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弊
汉语词语&行为
作弊是指通过一系列隐瞒的手段使得自己的成绩效符合硬性标准的行为过程,也是一种非法过关,违规过关的行为。作弊是多方面的——考试成绩、体育成绩、游戏排名等等,都有此类行为。
汉语词汇
释义
指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
出处
宋·王禹偁《条制三司不得将可断公事闻奏敕》:“自非公然作弊,岂合辄便上言。”
例句
白朴墙头马上》第三折:“你与孩儿通同作弊。乱我家法。”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清《红楼梦》第四三回:“只许你主子作弊,就不许我作情吗。”
清·谭嗣同《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柯岩《红领巾的歌·我们小队的努力》:“我们从来最爱护队员的荣誉,为了他却开始在考试时作弊。”
行为与涉及范围
替考
替考是考场中的一种舞弊行为,是用各种欺骗手段假以他人身份代为参加考试的行为。替人代考的人就是所谓的枪手。
泄题
就在人们对河南濮阳高考舞弊案震惊不已的时候,作弊这只黑手已经伸向了研究生考试。在05年研究生考试开考前,记者在一些考研网站上看到大量帮你考试的信息。记者以考生姐姐的身份和一个叫黄海英人取得了联系,她向记者承诺,可以利用手机和无线耳机在研究生英语考试的过程中提供答案,可以事成后收费。原来黄小姐是通过枪手在考场传出答案,再通过QQ和手机传给其他购买答案的考生。在当天下午考试进行过程中,记者全程看到整个作弊的过程。
老师
濮阳高考舞弊案中,是监考老师向考生提供答案。他们事先居然收了考生20万块钱,同时66个考场的监考老师也都分别收取了一定的好处,答应在考场上把考试纪律放松,甚至有的老师直接参与了传递信息,给学生直接传题。而在记者暗访的研究生英语考试作弊中,答案的提供者变成了受人雇佣的枪手。而在广西南宁警方破获的一起四六级英语考试作弊案中,负责组织考试的广西交通职业学校外语系老师们则干脆把试题提前告诉部分考生。
科技
用于高考作弊的先进设备层出不穷。在手机、电子辞典对讲机针孔摄像机和针孔耳机这些东西日益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的情况下,有人竟然制作作弊鞋。2007年5月31日,沈阳工商与公安部门对一隐藏在社区居民家中制作高考作弊鞋点进行查处,收缴作弊鞋42双以及作弊钱包9个。每双售价2000元的作弊鞋很受青睐,而且由于他们打着通讯器材销售的幌子,销路一直畅通无阻。
小抄
在考试之前,考生会将答案事先写在纸条或隐蔽的地方,是作弊的手段中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的一种。
游戏
在一些游戏中,玩家通常采用作弊器进行作弊。但这并不能说明玩家道德有问题,只能说明玩家的水平差或难以忍受冗长的刷级或无聊的片段。但是在游戏对战中作弊,是会受到大家的鄙视的。
使用Hook技术将HL/CS读取时会由程序码改变而读取拥有作弊功能的dll 动态连结档案,它总共经历了非常多的改版,每一个改版都有着新的功能和使用方式,使用自己的选单和console,功能非常多样化,有着自动瞄准、射击、雷达等,但你要知道的是这些东西都是本来就在你的用户端已经取得的资讯,没有程序可以将服务器端未开放的资讯送到你的电脑。
OGC将所有可以从用户端得到的资讯做成一个个的功能,但是像是敌人生命值这个资讯是在服务器端的你就没办法得知,雷达也是服务器端的资讯,所以OGC没办法取得,所以OGC的雷达算是半雷达,只有可以看到或透过墙壁看到的敌人或物品可以显示在雷达上。
原因
社会变化
考试作弊为什么最近几年会越来越厉害,和社会的变化有关系,发展出了一个考试经济,也就是说很多人通过考试来发财,通过考试来谋取个人的私利,比如说有一些是通过办班、押题,这些还是属于合法范围里的事,有的就做的不正当了,比如说盗窃国家的考试试卷,另外通过作弊等等一些方式谋取个人得好处。我想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考虑恐怕还没有能够足够的应对出现的这样一种新的情况。尽管教育部出台了这样一个部门规章,但是部门规章法律效力相对是比较低的,从我们正在期待有更高层次的法律出现,比方说大部分学者正在呼吁要制定国家教育考试法。
