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华寺
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境内的寺庙
仰华寺,是曾经存在于青海的一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1575年,明朝藩属蒙古顺义王俺答汗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领袖索南嘉措合作,建寺于青海湖南面的察卜齐雅勒(蒙古语意为“切开的断崖”),明廷赐名“仰华寺”,蒙古称为察卜齐雅勒庙,藏语称为特钦曲科林(意为大乘法轮洲)。1578年,俺答汗在仰华寺会见索南嘉措,赠与其“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的封号,索南嘉措亦赠给俺答汗“大梵天法王”的尊号,格鲁派领袖被称为“达赖喇嘛”自此开始,该派也取得了来自蒙古的保护和支持,逐渐成为藏传佛教的大宗,而藏传佛教亦从此在蒙古地区广为流传,成为蒙古民族的信仰。因而仰华寺在蒙藏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后来由于西海蒙古侵扰明朝,明朝大臣郑洛在1591年派兵焚毁仰华寺。该寺遗址位于青海省共和县恰卜恰镇北面8公里加拉村
历史背景
公元16世纪,蒙古俺答汗雄长于草原,他以土默特为基地,东面逼迫察哈尔的蒙古大汗库登汗(打来孙)东迁于辽河套,西面驱逐瓦剌,开拓漠北,南面屡次侵扰明朝边疆,一度包围北京,造成庚戌之变。此外,俺答还积极向青海进军,驱逐了早先占据青海的卜儿孩等瓦剌贵族,并开始了与藏族(西番)的接触。当时青藏高原正处于教派纷争之中,信奉噶玛噶举派藏巴汗势力强盛,压制格鲁派发展,因此格鲁派急欲对外寻求出路。恰在此时,蒙古俺答汗与明朝达成和议,受封为顺义王,并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互市,解决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开始谋求进一步扩张,同时也需要在蒙古内部巩固自己的权威,强化凝聚力,而导入藏传佛教正好迎合他的需求:一方面可以实现对青藏高原的控制,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树立自己在蒙古内部的神圣权威,最终完成对蒙古各部的统一。于是,蒙古土默特部与藏传佛教格鲁派逐渐走到一起。
当时,格鲁派领袖哲蚌寺赤巴(住持)索南嘉措已与活动于青海地区的蒙古信徒接触,决心传教于蒙古,他的舅父阿兴喇嘛于1571年前往蒙古地区传教,与俺答汗会晤,灌输藏传佛教教义,并引用元世祖忽必烈会见八思巴之故事,努力说服俺答汗皈依佛教并与索南嘉措会见;与此同时,俺答汗的侄孙彻辰鸿台吉(切尽黄台吉)兵临乌思藏,接受了藏传佛教,回到归化城后也劝俺答奉佛。俺答汗被打动,三次遣使联络索南嘉措,请他传教于蒙古,并酝酿在汉、蒙、藏三族交界的察卜齐雅勒(恰卜恰)之地修建寺庙,作为迎接索南嘉措的准备,命其驻扎青海的儿子丙兔负责。
建寺过程
当时,俺答汗向明朝称臣,乌思藏亦隶属于明朝,故俺答汗要与索南嘉措联系,必须请示明朝。自明穆宗隆庆六年(1572年)以来,俺答汗就屡次向明朝请求金字番经及喇嘛僧,大同总督王崇古认为这是让俺答放下屠刀、“用夏变夷”的良机,主张允许其请,得到朝廷批准。到明神宗万历三年(1575年)二月,俺答汗又上奏明廷,为讨喇嘛番僧(索南嘉措),请求派遣通事官,明廷也允诺其请。随即俺答之子丙兔提出“迎佛盖寺”的请求,明廷众臣害怕丙兔以此为借口与西番串通一气,威胁明朝西部地区,大多提出反对意见,礼部则奏言:“彼已采木兴工,而令改建于他所,势所不能,莫若因而许之,以鼓其善心,而杜其关外之请。况中国之御戎,惟在边关之有备。戎之顺逆,亦不在一寺之远近。”于是明朝同意建寺。
索南嘉措自然对俺答汗的行为表示欢迎。他接见了俺答汗的使者并接受了俺答汗的邀请,约定在红牛年(1577年)会晤于察卜齐雅勒的寺庙。关于建寺的情况,索南嘉措的传记中有如下记载:
“索南嘉措在建寺前举行了收服地煞仪轨,尔后召来许多汉地能工巧匠修建。在新建的经堂内供有三世佛像、宗喀巴大师像和索南嘉措自己的身像。经堂左右和前面是内供大威德观世音菩萨等像的神殿,每个佛殿具有十六根柱子的规模。佛殿之间又建有菩萨殿、药叉殿和护法亭。前面的左右两边是光明殿和大乐殿两座寝宫,各个殿堂有汉式殿顶等作为装饰。寺院外围筑有三重围墙。寺院建成后,索南嘉措为之取名为特钦曲科林(意为大乘法轮洲)寺,又在四方广做息、增、怀、伏四种烧施法事,出现了与所念诵相一致的吉兆。”
由此可见,这座寺庙主要是使用汉族工匠设计营建,当地的一些藏民可能也参与了寺庙的建设,它熔铸了汉、藏的建筑风格为一体,且其主殿经堂的大小虽未有记载,但从其配殿有16根柱子的规模来看,也是相当雄伟的,而且从后来索南嘉措与俺答汗会晤时,向上万人讲话、并举行千人授戒仪式来看,它堪称是一座建立于青海草原上的大寺。万历五年(1577年)四月寺庙建成后,俺答汗请求明廷赐予寺庙匾额,明廷遂下赐“仰华寺”之名,取仰慕中华之意。
仰华大会
仰华寺落成之后,俺答汗以欲赴青海湖边的仰华寺会晤西番高僧、办理法会为由,请求明廷大开马市、茶市并给予都督金印,以便出入。但是,明廷仅同意提供办理佛事所需之物,同时厉兵秣马,阻止其非分之求。俺答汗并未坚持向明朝争取开市,而是立即率部向西袭击瓦剌部落。俺答汗在兵败后回师,才取道嘉峪关前往仰华寺。
而在此时,万历五年(1577年)藏历十一月二十六日,索南嘉措已从哲蚌寺出发,前赴仰华寺。翌年五月十五日,索南嘉措在仰华寺与俺答汗等蒙古诸部台吉见面。二人公开会面的时候,俺答汗一身白衣,由包括顺义王妃三娘子等随从万余人簇拥而出。俺答汗首先奉献由五百银铜所制成的曼陀罗、金钵等供养索南嘉措。随后在十万人聚集的会场,俺答汗与索南嘉措两人一同前往会场中央,由彻辰鸿台吉当众宣读欢迎词,国师巴克什译师担任翻译,其内容为:
“我们从来就是强有力的,因为祖先出自恰噶尔天神之族,曾经征服了汉地、西藏和霍尔,并与萨迦教主结成了福田与施主的关系,使佛法得以弘扬。后来妥欢帖木儿汗之时,佛法衰亡,作恶不善,唯有饮血食肉,如坠黑暗血海之中。今蒙福田施主如日月一般之洪恩,开拓了正教之道,使血海变为乳海,此恩浩荡!因此,居于此方的汉、藏和蒙古一切民众,务必遵守十善法规。从即日起,对于恰噶尔蒙古人特定如下行为规则:从前,蒙古人死后,按其贵贱尊卑,以其妻妾、奴仆和马牛等殉葬。今后凡是用来宰杀祭祀的马牛等财物,都要心甘情愿地献给僧伽和上师,请求为死者做回向祈愿,严禁杀生祭祀者。倘若依旧杀人殉葬,则要依法处死;如果宰杀牲畜殉葬,则要依法没收其全部家产;若有谩骂殴打上师和僧伽者,则抄没动手者的全部家产。以前,对于称作‘翁公’的死者偶像,在每月之初八、十五和三十日宰杀牲畜用血进行月祭。如果违法宰杀牛马祭祀,则罚其十倍的牲畜。假如拒不烧毁那些偶像,将摧毁其家。以六臂智慧怙主代替翁公,只准用三乳品(奶酪、牛奶和酥油)对他进行供养,决不允许以血肉供养。此外,每个人都要勉励从善,每月初八、十五和三十日要持斋守戒,对汉、藏和霍尔三族不能无端抢掠。总而言之,在卫藏所实行的那样的法律,也要在这个地方实行。”
随后,俺答汗当众赠予索南嘉措一颗金印,刻文为蒙文“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作为索南嘉措的封号;索南嘉措则接受俺答汗作为其世间护法,尊以“大梵天法王”之号,并赠予其他参与的蒙古部落首领各以不同的尊号。此次会晤标志着格鲁派领袖得到了蒙古俺答汗的支持,并以“达赖喇嘛”作为尊号,直至今日;因为有了蒙古人的支持和保护,格鲁派的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为其凌驾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之上做好铺垫。同时,这次会晤也是黄教传入蒙古之始,逐渐成为蒙古民族的信仰,因此仰华大会在蒙藏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明军毁寺
