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印是根据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
原理创制的一种
平版印刷的方法。
基本介绍
石印版也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分单色和
彩色两种,是
德国A·逊纳菲尔德于1798年发明的。它是根据
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溶的
原理创制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将
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
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
空白纸页上。石印版也非常适合在
宣纸上印刷,且版面能够根据需要随意缩放,大部头的丛书、类书体积因而大为缩小,一些稀见的字画碑帖、名人手迹通过石版
影印,也得以化身千万,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文化历史
石印
技术早在19世纪初的
欧洲就已经普及,
中国已知最早出现的石印品是1834年
广州出现的外国人所张贴布告。可惜,石印
技术仅火了半个多世纪就被后来居上的
铅印技术所替代。不过,石印
技术对
中国印刷所起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石印
技术的出现,我以为主要是解放了
雕版印刷的劳动,由于用石印术印书,一可省去繁琐费时的
雕版程序,二可降低成本,三是版面还能根据需要随意缩小放大,差错少,故一经出现,立刻就为国人所接受。自清末到民国,
中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多达百余家,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1874年,
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
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石印印刷部,开始印制教会宣传品;1876年,创设
申报馆的
英国人E·美查在上海开设了点石斋石印局,开始石印图书和期刊,出版了《考正字汇》、
《康熙字典》、
《佩文韵府》、
《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随后
中国人徐裕子、
徐润等于1881年先后开设了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专印
古书,如
《二十四史》、《
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
《佩文斋书画谱》等;此后
李盛铎创办的蜚英馆、凌陛卿开设的鸿文书局等许多石印书局也相继出现。
在
中国用石印
技术印刷
彩色图画的,以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该局专印
彩色钱票,经理邬金亭;此后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彩色
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
崇文书局等,也经营彩印;
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
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
图画和
地图,色彩
鲜艳。
中国图书公司也出版了
彩色石印
地图、教学挂图等;1920年,
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采用直接照相石印法,次年又采用
彩色照相石印法,也算是
影印。
发展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
技术,已有二百多年历史。 石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方法,是
德国A.逊纳菲尔德(1771~1834)于1798年发明的。它是根据
石材吸墨及油水不相容的
原理创制的,其基本程序是:先将
文稿平铺在石版上,上面涂上脂肪性的药墨,使原稿在石版上显印出来,然后涂上含酸性的胶液,使字画以外的石质略为酸化再开始印刷。因酸化的石材受水拒墨而无色,未酸化的部分拒水着墨而显色,这样便将字画按原样印在
空白纸页上。
19世纪初,石印
技术已在
欧洲普及。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
中国广州出现了外国人张贴的用石版印刷的布告1874年(同治十三年),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附设的
土山湾印书馆始设石印印刷部,印制教会宣传品1876年,创设
申报馆的
英国人E.