封堵
为了防止考场中的舞弊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特意为考试出台了一些新的考场规则。比如,考生们在考试前必须要签署这样一份《诚信考试承诺书》,保证报名时提交的报考信息和证件真实准确,保证在考试中诚实守信。为了防止考题外泄,监考老师同样要签署一份《自律承诺书》,其中明确规定监考人员不得携带任何通讯工具进入考场。考试前监考人员的手机已被校方统一封存。
要堵住考试作弊行为,必须彻查清背后的利益链条。对于事件幕后的组织者、策划者以及整个作弊过程和方法,一定严查到底。深挖彻查作弊背后的利益链条,甚至是腐败行为。不管涉及到什么部门和个人,都要一查到底,对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要绳之以法,维护高考的公平与公正。
辽宁2007年高考保障工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全省8286个考场,全部配备电子信号屏蔽器、手柄式金属检测器、电子监控录像系统,加上配套工程。每个考场都配备一个手柄式金属检测器,所有工作人员和考生安检合格后方可进入考场,考生身上的高科技舞弊电子产品不管藏在鞋跟、内衣还是手表内都不会漏网,也可防止无线耳机、对讲机、摄像机等高科技作弊设备和其他考试违禁物品带入考场。
教育部门重点防范逐渐升级的利用现代化通讯工具进行高科技作弊、打击危害高考犯罪活动。如使用手机、对讲机、“耳麦”等无线通信工具内外勾结进行作弊的考生,将被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供高等学校、招生单位甚至将来的用人部门查询。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招生案件,严格追究有关当事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对与招生录取挂钩乱收费的高等学校,要先责令其主要负责人停职检查,再进行组织处理,对参与非法招生中介活动的工作人员,有关部门和高校必须依法依纪作出严肃处理,对本地区或该校发生的重大违规招生案件,必要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后果
作弊不仅是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让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产生观念,进而自己就会被孤立,无论从何种角度看,都是不合情理的做法。
古代作弊
夹带
有人为了对付考试,想出各种各样的作弊手段。在古代,科举考试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主要手段,于是,也有人希望走“捷径”。宁波镇海发现了一件罕见的清代乡试作弊时用的物品——夹带。
这件作弊物品其实就是一块宽40厘米、长60厘米的白绫。由于年代久远,边上起了毛,颜色也微微泛黄。白绫密密麻麻布满米粒般大小的小楷,皆为竖直从右向左书写,字迹工整秀丽。仔细一看,上面抄写的内容大都出自《四书五经》,有《论语》、《大学》、《中庸》里的文章。书写者还在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用红色将其画圈明示,以便考试时“一眼就能瞄到”。书写者按照篇目名称和内容在白绫上划分了区域。白绫正反两面都爬满了字,大致估计,有4.4万字左右,差不多能出一本小说了。
江苏泰州市民陈先生将其珍藏多年的两册袖珍古书公布于世,其中一册“礼经”只有4.5厘米×5.5厘米大小,比南京出现过的最袖珍古书还小了一半。另一本为5厘米×8.5厘米。两本书的扉页印有“光绪辛卯仲春精校重订”的字样,表明它们已经100多“岁”了。翻开内页,记者看到前者为《五经》中的《礼经》;后者为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在内的《四书》,其中细如发丝的字迹,让人看得非常吃力,不一会儿记者就觉得眼睛十分难受。泰州市博物馆考古部的一位专家,在仔细研究这两本古书后肯定地表示,这种让人看了很吃力的书,原是古时考生为“走捷径”作弊所用,既可以事先把它们藏在鞋后跟内,也可以扎在头发里带入考场。