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肃霜(1928年—1992年3月6日),原名关鹔鹴,
满族,湖北
荆州人,京剧演员、工
武旦。
人生经历
1950年1月,在云南大戏院任演员。
1951年4月,参加昆明举办的戏曲改进协会筹委会第一期艺人讲习班学习。
1951年11月,人云南大戏院管理委员会委员。
1952年,赴重庆参加西南文代会并演出 《
大英节烈》。
1954年,任慰问全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团副团长,参加
慰问演出活动。
1955年,赴上海参加华东戏曲观摩会演,并带回一些剧本。
1956年,经
李建业、秦竹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艺术代表团,赴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访问演出。回国后,留北京香苏盛琴、李丽芳学戏。是年,参加云南省戏曲会演,主演《战洪州》获演员一等奖
1957年,赴
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
联欢会,演出《泗州城》《
打焦赞》,荣获两枚金质奖章。而后应邀到前
苏联各地巡回演出。
1958年,云南大戏院改名为昆明京剧团,任团长。与
徐敏初一起,主演现代京剧《白毛女》。
1959年,任云南省京剧出省巡回演出团副团长,到北京、天津、武汉、南京等地演出。在北京参加庆祝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期间,经
夏衍介绍拜
梅兰芳大师为师。
1960年初,和
徐敏初结为百年之好,在
昆明饭店举行简朴而又热闹的婚礼。省市领导于一川、刘明辉等出席了婚礼仪式。
1960年6月,成立于男生京剧院,任副院长、一团演员。
1961年,到大理、
临沧参加中缅友好活动,并慰问边防部队。
1962年8月,参加昆明举行的纪念京剧大师梅兰芳演出。
1963年9月,赴北京主演《
谢瑶环》和《
多沙阿波》,并应邀到周总理家做客。
1964年,到潞西县三台山景颇族地区深入生活,赴北京参加全国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主演《
黛诺》,受到戏剧界的重视和好评。同年,当选为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4年底,江青提出要关肃霜改变演出《战火中的青春》,到山东体验生活。
1965年6月,江青来信,谈改变《战火中的青春》的创作问题,秋季赴广州,为广交会中外来宾演出,并到深圳为港澳同胞演出受到好评。
1969年,到云南民族学院参加省级文艺团体毛泽东思想学习班,被审查。江青指名调关肃霜到北京,安排在《红色娘子军》剧组,因种种原因不愿留下来,呆了二十多天便返回昆明。
1969年5月,徒弟
钰存演出《
谢瑶环》关肃霜为其配演剧中武则天一角。
1970年初,在
云南省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学习班《
海港》剧组任演员。
1975年,赴北京参加全国文艺调演 主演《孔雀岭》。
1975年11月,任云南省京剧团革委会副主任。
1976年8月,赴
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
传统戏资料片,后因毛泽东去世、“四人帮”被粉碎,提前赶回昆明。
1977年7月,参加六场京剧《豹子湾战斗》演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五十六周年。同年底演出大型
新编历史剧《红灯照》。
1978年1月28日,关肃霜丈夫、云南省京剧院演员
徐敏初因病在昆明逝世。2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5月到
湖南省汉剧院学习,移植京剧《
闯王旗》。8月率团到
禄丰县各公社演出。
1979年,恢复
云南省京剧院建制 在一团任演员,参加中央慰问团为边防部队演出。同年赴北京拍摄戏曲彩色
艺术片《
铁弓缘》,参加国庆三十周年献礼演出,主演京剧现代戏《佤山雾》,并获演出一等奖。11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这一年被评选为省劳动模范。
1980年,任中国云南京剧团副团长,赴法国、
意大利、
奥地利、瑞士和
列支敦士登等国访问演出,大获成功。同年,主演的电影艺术片《
铁弓缘》,荣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
戏曲片奖。
1981年1月,经省委批准,任云南省京剧院院长,到西北
银川、
兰州等地演出,并收徒。
宁夏电视台录制了其主演的《白门楼》、《
辛安驿》等剧目。同年9月,在昆明参加纪念京剧大师
梅兰芳是十二十周年的演出活动。
1982年2月,《
北京日报》报道月月寄款义务赡养在北京的失子老人
胡淑贞、冯琪的感人事迹。全国各地一些包干也发表了类似的报道和评论。兼任云南省京剧院艺术委员会主任。
1982年3月,组团赴上海、
苏州、南京长沙等地巡回演出。
1982年7月,参加云南省戏曲现代戏调演,主演创作的大型京剧《娜蒂秀》。
1982年10—11月,率队赴
怀化、
洪江、广州、深圳演出受到好评。《关肃霜表演艺术散论》一书,由云南省
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日报》发表关肃霜先进事迹的长篇通讯,并配发短评。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向各地转发关肃霜先进事迹的报告,号召向关肃霜学习。年底被评选为省级文化系统优秀党员
1983年3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83年5—9月,应邀赴