美查在上海开设了点石斋石印局,开始石印图书和期刊,出版了《考正字汇》、《
康熙字典》、《
佩文韵府》、《
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等。随后中国人徐裕子、
徐润等于1881年先后开设了
同文书局和拜石山房,专印
古书,如《
二十四史》、《古今图书集成》、
《康熙字典》、《
佩文斋书画谱》等。李盛铎创办的蜚英馆、凌陛卿开设的鸿文书局等许多石印书局也相继出现。用石印方法印刷
彩色图画以外国人在
中国开办的鸿文堂五彩书局为最早,该局专印彩色钱票,经理是邬金亭。此后
中国人魏允文、魏天生于1882年创设中西五彩书局,专印
彩色图画。富文阁、藻文书局及后来的彩文书局、
崇文书局等,也经营彩印。俞复、廉泉等创办的文明书局,于1904年开设彩色石印部,印刷彩色课本、图画和
地图,色彩
鲜艳。中国图书公司也出版了彩色石印地图、教学挂图等。192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采用直接照相石印法,次年又采用彩色照像石印法(又称
影印)。
从清末到
中华民国时期,
中国出现的大小石印书局多达百余家,以上海为中心遍布全国。石印与
铅印曾一度取代
中国古老的
雕版印刷而占居主导地位。20世纪30年代以后,石印的地位逐步被更为完善的
铅印所取代。
石印的文献,文字和
图画与原作不差毫厘,文字多为
蝇头小字,笔画清晰,
彩色石印的文献,画面的色彩明暗浓淡一同原作,几乎可以乱真。照相石印和
彩色照相石印,既精美又迅速,更胜一筹。
中国近代的
石印文献,内容以
古籍为多,遍及
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丛书、
通俗小说、唱本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商务印书馆石印的《四部丛刊》、《百衲本
二十四史》,
中华书局石印的
《古今图书集成》等。此外,
地图、
画刊、
报刊和时人新作等也大量地以石印的方式出版。
原理
石印利用油水不相容的
原理在石灰石板上印刷。先将质地十分细腻的石灰石板打磨得非常平整
光滑,然后用油性墨在上面绘图或写字,再刷上薄薄的一层水,用墨滚在上滚动。这时有油性
图文线条的地方因为没有水就获得油墨;相反,
空白处有水,不沾染墨,然后覆上纸,加压,就获得一份印刷品。但这时纸上得到的图文是反的。所以,实际运用时还得加一道工续:先用油性墨在纸上写字或
绘画,然后用压力覆到石上,揭去纸,刷水、上墨,再覆纸,加压,就得到一份正的图文:正→反→正。这就是石印。
照相石印,则是用普通墨书写,照相获得反字负片,在石灰石(实际操作用亚铅版)涂
感光液作正片。正片
图文部分感光后附着在石上,获得反像,未感光部分用水冲洗掉,上墨,版即制成。因为照相可随意放大放小,就可将现成的书作
原稿,为放大、缩小
影印旧书提供了方便。
石印
技术于1796年由
奥地利人施纳菲尔特(AloisSenefelder)发明,由
传教士带来
中国。现存实物,有1833年
广州印的《各国消息》。照相石印
技术于1859年由
奥斯本(John W Osborne)发明。
石版印刷术
基本介绍
石版印刷是以石板为版材,将图文直接用脂肪性物质书写、
描绘在石板之上,或通过照相、转写纸、转写墨等方法,将图文间接转印于石版之上,进行印刷的工艺
技术制版方法。绘石制版工艺简单,只能用来印刷简单、线条
图文印件,是石版印刷发明初期应用的工艺
技术。落石制版工艺复杂,是在绘石制版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工艺技术,分
彩色石印和照相石印两种,是进一步发展了的石版印刷术。
传入
石版印刷传入
中国的时间,大约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据1833年出版的《中国文库》《中国文库》(ChineseRepository),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创办的杂志,记载鸦片战争前后史实甚多,是研究中国近代印刷史的重要文献。介绍,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W.H.Medhurst,1796-1857)曾于1830-1831年间在巴塔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用石印术印刷中文书籍。随后他来到澳门,在
澳门设立了一个印刷所。1832年,麦都思又在
广州设立了一个石印所,用
石印术在广州印刷中文书籍。另外,
英国派来
中国的第一个
基督教新教广州设立石印所和马礼逊对他25年
工作之回顾,均发生在1832年,且屈亚昂学会石印术又自需时日,由此可以断定,石版印刷传入
