郡、
南郡、
江夏郡、
长沙郡、
零陵郡、
武陵郡、
桂阳郡)。
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
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
孙权占有江夏郡长江以南的部分并夺得了南郡;而刘备则以刘琦的名义招降了荆州的江南四郡——长沙、武陵、零陵、
桂阳。
抵御曹操
周瑜病逝后,
东吴的
鲁肃基于战略考虑,他劝说孙权将东吴占据的部分荆州“借”给
刘备,好让刘备站稳脚跟,与东吴一起抵御曹操。孙权想想也对,就把荆州的南郡“借”给了刘备,一是迫于曹操南征重心偏于淮南的形势(“十四年
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秋
七月,自涡入淮,出肥水,军合肥。”),二是为让刘备顶替东吴在荆州方面面对曹军锋芒,三是东吴半个南郡在刘备与曹操襄阳的包围之下、孤军深入。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
刘度皆降。”“先主斜趋汉津,适与羽船会,得济沔,遇表长子江夏太守琦众万余人,与俱到夏口。”)
所以“借荆州”其实是借了荆州的
南郡。以后,刘备得了
益州,孙权就派人去讨还荆州,双方为此剑拔弩张,关系紧张。曹操进取汉中,
刘备担心丢掉益州,派使者向孙权求和,孙权也担心自己难以打胜,于是两家重新划分了荆州,以
湘水为界:长沙、江夏、桂阳三郡以东属于孙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于刘备,刘备和孙权各占三郡。这样,刘备不仅“还”掉了一郡,还让出了一郡,但实际上依然没有还出本来的南郡,与
曹操争汉中,于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据有了汉中。于当年七月,自称
汉中王。
但
孙权还不知足,认为,
荆州居东吴的上游,刘备对东吴是一个大的威胁。如果把刘备的势力赶出荆州,那么东吴不仅巩固了
长江中游,还能向
巴蜀发展;然后以整个南方与曹操的北方对抗,进而统一中国。
荆州结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
鲁肃病卒,
吕蒙代替其职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曹操从汉中退兵,
刘备夺得汉中,驻守荆州的
关羽积极配合刘备的行动,亲率荆州主力进攻魏军占据的
樊城和襄阳,曹操调兵支援樊城,后因汉水暴涨的时机
水淹七军,擒于禁、斩
庞德,
中原地区遥相呼应
关羽北伐,关羽威震华夏。
曹操担心在许昌的汉献帝被劫走,打算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在
司马懿等人的建议之下,曹操联合
东吴孙权,让孙权乘机偷袭关羽的
大后方荆州,关羽的荆州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吕蒙以可乘之机。
建安二十四年冬十月,关羽被徐晃击败,樊城之围得解。随后,吕蒙
白衣渡江袭取江陵,关羽败走麦城,荆州除曹操占据的部分外,尽归孙权所有。
相关记载
《三国志吴书九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三国志蜀书二先主传》注引《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於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备以瑜所给地少,不足以安民,(后)〔复〕从权借荆州数郡。
《三国志吴书二吴主传》: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
《三国志吴书九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晋书卷书十五郡国志五》: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及败于赤壁,南郡以南属吴,吴后遂与蜀分荆州。
《建康实录卷一吴太祖上》:十四年,权居京口,刘备诣京口,见权求荆州。
攻蜀插曲
210年12月,周瑜占领江陵已经一年,局面比较稳定。于是建议孙权攻取益州。孙权批准了这个计划,由周瑜和孙瑜共同执行。这时由于沿江各战略要点均在周瑜手中,所以周瑜的攻益州计划中根本没有要刘备参加的内容。
同月,
孙权将该计划通报于
刘备,刘备极力反对。但是孙权没有理理睬。