大庆、
齐齐哈尔、
哈尔滨、
牡丹江、
长春、
沈阳等地,为观众献艺。
1983年10月,收长春京剧团的
邢美珠、大连京剧团的
侯丹梅、
阜新京剧团的
李晓玉为徒。同年,被评选为省劳动模范。
1984年7—8月,参加中国云南京剧团 任艺术指导,赴
芬兰、瑞典访问演出,主演《
打焦赞》《霸王别姬》。
1984年11月,带徒赴武汉、
江陵、
沙市市、桂林等地演出。
1985年1月,应邀赴
楚雄演出,并收
楚雄彝族自治州滇剧团陈月娥为徒。
1986年3月,参加中国文联代表团出访日本国,在东京、箱根、精度、奈良、神户、大阪和仙台等地,进行了艺术交流活动。在全国第二届戏曲电视剧评奖大会上,关肃霜主演的的京剧《
谢瑶环》电视片,被评为荣誉奖。
1988年3月,率领云南省京剧团赴香港演出,主演《
铁弓缘》《战洪州》等剧目,被报界誉为“京剧怪杰”。
1988年9月,在云南省首届民族艺术节上作告别演出。
1989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赴北京参加第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1989年9月,经
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被推荐为
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特邀代表,赴北京参加大会。
1989年11月,云南省妇联受
全国妇联委托,向关肃霜颁发了全国“三八”红旗手证书。
1988年10月,赴天津演出《
铁弓缘》《白蛇传》《拾玉镯》《十八扯》《
辛安驿》《花田错》。
1991年3月,赴北京参加纪念
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活动,
领衔主演《
盗库银》《
战洪州》《伯牙碎琴》单个剧目,文唱武打,风采焕然,技惊四座。之后被聘请为全国京剧振兴指导委员会委员,
文化部常务副部长
高占祥亲自授予聘书。
1991年10月,被英国伦敦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收入目录,并约稿写本人小传
1992年2—3月,在昆明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活动,先后演出《雷峰塔》《
水漫金山》节目,接收最后一批弟子
1992年3月6日,在昆明家中急病突发猝然仙逝,享年64岁。
1992年9月,关肃霜被荆州博物馆列为
江陵第
二十三位历史名人,并为其树碑。
1992年10月,生前演唱的《
黛诺》荣获中国唱片总公司授予的中国第二届“金唱片奖”,云南省京剧院副院长毛云婷、关肃霜的女儿徐巧玲赴京代其领奖。
主要作品
关肃霜戏路宽广,技艺方面,她长于
武旦和
刀马旦,反串小生、净角也别具一格。
代表作有《
打焦赞》《
扈家庄》《
战洪州》《白门楼》《周瑜归天》《
铁弓缘》《
辛安驿》《白蛇传》《穆桂英挂帅》《霸王别姬》等等。她长期在云南边疆,先后演出了《
多沙阿波》《
黛诺》《佤山雾》等反应
彝族、
景颇族、
佤族少数民族生活的剧目,在中颇多创造。
艺术特点
关肃霜演花旦口齿清脆、体态轻盈、表演细腻,饰青衣端庄大方、唱腔流畅、婉转自如、韵味隽永,她在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通过练、学、看、演,把各个流派、各个行当、各个剧种的艺术精华都化进自己的再创造之中,使之达到精、通、化的境界,从而形成了她自己的独特风格,建树了允文允武、婀娜多姿、明快、稳健、含蓄、自然的关肃霜表演艺术。
关肃霜的嗓音宽宏圆润,唱腔珠圆玉润、婉丽别致、亲切可人,台风婀娜多姿中又见英俊稳健。
她还擅长反串小生,她演《白门楼》,把吕布演活了。开始的〔
西皮二六〕她唱得潇洒、倜傥,加上得意忘形、不可一世的表演,充分表现出这个有勇无谋酒色之徒轻佻狂妄的
心理状态。后面,吕布身披锁链已成阶下囚,但表面上还很蛮狂。斥骂
貂蝉,唱的也是一段〔西皮二六〕。这段〔二六〕与开始的〔二六〕在运腔使调上都有显著不同,这段〔二六〕吐字发音挺拔、激越,唱出了吕布愤恨、恼怒、骄横的情绪,突出了他愚妄的性格。后边大段的〔娃娃调〕是这出戏的主要唱段,关肃霜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演唱才能。她那宽厚圆润的嗓音、刚柔相济、高低自如的
演唱技巧,总是博得台下一阵阵掌声。最为难得的是她在唱念中毫无旦角娇媚的痕迹。她字字喷出响彻行云,高亢中带有凄厉,行腔时抑扬跌宕。〔
导板〕后出场,猛见刀斧手的手中钢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原先的狂傲一扫而光,把吕布色厉内荏、贪生怕死的本来面目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内心活动也得到了充分表达。关肃霜在《白蛇传》中饰演
白素贞,对“出手”也进行了突破。她改
双鞭为剑,用剑
打出手难度很大,她不但攻克难关,而且把出手处理得合情合理,惊险绝伦。她在《
铁弓缘》《
战洪州》等戏中扎大靠,创造的
靠旗打出手也堪称一绝。
个人生活
主要弟子
关肃霜的弟子有
邢美珠、
李佩红、
李焕弟、
李丽、
林燕、
赵琳、
李静文、
吴艳华、
李萍等近五十余名,分布在各省市、各剧种之中。她不但不遗余力地指教、关怀这些
入室弟子,而且对任何青年演员都予以提携帮助,可谓桃李满天下。
获奖记录
在第三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出中获金质奖章。
后世纪念
2022年,为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先生诞辰93周年,由云南省文联主办,云南省戏剧家协会承办的“关肃霜塑像揭幕仪式”在云南文学艺术馆戏剧展厅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