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是在
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人力、
畜力、
手工工具、铁器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居
主导地位的农业。传统农业是一种
生计农业,农产品有限,家庭成员参加
生产劳动并进行家庭内部分工,
农业生产多靠经验积累,
生产方式较为稳定。传统农业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产量受
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大。在不同学科领域中,传统农业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
人文地理学中的传统
农业类型有
旱作农业、
水稻农业、
地中海农业、
游牧业。
基本特征是:金属农具和木制农具代替了原始的石器农具,
铁犁、
铁锄、
铁耙、
耧车、风车、水车、石磨等得到广泛使用;畜力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一整套
农业技术措施逐步形成,如选育良种、
积肥施肥、兴修水利、防治病虫害、改良土壤、改革农具、利用能源、实行轮作制等。传统农业在欧洲是从
古希腊、
古罗马的奴隶制社会(约公元前5世纪-6世纪)开始,直至20世纪初叶逐步转变为现代农业为止。
传统农业是由
粗放经营逐步转向精耕细作,由完全放牧转向
舍饲或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和生产力水平等均较
原始农业大有提高。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
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
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
自然灾害能力差,
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
商品经济较薄弱,基本上没有形成
生产地域分工。传统农业从
奴隶社会起,经
封建社会一直到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甚至现在仍广泛存在于世界上许多经济不发达国家。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古国,历来注重精耕细作,大量施用有机肥,兴修
农田水利发展灌溉,实行轮作、复种,种植
豆科作物和
绿肥以及农牧结合等。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仍需保持和发扬中国传统农业特点,逐步走“
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道路,建设优质、高产、低耗的
农业生态系统,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中国传统农业延续的时间十分长久,大约在
战国、秦汉之际已逐渐形成一套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传统
农业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
生产工具和
生产技术尽管有很大的改进和提高,但就其主要特征而言,没有根本性质的变化。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对
世界农业的发展有过积极的影响。重视、继承和发扬传统农业技术,使之与
现代农业技术合理地结合,对加速发展
农业生产,建设农业现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