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对接是指以
市场为导向,以
企业为主体,为实现某种
共同利益和利益互补为目的的跨地区
产业合作的总称。
特点介绍
1.产业对接的衔接点,产业对接要寻找准确的产业对接衔接点。产业对接是按照
产业链的顺序进行,要求对接的双方产业处于产业链的相邻位置,对接衔接点恰好将双方产业按照产业链的顺序对接起来。
2.产业对接具有秩序性,产业对接是按照产业链的顺序进行的,因此,产业对接具有秩序性,避免盲目对接和无序对接。
3.产业对接具有目的性,产业对接双方都是为了提高
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对接,处于产业链高端的一方是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淘汰原有的产业实现
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一方是为了实现
产业升级,实现地方
经济发展。
4.产业对接应该是
政府、企业、市场三者联动的结果,产业对接双方政府为产业对接提供平台,并加以引导,双方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资源配制,三者联动,缺一不可。
形式
(1)
产业资源的对接。进行产业对接的两地,自然资源禀赋不同,或同种
资源但种类不同,都可以通过产业对接实现资源互补;
社会经济资源可以通过产业对接扩大产业
经营规模,提高产业经营水平,还可以通过双方的资源整和发展新的
产业。
(2)垂直对接。进行产业对接的两地,
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产业结构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或在产业链条上不同环节各具不同优势,可以通过产业对接实现不同发展阶段产业的衔接。这样,可以推动对接双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处于较高产业结构水平的一地可以将成熟的或将淘汰的
产业转移出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处于产业结构水平低端的一地可以通过产业对接获得急需发展产业的
技术、
资金等支持,迅速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3)水平对接。进行产业对接的两地,拥有不同经营种类、不同经营特色的产业,通过对接可以实现
产业互补,添补对方的市场空白;也可以通过对接扩大产业经营规模,提高产业经营水平,发展新的产业,拓展新的
市场空间。
产业对接的具体形式可以采取
直接投资形式、
贸易形式和
联合开发的形式。
功以直接投资形式实现产业对接。以直接投资形式实现产业对接,就是通过产业对接双方以
资本或
实物的形式直接投放于对方产业领域,参与或
控制投资项目的经营全过程,最终获取
经济利益的
投资行为。在直接投资方式上,可以采取
合资、合作模式或非股权式参与的形式。
(2)以贸易形式实现产业对接。以贸易形式实现产业对接,就是开展产业对接两地间的
贸易。
国民经济各部门所有的
生产要素,只要
贸易条件允许都可以通过贸易实现资源互补。
(3)以联合开发形式实现产业共同发展。以联合开发形式实现产业共同发展,就是产业对接的两地利用双方的产业资源联合开发市场,即通过
整合双方产业资源,形成新的
竞争优势共同开发
市场。
具备条件
产业对接是建立在两国或地区
产业级差基础之上的,产业级差是指
国家或地区之间在
产业发展上的差异,具体表现为:
企业选择
投资区位考虑的
成本要素是在不断变化的,过去主要考虑
劳动力、
土地、
能源、
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现在则考虑的是综合商务成本,商务成本包括三方面:生产要素成本,即劳动力
工资、
土地价格、原材料
价格、水电价格等;
经济环境成本,包括政府运行
效率、市场规范程度、
市场体系发育程度、企业承担的收费项目、
信息获得程度等;社会性支出成本,包括
社会保险、
养老保险、环境保护等。为了提高
竞争力,企业在进行选址时,首选的是在商务成本低廉的地区进行
投资。
产业技术水平级差是指产业的
技术进步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可以表现为产业的技术装备处于不同技术水平上,也可以表现在产业技术的生产
要素密集度上。产业发展水平级差主要体现在产业自身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上,
产业生命周期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产业形成期、成长期、强盛期和衰退期。
区域间的产业对接可以依据两地区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在产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处于相互衔接或相互补充的环节促成对接,有利于产业对接双方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获得良好的产业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产品差异是指基本相同、相互竞争且具有强可替代性的
产品,其不同之处表现在产品的
价格定位差异化、技术差异化、功能差异化和文化差异化;产品差异还可以表现在,同一产品按
产品生命周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
区域间产业对接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社会文化环境,确定所
生产产品的价格和
功能定位、技术水平和文化属性,实现不同地域产品的
差异化和
跨国企业的
本土化经营战略,从而扩大市场空间。
效应
产业对接是产业转移的细化和延伸,产业对接能产生产业转移所带来的一切积极效应,在此基础上产业对接还有更积极的效应发挥。
产业结构雷同、重复建设,主要是由于区域间产业盲目转移造成的。在产业转移过程中,
利润成为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在
市场需求引导下,大量引人市场需求旺盛、
利润率高的产业,导致同类、相同
技术水平的产业规模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急剧膨胀,超出市场需求,形成资源浪费。产业对接的出发点是依据产业承接地的资源、产业结构特点和特定优势,通过产业对接实现与当地市场、产业结构的有效衔接,产业发展规模、
产业定位更适合承接地的
需求,使产业对接双方的
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产业特色更加鲜明,区域分工水平和专业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产业对接效率明显提高。
产业对接是基于不同地域的产业级差,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优势
资源,产业技术水平和
产业结构水平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甚至产品也存在较大差异,从
产业技术和产业结构衔接的角度,将不同地域的产业进行对接,提高了产业承接地的产业技术水平,使产业对接地区的产业关联度提升;根据参与产业对接地区的资源特色,生产适合地域特色的
产品,提升了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
处于
产品生命周期成熟阶段的地区,通过产业贸易或
产业投资将具有成熟技术
工艺的产品与没有该产品或者该产品尚不成熟的地区进行对接,一方面使处于产品成熟阶段的地区不需要投人
研发成本,就可以获得技术
研究与开发成果的再次增殖,且对接地一般都是
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
在产品成本上获得新的优势;另一方面产业承接地由于没有该产品或该产品处于不成熟阶段,使得承接地不需要投人新的研发成本就可以获得该产品,在降低产业发展成本同时,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