仰华寺大会后,俺答汗皈依藏传佛教,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往来于青海和蒙古之间,引起了明朝的警惕。当时,仰华寺已成为青海蒙古人会盟的重要据点,特别是万历十年(1582年)俺答汗去世后,青海蒙古人无法得到有效约束,经常骚扰明朝疆界。万历十五年(1587年)巡按陕西御史杨有仁上疏中说:“自俺酋迎佛建寺,招结众住持莽剌寺川,一以恋水草之丰,一以图诸番之利,久假不归,遂成巢穴,且又招引西海诸酋往来住牧,而洮河门屏之间,遂为腥膻屯聚之所矣”,对此忧心忡忡。万历十六年(1588年)九月,永邵卜大成台吉(俺答的侄子)之婿瓦剌他卜囊侵犯西宁,明朝副将李魁及千把总、指挥八员、领兵官四十余员以下阵亡,此后青海一带的明蒙冲突渐起。万历十九年(1591年),顺义王扯力克率蒙古众台吉以送还索南嘉措遗骸为名来到仰华寺,又留了一批蒙古部落驻牧青海,造成明朝边疆更加不稳,而后俺答汗的从侄火落赤及丙兔之子真相以仰华寺为据点,屡次犯边,明朝政府忍无可忍,乃以宣大总督郑洛为七镇经略尚书,解决西海蒙古问题。
郑洛等认定仰华寺为造成西海蒙古惹事生非的根源,后来他的部下总兵万世德的奏报中这样陈述焚烧仰华寺的利害:“自俺酋奉贡,比我外藩,遂请命而来,无复忌惮,乃其狡谋谲计,阴为子孙图不拔之基,遂建寺海上,名曰迎佛修善,其实树帜收番。年复一年,情形渐异,使中国之藩篱大溃,异类之狐兔成群,则青海为群虏不逞之巢,而佛寺实一方启疆之本。故欲驱海虏而不先毁寺,是医者之急标症而忘病根也。诚使海上无虏,佛寺犹存,则戎狄之媾未分,西牧之原尚在,是以本部抗疏决策,断在必行。”可见他们认为,当初明廷允许修建仰华寺实为一大失误,如果不毁灭仰华寺,青海的蒙古人不但不会学佛向善,反而会趁机将依附明朝的番人(藏族)收入囊中,使青海完全成为蒙古的势力范围,届时对明朝边防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郑洛果断决定焚烧仰华寺,火落赤、真相得知郑洛进军后,自知不敌,远遁他处。万历十九年(1591年)九月,郑洛派万世德张臣率兵至仰华寺,将其焚毁。关于焚毁的过程,郑洛的奏疏中言:“选锋兵马至西海仰华寺,将房屋一时焚烧,各虏望见火光,驰至,官军对敌,昏夜射死,不及取首,生擒达虏二名,余虏逃奔山后。”焚寺明军人马于“九月望日分道并出,直抵穹庐之北,去边五百里不见一虏。盖自汉卫、霍度漠以来仅有此举,猗于盛矣!还至仰华寺,复纵火焚其遗构,一椽片木无有存者”。事后郑洛上奏指出:“仰华寺为容奸之渊薮,而西宁为受祸之胚胎……此一举也,文武将吏及边方父老咸谓:‘俘百酋不如焚此一寺。’从此断匈奴已续之臂,扫西海未绝之氛,督抚诸臣可渐次图也。”郑洛还赋诗三首纪念焚烧仰华寺,表现出他的得意之情:
万里长征晓角催,天山青海净氛埃。昨宵刚报单于遁,又是呼韩系颈来。
海国圆光普照时,瞿昙惟付祝融知。了空空了原三昧,不是田单用火奇。
徙倚辕门候捷音,壶浆却寄见情深。投醪欲鼓三军气,沐德应同万旅心。
作为蒙藏历史的重要见证的一代名刹仰华寺,就这样被明军烧为灰烬,仅存在了短短十多年的时间。
寺庙遗址
由于仰华寺几乎被夷为平地,此后四百多年间湮没无闻,因而其地址一直众说纷纭。其中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北8公里处的一处古城遗址为仰华寺的可能性最大。据《共和县志》记载:加拉上古城位于恰卜恰镇加拉村北,古城东西宽约211米,南北长231米,开东门一处,残墙高2米,宽3.5米,古城考古断代为明代。学者秦裕江、旦正加等认定这就是仰华寺遗址。2015年11月,共和县召开仰华寺遗址专家考证咨询会,初步认定恰卜恰镇加拉上城遗址为仰华寺遗址,并建议共和县通过实地考古发掘进行进一步论证。同时,海南州政府也计划开发仰华寺遗址,作为唐蕃古道上的一处新的旅游景点。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0-22 08:42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