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安全观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
“传统安全观”即“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可以说是自有国家以来到“冷战”结束这样一个时期内的各种安全思想和观点。
基本介绍
它不仅包括了近代以来特别是现代以来各种国家理论和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安全观点,如理想主义理论中的安全观、现实主义理论中的安全观等,而且也应该包括古代的各种国家安全观,如中国古代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等不同思想体系中存在的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在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国家理论中存在的有关国家安全的思想,在《孙子兵法》、《理想国》等著作中体现出来的国家安全思想。例如,《周易﹒系辞下》载: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于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就是说,孔子曾说,“危险是由于自以为安全造成的,灭亡是由于自以为能保存长久造成的,动乱是由于白以为政治清平造成的。所以,君子在安全的时候不忘危险,在生存的时候不忘灭亡,在清平的时候不忘动乱,因此生命安全而国家可以保存。《易》说:‘时刻担心将亡、将亡,国家却会像栓在桑树上一样牢靠。’”这其是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居安思危”的安全观。
传统安全威胁
传统安全威胁是伴随国家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如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争端、资源纠纷意识形态的对立等等。这些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外交乃至军事上的全面对抗,直至爆发武装冲突。冷战期间,世界上发生了数百场战争,其中大多数是由传统安全问题引起的。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安全威胁虽然没有完全消除,但影响相对下降,这是国际局势总体上不断走向缓和的一个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在这一大背景下,由于各种国际矛盾的存在和世界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些非传统安全因素日渐突出。除了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和南北差距日渐拉大的贫困问题外,类似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在一夜之间即导致某一地区多个国家经济几近崩溃的经济安全问题,黑客攻击国际计算机网络、窃取数据、破坏网络运转等信息安全问题,艾滋病SARS等重大传染性疾病蔓延传播导致生命财产重大损失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越境走私、贩毒、偷渡、非法移民等跨国犯罪问题,污染严重、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生态安全问题,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对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了新的现实威胁,向全人类发起了挑战。
非传统安全
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
一是跨国性。绝大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到整个地区或演变成全球性的问题。
二是威胁来源不确定。多数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体不是主权国家,而是一些组织或群体乃至个人行为。如当今日益猖獗的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是突发性强。非传统安全威胁变化快,流动性大。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人口快速大量流动的条件下,有些安全隐患一旦出现蔓延之势,控制的难度和风险就迅速增大。
四是相互转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也没有不能逾越的鸿沟。非传统安全威胁长期积累,在一定时期内得不到有效控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导致国家之间的冲突或战争,最终走向以传统军事手段解决的道路。以多边军事合作解决特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军事手段在解决某些特定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几十年来以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为背景的国际联合军事演习日趋增多,成为国际军事合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以亚太地区来说,过去几年中,各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出现了多个地区组织、多个平台、多种渠道的合作机制。据不完全统计,亚太地区国家举行的此类联合军事演习每年近百次。这些演习活动,在背景设置、训练内容、作战地区选择等方面,都与以往的军事演习不同,大大超出了军事同盟的范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20 21:54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