让人感到不解并好笑的是,该书内页却发现了“舟车便览,勿带入场”的提醒。专家认为,该提示分明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因为这么小字的书,在“舟车”上是根本无法阅读的,但这是校订该书“商家”玩的一种伎俩。该专家还表示,据他所知,在南京出现过的最袖珍“作弊”古书为8厘米×10厘米大小,该《礼经》比其差不多小了一半,“两本书具有很大的文物价值”。国内发现的作弊书本有八九种。早前发现的最珍贵的一册现珍藏于南京江南贡院,长7.5厘米、宽5厘米,每页540字,共30页,全书1.6万字,被称为“压库之宝”。后来,在2002年4月,在浙江东阳市一农户家中,也发现过一本上下两册的《五经全注》袖珍作弊书,全书共28万字,长5.7厘米,宽4.3厘米,厚0.8厘米,每册85页,每页22行,每行38字。东阳发现的石印微刻五经全注》孤本比南京江南贡院的“袖珍书”体积更小,字数更多,内容更丰富,每个字不到1毫米,但看起来十分清晰。据当时考证,这是古代考生专门用于作弊的石印微刻《五经全注》孤本。该书印行于光绪己丑(1889年),依次为《易经》、《尚书》、《诗经》、《礼经》、《春秋》,首页是“依样庐主人”作的序。序文说:“自石印法兴,五经翻本花样日新,从未有删繁就简便于取携者,亦舟车一憾事也。”其意思是为了旅途“便于取携”,但实际上是为考生作弊提供方便。接下来是《临文要诀》以及格式、避讳等考试常识,因为在科举考试中,哪怕文章写得再好,如格式有错或某个字没避讳,就会名落孙山,造成终身遗憾。
据有关专家考证,该书籍比特制的靴子后跟略小些,考生可放入靴子带进考场,而不被发现。当时朝廷为了防止考生夹带作弊物,特地规定衣褂袍裤乃至帽子袜子都必须是单层的。于是有考生绞尽脑汁想出了用靴跟夹带小书的“绝点子”。而本次江苏泰州发现的作弊书本将再次打破“袖珍书”的最小尺寸记录。
科场
科场关节作弊,始自两宋,盛于明清。这是科举时代隐蔽性最强的一种舞弊手段,是在科场采取弥封和誊录两项防范措施后出现的作弊新招,其花样繁多,危害极大。 所谓关节,就是指考官与考生通过卷面上特定的字眼来进行作弊的暗号。北宋真宗景德年间,朝廷制定了两项在古代科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考场规则:一是糊名,二是誊录。糊名,是将试卷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项都用纸糊盖起来,使批阅试卷的考官不知道手头的卷子是何人所作;誊录,则是在考生交卷后,另由考场专雇的誊录人员将考卷全部重抄一遍,然后再交考官评阅,这样,就连考生的笔迹,考官也无法认出了。可是,就在有了弥封糊名和誊录易书这两项防弊措施之后,又有了新的作弊对策,即订关节递条子。具体讲,就是考生与考官串通作弊,考前约好,在试卷内诗文某处用什么字作为记号,为确保录取时准确无误,每个关节条子都订三、四处的字眼。对订好的关节,写在条子上。考官入场后,留心于他要关照的人,凭手头字条上的关节暗号录取,一找一个准儿,决不会遗漏。那些送了银子通了关节的考生,哪怕是答卷驴唇不对马嘴,也能取中,这便是关节的妙用。这里我们看到,官府为防止考官知晓考生姓名或认识考生笔迹从而徇私舞弊而推出了用心良苦的弥封誊录制度,可是作弊者紧接着就又想出了暗订关节的绝招,这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北宋
北宋的“丕休哉”
据载,北宋真宗时,朝廷刚刚制定了弥封、誊录等一套防范措施,就有关节之弊在科场上产生了。当时,有个叫杨亿翰林学士,声名很高,在省试开考前夕,他特地招待来京应试的同乡举子。应邀前来聚会的考生个个兴奋不已,席间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有的称颂杨学士诗名著天下,此次必作“文衡”(主考官),有的则直接请求杨亿给予“指导”。听到这些,杨亿勃然变色,口中边说“丕休哉”,边甩袖而去。“丕休哉”三个字出自《尚书》,是一句骂人的话。在场的同乡举子们,死脑筋的以为碰了钉子,聪明点的则听出话中有话。果然,数日后杨亿出任知贡举,几位卷子中用了“丕休哉”的,都被录取了。
南宋
南宋秦桧的关节把戏
