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重胤
唐朝中期将领
乌重胤(761-827年),字保君,甘州张掖(今甘肃省张掖市)人。唐朝中期名将,昌化郡王乌承玼之子。
人物生平
平定昭义
乌重胤年少时在潞州从军,担任牙将,兼任左司马。后来隶属昭仪节度使卢从史,担任都知兵马使。
元和五年(810年)三月,当时成德节度使王承宗反叛朝廷,昭仪节度使卢从史奉命率军讨伐王承宗。卢从史虽然已经出兵,但却停留下来,不肯进兵,暗中与王承宗互通计谋,让将士们暗地里在怀中揣着王承宗的行军标记,还抬高草料与粮食的价格,以便破坏度支的军需供应,暗示朝廷任命他为平章事,上奏诬告各道与王承宗勾结,不赞成进兵。唐宪宗李纯因此甚为忧虑。
适逢卢从史派遣牙将王翊元入朝奏事,裴垍将他引至一旁,与他谈话,对他讲述作为人臣应有的义理,暗暗地打动他的内心,于是王翊元也表达自己的诚意,将卢从史暗中的策划与潞州可以攻取的状况讲出来。裴垍命令王翊元返回本军,经过筹措规划后,再来京城,于是赢得乌重胤等人的诚心。裴垍对唐宪宗说:“卢从史诡诈多端,骄横凶暴,肯定要发动变乱。现在听说他在神策行营左神策护军中尉吐突承璀的对面扎营,将吐突承璀当作婴儿一般,在两营之间往来,全然不设置防备。如果失去现在的时机,不将他拘捕起来,以后即使征集大批兵马前去讨伐,也是不能在短时间内将他平定的。”唐宪宗起初感到惊讶,经过长时间的周密考虑后,便答应下来。
当时吐突承璀因与卢从史的军队相近,所以打算杀死卢从史,便与乌重胤、行营兵马使李听合谋。由于卢从史生性贪婪,吐突承璀将许多珍奇的玩赏器物陈列出来,看出他希望得到什么,便逐渐地拿来送给他。卢从史高兴,对吐突承璀愈发亲昵。三月甲申日,吐突承璀让卢从史前来营中博戏,在帐幕下面设伏兵。卢从史来到后,伏兵突然冲出来,擒获卢从史,到帐幕后面,将他捆绑起来,装进车中,急奔京城。卢从史身边的人们震惊、慌乱,吐突承璀斩杀十多个人,当众宣布诏书的旨意。卢从史营中的将士们得知消息后,都穿好铠甲,走出来,手中握着兵器,疾步而行,大声喧哗。乌重胤站在军营门前喝斥他们说:“天子发有诏令,服从的奖赏,胆敢违抗的问斩!”于是,将士们都收起兵器,各自回到队伍中,无人敢轻举妄动。适值夜晚降临,载着卢从史的车辆急速奔驰,在天亮前,走出泽州、潞州的疆境。
事后,吐突承璀让乌重胤代管昭义军,唐宪宗李纯嘉奖乌重胤的功劳,封爵张掖郡公,升任怀州刺史。三月壬辰日,当时唐宪宗打算授任乌重胤为昭义节度使,但在中书舍人李绛等人对藩镇控制的建议之下,让乌重胤移镇河阳,提升他担任河阳节度使;原河阳节度使孟元阳调任昭义节度使。
从定蔡州
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十七日,唐宪宗任命乌重胤为汝州(今河南平顶山)刺史,充任河阳、怀州、汝州节度使,并将治所迁移汝州。当时彰义军节度使吴少阳病逝,其子代理蔡州刺史吴元济割据自立,控制彰义军。同年,唐宪宗派兵讨伐吴元济,命令乌重胤率军逼近叛军边境,将汝州划归给他的部队,让他与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互相配合。前后历时三年,经过大小一百多次战斗,最终诛杀吴元济,平定叛乱。乌重胤因功加任检校尚书右仆射,随后升任检校司空,进封邠国公。
乌重胤是下级军官出身,善于管理兵将,和部下同甘共苦。当时吴元济部将李端渡过溵河投降乌重胤,蔡州人抓住李端的妻子处死,李端的妻子高喊道:“好好侍奉乌仆射!”乌重胤受到兵将爱戴由此可见。而且他对待手下官员有礼貌,当时有名的人如温造石洪都在他的府中供职。
移镇横海
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任命乌重胤兼任怀州(治今河南洛阳)刺史,镇守河阳。同年十一月,沧州刺史李宗奭与上司横海节度使郑权不和,李宗奭拒不接受郑权节制,于是郑权上奏朝廷。唐宪宗诏令乌重胤代替郑权为横海节度使。乌重胤率领河阳精锐兵马三千人前往横海赴任,河阳士兵不愿意离开家乡,跟随其长途跋涉,于是在途中发生逃亡和抢劫,其中有不少人返回河阳,归顺河阳节度使令狐楚。乌重胤来到横海军,李宗奭的部下惧怕乌重胤,便驱逐李宗奭。李宗奭逃奔京师,最终遭捕处死。