中国广州,我们高兴的知道它是
成功中国广州《装订源流和补遗》第359页,中国
书籍出版社1993年版。则为1834年
中国广州已不少于两个石印所提供了又一个文献证据。
绘石石印
文化历史
1796年塞纳菲尔德发明的石版印刷术,是在具有多孔性、善吸水、质地细密,且能较长
时间保留水分的石版石上,用脂肪性物质直接描绘、书写
图画和文字,再经
化学腐蚀而制成的石版(印版)上进行印刷的绘石石印术。这种早期的石印术由西方传教士于1832年前带入
中国,开始在中国印刷布道小册子或其它简单印件。现知最早用石版印刷的中文
书籍,是麦都思于1829年石印的《东西史记和合》。现存最早的石印书刊则是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和十月两期《各国消息》。《各国消息》是
英国传教士麦都思在
广州主编、出版的中文月刊,只出数期,用连四纸石印。现存仅二册,藏
英国伦敦。
优势
在十九世纪上半叶铅活字版印刷术的
中文制模铸字
技术尚未得到很好解决的情况下,石版印刷较之铅活字版印刷有着明显的优势:其一,石印便于印刷各种不同大小的书籍;其二,对传
教士们热衷于印制的字数、页数都很少的布道会小册子,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印成;其三,众多、较小的布道点,人手不足,传教士本人即可
制版印刷;其四,便于印刷各种
文字,即不受文种的限制。这四种优点,尤其是后两种,在西方传教士狂热的传教激情所激发的、急需大量印刷中文布道小册子,而铅活字版印刷又无法满足这一需求的情况下,石版印刷理应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原因有二:其一是1840年前后,
清政府对西方传教士在
中国的传教活动采取了严加限制的政策,传教士们印刷布道
书籍都是秘密进行的,而且石印业完全掌握在西方传教士手中;其二是石版印刷用的石板和油墨等原材料均需进口,材料供应困难。加之,当时
中国人仍然采用传统的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石印乃至
铅印尚未引起
中国国民的兴趣和重视。
先驱
1842年,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发展
清光绪二年(1876年),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刷所的石印、
铅印部开始采用石版印刷书籍,由
法国人翁相公和华人邱子昂主其事。专门印刷天
主教宣教印刷品。清光绪三年(1877年),
英国商人
美查康熙字典获利之书为《
康熙字典中国出版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点石斋印书局为此获利颇丰,各地书商遂也纷纷效仿,
中国近代的石印业也随之得到了较快的
发展。
彩色石印
彩色石印
是以石板为版材,按
彩色原稿设色、分版,套版印刷的
工艺技术。
工艺流程
彩色原稿◆描刻轮廓◆填红粉◆落石◆分色描绘◆翻制印版◆版面处理◆印刷。
具体做法
先将
玻璃纸(或称胶纸)覆于
彩色原稿之上,用尖钢笔依图描刻;次在描刻过的玻璃纸的针缝中填入红色砥粉;再将填入红色砥粉的玻璃纸反覆于石面上,加压,使红粉落于石上;然后按照原稿的
轮廓和色度进行分色、分石
描绘;将描绘过的各色石版翻制成印版;最后逐版依次套印,印成
彩色图画;《艺文印刷月刊》第二卷第七期第32页。
基本区别
彩色石印与绘石石印不同。
彩色石印采用落石
制版法。落石制版是通过书写、描绘、照相等方法,先将
图文制作在转印
材料上,然后再将转印材料上的图文转移到石面上的工艺
技术。
彩色石印和
照相石印皆采用落石制版法。
落石
制版中的落石,有照相胶纸落石,用
汽水墨描写在转写纸上落石,用转写墨及转写纸或浆糊纸翻印成的
版子落石,以及用刻画上
图文的玻璃纸落石等多种。方法不同,目的归一,均为把图文转移到石面上,以便下工序通过
化学方法制成印版,进行印刷。
文化历史
彩色石印的制版
工艺,因其全凭制版人员的眼力和
经验进行点绘分色,因此技术水平要求高,工艺复杂。其传入
中国的
时间较之单色绘石石印晚了半个多世纪。贺圣鼐着《三十五年来
中国彩色石印,雇用
日本技师,教授学生,始有浓淡色版。其印刷
图画,
色彩能分明暗,深淡各如其度,殆与实物仿佛。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商务印书馆更聘日本
彩色石印技师和田满太郎、细川玄三、冈野、松冈、
叶田、
武松、村田及丰室等来华从事彩印,此道益精。仿印山水花卉人物等
古画,其设色能与
原底发展情况大致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