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研
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保研(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被保送者不经过笔试等初试一些程序,通过一个考评形式鉴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等,在一个允许的范围内,由本科所在学校推荐,并经招生单位考核后录取为研究生。
基本解析
保研的这部分本科生称为“推免生”,全称“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高等院校实行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或直博生(简称“保研”)是1985年开始试点的。一般每年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大四学生中进行筛选,规则制订和操作权由各校掌握,因此学校不同,保研情况也各有不同。
相关规定
保送制度
国家教育部就推荐少数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工作的具体规定:
1、推荐工作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保证质量的原则,被推荐的学生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学习成绩优秀,具有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素质。在进行推荐工作时,不仅要注意对推荐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的考核,而且在业务标准的掌握上,既要看推荐生历年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对其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及业务特长等方面的考查,避免推荐工作单纯地按分数排队。为了保证推荐生的业务质量,学校还可进行必要的考试(考核)。
2、各院校成立推荐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分配名额和有关规定,结合该校各学科、专业的具体特点等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推荐办法,确定推荐名单并在校内张榜公布。
3、推荐名单确定后,学生可持该校的介绍信于规定日期到学校所在省(市、自治区)高校办公室指定的地点查阅招生专业目录,并办理报名手续,领取推荐表和体检表。推荐生可自由选报两个志愿报考单位。
4、为了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促进学科发展,招收研究生的高等学校应积极鼓励推荐生选报外校或科研机构
5、各推荐学校应组织推荐生进行体检,并将按要求填好的推荐表、体检表一起于规定日期前寄送学生选报的第一志愿单位。
6、接收推荐生的招生单位一般根据推荐生情况对其进行考试(考核),考试(考核)方式由招生单位自选确定,在录取中应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
7、推荐生第一志愿报考单位对其进行考试(考核)后不予录取,或因学科、专业招生名额限制不能接受的,应于规定日期前将推荐生的有关材料退回原推荐学校并由学校转告本人。
8、各招生单位只能在学校推荐的学生中进行选拔录取,不得在其它应届本科毕业生中录取,对已确定录取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招生单位在其入学前若果发现其不符合录取要求的,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9、推荐生被招生单位录取后,可视实际情况鼓励保留入学资格分配。
保送名额
教育部出台,要求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保送研究生名额一般按该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15%左右确定。在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中,对未设立研究生院的“双一流”高校,要求一般要按应届本科毕业生数的5%左右确定。经教育部确定的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按教育部批准的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由学校统筹安排;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另外,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接收该校推免生的人数,不得超过该校推免生总数的65%,其中地处西部省份或军工、矿业、石油、地质、农林等特殊类型的高等学校,上述比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75%。
保研种类
1、主要基于学习成绩的免试直推。这在保研名额中占据了大部分。通行的做法是学校划定基本学习成绩要求(主要考察学分绩),按照一定名额比例下发到各院系,由院系所结合其他方面情况,上报名单,学校审批。一般情况下只有班级前几名才可能保研。
2、特长生免试直推。有些学校为了招徕或留住特长人才,往往给予特别优惠,免试推荐就读研究生。常见的是体育类和文艺类特长生,但名额少,要求很严。
3、校际间免试直推。教育主管部门为了鼓励高校间学术交流,减少学术近亲繁殖,大力提倡向其它高校免试推荐优秀毕业生。由于各学校保研条件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差异,有时候在该校难以获得保研资格的学生在其它学校反而可能如愿以偿。
4、免试推荐、保留入学资格。这类保送生不是马上就去读研,而是保留入学资格一、两年,先按照学校安排去有关部门工作(如作学生工作的辅导员),或作为教育部门选派人员去边远地区支教。此类保送的条件相对要低一些,但也不是人人都能申请,一般只有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或活动积极分子才有入选资格。同时,这也并不一定是最佳选择,毕竟要占用一、两年的时间。
现存问题
有学者认为,教育领域内卷现象日益普遍并愈加严峻,部分大学生为争夺有限优质资源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这场非理性的竞争中,通过极度剥削自己、精明计算规则来获得少量的竞争优势,精致利己主义、世俗功利主义、现代犬儒主义、非理性竞争意识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在这场内卷竞争中悄然滋生。