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乌重胤上奏朝廷说:“河朔三镇所以能够长期抗拒朝廷诏令,割据六十余年,原因是他们在各州设置镇将主持军政,剥夺刺史县令的权力,自作威福。如果能让刺史行使职权,那么即使出现像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奸雄,也必然不可能以一州的兵力叛乱。现在,臣所管辖的德、棣、景三州,已下令各州镇将把军权归还刺史,各州的州兵都由刺史统辖。”并同时请求撤销景州。唐宪宗采纳他的建议。四月十九日,唐宪宗下诏:命各道节度使、都团练使、都防御使、经略使等所统辖的支郡兵马,一律归各州刺史统辖。自从至德元年以来,节度使权势日重,各自管辖的州郡设置镇兵,派大将主持军务,专横跋扈,所以乌重胤上奏论及此事。从此以后,河北三镇中,横海军最为顺从朝廷,都是由于乌重胤处置适宜的缘故。
讨叛调任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宪宗去世,唐穆宗继位。同年,王承宗去世,其弟王承元投降朝廷。唐穆宗命田弘正接替王承宗的职务。
长庆元年(821年),成德军都知兵马使王廷凑(一作王庭凑)反叛,杀害田弘正,继而占据冀州。唐穆宗于是诏令横海、魏博、昭义、河东、义武等镇军队派兵,兵临成德边境,如果王廷凑还执迷不误,抗拒朝廷的话,就进兵攻讨。同年十月十七日,乌重胤在饶阳打败成德军。当时王廷凑围攻深州,乌重胤率领全军救援深州,诸军依赖乌重胤独自抵挡幽州镇州的东南方向。乌重胤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知道叛军不可能一时平定,便按兵不动,观察敌军动静。唐穆宗得知后大怒,下诏任命杜叔良接任横海节度使,调任乌重胤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任太子太保、检校司徒、兴元尹。不久,乌重胤受召进京,以本官职兼任天平军节度使(治今山东泰安)、郓曹濮等州观察使
长庆四年(824年)十二月十六日,加封同平章事的职务。
病逝军中
宝历二年(826年),横海节度使李全略病逝,其子李同捷据守沧州,奏请朝廷承袭其父节度使之职,但朝廷没有准许。
大和元年(827年)春天,唐文宗继位,授任乌重胤为司徒、横海节度使,改任李同捷为兖海节度使(治今山东济宁)。但由于李同捷抗命不从,朝廷便改授任乌重胤为兖海节度使,加任太子太师、同平章事,兼任沧景节度使,仍将齐州划归给乌重胤管辖。乌重胤受命统领兖海军,联合周边藩镇攻打李同捷。十月,乌重胤多次击败李同捷。同年十一月初八日,乌重胤病逝于军中,享年六十七岁,赠官太尉,谥号懿穆。据记载,当时有二十多名将领、士兵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哀悼他。
主要成就
乌重胤擒获卢从史、参与平定淮西之乱、讨伐李同捷。乌重胤担任横海节度使期间,向朝廷建议削弱节度使的势力,将军政大权还交各州刺史掌管。唐宪宗采纳其建议,下诏各道节度使、都团练使、都防御使、经略使等所统辖的支郡兵马,一律归给各州刺史统辖。
人物评价
柳宗元:伏以尚书以硕德伟才,代著勋烈。两河定乱,三城建功,鼎彝竹帛,未足云纪。进临汝上,控制东方,隐然长城,朝野倚赖。
刘昫等《旧唐书》:①重胤出自行间,及为长帅,赤心奉上。能与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尝矜伐。而善待宾寮,礼分同至,当时名士,咸愿依之。②重胤忠于事上,仁于抚下,淮、蔡之役,勋亚光颜;殿邦之臣也,不可多得。③淮、郓砥平,义将输诚。
欧阳修等《新唐书》:重胤出行伍,善抚士,与下同甘苦。
亲属成员
祖先
高祖:乌察,左武卫大将军
曾祖:乌令望,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祖父:乌蒙,中郎将
父亲
乌承玼,字德润,河东军将,封昌化郡王,赠工部尚书。
兄弟
乌重元
儿子
乌汉弘,左羽林将军。
乌行专,密州刺史。
乌汉贞,左金吾将军。
乌行方,河南丞。
乌汉封,卫尉寺丞。
乌汉章,右骁卫仓曹参军。
乌行思,左卫仓曹参军。
史料记载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一》
《新唐书·卷一百七十一·列传第九十六》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十八至二百四十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0 23:3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