同月,周瑜在返回江陵的路上病死,其攻蜀计划暂时停止。刚接任的
鲁肃就建议孙权将荆州所占有的地区,特别是
南郡全部借给了刘备。
后来,孙权又派孙瑜的大军已经从
丹阳(原驻防地)开进到了
长江中游一带(准确时间没有记载,但是必定是在刘备借到荆州以后,而没有进军
益州之前)。由于荆州已经借给刘备,孙瑜军无法通过,所以孙权又写信给刘备,建议两家共同出兵攻蜀。由于刘备是准备自己独占益州的,就以那些众所周知的理由拒绝了孙权,并威胁要“被发入山”,同时派部队阻挡孙瑜军通过。
后来,刘备自己击败刘璋,夺取益州。因为“借荆州”使得刘备通过在南郡一带的兵力部署阻止了孙权入蜀的计划。而后刘备又自行夺取了益州,势力不断做大,孙权讨要荆州时,刘备称得到凉州后再归还荆州,并派关羽驻守荆州,这引发了孙权的极度不满,大骂刘备为狡猾的敌人,也为日后蜀吴在荆州的纷争埋下了伏笔。
江陵要地
著名地理学家
顾祖禹在《
读史方舆纪要》说到:湖广之形胜,在
武昌呼?在
襄阳呼?抑荆州呼?曰:以天下言之,则重在襄阳;以东南言之,则重在武昌;以湖广言之,则重在荆州。
南宋吕祉在《东南防守便利》中论到:不守江陵则无以复襄阳,不守江陵则无以图
巴蜀,不守江陵则无以保武昌,不守江陵则无以固长沙。
诸葛亮在《
隆中对》中认为: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也。
荆州名士
蒯越也建议
刘表曰: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州八郡可传檄而定。
因此,占据江陵在当时具有以下战略意义:
1、 可以向北威胁襄阳(乃至攻占之),以夺取整个
江汉地区,威慑
曹操的
中原;
2、 可以全据
长江之险,保护下游的整个
东吴地区的安全;
3、 可以作为下一步进军
巴蜀的基地,为日后占据巴蜀、汉中,形成南北对峙打下基础;
4、 可以切断南方四郡与北方曹魏的联系,今后即可传檄而定南方四郡。
所以周瑜倾全力攻取江陵,曹仁也拼命防守达一年。
刘备则在江陵激战正酣的时候,并未积极帮助周瑜攻击关键的江陵,而是自己跑到南方去占领了长沙、
桂阳、武陵、
零陵四郡。以后,果然刘备凭借荆州为基地,西进占据了
益州,北上不断攻击襄阳。可是同时也威胁到
孙权的上游安全,造成了
吕蒙偷袭荆州的后果。所以,人口众多的南方四郡实际上不如半个
南郡的意义重要(另外半个在曹军手里)。
至于说到南方四郡的重要性,除了人口多以外,就没有什么战略上的作用了。南宋吕祉论到:“守长沙不足以固江陵,守江陵则足以蔽长沙。”南朝的
张邵也认为:“长沙内地,非用武之国,置署妨人,乖为政要。”由于南方四郡位置偏僻,加上当时还缺少开发,是完全不能与
江淮地区相比的。
实际上当时南方四郡有多少人口也是个
未知数。虽然在东汉顺帝时期四郡有280万人口,但是在80年后的三国时期能有多少呢?只知道280年时整个吴国一共才230万人口。所以江陵对于
东吴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赤壁战后
孙权占有江夏一部分及长沙一部分(都是它们的东部),另外还占有南郡首府江陵(即现
荆州市)。
刘备则占有零陵、武陵、桂阳全部,长沙、江夏及南郡的大部。由此可见,荆州绝大部分是由刘备占领的。这一点也不奇怪,赤壁战后,刘备支持刘琦为
荆州牧,刘琦死后,刘备被众将推为荆州牧,他占有这些地方是很正常的。
什么是“借”?按《
辞源》上的解释是:“暂时使用别人的东西,或把自已的东西暂时给别人使用。”古今意义相同。这样,说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其前提条件则是荆州本是
东吴的。否则借荆州就不能得到落实。既然
孙权本来并不据有荆州大部,那么,说把荆州借给
刘备就只能是无稽之谈。
在前面所引鲁一说法中暗示是
鲁肃劝孙权将整个荆州借给刘备,这绝无道理。鲁二说法中说刘备无家可归,孙权可怜他才借土地给他的,这也毫无道理。当时刘备已实际占有了荆州大部分土地。鲁二说法的背景是刘备占领了四川,孙权派鲁肃出兵争抢荆州的长沙、
桂阳、零陵三郡,其目的当然是说孙权抢夺三郡是合理的。但是,此前,孙权从没有控制过这三郡,根本就谈不到把它们借给刘备。鲁肃的两说法都是没道理的,不能以此为根据说孙权曾将荆州借给刘备。
在建安十五年前后,
南郡首府江陵的
统治权确是由孙权转入了刘备手中。在
曹操失败后,退回北方,留大将曹仁守江陵,
乐进守襄阳。周瑜指挥
孙刘联军攻打江陵,围攻近一年后,
曹仁退走,
孙权任周瑜为南郡太守,据有江陵。
有不少学者认为所谓借荆州就是借江陵?这样说恐怕也是不妥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