大学生为了保研而在“卷绩点”的过程中,经历了课程学习异化、学习本身异化、自身个体异化、师生和同学关系异化等带来的心理体验,丢失了该有的批判思维、独立精神、创新意识。“卷绩点”培养出的大学生是同辈竞争中善于理性计算、服从量化考核、完成社会预期的个体。“卷绩点”让大学生陷入零和博弈,表明了权力系统对于个体“同意”的塑造实际上从教育阶段就已经开始。“绩点游戏”意味着,大学教育一方面以理想化的、创造性的话语鼓励学生进行多样的、全面的个性探索,另一方面又以绩点形塑自愿遵循游戏规则、服从制度规训的学生。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海子奕、程猛二人的论文《保研内卷生态及其非预期后果——双一流高校大学生保研历程的个案研究》,现行保研机制与高等教育的初心南辕北辙。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牛新春、杨菲、杨滢三人论文《保研制度筛选了怎样的学生——基于一所研究型大学的实证案例研究》对当下的保研制度提出了批评:保研学生中, 出于学术研究兴趣而深造者较少。中央财经大学高杨《硕士生推免政策对学生行为选择的影响及建议》一文指出,现行保研制度对学生的道德、学风、人际关系有不良作用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选拔。胡艳婷《平庸的优秀:大学生量化评价中“分数至上”现象研究》指出,功利性的教育观念、文化性缺失的制度治理、被误用的评价体系与未觉醒的主体意识培养了精致利己主义者。刘娣,吕林海《追踪选拔后的学习质量:硕士推免生与考研生的学习经历比较——基于南京大学的案例分析》发现,考研生相比保研生有着更强的学习动机。这里也要担心工具理性对人的操纵,很多学生从中学时代开始,“一切为了考试,不考试的内容就不学。”
有专家指出,高校应避免学生产生假性产出,进一步增强保研产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此外,高校亟须建立赛道“准入-增值”机制,提高赛道准入门槛,增加学生在同一赛道持续产出的收益,鼓励专长积累,拒绝杂而不精。
申请条件
(二)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
(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五)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六)对有特殊学术专长或具有突出培养潜质者,经三名以上该校本专业教授联名推荐,经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审查,可不受综合排名限制,但学生有关说明材料和教授推荐信要进行公示。
(七)在制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可对文艺、体育及社会工作特长等因素予以适当考虑。但具备这些特长者必须参加综合排名,不得单列。
选拔程序
1、推荐免试学校公布推荐免试的标准、名额和选拔程度;
2、应届毕业生本人根据推免条件提出申请;
3、学校组织评审委员会或工作组对申请人资格进行评审,确定推荐免试生名单;
4、获得该校的推免资格的毕业生,向研究生招生单位(该校或外单位)提出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复试申请;
5、接收单位向申请人发出复试通知书。复试合格者,发给接收函
申请材料
一般需要提交如下材料:
1、申请表
3、导师推荐信
4、成绩单
5、由申请者现所在学校教务处提供同意推荐免试的证明信,并加盖公章
6、获奖证书复印件、发表的学术论文等复印件
7、有的学校要求英语水平类证书(如四六级、托福、GRE等成绩)
申请步骤
申请推荐免试研究生一般有如下几个阶段:
一、6月-8月 具备招收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高校陆续发布保研办法或者保研简章
二、6-9月 考生按高校要求准备申请材料在规定期限内寄送给高校。
三、9-10月 院校组织笔试、面试。院校对考生的申请材料进行初审之后,将通知符合条件者体检、复试的时间及复试内容和要求。复试一般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四、10月 院校发布预录取通知。院校根据复试成绩择优确定申请人的录取资格并公示。
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录取资格者,不可报名研究生统考,否则取消推免资格。院校一般会随统考生录取批次一同寄送正式录取通知书
2016年中国大学保研率排行
从统计结果看,清华大学以58.14%的保研率高居榜首,也是全国高校中一所保研率超过50%的高校,这也意味着清华的过半本科生能得到保研机会;北京大学以48.36%紧随其后,中科大以36.11%排名第三,复旦以30.39%排名第四,全国也只有这四所大学的保研率超过了30%,除此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都进入前十,进入前十的保研率也都超过了24%,相比于地方院校而言,名校的保研率基本都超高。
资格院校
教育部学信网于2018年9月5日公布了《2019年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院校名单》。
舆论问题
有学者认为,大众媒体报道在聚焦社会热点的同时往往只能浮光掠影地加以呈现。轻易地将所有学业竞争行为打上污名化的“卷绩点”标签,会忽略大学生“内卷”这一社会失范现象与现代社会的正常甚至创新性竞争行为、儒家文化“见贤思齐”传统的区别,简单化现代年轻人的社会处境表达。将青年“内卷”片面归因于中国社会的“浮躁”与“焦虑”,只能产生出“躺平”“佛系”等应对方式,抗拒青年应有的奋斗精神。实际上,“卷绩点”所涉及的学生同辈低效竞争,进而引发心理焦虑与社会关系紧张的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中国或者东亚儒家文化圈内;在西方,同样也有对在校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与乐趣、感到无法融入学校环境的大量研究,并衍生出“不投入”(disengagement)、“缺乏动机”(amotivation)、“不满”(disaffection)、“疏离/异化”(alienation)等理论概念,以描述在校学生的消极体验。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4 21:17
目录
概述
基本解析
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