南宋奸相秦桧,有个叫秦暄的族内子弟将要应试。临考前,秦桧派人把中书舍人程子山召入相府,只让仆人用美酒好饭侍候,秦桧本人并不出面接待。程子山独自一人呆得无卿,便翻看桌子上标有“进士秦暄呈”的札文浏览再三,几乎背诵下来。几天后,程子山接到入闱典试的任命,并得知秦暄参加考试。这时,程子山立刻想到日前秦桧刻意安排的用意,遂以秦暄的札文作为考试内容。那秦暄自然高中榜首。应该说,秦桧在这里就是在做巧通关节的把戏。
明代
明时的土语“囡”
明代,暗通关节之弊日渐盛行。史载:“明季即有以关节进者。每科五六月间,房考就聘之期,则先为道地,或晋谒,或为之行金以贿诸上台,使得棘闱之聘后,分房验取如操券而得也,每榜发,不下数十人。”看来,棘闱之内,场场有关节之弊,而且干此勾当者不在少数。 明神宗万历年间有一起典型的关节作弊案。那是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乡试,宰相黄洪宪充任北闱考官。这位主考大人在入场前接收了大把的条子,录取时单看“字眼关节”是否相符,“势高者无子则录其婿,利重者非子则及其孙”。当时,有位叫李鸿的浙江士子,场前重金买通黄洪宪,暗中订下关节,在两场卷文中都使用了与上下文毫无关系的吴地土语“囡”字,结果取为第十一名举人。在黄洪宪手下以关节取中的卷子,“文理讹谬,章章若是”。由此引起众怒,“榜出而人人切齿,无不欲唾洪宪之面而笞其背也。”刑部主事饶伸上疏弹劾,说:“今邪臣所为罔上行私者,莫如科场之弊。”他直言指陈:“未有大通关节肆无忌惮如黄洪宪之为者。”
清代
1、隐姓埋名在卷中
把关节用到皇帝主持的朝考上,可以说这一作弊行径在科举的塔尖上也在所难免。而用隐姓埋名的办法来作暗号,其手法就更绝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已丑科殿试之后进行朝考,读卷大臣将准备录取的卷子进呈皇帝。乾隆帝打开弥封,一边看士子姓名,一边看卷文,结果发现了问题:第一名严本,卷子中有“人心本浑然也,而要必严办于动静之殊”两句,严本的姓名显然藏于文中。第二名王世维,卷中有“维皇降衷”之句。第三名鲍之钟,文中用“包含上下”之句,包是鲍字的一半,又同音。第五名程沅,试卷内说“成之者性也”,成与程音相同。看到这些,乾隆帝感到:“其字迹可疑,且不止一卷,岂得尽谓偶然适合,似此隐藏字样,非关节而何,若谓此非关节,亦不解复有何等字样为关节者。”乾隆帝认为,“如此拟取,不足以昭公道而服人心。”他谕令军机大臣会同原来派出的阅卷官,将所有朝考卷文重新评阅,被乾隆帝点名的那四份卷子这回排在了末尾,几位读卷大臣则“交部议处”。
2、翁同有心栽花花不开
清代科场多关节,就连皇帝的老师都在做手脚。那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会试,状元出身的光绪帝老师翁同出任正总裁。参加此次会试的有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的张謇。张謇其人,自幼聪颖好学,刚16岁就考上了秀才,可是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参加礼闱大试时,却榜上无名。这次会试前,张謇与好友刘可毅一起去拜访江苏老乡翁同。作为考官的翁同一直很赏识张謇的才气,也很为他上次礼闱落榜而遗憾。见面之后,先是一阵寒暄,接着翁同便反复叮嘱说:“今日时势,宜统筹全局。”正直的张謇只以为翁同是在议论时局,没有想到这是一种暗示,而旁边的刘可毅却默记在心上了。第一场考试,刘可毅就将“统筹全局”四字嵌入八股文稿的破题之中,翁同看到这份卷子时,以为必是张謇的,没有细阅全卷,就在上面批道:“为国家得人庆。”定为这场的第一名。等到拆封才发现该卷不是张謇的,而是刘可毅的。翁同对刘可毅不甚了解,所以十分沮丧。经过打听才知道刘可毅也是江南名士,心里才稍安些,自我安慰道:“差强人意”。第二场考试,翁同发现一份卷子中有“策马三韩,雪花如掌”之语,因为张謇曾随清军去过高丽,翁同遂认定此卷必是张謇的,取为第一。待拆开封号一看,还是刘可毅。张謇会试又没通过。在考官翁同这里,真可以说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作弊.百度汉语.
徇私作弊.百度汉语.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0 21:21
目录
概述
汉语词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